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xx学号:xxxx组号:四小组成员:指导老师:王国兵2012 年 11 月 10 日实习一 森林土壤群落调查 (蚯蚓调查) 1、实习目的意义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森林土壤蚯蚓调查作为森林土壤中的“梨作”的重要角色之一,对其群落调查有助于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加深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了解。2、实习工具:铁锹,米尺,砝码天平,计算器,自封袋,标签3、实习方法及内容:(一)方法:在下蜀林场五种不同的林分类型中,分别随即设置 4 个重复调查实验样点,得出调查数据。(二)步骤:(选址完毕后)1.用铁锹挖出 40cm*40cm*40cm 的土方 2.分别在
2、 0-10cm,10-25cm,25-40cm 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并把不同层的蚯蚓放入不同的自封袋中,贴上标签。3.在每片林中重复四次操作, (样点间距至少 10 米) 。 4.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并进行内业整理,最后放生蚯蚓。4、结果与分析(原始数据): 表一:竹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0cm10cm 10cm25cm 25cm40cm编 号/层次数量(条) 质量(g )数量(条) 质量(g)数量(条) 质量(g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3 0.00 0.00 0.00 0.00
3、0.00 0.004 3.00 1.00 2.00 0.50 0.00 0.00平均 0.75 0.25 0.05 0.13 0.00 0.00表二:栎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0cm10cm 10cm25cm 25cm40cm编 号/层次数量(条) 质量(g )数量(条) 质量(g)数量(条) 质量(g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2 6.00 2.75 4.00 3.50 0.00 0.003 1.00 0.60 3.00 0.70 2.00 1.20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平均 1.75 0.84 1.75 1.05
4、0.05 0.03表三:松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0cm10cm 10cm25cm 25cm40cm编 号/层次数量(条) 质量(g )数量(条) 质量(g)数量(条) 质量(g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2 0.00 0.00 2.00 0.20 0.00 0.00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4 3.00 0.70 2.00 0.40 0.00 0.00平均 0.75 0.18 1.00 0.15 0.00 0.00表四:杉木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0cm10cm 10cm25cm 25cm40cm编 号/层次数量(条) 质
5、量(g )数量(条) 质量(g)数量(条) 质量(g )1 0.00 0.00 2.00 0.10 0.00 0.002 0.00 0.00 2.00 0.85 0.00 0.003 4.00 1.90 1.00 0.20 0.00 0.004 3.00 0.50 2.00 0.40 0.00 0.00平均 1.75 0.06 1.75 0.39 0.00 0.00表五:板栗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10cm25cm 10cm25cm 25cm40cm编 号/层次数量(条) 质量(g )数量(条) 质量(g)数量(条) 质量(g )1 5.00 1.80 3.00 2.80 1.00 1.702
6、13.00 4.20 8.00 1.95 0.00 0.003 1.00 0.10 3.00 1.30 0.00 0.004 10.00 5.60 7.00 2.80 0.00 0.00平均 7.25 2.93 5.25 8.85 0.25 0.43(数据分析):表一:蚯蚓群落调查表(以取平均值)森林类 0-10cm 10-25cm 25-40cm 合计型 数量(条/平方米)鲜重(克/平方米)数量(条/平方米)鲜重(克/平方米)数量(条/平方米)鲜重(克/平方米)数量(条/平方米)鲜重(克/平方米)次生栎林10.94 5.23 10.94 6.56 3.13 1.88 25.01 13.67毛
7、竹林 4.69 1.56 3.13 0.78 0 0 7.82 2.34火炬松人工林4.69 1.09 6.25 0.94 0 0 10.94 2.03杉木林 10.94 3.75 7.81 2.42 0 0 18.75 6.17板栗林 45.31 18.28 32.81 13.83 1.56 2.66 79.68 34.77图一:不同林分类型的蚯蚓数量,鲜重直方图(每平方米下层)图二:蚯蚓在不同林分中的垂直分布折线图分析:由直方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土壤中蚯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板栗林,次生栎林,杉木林,火炬松林,毛竹林。由此可见,土壤的疏松度和土壤肥力也按上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板栗林土壤的疏松度
8、和肥力在几种林地类型中最优,杉木林、栎林其次,而松竹林和竹林土壤肥力等状况在五种类型中最次。折线图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蚯蚓含量逐渐降低。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土壤越深含氧量降低,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板结程度加大,不利于蚯蚓活动。总结 (蚯蚓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蚯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千百万年来,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泥土里,耕耘不止,增添土地的养料,使绿色植物长得郁郁葱葱。蚯蚓有很大的益处: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蚯蚓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吐排粪等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板结贫瘠土壤
9、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在土壤中纵向栖息,头朝下吃食,每天能吞吃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有机物质,其中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积在地面。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 14、1、1,含腐殖酸 46,含23 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每克蚯蚓粪有 1058 个有益微生物(老化土壤只有 105-106 个) ,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含水 85的蚯蚓粪在酷暑中晒 15 天,20厘米深处含水量仍达 45,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和对植物
10、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 1 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 40 吨有机废物。.实习二 森林群落调查一、实习目的意义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了解各测定指标的调查,计算方法和生态学意义。2、实验工具罗盘仪,三脚架,测高器,30 米皮尺,胸径尺,100 米围绳,枝剪,记录板,粉笔,铅笔,标签,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工具包等。3、实习内容1.标准样地的选取:(水平投影为 20m*20m 的方地)用罗盘仪,30 米皮尺和 100 米围绳通过测量,计
11、算,圈出边界。2.标准地的划分:样地设置为乔木层(10m*10m 样方四个) ,灌木层(2m*2m 样方五个) ,草本层(1m*1m 样方五个) 。图示为: 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草 本层
12、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灌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乔 木 层 乔 木 层3.分层调查内容乔木层:胸径,树高,冠幅灌木层:盖度,平均高,多度草本层:盖度,平均高,分布状况4、结果与分析森林群落成分分析表一:天然次生栎林乔木层调查表样方 树种 名 胸径cm 树高m 冠幅m 样方 树种名 胸径cm 树高m 冠幅m栓皮栎 30.3 14.5 7*6.5 刺楸 10.9 6.24.2*3.5短柄枹 9.8 5.84.2*2.5栓皮栎 23.5 13.55.8*6.2石栎 19.5 10.2 5.6*4.9 栓皮栎 27.8 14.5 7.5*6.4麻栎 17.6 13.5 6.7*
13、5.4 刺楸 9.5 6.3 5.5*4.3栓皮栎 24.2 12.36.0*4.7短柄枹 10.5 4.93.4*3.9栓皮栎 29.2 15.38.2*7.2 麻栎 21 14.66.5*3.7刺楸 7.6 5.2 3.5*4.5 石栎 23.6 15.7 6.5*7.3栓皮栎 26.4 15.26.6*4.9 刺楸 10.6 7.88.2*6.3短柄枹 6.7 4.23.2*2.9黄连木 15.6 7.55.3*5.9刺楸 9.8 7.2 4.5*3.8 山槐 20.6 13 4.6*6.2麻栎 20.9 13.8 6.2*5.6 枫香 21.2 15.3 5.6*4.9NO.1 NO.
14、2栓皮栎 28.1 15.87.6*6.9刺楸 12.6 7.2 6.2*4.9 栓皮栎 32.5 18.9 8.8*7*7栓皮栎 28.3 17.48.3*7.2 刺楸 12.5 7.34.8*5.3栓皮栎 26.4 18.57.5*6.6黄连木 15.8 11.24.3*3.8NO.3短柄 16.3 8.5 5.3*4NO.4栓皮 31.1 17.3 8.6*7枹 .2 栎 .6麻栎 20.6 14.6 7.5*8.3 栓皮栎 29.4 15.8 9.4*8.2刺楸 9.5 8.3 5.6*4.6 刺楸 12 9.3 5.1*4.3刺楸 6.3 5.9 5.6*4.6 栓皮栎 33.2 1
15、6.6 9.6*8.4栓皮栎 29.5 17.77.9*6.8栓皮栎 28.7 14.58.7*6.2山槐 12.1 8.6 6.3*4.9 刺楸 11.3 9.2 5.4*4.3麻栎 20.6 15.7 7.1*6.5分析:选取该群落中前几种优势树种进行分析,及栓皮栎,刺楸,石栎。数据汇总后,分别计算以上三种植物的重要值。栓皮栎的重要值=0.74刺楸的重要值=0.21石栎的重要值=0.06从计算可以看出,栓皮栎为最优势树种,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第一,由于当地土质和气候对栓皮栎呈有利趋势,使其成为优势树种;第二,此片栎林是由天然栎林进人工采伐后恢复而成,所以其树种在自然更新过程中仍然占有优势表
16、二:天然次生栎林灌木层(样方 52m2m)种类 密度/(株/km2) 盖度 频度 重要值八角枫 57 0.254 1 0.052短穗竹 465 0.315 3 0.245山胡椒 75 0.085 1 0.031小枫香 59 0.042 1 0.025构骨 264 0.095 2 0.185荚蒾 86 0.085 1 0.029刺五加 203 0.152 2 0.202菝葜 65 0.042 1 0.023分析:根据图示可见天然次生栎林灌木丛中优势树种为短穗竹,刺五加和构骨总结:天然次生栎林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表三:天然次生栎林草本层(样方 51m1m)种类 密度/(株/km2) 盖度 频度
17、重要值络石 600 0.068 2 0.312麦冬 900 0.195 3 0.416金樱子 1600 0.085 4 0.532簇绛草 1020 0.098 4 0.405天门冬 300 0.045 1 0.221苋蕨 320 0.032 1 0.119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天然次生栎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金樱子,簇绛草表四:人工火炬松林乔木层(样方 410m10m)种类密度/(株/km2)盖度 频度 重要值火炬松 30 0.096 1 1表五:人工火炬松林灌木层(样方 52m2m)种类密度/(株/km2)盖度 频度 重要值菝葜 250 0.097 0.4 0.218盐肤木 200 0.248 0
18、.5 0.286合欢 50 0.087 0.4 0.135短穗竹 150 0.015 0.3 0.133黄檀 100 0.142 0.3 0.152短柄泡 100 0.008 0.1 0.078分析:根据图示人工火炬松灌木层的优势种是菝葜,盐肤木,合欢表九:人工火炬松林草本层(样方 51m1m)种类密度/(株/km2)盖度 频度 重要值络石 210 0.035 0.4 0.057莎草 1400 0.180 0.8 0.318野蔷薇 1580 0.376 0.9 0.462茅莓 200 0.070 1.0 0.165分析:人工火炬松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野蔷薇。火炬松林群落的总结:根据图表看出,人工火
19、炬松林中主要林为人工栽培的火炬松,其乔木层树种比较单一,灌木层以及草本层中的植物群落五种多样性单一,只有少数植物存活。总结:通过对两种林分对比分析可知,无论在乔木层,灌木层还是草本层中,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总是多于人工林,由此推测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大于人工林,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要大于人工林,而人工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大于天然林。这大部分是由于在人工林是采 用 人 工 播 种 、 栽 植 或 扦 插 等 方 法 和 技 术 措 施 营 造 培 育 而 成 的 森林 , 人 工 作 用 干 预 大 , 目 标 性 和 方 向 性 较 天 然 林 强 。所 以 , 从生态效益角度来讲,天然林比人工林好。
20、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当地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最大的生态稳定性。我们应该尽最大限度的保护天然林的存在,在培育人工林使要能够模拟自然林的林分组成,这样才不至于造成一些严重的生态问题。实习三 森林生态定位站的参观学习一、实习目的意义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 4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
21、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定位站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1、森林小气候的研究2、森林水文和水土保持的研究3、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4、大气污染与森林相互作用关系研究5、森林的保健作用研究研究方法:通过长期的定位观察,积累数据,分析评估4、下蜀林场 LTER 台站成果,困境及展望成果:近五年来,积累了 200 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40多篇,其中在 SCI 发表 3 篇,在生态学报 、 应用生态学报 、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 33 篇,出版专著 3 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2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待改善:(1)信息共享基础薄弱。目前,生态站观测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共享缺乏基础,部分数据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测能力和资源的浪费。由于观测指标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导致生态站往往以各自的站点为单元进行单项研究,科研区域比较狭窄,难以开展大规模、综合性的研究项目,形成强有力的科研成果,为更高层面的宏观决策服务。 (2)布局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林业建设需求。当前的生态站仍处于建设时期,台站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尽完善,还达不到大区域的生态监测要求;重点林业工程区内更是缺乏典型的站点,远不能完成工程生态效益的监测任务。尤其是随着我国林业宏观战
23、略布局的要求并结合六大工程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增加和调整定位研究站点,以加强对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的监测和工程效益评估。 (3)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较差。尽管近年来我局对生态站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各生态站仍普遍存在仪器短缺、设备陈旧、设施落后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家对于生态站没有固定的投资渠道,缺乏基建和运行经费,各站只能靠一些临时性的科研项目经费解决,致使大部分生态站只能处于低水平维持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生态站依托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没有按照要求认真落实配套资金。 (4)管理体系不健全,研究队伍不稳定。过去以临时性专家组管理的形式,已远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定位研究网络化的
24、趋势,也不便于以整体的名义对外交流。机构的不健全,已影响到对生态站实施有效的管理。同时,一些生态站所在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也影响了研究队伍的稳定。前景与展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任重而道远。面对全球变暖、碳循环、水分平衡、森林消长等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及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国际化进程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其工作的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的力度,努力开创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实习心得 2012 年 11 月 2 日,至 11 月 4 日,我们在王国兵老师和研究生的带领下来到了镇江下蜀林场进行
25、森林生态学的实习,度过了充实而又愉快的三天。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森林生态方面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而且还收获了一份在艰苦条件下生活的经验。我们了解了蚯蚓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其实对生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是不容小觑的。我们了解了森林生态学这门学科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森林的不同生物种类之间及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我们林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实习第一天,我们进行的是森林土壤蚯蚓群落调查,其目的是了解蚯蚓在整个土壤生态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
26、我们在五个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中,对土壤蚯蚓群落分布进行了调查。我们主要进行了蚯蚓采集和数据采集,并进行了蚯蚓鲜重的测量。这可难坏了很多女生,包括部分男生,大家对这种软绵绵的爬行动物甚是厌恶,一开始连看都不敢看,更别提抓它了。但是很快,各小组之间形成了一种近乎竞赛的抓蚯蚓风气。一条又一条鲜活的蚯蚓被挖出来抓到袋子里,大家不亦乐乎。 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蚯蚓在森林土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对这位土壤工程师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深刻了了解这种令人恶心的生物其实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巨大作用,它疏松土壤,提供肥料是人类的好助手。实习第二天进行的森林群落调查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通过圈地观察测量植物,我们掌握
27、了森林群落样地法调查方法,分析了各树种生长状况。虽然大家在冷风中冻的瑟瑟发抖,但在实习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充实感完全弥补了环境的恶劣。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王老师一直悉心指导我们,从而使我们的实习圆满而愉快地完成。我们收获颇多,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学会了重要值计算、野外样方的确定,并且复习了植物学、树木学的知识,重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我们基本掌握了森林生态方面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而且还收获了一份在艰苦条件下生活的经验;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懂得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人多力量大,我们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我们第四组的同学一直很团结,实习中我们明确分工,男生负责开辟道路,女生负责测量和记录数据,整个过程有条有理,导致实习的顺利完成。虽然环境条件很艰苦,洗澡不便,打水不便,天气寒冷,荆棘刺人,竹子扎脚,山路崎岖等。但我们都一一克服,用我们的智慧,汗水,毅力,团结力量去克服。我们最终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深刻得了解到了林业工作者的辛苦,也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自豪。心中油然而生对林业工作者的敬畏和对未来工作的决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意志,成为一名合格的林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