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4556075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受访人:柯孔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采访人:郭莉萍(中小学教材教法记者)柯孔标 浙江省教育 厅教研室副主任,全国小语会常务 理事、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 术委员,浙江省小语会副理事 长,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编著有小学语文教学目 标编制与检测教学评价小学生九用字典等,主编作文教学 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新编义务 教育写字教科书新概念作文起步丛书、 最新小学生课堂作文起步丛书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语文课外读本:语文新天地丛书等,译著有天才儿童的发现 与培养,在省级以上报刊 发表论文 40 余篇。郭莉萍:

2、在新课程初实施期,小学 语文教学改革非常活跃 ,可最近一段 时间,我感觉小语教学改革开始“ 沉寂” 下来,小语课堂教学又有了“回归传统”倾向,柯老师,您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您怎么看待这 一现象?柯孔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发确实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给语文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的几年里,广大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怀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在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总体上来说,这次语文课程标准引进的新理念,多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指导思想的具体化,如“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 “倡

3、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不仅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其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学习语文是学习语言,学习母语,如何把这些新理念和语文学习特有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操作办法。大家可能发现,最近几次全国性的大型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少见了,多媒体课件少用了,这并不表明语文教学不需要合作学习,不需要现代教学手段,原因在于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老师们缺少办法。如果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大家只好弃之不用。激情过后是平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许多语文学科特有的棘手问题,一时又不能及时解答和回

4、应,他们很容易回到原先熟悉的教学模式中去。当前,我们确实应该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使语文教学改革及早走出“高原期” 。郭莉萍:刚才您谈到 “科学的态度”,能否再说得具体一点?柯孔标:科学的态度就是理性精神,其核心是八个字:规律意识和批判意识。承认语文教学是有规律的,按照规律教学,就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就是有规律意识;不承认语文教学规律,认为语文怎么教都行,就是没有规律意识。当前语文教学中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历史上早已讨论过,研究过,是有定论的,很多人却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从“我认为”的角度,用个别案例重新挑起争论,场面很热闹,一总结,还是过去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几条带有规律性

5、结论。批判意识就是怀疑、探索、求真、创新精神。举例说,很多老师觉得语文中的探究性学习很难实施,但很少有人怀疑,从自然科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引申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和解决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2出来的探究性学习是否根本就不适用于语文教学?如果要用“探究性”方法学习语文,学生应该探究什么?用什么形式呈现探究的结果?用什么指标衡量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适合语文学科的主要学习模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具体的实证材料作出理性思考,才能下结论。我们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从一个个实际问题出发,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我并不是否认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日常成功

6、的教学案例的科学价值,但要两者只有提升到规律的层次,具有可推广性,才能被大家接受和认可。这两天我在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香港学者李子建等编著的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一书,我发现内地小语界和香港小语界关注的研究主题是差不多的,而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却有比较大的差别。香港方面,无论是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还是行动研究,在研究背景(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成果) 、研究设计(我准备怎样研究、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 、过程陈述(研究是怎样展开的,每个阶段有什么结论和问题) 、结果分析(研究有什么重要发现、还遗留什么问题)等方面的论述,普遍比大陆学者做得认真、细致,结论也比较具体可信。内

7、地的语文教学论文往往先提出问题,然后罗列一大堆的措施或实验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和结果。开头很少讲研究背景,看不出研究的起点是什么;中间的方法和过程通常忽略不讲,看不出措施、效果、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虽然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要强调情感化、感性化、审美化,但研究语文教学要讲究科学性,不能太感性、太诗意,否则,语文教学法很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是一条未经科学论证的假说郭莉萍:我想请教您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近期我走 访了几所小学,召开了几个座谈会,老师们对现在小学识字教学强调“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多有困惑,普遍反映学生“认字”负担很重,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不知所措,

8、家长也很有压力, 对 此您怎么看?柯孔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一。古代蒙学课本百家姓 三字经 千字文主要是给学生认字用的,学生入学初期写的字是笔画最简单的“上大人孔乙己” 。练过毛笔字的人都有体会,学一种字体,譬如颜体,只要照着多宝塔碑练上一年,就可以学得很像。 多宝塔碑总字数也就 400 多个,占了汉字总量的很少一部分。因此,只要把体现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的字写熟了,通过技能迁移,其他字也能写得很好,即使不认识的字,照样可以写得很漂亮,没有必要每个字都去练一遍。从减轻孩子写字负担角度上讲, “少写” (指字量,不是遍数)不会降低写字质量,是可以作为一条策略加以推

9、广的。但从识字的原理来讲,认识和使用一个字,最终必须做到音、形、义的统一,会读、会讲、会写、会用。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只认不要求写的字只有 500 个左右,大多数字认写分开是暂时的,最后都是要求“四会”的。既然这样,为什么所有教科书都要求认写分开,低段大量认字呢?这里有一条假定:很多专家认为,学生认了 3000 个常用汉字,99.5%的文字材料就能自主认读,可以提前阅读,也为提前作文打基础。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实质是“提前认字,提前读写” ,实际上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后的生字表就开始变成“多写少认”了。不认识字就不会读写,这是肯定

10、的,但认了字,是否就可自动学会读和写呢?这点可以讨论也需要研究。影响读写能力的因素很多,识字量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本人认为, “提前认字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之说是一条未经科学论证的假说。郭莉萍:这样说来,有些教科 书的编写是建立在假说的基 础上的, 这里似乎隐含着“ 教育3风险”。柯孔标:是的,正因为如此,现行的教科书不是叫“实验教科书”吗? 改革措施要经过实验,经过实践检验,才可以得到确认和完善。在“多认少写”问题上 ,我经常提醒老师,不是“认字越多越好” ,也不是“不管什么字,只要认识总是好的” ,在识字教学上如不加思考、不加引导,会大大加重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识字兴趣。

11、认什么字,认多少字合适,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筛选和加以论证的。不久前,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生活识字课,老师先让孩子交流自己在平时逛商场认识的字,然后通过录像,让孩子走进模拟超市,边认字边购物。40 分钟下来,商场中有字的标牌几乎都被孩子提到了:百货大楼、专卖店、入口、出口、男厕所、女厕所、收银台、儿童服装、价格、全棉制品、蚂蚁仔、小猪班娜、法米尼、三木比迪我统计了一下,这节课中学生提到的汉字有 200 多个。这么多的字让所有学生都认一遍有必要吗?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最常用、与生活最密切的字让学生认读,如“厕所”“出口” “价格”等,那些不常用的“班娜” “比迪”可以不作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一直有

12、一个错误的认识,总以为多让学生认字总是好的,殊不知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甚至有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低段老师常向我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经常用到的字,没有写的要求;有些要求写的字,又很不常用,学生组词和写话困难重重。举例说,某套教科书一上册要求写的都是独体字。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语文,最常用的五个字“的、一、了、是、我” ,还有三个字不会写;开口必说的“你、他、她、它” ,也不会写;天天见面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校长、教室” ,也不做写的要求。这种写字安排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对学习语文是很不利的。我认为,让学生提前学会写那些最常用的合体字,很有必要。即使现行教材上没有要求,教师爷可以在

13、适当时机提前拓展,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的进度和要求。但这种拓展和提前要注意适度,字数不宜太多,要求不能太高。以加强学习为借口,用作业和练习剥夺孩子对课余时间的自由支配权,是最常见的的“教育软暴力” ,低段语文老师千万不要让认字和写字占领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个主体平等“对话”的过程郭莉萍:这两年,阅读教学中 对话理论、 对话式教学模式十分流行,您认为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注意什么问题?柯孔标:我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发现,同一术语,在不同人心中的实际所指是不一样,有时简直大相径庭。有的时候双方讨论了半天,才发觉原来谈的根本不是同一样事情。为便于交流,我想首先给“对话”下一个定义

14、。对话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最常用的对话指“日常生活中用口语进行交谈” 。第二种对话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交流活动,即师生对话” 。第三种对话指“文本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课文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种对话泛指“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呼应、交流、较量的过程” 。显然,我们这里所讲的对话,应取第三种含义。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论是从接受美学和诠释学引申过来的。接受美学认为,事物的意义和美,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产生于人和事物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同一事物,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美感,但这种意义和美感是以事物的特点为基础的。接受美学的另一个观点就是,人只能认识他(她)能够认识的东西,不能超越某个人的知

15、识经验,把事物的意义强加于人。把这一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对打破传统阅读教学观,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不是读者复制文本、反映文本,而是一个读者和文本共同构建一个新的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不是让学生获取确定的、同一的意义,而是促4进学生和课文交互作用,得到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但学生毕竟经验不多、能力有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阅读教学比单纯的阅读多了一个主体:教师。因此,阅读教学成了教师、学生、课文三者对话的过程。如果一定要说对话式阅读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那就是:要注意处理好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对话”主体的关系。过去阅读教学,老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

16、己的思路走,希望学生说出的答案,符合自己的要求,或接近教参中的标准答案。现在课堂上这种现象少了,尽管老师自己的解读很深刻,但往往含而不露,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自己得出结论。提醒教师注意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启发,又要善于等待,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要充分地宽容。允许学生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留有余地。老师的视界和学生的视界不可能完全一致,也没有必要完全一致。适可而止,留下几个感人的形象,留下几个难忘的镜头,让学生慢慢品味,不要在课堂上硬是“赶”着学生“悟” 。郭莉萍:在对话式教学中,学生自然是主体,教师是主体也可以理解,把课文也当成主体,我有点不明白。柯孔

17、标:很多人认为,课文是用文字组成的物理存在,是个“死”东西。其实不然,课文的背后站着作者,他用文字的形式向读者诉说着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不是一个沉默的存在,而是一个会说话的主体。不尊重文本,就是不尊重作者。当教师和学生离开课文的意义场,对课文做出另类解读,或过度发挥时,假如作者还活着,他会站出来说:“我的本意不是这样的。 ”当然,文本是否真的表达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又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郭莉萍:那怎样才算三者展开了平等的对话呢?柯孔标:这是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我还是举例来说明吧。王蒙的微型小说羊拐被选入某地的教材,内容是:当年他在新疆,五岁的小女儿留在北

18、京外婆家,那时候小孩都兴玩羊拐。他回去探亲时,听见女儿直叹息:“唉,我就没有羊拐。 ”他就暗地里许下愿,一定要给女儿带羊拐回来。他搜集了多半口袋羊拐,又回北京探亲,谁知他的女儿很不屑:“早过了羊拐了,我不玩羊拐了,玩皮筋了。 ”教材里要求学生选择小说的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疼孩子,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一切事物都不断变化,人应该与时俱进。正确答案是最后一个。王蒙在一次讲话中说:“我自己觉得小说的可爱之处在于有很多层意思可以回味:既有想得到时没得到,得到了不珍惜的意思,也有小小的时间差带给人的各种遗憾,还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看到小说的意味被肢解,感到挺难受。 ”把文本的意图理解成单一的价值

19、取向,不对;文本中没有的意思,师生随便添加进去,也不对。一位老师上景阳岗 ,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想象说话:武松打死了害人的大虫,当时人们听了会怎么说?生甲:“我是店家,我说武松要不是喝了本店的十八碗老酒,他能把老虎打死吗?武松打虎所得的奖金,一半应该分给我。 ”全班学生笑了。老师:“只要一半?你这个店家胃口还不算太大,谁还会怎么说?”生乙:“我是皇帝,听说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请他来京城当官嘛!奖他一幢别墅、四个美女怎么样?”全班学生大笑,有人鼓掌。老师:“你这个皇帝也真是的!老百姓会怎么说?”生丙:“武松打死的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公安局会找他谈话的。 ”又是一阵大笑。老师顿时不知所措。英

20、雄武松为民除害,本是大快人心之事,在学生心中怎么会变成这样?因为老师不尊重文本,没有引导孩子深入理解课文,师生的对话游离于课文之外。就拿那个店家来说,课文很多地方表现了他对武松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个大好人,绝对不是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教师只要多交待几句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一句话,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重视文本的价值导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 5课外阅读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余生活方式郭莉萍:现在语文课外读物很多, 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也很 热门, 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柯孔标: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十分重视,明确规定“九

21、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万字以上” 。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数量指标,而且数量相当大,几乎平均每学年要读 50 万字。学语文的主要方法是阅读、体验、感悟和积累。让学生课外经常与高品位的读物直接对话,有利于养成高品位的语文素养。以前,很多老师和家长片面地理解课外阅读的作用,认为只有对提高写作水平和考试成绩有直接作用的书才值得一读,除此以外,全是闲书。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多数是“作文大全” “试题库” “好词佳句集”一类,希望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实际上,语文水平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这几年高考的作文题大家都看到了,谈“诚信” ,谈“一叶知秋” ,谈“心灵的选择” ,谈“感

22、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远远不止是考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考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有了这种认识,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自然与过去有所不同:一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有读书的欲望;二要为孩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三要指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总之,让孩子很有兴趣地读自己喜欢的高品位的优秀读物,并读有所得。郭莉萍:说到高品位的优秀读物,我忽然想起 报刊杂志上 经常看到的各种各样

23、“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譬如, 人生必读的 60 本书、 小学生必读古诗 70 首、 推荐中学生必读书目等,我纳闷,这些“ 必读书” 是否真的具有 “人人必读”的价值?柯孔标:课外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活动,可以肯定地说,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人必读的书目是不存在的。可能有些读物更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专家有心把它们遴选出来,为漫游在书海中的学生做个指引,那也未尝不可。我个人认为,高品位的优秀读物不应局限在文学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各类正规出版物。2002 年,我在美国的一所小学观摩了一节五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发现 18 个孩子手中拿的书全不一样:有的读贝多芬传 ,有的读

24、世界古代史 ,有的读宇宙奥秘 ,有的看世界武器杂志我不解地问老师:“学生读的书都不一样,这样的课外阅读你怎么指导?”老师说:“我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书,培养他们特有的读书风格。 ”我还是不解:“那学生之间怎么交流?”老师说:“他们有交流欲望时候,我们再组织交流,譬如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或把书中的精彩内容念给大家听。对我来说,孩子们很有兴趣地看自己喜欢的书,而且这些书都是用英文写成的,这就足够了。 ”美国老师对孩子就是那么宽容!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老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喜好。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看图画书是不好的。其实,好的图画书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有一套图画

25、书爸爸小时候什么样 我也会当爸爸 大人都是猫咪等,孩子非常喜欢,也非常有意思。可惜这样的图画书国内出得太少。孩子们喜欢看童话,喜欢看荒诞不经的滑稽故事,喜欢看充满幻想的科幻小说,喜欢看情节紧张的侦探小说,都是很正常的。他们就在这样的阅读中一点点长大。让孩子过早成熟,过早把阅读成人化,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另外,我也不太主张把课外阅读当作一项硬性的任务,由语文教师实行课内课外“双轨运行” ,规定每天看多少书,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等等。部分不爱好语文的学生,只要能把课内的学习内容基本完成,课外少看几本书,少写几篇读书笔记,又有什么关系呢?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多元选择,学生业余爱好也是多种多样的,允

26、许孩子把课外阅读当作可以选6择的业余生活方式。如果通过语文教学,大多数孩子把课外阅读列为消磨闲暇时光的首选,那语文老师真是功莫大焉!让作文成为满足学生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重要凭借郭莉萍:最近寄到本刊稿件中想象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稿很多,偶 尔参加语文教学研讨会,也会发现教师特别喜欢上想象作文课,我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原因。 柯孔标:这种现象我也发现了。去年全国小语会召开的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半数以上的观摩课是想象作文课,有些课的教学要求是教会孩子写纪实作文,老师也要孩子发挥想象,写成童话样式的作文。我在评课时,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作文具有双重价值:工具价值和审美价值。生活中作

27、文经常以记录工具的面目出现,如实描写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如:气象预报、病情记录、审讯笔录、新闻报道、实验报告等。这些应用文都要求人们表述准确、严密,让人们一看就明白,不引起歧义。实际上,学会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如实地把一件事情、一样事物、一个想法写清楚,也是非常难的。但有时作文就是生活本身,或者说写作文是对生活的审美。社会越发展,人们越来越离开大地母亲,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孤立和隔离,人们越需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的归宿,写作是自我完善、美化生活的过程,学生通过作文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人工修剪” ,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心中的理想生活。想像作文就是通过虚拟生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表

28、达自己的美好情感。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在现代社会,作文的工具价值和审美价值不可偏废。因为课程标准颁布后,作文教学专家一直提倡作文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一线老师误以为,能上想象作文课是一种“紧跟时代”的标志,无意中就比较忽视纪实作文和应用作文。郭莉萍:您的意思是,纪实作文也很重要,甚至比想像作文更重要。 柯孔标:是的,我是这个意思。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两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功能的作文形式。针对过去忽视儿童内心世界,忽视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状况,目前多研究一下想像作文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说,想像作文和纪实作文也有许多一致之处都要求学生“真实” 、 “自由”地表达,不

29、过前者要求“情感表达”上的“真诚” ,后者更多指的是“客观描述”上“真实” 。无论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写实和想像至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必要厚此薄彼。在一次全省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曾经对 100 多名与会者作过调查:“在座的各位,高中毕业后写过一篇以上小说或散文的,请举手!”举手者寥寥,不到百分之十。要知道,参加那次会议的都是语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这些靠语文“混饭吃”的人群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社会上的芸芸大众了。从某种程度上说,纪实是想象的基础,纪实作文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常用的作文技能。义务教育要让每个学生能学会写作文,写人人有用的作文。在小学阶段,教会学

30、生用平平常常的语言把一件事,一样事物写明白,依然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郭莉萍:什么是“平平常常的语言”?柯孔标:我说的“平平常常的语言” ,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白话” 。我始终认为,小学生作文就是用比较规范的书面语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譬如,让三年级的孩子写我的爸爸 ,有个学生这样写:“我的爸爸叫德望,今年 38 岁,是个木匠,长得很瘦,性格很暴躁。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爸爸二话没说,给了我一个巴掌。我恨死他了。爸爸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希望我好好学习,为他争气。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原谅他了。 ”很多语文老师看了,觉得不过瘾:爸爸瘦成什么样,能用比喻句写就更好了;爸爸怎么打你

31、的,打在什么地方,当时你有什么感觉,最好能写得具体形象一点这样的作文最7多“及格” ,但要我说这就是好作文,真实、规范、表现了父亲的无奈和儿子队父亲的谅解,应该打“优秀” 。 “形象” “生动” “感人”这些都是文学创作的要求,就连语文老师自己也未必能达到,刚开始学习作文的小学生自然望而却步。过高的语言要求往往打击孩子脆弱的作文自信心,所以,我主张,在小学阶段大力提倡学生用大白话写作文。郭莉萍:常听老师和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天天“ 两点一线”,他们拿什么来写作文啊。言下之意是,学生生活单调、经历贫乏,是导致作文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柯孔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不是唯一的源泉,

32、近现代很多作家和思想家,他们日常生活都是非常封闭和单调的。生活只是为作文提供素材,学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才是写作文的基础,生活体验与生活经验不是正比关系,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不一定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况且学生要把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和转换过程。学生作文水平差是一果多因现象,生活单调贫乏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差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作文和生活脱节,缺少作文的动力。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一年我在一个山区挂职锻炼。某日,一个语文老师对我说:“去年班级组织春游,她要求学生春游回来后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一个作文不好的学生想请假不去,原因是不想写作文。我发现很多

33、同学都讨厌春游回来写作文。今年又要春游了,要不要孩子写作文?”我回答说:“当然要写,但不一定在春游后写,春游前就可以写很多作文。譬如让学生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还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黑板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只要写点与春游有关的文字,都是作文训练。 ”这位老师按我的建议,设计了春游前

34、的作文教学方案,试验效果很好。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忘记了自己是在写作文,他们是在用文字帮助完成一项活动作一次有意义的集体郊游。这与传统以语言目标为主要取向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取向的作文教学,把语言形式要求放在第一位(如写一处景色,要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 300 字) ,不太考虑学生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真情,作文对学生有什么实质意义。春游前的系列作文活动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写不写作文、作文写得好坏直接意味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在非常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同时尽力通过作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样,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

35、工具。相对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而言,相对于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工作而言,作文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样也就摆正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作文是为做人和做事服务的,作文写得好固然重要,做一个真诚的、高尚的、能干的现代人则更重要。总之,我认为作文和生活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让作文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不二法门。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更要教会学生用作文表现生活,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美化生活,让作文成为满足学生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重要凭借。郭莉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书,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柯孔标:有机会与大家交流观点,我也很高兴,谢谢您。遗憾的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很不深入,更没有丰富教学实践经历,因此,所谈内容仅仅是“我认为”有一定道理的感悟和体会,其中定有许多谬误,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转载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