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大学生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探微.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4559088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大学生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探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大学生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探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大学生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探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大学生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探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大学生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探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虚拟世界中的美德:在线学术诚信初探齐春林摘要: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的不断创新已影响到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线学生的每年的增长率入学人数已超过高等教育机构的总入学率的。在线学习为非传统家庭和在职人士创造了一个通过参加这种非传统的课程继续追求他们的学习深造的梦想的机会。在线课堂学习在高等教育的扩张在维护学术诚信和质量保证创造了独特的挑战。从探讨理论基础,分析在线学习的学术欺骗的类型与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及防止在线学习学术诚信的策略,以期为在线学习的健康良好发展献一点锦薄之力。关键词:在线学习,学术欺骗,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高等教育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在研究学术诚信历史上,更多的研究集中在传统

2、的课堂教学环境,而较少涉及虚拟在线学习环境。可是随着在线学习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它已为高等教育打开了新的大门。可是高等教育在线课堂学习的逐步扩张对维护学术诚信和保证学生学业质量却提出了独特的挑战。在传统大学内学术诚信尚且一直是个难题,所以尤其难以保证网上学习的学术诚信,因为距离的原因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互,也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确保在线课程学术诚信的问题变得更具复杂性,因为在线学生如果想作弊,虚拟教学空间及网路技术给出在线学生作弊的良好机会,加之许多在线学生尚不清楚什么是学术欺骗行为,使在线学术欺骗现象严重。此外,在线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技能或经验,以防止或检测学生作弊,导致教师

3、在网络教室虚拟环境下对学生的作弊行为进行妥协。但独特的在线交付学习模式必须确保学术诚信以维护学术权威及学术公平,所以高校必须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学术诚信的挑战并创新区分出影响面授课程与在线课程学生学术失范的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在线学习学术欺骗行为。一、理论基础为了解决在线课程的学术诚信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在线学生的学术失范。此外,重要的是要强调大学的领导和管理策略,重点开发出一个高标准且具有真实性的在线学习项目。不过,制定一个在线学术诚信模型不仅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工作。因为学生在任何教学环境下均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伦理和道德推理能力也应该考虑在内,所以在线学生的非智力开发

4、应成为防止在线学生学术欺骗的根本方法。而下面一些教育学及社会学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培养在线学生学术诚信的基础理论即计划行为理论,中和理论,社会呈现理论,改变理论及双路径学习理论。(一)计划行为理论为了要主动规避网络教室的学术欺骗,重要的是要理解行为动机。Ajzen 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三个独立意向的决定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态度和行为即指每个人都有一个有利的或不利的评价或评估行为程度的心理两难行为。第二个因素是社会因素即指感知社会压力进而导致执行或不执行的两难行为。第三个因素是感知行为控制的程度,指的是认为减轻或难以执行某些行为,它可以反映过去的经验以及预期的障碍 1。Ajzen 的计划行为理论对在防止

5、在线学习学生学术失范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指导在校教师为有效设计在线课程的学术道德典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素,来促进在线课程学生的伦理和道德行为来防止学术失范。Ajzen 研究指出通过开发一个包含道德的在线课程教学生如何识别不诚实的行为,可能会减少学生在网络课堂作弊的频率 2。教师在考虑设计在线课程融入学术诚信的道德理念时,应解决以下三个方面:学生对他们学术失范行为的看法;社会压力和规范行为与在线学生固有文化之间的冲突;通过在线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预防网络作弊及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考虑学生参与的难度水平。(二)中和理论在分析在线课程的学术诚信或学术欺骗的行为时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学生的学术欺骗动机倾向合

6、理化或证明他们作弊的行为是合理的即中和理论。Sykes & Matza 在研究犯罪行为时首次提出这个理论,并在研究观察到从行为不良的人的角度来看不良行为是合法的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这些不良行为却不能被法律规章及社会所容忍 3。这个理论一直被认为适用于分析学生参与作弊的动机和行为。根据 Rettinger&Kramer 研究,学生往往考虑他们的作弊行为可以接受的,当他们描述欺骗行为是由外界压力而引起的而非自己不诚实所引起的 4。中和的态度可以使学生没有意识到作弊是错误的或是不诚实的。中和理论为在线教师和管理员提供了解决在线学生学术欺骗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学生作弊心理为如何实现防止网络作弊制定具有针

7、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三)社会呈现理论另一个考虑如何解决在线课程学术诚信的挑战是技术交流的影响,技术创造使作弊变得更加容易。许多在线学生接触过各种网络技术,甚至网络技术在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社会存在理论认为个人对网络技术的过度关注,在虚拟课堂教学环境有可能降低一个“真实”的个人存在感 5。社会存在理论表明,明确的沟通可以加强和促进在线课程的学术诚信。在传统的面对面的课程中,教师通过谈话,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可以实现与学生的沟通进而建立信任。然而,在线学习没有在线教室,导致减少了社会存在的感觉。在线教育的学生可能接触教师时间有限,所以在线学生可能体验到物理隔离以及心理隔离导致了

8、一种与教师与学术分离的感觉。除非一个在线教师利用视频数字媒体课程进行教学,不过这将耗费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四)文化变革理论促进在线学习的学术诚信,大学管理层必须了解影响在线学生学术欺骗的文化态度、社会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等因素。当然,许多大学领导层已经重视网络学术诚信问题,正在积极进行网络学术文化变革。这样做可能会使在线学生理解学术诚信在学术研究中的意义,或者对那些自认为他们自身缺乏在线课程专业知识的学生获得解决学术欺骗问题的信心。但是大学网络学习文化的变革的实施会存在这些潜在的阻力因素,大学远程教育领导层应想办法解决这些挑战,树立网络教育的学术诚信的典范。根据 Gallant & Drinan

9、 研究有几个因素会阻碍大学网络教育文化的改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冲突2.冲突的重要性3.缺乏中央权威4.同伴文化5.教师不执行6.政策和程序之间的差距7.缺乏政府的支持8.繁琐的政策和程序 6。大学领导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成功实现网络教育的变革。此外,组织变革为了实现的文化完整性有必要在全校推广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大学网络教室。然而,这种大学的学术文化的改变可能不会轻易到来,Kezar 指出,改革会威胁到一个组织的核心使命,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性格和身份。此外,Kezar 声称,高等教育机构为了维持其地位更有可能遵循社会认知模型中的原则,而对改革持排斥心理 7。但是文化变革理论为大学领导的转

10、型和变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为他们来分析和重新评估大学网络教育组织文化创造了新的视角。(五)双路径学习理论为了纠正一个错误而进行的而学习即为双路径学习或可称为双环学习。这个理论特别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学术诚信问题,因为潜在的关于网络作弊模式的假设可能需要质疑。网络考试的因素即教师,学生,和领导的作用因素与现实中研究的数据和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促进网络课堂学生的作弊行为的积极改变。为促进在线学习的学术诚信,可能需要研究反思目前的身份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网络那些作弊频率较高课程,以及学生对作弊定义的不同等原因要改变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及相关的制度政策。 在改变的过程中,分析数据用双

11、环镜头可能是更好的策略,甚至鼓励在线教师拒绝先前认为正确的工作经验。因为促进学术诚信在线学习需要重新评估在线教育机构的教育成功值,并将这些值反映在新举措,而不是专注于行动和结果,杜福瑞斯观察到,有时教育机构可能有一个基于双路径学习的意图来制定计划,但当他们专注于行动和结果时,实际上有演变成一个单路径学习的过程 8。为促进在线学习学术诚信,机构很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使新政策只起到监管学生行为及起诉违法者,所以决策者必须专注于新的价值观和如何使做出的举措反映出这些价值观,来培养一种文化的完整性。2、在线课程的学术欺骗类型及原因(一)类型 在考虑在线学生为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学术欺骗的问题时,重要的是要

12、区分学术欺骗的各种常见的类型,研究调查确定学生学术欺骗的行为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在考试中与朋友合作2.考试期间使用未经授权的材料3.抄袭其他同学的考试答案4.从另一个已经考试过的学生那里得到答案5.复制短语、句子和段落而没有引用6.复制整个文章没有引用7.采购转载一篇论文这些行为可能会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别即共谋和剽窃。共谋是指学生在未经教师同意的情况下在自已写作业或考试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共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分享答案考试,抄袭其他学生的论文,甚至在考试中间进行谈论。而其他类型的学术欺骗可统称为剽窃,指的是学生抄袭别人的文字或思想而没有引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新技术的引入世界,也带来

13、了严重的问题即在线学生剽窃。(二)原因1 教师与学生对学术欺骗的定义存在差异防止在线学生学术欺骗首先需要的是在线学生对学术诚信一个清晰定义的,因为 Arhin指出,“教师不可能消除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果学生认为这种问题行为是“正常”的。所以了解学生对作弊的看法可能是削减这一普遍问题的重要的第一步” 9。此外,Higbee&Thomas也声称,“研究人员可以不再纠结他们学生作弊的原因,还是学术诚信度度在上升或下降,因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生和教师如何定义学术欺骗的问题” 10。教师与学生对学术欺骗的不同理解,是学生进行学术欺骗而无心理负担甚至不知自已在进行作弊的重

14、要原因,也是导致在线学生学术欺骗屡禁不止的直接因素。2.同伴行为的影响据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观察到同伴的学术不诚实行为,然后他们可能会学习这种行为 11。预防和检测学术欺骗的网络环境会降低学生因同伴作弊行为而参与学术欺骗的频率。一些学生的学术欺骗行为会给其它学生的不诚实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这投射出由此产生的教员和管理行为的反向的过程,因此创建一个更积极的文化完整性的网络诚信环境是降低网络作弊的积极策略。3.感知行为控制,网络技术的方便访问也可以创建一个认为人人可以躲在屏幕后面来吸收资源创造一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自己的学术成果。除了使用教员和管理来检测和预防技术网络作弊外,显著影响学生从事学术欺骗的

15、是网络感知行为控制能力。学生缺乏网络行为控制的突出表现为学生网上考试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学术监督,事实上,缺乏监督是导致较高的学术欺骗的直接原因,而学生更有可能从事学术欺骗当没有学监或教师进行监督的网络环境下。解决感知行为控制的元素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预防和检测技术的引入和建立荣誉代码的执行。关于技术的引入,正如之前解决的,教师可能需要培训学习如何使用新的工具来预防和检测学术欺骗,和管理层必须提供培训的资源。而建立其荣誉代码是增强在线学生的感知行为控制的关键。4.教师不愿报告学生的学术欺骗许多教师可能认为很难报告一个学生网络作弊行为或由于漫长的报告过程或由于当前的政策的繁琐和耗时,这使得他们不愿报

16、告学生的不诚实行为。另外,一些教师没有报告学生的学术欺骗是因为他们担心报复,包括合法的报复这也反映出教师对当前司法程序缺乏信心。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不愿报道学生作弊,是害怕影响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对作弊的看法。而由于这些多种原因导致教师(一线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作弊的包容态度,不注意学生的作弊的行为和忽略学生作弊的证据,从而增加了潜在的学生的学术欺骗行为。三、预防和检测在线学术欺骗对策(一)荣誉代码从历史上看,荣誉规章制度被认为是预防和描述学生预期的因违反学校或社会的纪律行为以及承担后果的一些规则。特定义了荣誉代码具有下列特点:(1)自主考试(2)书面承诺(3)司法过程(4)承诺不包庇和举报作弊者

17、12。传统上,学生签荣誉准则并承诺遵守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校“修改荣誉规章制度”,即教师选择一个代理人来监督学生考试而学生报告学术不端行为的义务不再是必需的。研究已说明,学生将会更倾向于参与学术欺骗如果不执行机构的荣誉代码 13。文献也显示,预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开发机构荣誉代码,然而大多数网络教育机构没有一个。(二)技术工具开发技术工具,可以用来提高教师对学术诚信的期望,也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帮助他们定义学术欺骗,因此开发技术新工具可以促进在线学习的学术诚信。身份验证工具已证明是一个有效的防止学生网络作弊的新技术。新技术开发的有效身份验证,包括数据法医技术,网络摄像头

18、,击键生物识别系统,签名验证、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虚拟学监等。目前,大多数在线学习平台登录都需要使用密码以促进学生遵守验证要求,迹象已经表明这些机制目前足够了。另一方面,检测工具,包括防剽窃工具即可以具体识别句子、短语、段落和整个论文是否为学生原创或是来源于网络或数据库,或设计一个“虚拟”天天监控程序来监督学生。预防和检测技术及剽窃检测工具,也可用于传统的教室环境的身份验证。(三)课程设计和评估为了促进学生参与网上课程而降低学术欺骗的频率,教师创新改进课程设计与评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术欺骗。为了提高课程设计与评估对防止学术欺骗的有效性,学者和专家在该领域做出了建议。例如,Olt 建议使

19、用以下在网络教学策略类来防止网络学术欺骗:1、分配工作,要求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2、布置具有高度灵活性在网上找不到标准答案的作业。3、分配学生学习任务或设计一个依赖个人生活经历进行的项目诚信。4、定期修改作业 14。同时,卡罗尔也对网络课程与教学设计提出几个建议,主要针对防止学术剽窃。主要包括 1、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在线评估。2、制定结构化的时间表来评估学生的作业进度。3、提供参考文献的来源作为评分的一部分。4、要求学生提交复印件的来源 15。此外,按照社会存在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程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和连接,在线教师用此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来防止学术欺骗行为。参考文献:12Ajzen,

20、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50):179-211.3 Sykes, G. M.,Matza, D. 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 A theory of delinquency.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57,22(6), 664670.4Rettinger, D. A.,Kramer, Y. Situational and personal causes

21、of student cheating.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9,50(3), 293-313.5Yen, C.,Tu, C. A multiple-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cores for online presence: Do they measure the same thing across cultural groups?J.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2011, 44(2), 219242.6Gallant, T. B.,Drinan,

22、P. Institutionalizing academic integrity: Administrator perceptions and institutional actions. J.NASPA Journal,2006, 43(4), 61-81.7Kezar, A. J.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 Recent research and conceptualizations. J.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1,

23、28(4).8Dufresne, R. L.An action learning perspective 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cademic honor codes.J.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004,29(2), 201-218.9Arhin,A.O.A pilot study of 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A generation Y perspective. J.ABNF Journal, 2009,20(1), 17-

24、21.10Higbee,J. L.,Thomas, P. V. Student and faculty perceptions of behaviors that constitute cheating. J.NASPA Journal, 2002,40(1).11Jordan, A. E. College student cheating: The role of motivation, perceived norms,attitudes, knowledge, and institutional policy. J.Ethics and Behavior, 2001,11(3), 233-

25、247.12Melendez,B.Honor code study.DHarvard University,1985.13Keith-Spiegel, P. C., Tabachnick, B. G., Allen, M. Ethics in academia: Students views of professors actions. J.Ethics & Behavior, 1993,3(2), 149.14 Olt, M. R. Ethics and distance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minimizing academic dishonesty in online assessment. J.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 2002,5(3).15Carroll,J.A handbook for deterring plagiarism in higher education.M.Oxford, England: Oxford Centre for Staff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