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标点符号考点扫描考点名称 考点热度(1)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改正一段文字中用错的标点符号 (3)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错误的项 (4)理解一段文字中某一标点符号的用法 命题趋势分析(1)本专题以选择题、改错题为主,分值在 12 分之间。(2)预计 2013 年考查的内容是:选择题,以单选的形式出现,让考生选择标点符号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改错题,会渗透到其他题型中,如综合性学习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等。考试最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为:问号的使用;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知识梳理(一)顿号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
2、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例句:(1)学校距这里二、三里。(2)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修改意见:第(1)句中不需要用顿号。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句:(1)中、小学生 (2)省、市领导 (3)城乡交流 (4)工农兵 (5)调查、研究修改意见:第(1)、(2)、(5)句短语不需要用顿号。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句: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修改意见:“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尽管是并列词语,但两者之间已经使用了连词“和”,所以此处就没必要再用顿号。4.较长
3、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句: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修改意见:句中的顿号改成逗号。(二)冒号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则不能用冒号。例句:(1)记者到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修改意见: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2)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修改意见: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修改时,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
4、句号。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例句: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修改意见:冒号改为逗号。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例句: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修改意见:冒号可以改为逗号。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句: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修改意见:句中的冒号就属多用了,因为此处没有大的停顿。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句: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修改意见:句中的冒号应删去。(三)逗号输入形式为 ,不正确输
5、入形式为 , 逗号在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单句、复句都需要它的存在,它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来说,逗号每个写手都是会用的,错误的是出现多用现象,该用其他符号时都用了逗号。所以,这里不讲一般用法,只讲错误用法。如: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那些在春天里最殷勤的歌手们,这时只剩下蝉了,蝉的歌声躲在树下,嘹亮而不圆润。这句段话犯了“一逗到底”的毛病。正确应该是: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那些在春天里最殷勤的歌手们,这时只剩下蝉了。蝉的歌声躲在树下,嘹亮而不圆润。(四)问号1.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句:这是临比赛胆怯呢
6、?还是身体不舒服?修改意见: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2.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句: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修改意见: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3.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例句: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修改意见:句末问号改为句号。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句:除了他能去,谁能,你吗,你能去吗?修改意见:第二、三个逗号改为问号。(五)引号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
7、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修改意见:引号放到句号外面。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例句:(1)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2)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修改意见:第(1)句句号放到引号外面;第(2)句中引号放到感叹号外面。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例句: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修改意见: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
8、是什么意思?”(六)分号例句: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修改意见: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注意区分顿号、分号、逗号及问号的用法。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分号多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顿号多用于并列词或词组间的停顿。注意有些句子虽用疑问词,但并非真正发问,这时,不能用问号。(七)破折号1、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例 57: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例 58: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如注
9、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例 59: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例 20: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例 60: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例: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例 61
10、: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八)省略号1、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例 55: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例 56: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九)书名号1、 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例 62: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
11、范围。如:“求是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来源:学优高考网说明:问号、叹号兼有标号作用,破折号、省略号兼有点号作用,其特殊用法本表不涉及;考题试做1.(2014,河北)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A.榆林很古,一下车就感觉到了。出站的地方就是残缺的城墙,一条旧街上,坐落着三种不同样式的古楼,人与车在楼下穿行。B.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C.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D.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
12、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解析:C 项中的“可以欣赏”后的“,”应改为“;”,因为表示的是并列的两个句子间的停顿。2.(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来源:gkstk.Com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解析:题干中明确了“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所以阅读重点要抓
13、住标点引号、冒号的辨析,A 项引用诗句只是句子的一部分,并没有独立成句,所以逗号在引号外面,是正确的。B项“某某说”如果处在引语中间,其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所以应将“皇帝说”后的冒号改成逗号。C项 D 项都没有错误。例题:问号用法【例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 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 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 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解析: B 项引号内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外;C 项“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注释“葫芦”,应该紧跟在“葫芦”后;D 项选择问句,前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选择问句只有一个疑问,问号应放到最后。同时,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并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