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 题 三 2017议 论 文 阅 读 分 类 集 训哲思启迪一、(2016 昆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14 分)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道是缺憾却完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 ”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
2、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
3、,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1968 年,美国 3M 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 1974 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
4、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一种带粘性的书签诞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贴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 3M 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_?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
5、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当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选自文道 ,有改动)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 分)我 们 应 该 正 视 缺 憾 , 追 求 完 美 。【解析】结合文章来看,本文的论题是“缺憾” ,文章首段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言论引出对缺憾的看法: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接着从“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正视人生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变为完美”两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对追求
6、完美进行补充论证,进一步论证了选文首段提出的观点: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因此第段的结尾句即为选文的中心论点。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2 分)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坚强、壮大。希尔泰名言放在第段最合适。因为这句名言可以论证(支撑)“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这一分论点。【解析】首先要清楚希尔泰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正视疾病并勇于承受的人将变得坚强、壮大。其次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各段段意,第段列举了霍金、邰丽华和史铁生的事例论证了“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因此放在选文第段最合适。3.选文第段除了举例论证外,
7、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 分)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作用:先从反面举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的例子,再从正面举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事例,正反对比,突出地论证了分论点:人生的不如意(缺憾)也可以转变成完美。使读者对观点有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解析】第段从反面列举项羽因人生的缺憾而放弃梦想,在乌江自刎,没有跨到“完美”殿堂。第段承上启下,引出第段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将缺憾转变为完美的观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选文的分论点:人生的不如意(缺憾)也可以转变成完美,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读者能更清晰、鲜明地
8、理解作者的观点。4. 请在选文第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述连贯。 (3分) 既 然 缺 憾 可 以 转 变 为 完 美 , 那 么 , 我 们 该 如 何 面 对 缺 憾 、 实 现 完 美 呢 ?【解析】解答时紧扣“承上启下”这一关键词,然后通读上下文。明确第段论述了“人生的不如意(缺憾)也可以转变成完美”这一观点,第段则论述了我们要怎样面对缺憾并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结合以上分析补写句子,要求包含两方面内容,前后两个分句为承接关系。5. 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除。你同意吗? 为什么?(3 分)不同意。最后一段是补充论证,它补充论述了追求完美也要有度,不是
9、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转变为完美的,只要尽力了,人生就不会有遗憾。这样的论述使文章分析更透彻,论证更严密。【解析】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同意删去。其次具体分析,明确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最后一段论述了“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 ,即说明追求完美也要有度,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转变为完美,但是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会无限接近完美。这样的结尾使得论述更严谨,更符合生活实际。来源:gkstk.Com二、(2016 育才中学二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 题。(20 分)让“积极网红”驱逐“粗鄙网红”毕诗成这段时间,社会各界对“网红”现象的讨论很多。一方面,有不少人从经
10、济学、营销学、传播规律等角度预言, “网红”将是 2016 年不可阻逆的网络趋势,认为“网红经济学”已来到我们身边;另一方面,鉴于目前大量“网红”让人感觉品位低劣,且有很多抖机灵、爆粗口等粗鄙表现,很多人对这一群体嗤之以鼻。在“趋势说”和“低劣说”之间,公共舆论场所似乎缺少一种和解与平衡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方面,并在不断强化着这种对立感和撕裂感。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低俗网络节目,被称为“2016 年中国第一网红”的“papi 酱”系列视频因表述粗俗被整改,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网络空间整治的关注。没错,网络上确实有很多粗鄙、猎奇的文化,但也要看到,这类东西正在被逐步厌倦。从网络上找到能够激
11、励自我成长的积极因素,汲取精神养分,已经成为很多网民潜意识里的渴求。既然“网红”现象、 “网红”传播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与特质,无论你欢喜不欢喜,它都要扑面而来,那我们就没有理由各说各话,高高在上,冷眼旁观,一脸的鄙夷瞧不起。秉持鄙夷的态度,只会令粗鄙的“消极网红”野蛮生长,洋洋得意。其实,在网络空间,我们已经可以找到一些“积极网红”的迹象。不管是此前的中学教师教学视频被追捧,还是横空出世的阿尔法围棋,甚至是社交媒体上引发怀念热潮的 NBA 球员科比,都可以看到“积极网红”的因子与可能。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或是增加了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或是增加了对于未来技术的洞见,或是增多了个人奋斗精神的
12、激励,这些人对提升大众的精神世界显然大有裨益。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值得注意,霍金作为世界顶级物理学家,突然闯入中文世界,只用了 3 天时间就成为一个“超级网红” ,或许有助于让一个新概念成为流行,那就是“积极网红”他们在社会地位、科学素养、文化品位、专业精神、生活智慧等方面口碑更正面,也更能参与构建积极的网络流行文化,创造健康的精神气质,同时能与各种畸形丑陋、哗众取宠、毫无底线的“消极网红”争夺公众的注意力,从而改变网络世界的总体生态。如果有更多像霍金这样的公众人物进入社交媒体世界,走近大众,影响大众,你觉得它会令这个世界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呢?哪怕你说网友与霍金只是粗浅的交流,哪怕你说他也有
13、宣传自己外星探索计划的“动机” ,但他能够充分借助时下的新媒体和网络资源,充分扩大其影响力,让数百万网民距离大师更近一些,距离科学更近一些,终究还是为互联网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积极因素。“网红”是个新生事物,社交媒体兴起也没多长时间,它能够成为什么样,首先取决于我们把它想象成什么样。不要简单抱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肤浅,而要多想想它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肤浅。希望霍金的突然出现,能催生一些责任、自觉与清醒,帮助“积极网红”概念在中国快速走红。也希望更多负责任的公众人物、机构组织,能够“阳光的流行,健康的走红” ,能够溢入网络流行传播文化当中来,绽放在未来“网红”的江湖格局当中。(选自 2016.4.20.新
14、华每日电讯 ,有删节)1. 阅读全文,概括本文中心论点。(4 分)我 们 应 该 让 “积 极 网 红 ”驱 逐 “粗 鄙 网 红 ”。【解析】此题从标题便可得出中心论点的相关信息,中心论点应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所以论点是:我们应该让“积极网红”驱逐“粗鄙网红” 。2. 第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有什么作用?(4 分)在“趋势说”和“低劣说”之间,公共舆论场所似乎缺少一种和解与平衡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方面,并在不断强化着这种对立感和撕裂感。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似乎”用在这里表示猜测,表示作者并不确定“趋势说” “低俗说”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缺少一种和解与平衡,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解析
15、】 “似乎”是个副词,有“好像”的意思,表猜测语气,运用这种猜测的语气实质上是表达了作者对“趋势说”和“低劣说”的看法,作者认为人们缺少一种用“和解与平衡”的态度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似乎”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据此总结便可以得出本题答案。3.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论证了什么观点?(4 分)举例论证,列举可以看到“积极网红”的三个示例中学教师教学视频、阿尔法围棋、科比,具体论证了在网络空间,我们已经可以找到一些“积极网红”的迹象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 请简述第段和第段不能交换位置的理由。(4 分)第段列举霍金这一“积极网红”的事例,第段假设有更多像霍金这样
16、“积极网红”的事例来证明“积极网红”的作用。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析】此题第段列举了霍金的事例论证了“网红”的积极作用,第段在第段的基础上假设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事情,会为互联网世界增添积极因素,第段是第段论述的前提,二者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是由现象到本质论述的,所以两段不能调换顺序。5. 阅读全文,分条概括“积极网红”的作用。(4 分)提升大众的精神世界。改变网络世界的总体生态。为互联网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积极因素。【解析】此题分别抓住段的段尾句就能得出“积极网红”的三大作用,分别是:可以提升大众的精神世界,可以改变网络世界的总体生态,可以为互联网世界增
17、添了更多的积极因素。三、(2016 巴蜀中学二诊)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回答 15 题。(20 分)感恩与善良感恩正在成为我们越来越热衷的话题。时常有各种媒体在呼吁人们要懂得感恩。我倒觉得呼吁感恩,不如呼唤善良。善良比感恩更能给人以真正的温暖。 感恩首先需要有“施恩”者,没有了“施恩” ,感恩便失去了目标。感恩于是让人觉得有些狭隘。我们常说,乌鸦反哺是一种感恩。且不说这是一种本能,即便它真出于理性,则它的感恩也不会惠及到所有的乌鸦,更不会惠及到其它生命。因此,一般情况下,感恩,只是一种报答。武松大闹快活林,收拾了蒋门神,就是对施恩的“施恩”的报答。当年,荆轲捡块瓦片投青蛙,燕丹立刻捧上金丸;荆轲
18、说千里马肝美,燕丹立刻杀马取肝以奉;荆轲说艺妓的手美,燕丹立刻剁下美人的手送给他,这一系列的“施恩”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荆轲报答去刺秦王。这样的施者与报者,忒歹毒和混账了。 因此,过分强调感恩,会让人以为,可以冷漠地对待无恩于自己的人。而这就是感恩与善良的区别。善良会将“施恩”变成一种责任,而不自认为是美德。善良可以从感恩开始,但绝不会止于感恩。近年,我们常常为发生在青岛的故事感动。先是,一位署名“微尘”的成功女性,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以至引起青岛市民争相效仿,使“微尘”成了青岛无价的公益品牌。之后有出租车司机拾到乘客遗落的巨额珠宝和现金,这位生活并不富裕的司机,不但归还了财物,而且拒绝了任
19、何物质的答谢。乘客只好将黄丝带系在他的出租车上,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于是又引起青岛市民争相效仿,使得满城飘扬着充满祝福的黄丝带。又之后,一对在青岛打工的外地夫妻,为了给患血液病的小女儿挣钱治病,摆了一个充气的蹦蹦床。不想一阵风掀翻了蹦蹦床,砸伤路人。但当伤者得知这对小夫妻的生活现状时,不但未向他们索赔,反倒发动周围的人为他们募捐。再之后,我们又看到一位青岛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一组照片,反映的是在突降的大雨中,两位青年人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送雨伞的动人情景。这些事,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所有“施恩”者,都未将这当成“恩” ,当然,他们也不会等待着别人的感恩。这便是如水的善良,润物而不思回报。这一连串
20、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的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善良。一座善良的城市是不需要感恩的,更不需要呼吁感恩。如果有感恩,那就是激发起更多的善良,从而更多的给予。因为,善良,是一种悲悯,是对生命的怜惜,是大境界。 我们喜欢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还会爱别人吗?其实,爱父母要比爱不相关的人容易得多。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爱给予世间所有的生命,他还会吝啬于自己的父母吗?这应该也算感恩与善良的区别吧。(选自杂文选刊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善 良 比 感 恩 更 能 给 人 以 真 正 的 温 暖 。【解析】文章题目“感恩与善良”不是一个判断形式的句子,只是文章的论题,再看第段作者认为“呼吁感恩
21、,不如呼唤善良” ,基本上可以确定作者的观点,最后一句“善良比感恩更能给人以真正的温暖”总结了作者的观点,这个句子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形式,句式上符合,再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开篇提出自己的论点,后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所以可以确定“善良比感恩更能给人以真正的温暖”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 细致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感恩”与“善良”究竟有什么区别?(4 分)来源:学优高考网感恩只是一种报答,善良可以从感恩开始,但绝不会止于感恩。感恩能激起更多的善良,善良是一种悲悯,是对生命的怜惜,是大境界。【解析】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感恩”和“善良”的区别,第段通过列举“乌鸦反哺”事例,引出感恩只是一种报答,接着又引
22、用“武松和施恩” “荆轲和燕丹”的故事,引出第段“过分强调感恩,会让人以为,可以冷漠地对待无恩于自己的人” ;善良是责任,不是美德,始于感恩,但绝不止于感恩的道理。这也是感恩和善良的第一个区别;文章第段引用“青岛的四个故事”即“微尘”“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 “帮青岛打工夫妇募捐” , “两位青年人给素不相识的老奶奶送雨伞的事”从正面阐述了感恩能激起更多善良,善良这一举动是对生命的怜惜,是大境界。这也是感恩和善良的第二个区别。3. 文章第段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试分析这一段的论证思路。(4 分)总分总结构。文章先提出“感恩让人觉得有些狭隘” ,经过分析后,指出“一般情况下,感恩,只是一种报答” ,
23、再举出武松和荆轲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施者与报者,忒歹毒和混账了” 。【解析】第段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感恩让人觉得有些狭隘。接下来作者举出乌鸦反哺、武松、荆轲的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所以本段主要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4. 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1)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举例论证,列举青岛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情,表述“这一连串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的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善良”这一主题,从正面论证了善良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力,更能说服读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因此,过分强调感恩
24、,会让人以为,可以冷漠地对待无恩于自己的人。不能去掉。 “过分”一词,是“超过本分、超过一定的限度”的意思,说明作者的本意和感恩并不违背,若是去掉“过分”一词,就完全违背了作者的意愿,和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征。 5. 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一座善良的城市是不需要感恩的,更不需要呼吁感恩。如果有感恩,那就是激发起更多的善良,从而更多的给予。结构上,这段话总结了前文列举的事例。内容上,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善良的城市不需要感恩,善良的举动会使善良的人效仿,传递善良的举动。【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结构上一般有总结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内容上一
25、般有点明论点,证明论点等作用。画线句子位于第段一系列例子之后,可见其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同时也是对下句“善良,是一种悲悯,是对生命的怜惜,是大境界”这一观点阐述,所以内容上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据此回答即可。四、(2017 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题。(19 分)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韩 青一提到对手,很多人都会心生怨恨,因为他们都吃过对手的亏。其实,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万物都有对手。风是大海的对手,没有风,何来浪花朵朵?夜是星星的对手,没有夜,何来满天的璀璨?挫折是成功的对手,没有挫折,何来不断进取的激情?邪恶是正义的对手,没有邪恶,何来人间正道可见,对手的作用就是一种映衬、促进与激发。
26、曾有一个鹿园,那些鹿都变得精神不振、瘦弱不堪,有专家建议,在园里放养几只狼,狼来了之后,结果那些鹿都变得精神抖擞,而且都机警了许多,后来,有的鹿竟敢跟狼抗衡。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温源宁先生在一知半解及其他里写道:“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 ”说实话,翻译家梁宗岱喜争辩。他在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吵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 ”朱光潜先生也是他这样的对手之一。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朱光潜先生是我的畏友,可是我们意见永远是分歧的。当年在欧洲的时候,我们
27、差不多没有一次见面不吵架: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为直觉即表现 。”光动口还不够,他还不时因此与人动起手来。古希腊研究学者罗念生曾在文章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当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 ”这种为学问的精纯而执着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那一辈学人,为了他们的学术信仰就是如此地较劲。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大量的文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得以发表。可是,如果没有对手与他争辩,那么他也就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一个人,有了对手,他就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
28、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对手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他的战斗力,这就像一把刀子,越磨越快,而磨的过程就是刀子跟磨刀石交手的过程,可是,如果让刀子闲着,那么它就会生锈,时间久了,也会烂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手就是“一只或一双对的手” ,这样的手会拉你一把,让你站在更高的地方,进而更接近你的目标。当然,有时这样的手会推你一把,让你迈出勇敢的一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由此可见,对手就像山,当你登上去,你的生命就有了高度,甚至让你觉得“一览众山小” ,而山,也因为你的抵达让它明白了:没有它的支撑,你就会毫无高度可言,支撑就是它的意义。(选自做人与处世 2016 年 09 期)1. 文章的中
29、心论点是什么?(3 分)没 有 对 手 , 就 没 有 高 手 。【解析】本文开头通过“对手”展开议论,第段由“狼和鹿”的故事引出“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这一论点。第段通过列举“梁宗岱和徐志摩、朱光潜先生为了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探讨很久” “罗念生和宗岱为了新诗节奏问题打起来”这几个事例,说明“对手的重要性” ,即“如果没有对手与他争辩,那么他也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这一论点,第段则是从理论上阐述“对手”和“高手”之间的关系,即“一个人,有了对手,他就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对手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他的战斗力” 。由此可见,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没有对手,
30、就没有高手”展开论述的,故这句话即为本文的中心论点。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 分)(1)但是那一辈学人,为了他们的学术信仰就是如此地较劲。(“如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 分)指 像 梁 宗 岱 一 样 为 了 做 学 问 而 具 有 执 着 的 精 神 的 人 。(2)对手就像山,当你登上去,你的生命就有了高度(“高度”在文中的含义是 什么?)(2 分)变 得 爱 思 考 、 爱 探 究 、 爱 寻 找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和 途 径 , 浑 身 充 满 了 力 量 。【解析】(1)题中的 “如此”位于第段,联系上下文,可知此段是围绕“光动口还不够,他还不时因此与人
31、动起手来”来论述的,第段中又提到古希腊研究学者罗念生和宗岱为了学问打起来的事情,阐述了他们这些为了学问的精纯而具有执着精神的人。故“如此”在这里指像梁宗岱一样为了做学问而具有执着精神的人。(2)题“高度”位于最后一段,那么就要联系上文来回答,文章第段开头写“一个人,有了对手,他就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是第段的分论点,下文都是围绕它来论述的,由此可见,第段的“高度”即是指“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 。3. 第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4 分)举例论证,作者列罗念生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有对
32、手争辩,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4.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的理解。(4 分)有了对手,人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手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人的战斗力,从而使我们站得更高,更加接近目标。【解析】解答此题,第一步要通读全文,对文章做一个整体的把握。文章第段从侧面写没有对手的不利之处;第段借用鹿和狼的故事,引出“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的中心论点。文章第段则重点阐述了“对手”和“高手”之间的关系。即:对手的存在会激发自身的战斗力,从而达到更高的高度。围绕这几方面来概括总结即可。5. 文中说:“光动口还不够,他还不时因此与人动起手
33、来。 ”他这种行为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 分)示例:我认为这样做不对,因为即使是讨论正确与错误,动手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有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才能让道理越辩越明。四、(2016 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 分)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
34、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
35、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 ,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 ,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 “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
36、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1. 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 分)人 们 在 获 得 大 面 积 爆 炸 性 信 息 的 同 时 , 也 会 有 某 种 难 言 的 失 重 感 。【解析】根据题干定位到第段, “这样说”的指代内容应向上文寻找,即“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2.本文段,列举 以及“我”“我 ”少 年 时 偷 读 约 翰 克 里 斯 朵 夫 深 受 感 动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
37、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阅 读 是 有 重 量 的 精 神 运 动 (前 一 空 3分 ,后 一 空 2分 。意 思 对 即 可 )点。(5 分)【解析】从第段“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的内容中,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答出第一空。中心论点可以从标题和第段最后一句话“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概括得出,答出第二空。3. 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承上启下(过渡) 。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作用 2 分,分析 2 分。意思对
38、即可)【解析】画线句上半句是对第段阅读“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的承接与总结。下半句则直接引出“这轻 ,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 ,因此,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4.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只需答出两点)(6 分)示例: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每点 3 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解析】由第段“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可知,作者赞同的不是“暴走”式阅读,而是细嚼慢咽似的阅读方式;第段“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第段“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写出阅读要不带功利心;第段“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体现了要选择有精神价值的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