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第一次月考题.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548249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一次月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三第一次月考题文言文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2、”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 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

3、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会天大雨,道不通 等死,死国可乎 尉果笞广 将军身被坚执锐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说明

4、了什么问题?(3 分)4.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方面得到证明的。 (4 分)答案:1.(每小题 1 分)(1)适逢,恰巧遇到;(2)同样;(3)用鞭、杖或竹板打;(4)通“披”,穿。2. (每个句子 2 分)(1)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3. (每点 1 分)(1)戍卒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前人心的躁动、紧张与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具有组织领导才能。4(每点 2 分)(1)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2)各郡县纷纷举事

5、响应陈涉。燃烧的月亮迟子建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

6、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

7、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

8、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

9、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21.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4 分)22.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 分)23.概括第三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

10、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4 分)24.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想?(2 分)25.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3 分)【答案】21.答案:美在月挂位置;美在意境幽雅,生机盎然; 美在燃烧的形态及其变化; 美在真切与迷离之间。评分:一个要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22.答案:写法,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 ;作用,与下文所写春夜满月的景致形成对比,突出燃烧的月亮所创造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喜爱赞美之情。评分:写法 1 分,作用 2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23.答案:特点,嫩绿;饱满、

11、丰腴;平静安详、悠远清寂;新鲜、明媚。关系,因关注、喜爱月亮,故能发现“月亮燃烧” 独特的美;因为熟悉月亮,故能领悟出丰富深刻的人生道理。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前者是后者的铺垫)。评分:答对特点得 2 分,答对关系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4.答案:人应甘于奉献,以造福他人;只有不断汲取、蓄养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评分:两个方面各占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25.答案示例:“穿窗而过的月光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运用拟人,赋予月光以生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评分:共 3 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阅读镜子和照片,谁在戏弄我们,完成文后练习。“我到底长什么模样?”假如世上

12、只有镜子,我们当然没什么好嘀咕的,相信镜子就是了。可偏偏照相机跑出来了。“咔嚓”一下,除了极少数上相的幸运儿之外,大多数人都会对着照片里的自己发呆:我的脸这么大!我的眼原来这么无神!我笑起来原来这么傻镜子里的自己明明还不错,为什么到了照片上就那么呆傻?镜子和照片到底谁在戏弄我们?不幸的消息:相机确实要诚实些如果纯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大自然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通过自然(包括造得最科学最真实的镜子)的方式,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脸。而照片相对更加客观,其角度更加接近其他人眼中的你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镜子中的物体和实际的物体是对称的,是物体的镜像,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左右相反的。尽管

13、我们的左右脸长得比较对称,却不是完全一样的,会有一边方点一边圆点的小失误。这种左右差别乍看起来太小,自己难以察觉,但它们对视觉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系教授米塔等人给一些女生拍了照片,然后给这张照片做左右镜像翻转,把原始照片和镜像照片都呈现给本人挑选,结果发现她们更喜欢自己的镜像照片。再给她们看朋友的两张照片,她们却更喜欢朋友的原始照片。这就是习惯性印象的影响力,哪种形象我们看的次数多,我们对它的评价就会比较高。幸运的是:照片诚实得不够彻底但感觉自己不上相的朋友们不必沮丧,你们在别人眼中的真实形象绝对不会是照片上那样呆傻。因为人体眼睛的结构比相机要复杂得多,高级得多。现在很多年轻

14、人喜欢拍照选择幽暗的光线,这样照皮肤显得比较好,身材上的某些缺陷也能掩饰。其实不可否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时刻,的确也能给别人留下这种美好印象。看来仅光线不同、拍出来的照片差异也是巨大的。即使照片再多,也不过是你生活中的某些片段,都不足以说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所以照片虽然诚实,但诚实得很单薄。如果单靠几张,几十张或者几百张照片来判断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那就不免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生理学家这时可能会说了:因为人的结构相同,所以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应该是相同的。心理学家却不这么认为。在心理学家眼中,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俄勒冈大学的心

15、理学家罗斯巴特和比勒尔给学生们看一张中年男子的照片,让他们评价这个人的表情。他们告诉一部分学生这个人是德国纳粹领导人,二战中对集中营里的难民实施了野蛮的生化实验。于是这部分学生看到的就是“冷酷无情”的表情。他告诉另一部分学生这个人是反纳粹组织地下运动的领导者,英勇地挽救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于是这部分学生看到的就是“充满了爱和慈祥。”的表情。事实上在看之前,我们就已经对看的内容有一个评价了。与此同时,虽然投射进视网膜的都是同样的影像,但是具体对哪些东西“视而不见”,对哪些又“特别关注”,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看集体照时,每个人都采用这样的顺序:先搜索自己,好好端详一番,然后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

16、,最后,如果实在闲得无聊才会扫一遍其他人。所以即便是看同一张照片,每个人的心理也不同,看到的内容也不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自己认为很差的照片别人却满口说好了吧,也许别人根本就没细看过照片里的你。影响我们的还有我们的期望在别人看来,亚军仅次于冠军,也应该是第二快乐的人,其实第二是最痛苦的,甚至比倒数第二更痛苦。因为他们离第一只有一步之遥而懊恼,倒数第二则为自己没有垫底而侥幸。对自己的预期不同,拍出的照片满意度自然也就不同了。我们心目中的自己一般都比较美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照片后都表示不满意了。因为照片是相对客观的,破坏了人们对自己美好的想象。答案:1.镜子和照片,谁能更诚

17、实地反映我们自己?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 分) 1. 照片中的自己就是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吗?为什么呢?请概括文章内容回答。(4 分)2. 文章第 9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它的作用。(4 分)4.文中画线句子“而照片相对更加客观,其角度更加接近其他人眼中的你自己。”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5.文中第段说:“在心理学家眼中,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从这句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4 分)1. 照片(1 分)。因为纯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大自然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通过自然(包括造得最科学最真实的镜子

18、)的方式,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脸。而照片相对更加客观,其角度更加接近其他人眼中的你自己。(3 分)2. 不是。(1 分)因为人体眼睛的结构比相机要复杂得多,高级得多。即使照片再多,也不过是你生活中的某些片段,都不足以说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在看之前,就已经对照片内容有一个评价,与照片无关;射进视网膜的都是同样的影像,但是具体对哪些东西“视而不见”,对哪些又“特别关注”,是因人而异的。(每小点得 1 分,答对三点可给满分)3. 举例子(1 分)是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有力证实了心理学家观点的正确性。(3 分)4. 不能(1 分)“相对”这里是指和其他相

19、比较照片更客观的意思(1 分),如果删掉意思就变成了绝对的意思,(1 分)用上“相对”一词,使说明文语言更为准确。(1 分分)5.例如: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自己才是生活的主宰。只要我们觉得世界是美好的,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4 分。启示得 2 分,结合实际得 2 分,不结合实际不得分)作文。(55 分)要求: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题目一:芊芊芦苇,触动了哲人的心灵;巍巍 ”神舟”,触 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 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 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二: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