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市义龙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科复习材料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1海口市义龙中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篇目 文学常识 字音 词义 通假字 源自课文成语 必译名句 内容理解 扩展迁移十三曹刿论战1、本文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春秋时的左丘明。2、中国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四大战役是:赤壁之 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 长勺之战。 刿(gu )间(jin)鄙(b)帛(b)孚(f)轼(sh )辙(zh)靡(m)间(参与)鄙(目光短浅)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忠(尽力做好本份的事)狱(案件)情(实情)再(第二次 )靡(倒下)徧( 音“bin”同“
2、遍”义:遍及)1、一鼓作气2、彼竭我盈3、辙乱旗靡4、再衰三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够 深谋远虑)(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 这个条件打一仗)(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 鼓士气就衰竭了)(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观察他们的车印已经混乱, 远远望去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曹刿论战以远谋为组织材料的线索,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3、:请见;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指出有利于反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最有利于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是交代了曹刿请见的背景和原因,二是衬托了曹刿 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三是为下文写鲁庄公的 “鄙”,埋下伏笔,作好铺垫。 )简要分析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曹刿是一位爱国的,在政治上有远见 卓识,在 军事上有卓越才能的人。 )(1)孟子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天时、地利、人和” 。纵观全文,
4、弱小的鲁国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你认为鲁国占有了哪些要素?(取信于民,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人民支持,这是 “人和”因素;选择在长勺迎敌,有利于鲁国反击敌军,这是“地利 ”因素;抓住“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之时反攻敌军,这是“ 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取信于民” 这个“人和”因素。 )十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 ,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原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zu )谏(jin)昳(y)朝(zho)服衣冠(gun )窥(ku)镜妾(qi)谤(bng)讥蔽(b)期(j)年
5、朝(cho)于齐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朝(早上)服(穿)美(以为美)私(偏爱)诚(确实)地方(领土方圆)左右(身边的人)面刺(当面指责)闻(使听到)耳期年(满一年)孰(音“sh” 同“熟”义:仔细)门庭若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现在齐国的领土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王后王妃和您身边的人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老百姓没有不求于大王的。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
6、规劝 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合大臣指责我的过错的,让本人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凭什么认为齐王所受的蒙蔽很大?(“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齐威王悬赏纳谏由“上赏” “中赏”“下赏”的奖励依据是什么?(根据进谏勇气的大小来决定的。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印证了“王之蔽甚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齐王纳谏后朝廷的弊端越来越
7、少,需要改革的地方越(1)从文中齐国由纳谏变强大的过程,你悟出了的什么样的治国道理?(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修明国内政治。)(2)从邹忌成功进谏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在向别人提建议时,要根据被规劝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采取委婉的方式,艺术地向他们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乐于接受意见,采纳意见,达到进谏的目的。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海口市义龙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科复习材料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2篇目 文学常识 字音 词义 通假字 源自课文成语 必译名句 内容理解 扩展迁移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时,大臣们都
8、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之后,断断续续 有人来劝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 劝谏,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 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 国。 )来越少?(“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纳谏的结果如何?(“燕、 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高明在用用身边生活小事作比论述重大的政治问题,形象生动、有效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规劝,采纳意见和建议(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 王容易接受。
9、)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十五鱼我所欲也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史称“亚圣” 。2、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 、 大学 、 中庸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学说初学必读的书籍。箪(dn)羹(gng )蹴(c )屑(xi )为(wi)为(wi)得兼(同时得到)苟得(苟且取得)恶(厌恶)由是(通过这种办法)丧(丧失
10、)独(仅仅)蹴(践踏)加(益处)已(停止 )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辟(同“避”, 义:躲避)辩(同“辨”, 义:辨别) 得(同“德”, 义:感激)与(同“欤”,语气词)乡(音“xing” 同“向”, 义: 原先、从前)1、舍生取义2、嗟来之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
11、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 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 吗?)这篇课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用的是比喻论证;句子“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用的是:对比 论证;句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的是举例论证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舍
12、生取义;第一自然段正反结合,反复论证的是: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自然段列举例子从正面论证的是: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自然段再举例从反面论证的是:见利忘义,失去本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中的“是”指:“凡可以避患者” ;“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文中所说的比生命可贵的东西是指“义”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不义” 。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嗟来之食” 。(1)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示例:屈原不
13、愿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畔,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生;文天祥被捕后重义轻生视死如归,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布鲁诺为了捍卫真理而放弃自己的生命)(2)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下联:舍生而取义,此义是义乎?海口市义龙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科复习材料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3篇目 文学常识 字音 词义 通假字 源自课文成语 必译名句 内容理解 扩展迁移十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n)畎(qun)亩傅说(yu)胶鬲(g )发、举(被举用,被选拔)劳(使劳累)忍(使坚韧)空
14、乏 (使贫 困之苦)恒(常常)过(犯过失)作(奋起,有所作为)入(在里面,指国内)出(在外面,指国外)所以(用这种方法)然后(这样以后)曾(同“增”, 义:增加)衡(同“横”, 义:梗塞,不顺。 ) 拂(音“b”同“弼”, 义:辅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种方法来使内心惊动性格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困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
15、国家就往往会 导致灭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人才观。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 讲道理。课文列举了六个人,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地位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业, 这一段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提供事实论据。文章中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是其中的“生于忧患”一句,从国家治理角度论证“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从行文上看,文章第二部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人才经过的
16、磨练,内在方面达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用;在外在方面达到“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作用。(1)文章认为人才是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你能列举古今中外两例逆境成才的例子。(示例:司马迁遭受腐刑,写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邓小平三起三落,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海伦凯勒战胜盲聋哑,成为世界的作家、演说家)(2)生活在物质十分丰富的现代社会里,你认为,现代人应有哪些忧患意识。(示例:人口急剧膨胀的忧患意识,资源(石油、淡水、土地)枯竭的忧患意识,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的忧患意识)十六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的体裁属于神话
17、故事。万仞(rn )荷(h)担 箕(j)畚(bn)孀妻(shung) 始龀(chn)穷匮(ku)智叟(su) 雍(yng)南朔(shu)东许(赞同)惩(苦于)何苦(愁)易(交换)节 河阳 (水的北面)加(加大)增曾(连都)固不可彻(通)虽(即使)我之死穷匮(穷尽)指(同“直”, 义:一直)反(同“返”, 义:往返)惠(同“慧”, 义:聪明)亡(同“无”, 义:没有)厝(同“措”, 义:放置)1、愚公移山2、聚室而谋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
18、 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 ;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笑而止之;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河曲智
19、叟亡以应。课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有什么作用?(以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使故事得以圆满结 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愚公精神的实质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有恒心和毅力、敢于直面险阻和甘于奉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发扬和光大愚公精神,敢于直面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和甘于奉献,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 愚公移山是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克服困难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神话故事,你能再举两个与本文主题一样的神话故事吗?(示例:精卫填海口市义龙中学
20、初三年级语文科复习材料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5篇目 文学常识 字音 词义 通假字 源自课文成语 必译名句 内容理解 扩展迁移海、夸父逐日)海口市义龙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科复习材料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6篇目 文学常识 字音 词义 通假字 源自课文成语 必译名句 内容理解 扩展迁移十七出师表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文中“先帝”指刘备, “陛下”指刘禅, “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魏、蜀、 吴三国。崩殂(c)裨(b)补行(hng )阵其咎(ji)陟(zh)罚庶(sh)竭咨诹(zu )夙(s)夜以
21、遗(wi)陛下猥(wi)自枉屈疲弊(困乏)开张(扩大)恢弘(扩大、发扬)痛恨(痛心和遗憾)咨(询问)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感激(感动激奋)驽钝(低下的才能)深入不毛(荒凉的地方)驱驰(奔走效劳)简(同“拣”,义:挑选)阙 (音“qu”同“缺”, 义:缺点)1、妄自菲薄2、作奸犯科3、三顾茅庐4、计日而待5、亲贤远佞6、不知所云7、感激涕零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 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的好坏,不应该因在 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 )先帝不以
22、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并不希求在诸侯中作官扬名。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以来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出师表中分析当时天下的形势时,指出有利于蜀汉
23、的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无利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诸葛亮向认为严明赏罚时,应该“罚”是作奸犯科的人,应该“赏”是忠善者。“使内外异法也”一句中的“内”指的是皇宫中。 “外”指的是相府中;“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一句中的“内”指的是朝廷内。 “外”指的是朝廷外。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
24、明诸葛亮淡泊功名,不求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中诸葛亮感念先帝的三件知遇之恩的事件是:三顾草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委与重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寄以大事(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陈述自己受命以来的心情的句子是夙夜忧叹;为为兴复汉室所做的具体事情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提出的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认为自己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出师的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请列举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典故: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唱空城计;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言警句:(1)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下面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请写出划线的词语具体所指的史实。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三顾:三顾茅庐;北拒:北拒曹魏。 )海口市义龙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科复习材料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列表总复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