1、具有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功能的植物提取物1.苦瓜提取物 药材来源植物苦瓜属于葫芦科并以苦瓜之名而为人所知。苦瓜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东非的部分地区,亚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在这些地区苦瓜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其可开出美丽的花朵和多刺的果实。这植物的果实就和其名字一样它尝起来很苦。虽然苦瓜的种子,叶子和藤蔓都可使用,但其果实是该植物药用部位中最安全和最广泛使用的。其树叶的汁液和果实或种子被用作驱虫剂。在巴西,其作为驱虫剂的剂量为 2 至 3 颗种子。苦瓜的未成熟果实因其含有苦瓜苦素而更显苦涩。苦瓜苦素主要由多种三萜类组成,其中包括苦瓜素甙 A-E,K,L 和 momardicius I, II
2、 and III。根部和果实被作为堕胎药使用。在传统中草药中,苦瓜被认为可刺激消化功能和促进食欲。这是已经被人们所证实的。作为一种相当普遍的食物,苦瓜在热带地区通常被当做人体状态的调节剂使用。多种传染病,癌症和糖尿病都是苦瓜可改善的最常见的人体状态。苦瓜的未成熟果实,种子和地上部分在世界多个地区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其叶子和果实两者都曾被用于制造茶、啤酒或西方世界的应季汤品。现在苦瓜胶囊和酊剂在西方世界作为草药药剂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爱滋病和其它病毒性疾病,感冒、流感和牛皮癣的治疗。 性状本品为黄色粉末。 规格苦瓜素10% UV 功能1. 抗糖尿病作用苦瓜含有甾体皂甙如苦瓜素,类胰岛素肽类和生物碱
3、,这些物质赋予苦瓜降血糖活性。苦瓜素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和阻碍血流中葡萄糖的形成,该功能可能在糖尿病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中起到巨大的作用。该降血糖功能归功于两种物质:(1)苦瓜素一种苦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的结晶物质。苦瓜素在控制剂量 50mg/kg 的情况下降低了实验兔子总数 42%的体内血糖。苦瓜素显示出胰腺和外胰腺作用,并有轻微的止痉挛和抗胆碱功效。(2)P-胰岛素(或 v-胰岛素,因其为植物胰岛素)。其在结构上为大分子多肽构型,而药理学上与牛胰岛素相近。P-胰岛素由两条由二硫键联结的多肽链组成。对糖尿病患者的 P-胰岛素的皮下的和肌肉给药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高峰期和牛胰岛素的
4、 2 小时后不同,出现在 4-8 小时后。 2. 抗病毒功能和其它苦瓜标准提取物已被证实对于牛皮癣,癌症所致易感,神经性并发症所致疼痛有效,并可能延缓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的发作和通过摧毁滤过性毒菌 DNA抑制艾滋病病毒。其抗癌特性有部分因为其对免疫功能的增进作用。研究显示苦瓜提取物抑制淋巴细胞增生和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活性。 理论支持:苦瓜的抗糖尿病作用已通过兔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类糖尿病实验而得到毫无疑问的证实。STZ 可诱导伴随着血中尿素,血清肌氨酸酐,血清胆固醇和自由脂肪酸上升的血糖上升,同时还导致肝脏肝醣储备的下降和人体重量损失。混杂在兔饲料中磨碎的苦瓜种子具有降低血糖水平作用并同时降
5、低血脂。胰腺的 Beta-细胞可通过该治疗而活性化。四氧嘧啶可通过摧毁胰脏中所有 B-细胞而诱导糖尿病发生。这指出苦瓜降血糖活性可能是经由这些细胞的某些区域发挥作用。这一点已通过威利慧达和其同事的实验得到部分证实。这些研究者们证明苦瓜未成熟果实的水提物是一种有效的刺激胰脏 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刺激剂。在一次旨在评估苦瓜对已发病糖尿病人糖耐量的影响的临床实验中,苦瓜的标准提取物被发现可明显增加 73%的被调查患者的糖耐量,同时另外其它 27%的患者却没有反应。 剂量:每天服用 200-250mg 以减轻糖尿病影响。 安全性:高剂量摄入可导致腹泻。那些患有低血糖症,胰岛素类糖尿病的人应避免使用苦瓜
6、提取物。 化学成分:苦瓜是已得到证实的降血糖物质。其中一种可靠的降血糖活性物质是苦瓜亭,其是由胡萝卜苷和 5,25-豆甾二烯醇葡萄糖苷的混合物组成的。因此以苦瓜总活性成分和苦瓜亭作为标准衡量苦瓜提取物是很重要的。 检测报告 项 目 标 准 结 果 性状 黄色粉末 黄色粉末 口感 苦 苦 筛分试验 100%过 80 目筛 符合 湿度 5.0% 3.0% 苦瓜亭 10.0% 10.5% 灰分 4.0% 3.5% 重金属 10 mg/kg 符合 砷(As 2O3) 0.5mg/kg 符合 黄曲霉素 0.2ppb 符合 细菌总数 1000 个/克 10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7、未检出 霉菌+酵母菌 100 个/克 未检出 2.桑叶提取物 药材描述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卵形或宽卵形,长 813cm,宽 711cm,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者为佳。 规格10:1 5:1 药理作用1、桑叶中含的腺嘌呤及其磷酸盐有刺激白细胞增生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一般给药后 24wk 起效。如在肿瘤化疗前或同时使用本品,可防止白细胞减少发生和延长化疗时间。2、本品所含的叶酸在体内还原转变
8、为甲酰四氢叶酸(FH4),为重要辅酶,与胸腺嘧啶、核甙酸的合成有密切关系。适用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因叶酸缺乏而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本品所含的牛膝甾酮为一种昆虫变态激素,0.055g 注射于家蝇幼虫,诱致蛹化55,1g 注射于蚕蛹,1420d 后成蛾者90。0.5-2.0g/kg,能促进龙虾的前脱皮作用。 主要成分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有芸香甙(Rutin, 4H-1-Benzopyran-4-one,3-6-O-(6-deoxy-L-mannopyranosyl)-D-glucopyranosyloxy-2-(3,4-dihydroxyphenyl)-5,7-dihydroxy-153-18-
9、4,C27H30O16,分子量为 610.51;浅黄色针状结晶(水),熔点 176178)、槲皮素(Quercetin,4H-1-Benzopyran-4-one,2-(3,4-dihydroxyphenyl)-3,5,7-trihydroxy-117-39-5,C15H10O7,分子量为 302.23;二水合物为黄色针状结晶(稀乙醇),9597成为无水物,熔点 314(分解)、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槲皮素-3-三葡葡糖甙(Morace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病树叶中含有查耳桑素(Chalcomoracin)。甾醇类有微量的-谷甾醇和菜油甾醇(Campes
10、terol)、-谷甾醇-D-葡萄糖甙。此外还有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 0.1)。蚕异戊二烯硐(Bombiprenone)、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和蜕皮甾酮(Ecdysterone)、生长素(Cytokinins)、Xylogulem、溶血素、绿原酸等。挥发油成分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Guaiacol)、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Eugenol)等。又含延胡索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Hydroxycoumarin)、Moraprerol。叶
11、中还有鞣质及其它一些酚性物质。桑叶中蜡质成分主要为正-链烷。碳水化合物占 40,主要为单糖及低聚糖占30(葡萄糖、果糖、蔗糖)。蛋白质占总含氮物的 50,有 17 种氨基酸、大部分为必需氨基酸,主要有天冬氨酸、谷氨酸。还有维生素C200300mg,谷胱苷肽 140400mg,维生素 B1 460g,维生素 B2 300800g,叶酸 105g,5-甲酰四氢叶酸(Folinie acid)22g、腺膘呤、胆碱、葫芦巴碱、羟基肉桂酸 25g、以及 Cu 10ppm, Zn 16ppm, B 35ppm, Mn 270ppm。尚含牛膝甾酮。 3.武靴藤提取物 药材来源武靴藤在印度和中国南部用于治疗糖
12、尿病已有超过 2000 年历史。其叶也被用于养胃,便秘,保持水分和肝部疾病。 性状本品为棕色粉末。 规格武靴藤酸 25 功能武靴藤提取物的主要功效之一:降血糖活性。武靴藤叶的降血糖功能是在20 年代晚期首次被刊出。其功能为自然渐进式,和许多处方降血糖药的迅速生效不同。基于动物实验,这可能是由于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再生造成的。其它动物研究显示武靴藤还能改善葡萄糖进入细胞和防止肾上腺素通过刺激肝脏制造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还显示患糖尿病动物服用 GSE 不仅能导致葡萄糖平衡的改善,该进步还伴随着胰腺贝塔细胞的再生。其为目前仅有的通过直接修补/再生胰腺制造胰岛素细胞来显示降低糖尿病迹象能力的化
13、物。剂量在印度进行的双盲临床实验使用剂量为每天 400mg 的武靴藤叶水溶性酸提取物(以含有 25%武靴藤酸为标准)。在 2 型糖尿病中,在 18-24 个月的时间内长期服用已证实是可行的。在 1 型(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身上,作为对持续使用胰岛素的附属用药,相似剂量的使用也获得了成功。和医师深入讨论发现,在服用武靴藤提取物时,胰岛素用量可能需要降低。 安全:只要在推荐剂量下使用,武靴藤基本上是安全的,且没有副作用。对怀孕和哺乳期间武靴藤的安全性仍未得到检测。糖尿病患者只应在护理专业人士的临床监督下服用武靴藤提取物以降低血糖。 化学成分:武靴藤提取物标准含有 25%武靴藤酸。 检测报告 项
14、目 标 准 结 果 性状 棕色粉末 符合 筛分试验 过 80 目筛 80 目 湿度 5.0% 4.0% 武靴藤酸 25 25.2% 灰分 5.0% 3.8% 重金属 10 mg/kg 5PPm 砷(As 2O3) 2mg/kg 1PPm 黄曲霉素 0.2ppb 符合 细菌总数 1000 个/克 10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霉菌+酵母菌 100 个/克 未检出 天 然 药 降 血 糖 成 分 的 研 究 进 展 郭舜民 (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350001) 郭尧惠 (福建省药材公司 350003)摘要 本文总结了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天然降血糖药物的化学
15、、药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据不同化学结构,分皂甙、萜、多肽与氨基酸、多糖、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硫键化物和苯丙素酚等九大类加以阐述。关键词 天然药,降血糖作用,有效成分,药理,临床Progress of Studies on Hypoglycemic Constituents of Natural ProductsGuo Shunmin(Fujian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 350001) Guo Yaohui(Fujian Medicinal Materials Company 350003)Abstract Studies on the
16、chemistry,pharmacology and clinic of the hypoglycemic constituents in natural products classified as saponins,terpenes,polysaccharide,flavonoids,unsaturated fatty acid,alkaloids,S-bond compounds,coumarin,polypeptide and amino acid were reviewed in the last decadeKey words Natural products,Hypoglycem
17、ic effect,Effective constituents,Pharmacology,Clinic近年来,随着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实验技术的长足发展,有关天然药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中发现了多种疗效确实而显著的活性成分,有的还就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促进了传统中草药质量标准化的研究,为许多古方、验方、单味药和成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探明了方向。下面就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天然药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按化学结构分成 9 大类,综述如下。1 皂甙类11 三萜皂甙 葫芦科植物苦瓜 Moro
18、dica Charantia L水提取物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该药的适应原性表现在延迟糖尿病继发的白内障的出现或在低血糖出现之前即能缓解神经系统的其它普通症状1。苦瓜皂甙是降糖的主要有效成分。药效学实验选取日本大耳兔为实验动物,以25 ml*kg-1 苦瓜皂甙提取液灌胃给药,对照组药物优降糖的使用剂量为015 mg*kg-1。结果表明,苦瓜皂甙降血糖作用较优降糖缓慢而持久,这可能是因为苦瓜皂甙不仅有直接的类胰岛素作用,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临床应用苦瓜皂甙制剂进行验证,治疗 2 型糖尿病人 46 例,总有效率达783,连续用药 3 个月,患者血糖得到控制,无毒副作用2。
19、从吉林浑江野生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根叶中提取出含 16 种成分的总皂甙,给昆明种小鼠每天分别 ip 100,200 mg*kg-1 1 次,多次用药后,对葡萄糖、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等所致的高血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模型组小鼠的血糖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这证实了刺五加皂甙具有改善损伤的胰岛 细胞功能,同时抑制糖原分解3。国内学者运用功能和形态学相结合的实验方法,首次观察到大豆皂甙和人参茎叶皂甙能使实验性糖尿病大鼠(Wistar)的血糖明显下降(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提高。说明大豆皂甙和人参茎叶皂甙能有
20、效预防糖尿病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4。三七皂甙是三七 P.notoginseng 总皂甙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比总皂甙更强的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血糖的作用,而三七对糖代谢起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能对抗高血糖,大剂量能提高空腹血糖值。由此可见,三七中可能存在与三七皂甙作用相反的以升高血糖为主的化学成分5。根据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中含有 4 种绞股蓝皂甙成分与人参皂甙(-Rb1,-Rb3,-Rd,-F2)完全相同这一实验结果,设计了由绞股蓝提取物为主要组分的制剂利多尔,以 SD 大鼠和家兔为对象,灌胃给药 10
21、d 后,利多尔与西药降糖灵、D860 一样显示了明确的降血糖作用,从中尚可看出量效关系。对模型兔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观察表明:利多尔优于 D860(P001 或 P005)。此外,绞股蓝皂甙提取物还能明显改善老年大鼠糖耐量低下,对老年大鼠空腹低血糖又有一定预防作用6。德国和埃及合作对埃及产叙利亚莲花枣Zizyphus spina-christi 的树叶进行研究。将其正丁醇提取物和所含的主要皂甙 Christinin-A 分别给予由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4 周后,血清葡萄糖水平、肝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及葡萄糖-6-磷酸(酯)酶(glucose-6-phosphatas
22、e)的活性均大幅降低,血清丙酮酸盐水平及肝脏肝糖含量显著提高;正丁醇提取物组的血清胰岛素及胰脏环磷腺苷酸(cAMP)水平都有明显增加;两者相比,正丁醇提取物抗糖尿病作用比皂甙 Christinin-A 更为显著7。12 甾体皂甙 常用中药玉竹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 Palygonatum odoratu(Mill)Druce 的地下根茎。其降血糖活性成分来自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肝脏糖酵解系统。经初步免疫实验筛选,认为玉竹中的甾体皂甙成分(POD)可能是一种以增强体液免疫及细胞吞噬功能为主的免疫增强剂,POD-参与机体的免疫及造血调节,而 POD-则对淋巴细胞的转化有间接促
23、进作用,表明玉竹降糖机制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加强,同时增进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8。此外,对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水提取物降血糖作用进行探讨,寻找出有效成分假原知母皂甙 A(S-1)和原知母皂甙 A(S-2),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9。2 萜 类21 倍半萜 从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根茎中分离得到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桉叶油醇(beta-Eudesmol),它能增强糖尿病人使用肌松药琥珀酰胆碱所致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构效关系研究指出,-桉叶油醇结构中环己烷和环外亚甲基,是发生作用的
24、药效基团,亚甲基与结构中羟基间的距离,是决定活性大小的要素。这种倍半萜成分对于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10。22 三萜 熊果酸(ursolic acid)和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为已发现的两种降血糖活性成分。桑白皮 Morus alba L中含有熊果酸,对 STZ 所形成的糖尿病大鼠有降糖作用。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中亦有熊果酸,它能降低高血糖动物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故认为山茱萸可能对型糖尿病人有治疗效果11。此外,三叶鼠尾草 Salvia trijuga Diels 中含 2-羟基熊果酸12,女贞
25、子中富含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两者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有显著降血糖效果,但作用短暂。3 多肽与氨基酸类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 Litchichinensis Sonn 的种子。主要成分为-(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下降,其作用机理是提高机体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13。有人从桑白皮中分离出一种糖蛋白moran A,分子量约 7510+3,蛋白部分占 574。实验证实,moran A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 250 mg450 mgdl)有剂量依赖的降血糖效果。若设高血糖组的相对血糖水平为 100,分别给予 moran A 3,10,30 mg*kg-1(ip),7 h
26、 后血糖水平分别降为 61,38,34;24 h 后分别降为 77,66,4914。4 多糖类研究表明,人参多糖 50 mg200 mg.kg-1 给小鼠 ip 或 sc,可引起血糖及肝糖原降低,切除肾上腺并不影响其作用。人参多糖除了促进糖原分解和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之外,还能刺激 SDH(琥珀酸脱氢酶)和 CCD(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糖的有氧氧化作用增强13。云芝多糖 Coriolus versicolor polysaccharide,CVPS,又名彩云多糖,以 500 mg/(kgd)灌胃给药,连续 6 d,能明显降低小鼠尾静脉 iv 四氧嘧啶造成的高血糖水平,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高
27、血糖也有明显预防作用,而且血糖较高,降糖作用越好15。治疗糖尿病中药“玉液汤”中,百合科植物知母是主药。 知母根茎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稀碱脱蛋白,得到的多糖以 100 mg*kg-1 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结果显示,知母多糖可使小鼠血糖及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而血脂含量几乎没有变化16。从东苍术中分离得到的 3 种聚糖成分 Atuactan A,B,C,对正常小鼠均有降糖作用,A 还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从双穗麻黄Ephedra distachya 中分得 5 种麻黄多糖 Ephedrans A,B,C,D,E,可使正常鼠血糖明显降低,其中 C 的作用最强,A 对糖尿病小鼠也有明
28、显降糖作用13。为阐明附子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乌头多糖的结构,日本通过 Sepharoylys-300 与 Tris 缓冲液凝胶色谱分析,进行了单一性确证及分子量测定。发现乌头多糖 A:D1903+0(H-2O),分子量为 8200;构成成分仅为 -D-Glu,其结构形式与人参多糖部分相同,但分枝程度比人参多糖低17。有实验证实,地黄多糖经皮下注射,可降低家兔血糖,同时能控制由静注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地黄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正常小鼠肝脏的葡萄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酯酶脱氢酶的活性,降低肝脏葡萄糖-6-磷酸酯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促进糖的排泄,减
29、少肝脏中糖原含量18。黄芪多糖冲剂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精制而成的泡腾型冲剂。通过 165例临床对比观察,总有效率 939,疗效高于参芪冲剂。动物实验表明,它可明显促进抗体形成,提高血中 cAMP 含量,具有良好的适应原样作用,并能明显改善微循环,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19。据国外报道,仙人掌 Opuntia sp种子中提取的果胶有明显降血糖作用。果胶是一种分枝多糖,由半乳糖及糖醛酸所组成。食品南瓜中也含有果胶,其作用机理是延缓肠道对糖、脂质的吸收,控制血糖升高20。另外,豆科葫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药用种子的凝胶部分含半乳糖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为
30、一种水溶性食物纤维,其化学结构很像瓜尔豆胶(guargum),它能提高肠内容物的粘度,影响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浆葡萄糖21。除此之外,从粗老茶中提取的茶叶复合多糖能够大大增强体液免疫作用,降低正常小鼠血糖;麦冬多糖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小鼠血糖,但不能预防四氧嘧啶对血糖升高的作用22;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多糖能降低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小鼠的血糖和血总脂,且一次皮下注射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为胰岛素的一半23;昆布多糖和猴头多糖对小鼠正常血糖和实验性高血糖均有肯定的降低效应,尤其是猴头多糖,在 6 mg*kg-1 低剂量时仍有明显作用,且口服有效,药力
31、持久而无副作用13。5 黄酮类中药卷柏 Selagina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 富含黄酮,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其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抗四氧嘧啶所致的 细胞损伤,促进 细胞修复和再生密切相关24。将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的叶子制成降糖片,治疗 175 例患者,总有效率 819846,并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故尤宜于兼有此类疾病者。黄酮可能是其有效成分。龙胆科日本獐牙菜 Swertia japonica 是日本民间有名的草药。富山医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研究其稀乙醇(70)提取物
32、的乙酸乙酯部分的降血糖作用,用STZ 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以化学合成药甲苯磺丁脲和丁福明为阳性对照,结果证明稀乙醇提取物有极强的抗糖尿病活性,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再将溶乙酸乙酯部分干燥,用乙醚划分,发现不溶醚部分降糖活性强。曾有报道,喜马拉雅山产 Schirayita 有降糖活性,其活性成分是一种汕酮(xanthone)化合物Swerchirin。同属日本獐牙菜的活性成分可能与其结构相同或相似25。由苍耳子分离出一种黄酮甙 AA2,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不同,而与苯乙胍相似。苍术甙对小鼠、大鼠、兔、犬均有降血糖作用。同时能降低肌糖原和肝糖原,抑制糖原生成,使氧耗量下降,血乳酸含量增
33、加13。6 不饱和脂肪酸自从发现亚油酸可改善动物糖耐量、胰岛素效应及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视网膜并发症的发生率后,人体必需脂肪酸对糖尿病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玉米须 Zea mays L是玉米的柱头,在中医中用于治疗糖尿病及高血压。采用玉米须水提物腹膜内给药 100 mg*kg-1,4 h 后,可使正常小鼠血糖水平从1893 mg100 ml,降至 1365 mg100 ml,(P001)。但对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同法给药后 7 h,可使 STZ 诱导的小鼠血糖水平从50026 mg100 ml 降至 36141 mg100 ml(P005),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玉米须化学成分中
34、含有带不饱和双键的亚油酸,与降血糖作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26。上海市长宁区红十字医院采用月见草油乳(主要成分每100 ml 含亚油酸 105 g,亚麻酸 135 以及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共315 g)治疗糖尿病 90 例,显效率 4314,总有效率达 777627。螺旋藻 Spriulina platensis 是一种多细胞原始海藻,在实验中观察到螺旋藻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而对胰岛素功能丧失引起的高血糖无影响。其主要机理可能与螺旋藻含的 -亚麻酸有关。-亚麻酸是前列腺素 E1 的前体,又是花生四烯酸的来源。由 -亚麻酸组成的磷脂可以增强细胞膜上磷脂的流动性,增强细胞膜受体对激素(包括胰岛素)
35、的敏感性,而且由 -亚麻酸合成的 PGE1活性物质,也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提高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28。7 生物碱类汉防已甲素(Tetrandrine)是从防已科植物粉防已根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注射四氧嘧啶前后一定时间给予防已甲素 100 mg*kg-1,均可预防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的发生;动态观察 1 周,预防组血糖浓度稳定,无升高趋势。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正常大鼠给予防已甲素后数小时内血清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而葡萄糖可有效地预防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 细胞损伤,因此,防已甲素预防四氧嘧啶致高血糖作用的发生可能与防已甲素升血糖作用有关29。黄连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是小檗碱(黄连素),每
36、次口服黄连素 04 g,1 日3 次,治疗糖尿病人 25 例,有效率 92,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胰岛 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因其还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亦有意义30。另据胡润生报道,羽扇豆生物碱作为胰岛素口服代用品,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此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豆科 20 个属的植物中31。8 硫键化合物大蒜及其有效成分大蒜素的降血糖作用已为民间经验和动物实验所证实。其中大蒜素结构中的硫键对降糖活性起决定作用。通过考察血糖、血清胰岛素、病理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证明:大蒜素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来实现的,而大蒜素升高胰岛素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 细
37、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而发挥降糖作用32。9 苯丙素酚类黄皮叶,为芸香科植物黄皮 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 的叶,别名油皮、海梅。近代广东民间常用于治疗糖尿病。从黄皮叶分离出一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黄皮香豆精,能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也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但对血乳酸浓度则无影响。因而认为香豆素的降血糖作用,既不同于双胍类,又不同于磺酰脲类33。结语综上所述,9 大类天然降血糖成分普遍存在以下特点:(1)作用温和、缓慢而持久。(2)几乎无毒性反应。(3)降血糖的同时,亦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功能。(4)天然产物中,往往多种降
38、糖成分并存,或存在升血糖的拮抗成分。(5)大多数性质稳定,可口服给药。(6)萜类和三萜皂甙品种多、分布广,主要影响糖代谢;甾体皂甙降糖作用类似于磺酰脲类,作用强;多肽与硫键化合物降糖作用快,活性取决于二硫键;黄酮类品种较多,主要影响 细胞功能,作用缓慢而持久;多糖类品种最多,作用较强;生物碱和苯丙素酚类品种少,降糖作用显著,可作为胰岛素口服代用品;不饱和脂肪酸显效最慢,作用较强。此外,在药理研究或临床应用方面显示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还有:白芍、苦荞麦、火绒草、地骨皮、黄精、大黄、三白草、魔芋、僵蚕、千屈菜、无花果、鼠尾藻、角叉菜、黄蜀葵、半枝莲、软蒺藜、欧洲刺柏果实等,其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及构效
39、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1 Srivastava Y et al:Suitability and hypoglycemic effect of extraction from Mormodica charantia,Phytother Res 1993;7:2852张萍萍等:苦瓜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江苏中医 1992;7:303睢大员等:刺五加叶皂甙降血糖作用 中国中药杂志 1994;19(11):6834王银萍等:大豆皂甙和人参茎叶皂甙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4;20(6):5515贡云华等:三七皂甙 C1 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药学学
40、报 1991;26(2):816柳重威等:中药制剂利多尔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血糖、血脂、SOD 和 LPO的影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4;23(4):2997Glombitza KW,et al:Hypoglycemic experiments of leaves from zizyphys lotus,Planta Med 1994;60:2448林厚文等:中药玉竹有效成分研究 药学学报 1994;29(3):2159木村正康等:知母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研究(日本药学会第 111 次年会论文摘要 东京),1991;10Kimura M et al:Structural components o
41、f beta-eudesmol essential for its potentiating effect on succinylcholine-induced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n mice,Bio Pharm Bull 1994;17(9):123211赵世萍等:山茱萸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 1997;28(3):18712鲁学照等:三叶鼠尾草的化学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7):42413吕兰薰:单味中草药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2;15(3):3514周德文等:桑白皮的药理活性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7;12(
42、3):11515唐仲进等:彩云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中成药 1994;16(11):3416王靖等:知母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 中草药 1996;27(10):60517巩殿芹等:汉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4;16(2):118Kiho T et al: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action from Rehannia glutinosa Liboschfhueichingensis Hsiao and the effect o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normal mouse
43、liver,YaKugaKu Zasshi 1992;112(6):39319李先荣等:黄芪多糖冲剂的初步临床观察 山西中医 1992;8(5):1120Ternandez ML et al:Pectin isolated from prickly pear(opuntia sp)modifie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metabolism in cholesterol fed guinea pigs,J Nutr 1990;120(11):128321Raghuram TC et al: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fenugreck seed
44、s from Trigonella foemumgraedum,Phythother Res 1994;8:8322潘竞锵等:中药降血糖作用的药理研究近况 北京中医 1996;4:6123程秀娟等:高山红景天多糖降血糖作用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 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11):68524苗乃全等:卷柏复方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8):49325Purusotam B et al:The hypoglycemic effwct of Swertia japonica,Phytother Res 1994;8:5526刘强:玉米须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中草药
45、 1997;28(6):37927金朝俊等:月见草油乳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1;7(2):10628江涛等:螺旋藻对实验动物血糖、血栓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中草药 1997;28(8):48129孙桂荣:汉防已甲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的预防作用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1;14(4):27130李秋梅等: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中医药信息 1994;11(5):3831胡润生等:几种植物药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国外药讯 1994;2:3532韩娜等:大蒜素对实验性糖尿病作用机理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11):45033熊曼琪等:黄皮叶、小叶山绿豆、广木香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4;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