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总结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将我校流动儿童之家建设进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概况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 1962 年,是平凉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2002 年被命名为市级标准化学校。同年 2 月,学校整体搬至保丰路 29 号(原平凉师范学校二部),校园占地面积 41 亩,校舍建筑面积 2672 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 6400 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 11 个,学生428 人(其中流动儿童 248 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52.1%),教职工 40 人,其中本科学历 10 人,大专学历 25 人,中专学历5 人,学历合格率 100%。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
2、多,流动儿童也随之增多,为了让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体现政府教育公平,我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良育人环境,让流动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发挥了其关爱、监护、培育流动儿童的作用,2010 年 2 月,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站在全市教育发展的高度,本着整体优化平凉城区义务教育布局和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宗旨,依托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加挂“平凉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牌子,成立了平凉市首所务工子弟学校。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满足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需求,以改善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加强
3、流动儿童活动阵地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健全关爱流动儿童的制度机制,搭建关爱流动儿童互动平台,为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充分保障。三、经验做法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类活动、各种载体,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关爱流动儿童行动的重要意义及流动儿童随父母远离家乡,出外务工,为当地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让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坚持党团队共建原则,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少先队辅导员为成员的流动儿童之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主要负责对流动儿童之家建设的指导、监督、考核、资料收集等工作。三是加强基础设
4、施建设。 做到“一校两用” 、 “一室两用”、 “一桌两用” 。学校在充分整合现有资 源及礼仪教育特色办学成果的基础上,并多方筹措资金,使“ 流动儿童之家” 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层次。学校三楼 60 平方米为专用教室,一楼一间教室为图书阅览室,四楼一间教室为计算机室、一间教室为音乐、舞蹈室,新建的 6400 多平方米的人造草坪操场为体育运动场地。 除市妇联统一配备的电脑、电视机、DVD 机、电子钢琴各台、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书刊 300 多种以及乒乓球、象棋等文体器材外,学校还分批安装了投影机、电子白板系统各一套,音响一套,图书 17000 册,课桌 50 套,铃鼓 4 个,碰钟 2 个,木鱼 1
5、 个,舞蹈扇 12 把等,总投入达 7万元。三是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档案。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统筹兼顾,安排专门人员认真扎实地做好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收集与流动儿童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信息档案和联系卡。要求确定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摸清流动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分人分学期造册。做到专人管理,动态管理,确保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情况清,底子明。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电话、短信、书信、走访等方式,对流动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底,收集反馈信息。为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便于找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便于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四是强化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之
6、家管理,先后制订出台了流动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流行为规范、 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流动儿童之卫生工作制度、 流动儿童之家活动制度、 流动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帮扶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及时上墙。五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内聘为主、外聘为辅”的原则,在领导小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水平较高的流动儿童之家辅导员队伍。并通过发出志愿者倡议建立了志愿者辅导员队伍 33 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和“ 青年志愿者” 的各 项具体工作。主要 负责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儿童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
7、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使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学习进步,生活幸福,思想道德健康,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四、活动开展情况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尤其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实际。先后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活动:1继承中华传统,懂得文明礼仪。 “礼仪” 已成为我校着力打造的一张校园名片。为了扎实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我校大力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深入开展礼仪校园建设,努力打造“礼仪校园”, 编写了平 师附小文明礼仪简 明读本,平师附小文明礼仪“ 三字歌” ,制作了校园文化 墙,将文明礼仪三字歌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8、,让学生随时传唱,时时遵守,在传唱中把礼仪植根在心田,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同时结合“ 礼仪十行 ”设计系列主题活动 ,使“文明礼仪伴我行” 系列教育活动经 常化、制度化,每天文明礼仪教育一分钟已成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惯例。学校还成立了“文明礼仪监督岗”,每天早操时进行一次晨检,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重点是大力推进礼仪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感恩体验活动等。3 月 1 日组织了“ 爱心妈妈伴
9、我成 长活动” 。组织 20 位“爱 心 妈妈 ”,在看护 流动儿童完成家庭作 业后,组织孩子们集中观看德育动画故事小短片,开展“ 我的一天” 、“爱心妈妈”谈心活动,聆听孩子们讲述自己一天中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表现好的行为予以表扬,发现不好的行为指导改正,帮助辖区流动儿童养成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礼知礼的好习惯。3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文学欣赏、写作指导、经典颂读、英语广角、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活动,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重点做好合唱团、舞蹈队、鼓号队、书画班等活动。4体育活动。通过参加田径、球类、趣味运动会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孩子勇敢坚
10、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4 月 日,组织 开展了“校园集体舞”比赛活动, 4 月 日,组织开展了“阳光体育与礼仪教育同行” 田径运动会,在运 动会上,小运动员们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优势,体会到了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5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锻炼,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和生活劳动技能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务的社会能力。6读书活动。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和“世界读书日” 制定相关的读书活动计划,计划明确、措施具体、制度完备。
11、读书室每天下午16:00至17:00开放,活动有时间保障,书籍充实、品类多样,可读性强、富有时代性;图书室、阅览室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图书借阅记录详细、出借与归还登记清晰;图书室、阅览室能全天向教师、学生开放。校内组织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好。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目前,流动儿童之家初具规模,运行良好,已成为流动儿童的乐园,孩子们通过在流动儿童之家的学习实践,丰富了知识,学到了技能,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学校的流动儿童之家已经成为孩子兴趣的摇篮、欢乐的海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我校资金短缺,对流动儿童之家建设资金投入有限,致使流动儿童之家器械不足,严重制约了流
12、动儿童之家的进一步发展。2、专业拔尖教师缺乏和专职教师队伍的缺乏,特别是科技类教师严重不足,制约了流动儿童之家活动项目的拓展和活动内容的丰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之家机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把流动儿童之家建设成为全市示范基地。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把流动儿童之家工作做得更加完善。3、继续发展我校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使流动儿童之家的活动项目逐渐增多,规模和气势逐渐壮大,切实满足少年儿童课外业余生活的需求,让少年儿童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