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4538748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造成国内施工安全管理不善的因素分析C.M. Tama,*, S.X. Zenga,b, Z.M. Dengaa香港城市大学土木及建筑工程系,香港九龙达之路 83 号b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摘要 因其独特性质,建造业属于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衡量,国内施工现场的安全记录不容乐观。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探讨施工现场的高风险作业活动,并确定影响工地安全的因素。调查结果发现,承建商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的态度令人担忧,现象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安全会议、安全技术培训的不足。影响工地安全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缺失、相关培训不充分、项目经理

2、安全意识缺失、安全方面资源投入不足以及疏忽大意的施工作业。本课题还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组织安全技术培训项目上应更进一步。关键词 建设;工伤事故;安全;因素分析Abstract: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hazardous industries due to its unique nature. Measured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records in China are poor.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s

3、tatus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lore the risk-prone activities on construction sites, and identify factors affecting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behavior of contractors on safety management are of grave concern, including the lack of pro

4、vision of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 regular safety meetings, and safety training.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afety performance include poor safety awareness of top management, lack of training, poor safety awareness of project managers, reluctance to input resources to safety and reckless oper

5、ations. The study also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more critical role in stricter legal enforcement and organizing safety training programs.Keywords: Construction; Occupational accident; Safety; Factor analysis* 电话:+852-2788-7609;传真:+852-2788-7612电子邮件:bctamcityu.edu.hk(C.M. Tam)21.绪言在

6、全球各地,因其独特性质,建造业都属于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Jannadi 与 Bu-Khamsin,2002) 。施工安全问题对于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都是一大重要问题。已确定的影响建筑行业安全绩效的因素包括施工人员态度(Hinze,1981 ) ;建筑公司规模、安全方针、工程项目协调,及经济压力(Hinze 与 Raboud,1988) ;管理人员培训(Gun ,1993 ;Jasel- skis and Suazo,1994) ;安全文化( Tam 与 Fung,1998; Glendon 与 Stanton,2000 ;Tam等,2001 ) 。诸多课题对于防止工伤事件,提升安全绩效的措施进行

7、了广泛的探讨(Laufer与 Ledbetter, 1986;Harper 与 Koehn,1998) 。部分课题( Fellner 与 Sulzer-Azaroff, 1984; Mattila 与 Hyodynma a,1988 ;Laitinen 与 Ruohomaki,1996)研究发现,若将安全目标进行通报,并反馈完成情况,安全指数将会大大提高。Hakkinen(1995)提出一项名为“一小时安全管理”的培训项目,主要针对高层管理人员。项目实施之后,管理层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大为提高。另一项研究证实,在实施“零事故计划” (工人权利保护中心,1993;Hinze and Wilso

8、n,2000)之后,83%的工程项目达到了零事故的目标。按国际标准衡量,中国的施工安全记录不容乐观。1999 年,有记录的、发生在农村的4 级或以上(事故造成两人死亡;或 3-19 人重伤;或 10 到 30 万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工地事故共计 923 起,其中共有 1097 名建筑工人丧生( 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2000) 。1999 年的建筑业劳动力总数为 24,286,000 人,即 1 到 4 级的严重工地事故发生率为 3.8 人/每十万人,其中事故死亡率为 4.5 人/每十万人。而考虑到未上报的仅造成一人死亡的事故,真实的死亡率要远高于这一数字。 (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

9、究院 2003 年的数据,美国工人的事故死亡率为 15.2 人/ 每十万人。 )本文通过记录分析关于国内建筑业安全管理的问卷调查及访问的所得结果,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研究本行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探讨施工现场的高风险作业活动 确定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因素 给出有助于提升安全绩效的建议2.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的背景情况2.1.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的干预在我国,建设部对建筑行业的监管负完全责任,其在执行例如制定发展计划、调控建筑业市场和制度体系、监管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新政策上起带头作用。而国家建设部的职责反映了省级与直辖市建设部门的职责,这些部门应为建筑施工安全负责(见图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 建筑施

10、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施工工会检查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内,建设部每年雇佣 50 人左右的安全审查员,进行全国范围的安全审查。审查在不同省份及主要城市进行,范围包括建筑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劳动保护措施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等内容。2.2.建筑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建筑行业职业疾病和工伤事故的预防,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例如,对于有 50 名以上工人的工地,总承建商必须指定一名全职的安全检查员;对于面积超过 10,000 平方米的工地,必须指定 2-3 名安全检查员;而当工地面积超过 50,000 平方米时,总承建商必须3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图 1 施工安全管理的管理层次2.3.工程项目监理19

11、89 年,我国开始设立“建设监理制度” 。一名项目监理工程师的责任之一就是监管施工安全。1996 年, 工程项目监理条例颁布后,建设监理制度在全中国广泛实施。根据这一制度,项目监理人员的职责是通过代表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引入检查和调控手段,达到增强建设监理水平的目的。现行的 1997 年颁布的建设法第 32 条规定,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职责是保证工程的实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施工作业、监管施工安全、制定监理条例,以及在工程违规时上报政府部门。2.4.建筑公司的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所有的大型建筑公司都为国家所有。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替代。

12、大量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乡镇企业以及农村建筑队(RCT ) ,这与高速的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经济的增长催生了大量的工程项目,使中国跃身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1999 年时,RCT 的比例达到51%,与此同时,国有企业(SOE )占 10%,城镇集体经济(UCO)占 26%,其他形式(包括上市股份制公司和外资公司)占 13%(见图 2) ,这表明国内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有的研究显示,施工企业的规模与事故率之间具有相关性(Hinze 与 Raboud,1988 ) 。而 McVittie 等人于 1997 年进行一项调研表明,随施工企业规模的增大,事故率呈下降态势

13、。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因素包括大型企业在计划与组织程度、内部的健康与安全支持、工会化程度、外界健康与安全服务的获取、政府检查的力度以及规模经济的效果等诸多方面上,都比小型企业具有优势。对比中国的 SOE 和 RCT,平均雇员数量为 735:150(中国统计年鉴 ,2001 ) 。然而,前者的事故死亡率却是后者的三倍( 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2000 ) 。这一现象与 McVittie 等人的研究结果不符,代表了中国建筑行业安全的异常特征。SOE 的事故死亡率为 6.0 人/每十万人,而 RCT 为 2.0 人/ 每十万人,这与国内施工企业的运作性质4密切相图 2 1999 年建筑公司组织形式的分

14、类关。在中国,无论何种规模的建筑公司,几乎都为建筑市场上相似的工程而竞争,也掌管着相似的项目。这种现象导致过度竞争,降低了企业利润率,而对于那些需要保持大营业额的 SOE 来说影响尤其严重。虽然在建设安全管理问题上,每一方的职责都极为明确,国内建设工地的安全绩效却令人失望,施工安全问题并未得到良好解决。对比 1998 年和 1999 年的数据,可以发现,重大施工事故的数量在一年间增长了 21.2%,事故死亡人数增长了 15.1%。3.影响安全绩效的根本原因影响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人员职责、组织、管理、技术、产业关系等类别。因为文化差异,管理与市场结构这两大因素对施工

15、安全会产生不同种的影响。基于在我们的图书馆内进行的文献研究,安全管理的相关文献列表如下:表 1 关于安全管理的前人研究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 相关研究领导角色 Hakkinen(1995), Koehn 等(1995), Levitt 与 Parker(1976 ), Tam与 Fung(1998)以及 Wentz(1998)人员职责工人行为 Hinze(1981)以及 Yu(1990)培训 Gun(1993), Hakkinen(1995), Hale (1984), Krause(1993)以及 Tam与 Fung(1998)组织与管理安全体系 Hale 等(1997), Hale 与 Hov

16、den(1998), Hinze(1981), Jaselskis 等(1996)以及 Tam 等(2001)仪器设备 设备 Jaselskis 与 Suazo(1994), Krause (1993)以及 Larsson 与Field(2002)技术 技术控制 Blank 等(1997), Lingard 与 Holmes(2001)以及 Jannadi 与Assaf(1998)市场 Hinze 与 Raboud(1988)以及 Kartam 等(2000)产业关系安全监管 Gun(1993)以及 Seppala(1995)54.研究方法论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 25 个独立影响施

17、工安全的因素的调查问卷。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国的建设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在 200 家获得质量体系认证的大中型建筑公司进行。作为 ISO9000 认证的公司,在其质量体系中应该已经引入了安全管理,因此调查结果所展示的安全管理状况应优于一般水平。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来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问卷的对象为获得 ISO9000 认证的建筑公司的安全代表,包括安全检查员,以及负责安全事务的经理或主任。调查问卷涉及的领域概括如下: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行为与安全措施 施工事故对公司的影响 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 政府支持回收的问卷总计 60 份,回收率为 30%。考虑到建筑公司在填写问卷方面通常都不积极,30%

18、的回收率应属这一行业的正常水平。另一方面,访谈在建设部门内分管施工安全的政府官员中进行,主题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安全政策与规程,安全标准,以及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上面提到,所有接受调查的建筑公司都获得了 ISO9000 认证,因此将会展现出优于一般水平的安全管理状况。在 60 份回收问卷中,受访公司的组织形式有两类: 52 家国有企业(87% ) ,8 家上市股份公司( 13%) 。就雇员数量而言,超过 1001 人的有 52 家(87% ) ,501 到 1000 人的有 4 家(6.5%) ,少于 500 人的有 4 家( 6.5%)5.结果与讨论5.1.安全手册与规程安全手册的意义在于阐述

19、一家公司的安全政策,确定安全因素,明确职责以及控制安全管理体系。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安全手册规定了安全规程和指示,明确了具体的要求。当被问到是否拥有安全手册及安全规程时,62%的受访者回答并没有书面的安全手册,仅38%的受访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所有受访者都具备用于工地安全管理的安全规程,这符合ISO9000:1994 关于规程化管理的要求(第 4.9 条) 。但是,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92%) ,并非每位工人都了解安全规程。这说明,他们仅拥有一个包含安全规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却没有为安全手册所支撑的结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5.2.个人防护用品的提供给工人的个人防护用品(PPE)提供状况如图 3 所示

20、。图 3 说明,供应最为普遍的 PPE 为手套、安全帽以及护目镜。然而,很多工人认为安全帽给他们的作业造成了不便。5.3.安全会议与培训例行的安全会议对于各方交换安全事务的信息有重要作用。36%的受访者表示会举行安全例会,其他人则表示他们通常是在其他会议上就安全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例如施工计划会议等。此外,87%的受访者指出高层管理人员在安全会议上极少露面。在被问到是否会给基层工人提供安全技术培训时,24%的受访者表示会提供系统的培6训,图 3 承建商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65%提供零散的培训,而余下的 11%几乎不提供相关培训。在建筑行业,建筑工人的流动性极高,这使得对工人的培训变得较为困难。缺乏

21、有效的安全技术培训是安全管理的一大问题。5.4.工地事故的影响受访者被问到,施工事故对于施工企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答案包括“成本增加” 、“工程延期” 、 “影响公司名誉” 、 “增加工人心理负担”等。结果如图 4 所示。图 4 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 “影响公司声誉”是工地事故最大的后果。 “工程延期” 、“成本增加” 、 “增加工人心理负担”分别占到 15%、12%和 5%。这说明受访者总体上更关注的是舆论和公司形象,而不是时间、成本和雇员等内部压力。图 4 工地事故的影响5.5.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建筑工地承担着独特的风险因素。例如,工地上工人较为密集,使用着重型的机器设备进行户外高空作

22、业。问卷探讨了会造成死亡的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受访者被要求选7择最有可能发生的会导致死亡的施工事故类型(可选择多于一项) ,结果如图 5 所示。图 5 表明,受访者认为“高空跌落”最为危险(92%) , “高空坠物” 、 “土方崩塌” 、“重图 5 重大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型机械事故” 、 “电击”依次排在其后。调查结果与中国建筑业的安全统计数据(如表 2 所示)相吻合(“电击”的排位例外) ,也表明事故频数与死亡重伤人数呈正相关。表 2 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1999 年)事故分类 发生次数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高空跌落 466( 50) 524( 48) 133( 44)电击 120( 13)

23、 124( 11) 4(1)高空坠物 115( 12) 116( 11) 45( 15)土方崩塌 87( 9) 148( 13) 36( 12)重型机械事故 63( 7) 71( 6) 38( 13)吊装重物 32( 3) 45( 4) 18( 6)中毒与窒息 16( 2) 29( 3) 2(1)电机事故 8(1) 8(1) 3(1)火灾与爆炸 5(1) 20( 2) 3(1)其他 11( 2) 12( 1) 17( 6)总计 923( 100) 1097(100) 299( 100)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2000 ,105 页) ;括号内的数据代表占总数的百分比表 2 说明, “高

24、空跌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都较高,其发生次数的比例占总事故数目的 50%,远高于其他事故类型。而 1999 年因高空跌落而丧生的建筑工人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 48%(参见表 3) 。表 3 高空跌落致死事故(1999 年)类型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孔洞与边缘 182( 35) 24( 18)脚手架 133( 25) 51( 39)起重机 78( 16) 13( 10)塔式起重机 35( 7) 9(7)模架 34( 6) 9(7)8施工机械 10( 2) 10( 7)掘土机 7(1) 3(2)建筑拆除 7(1) -其他 38( 7) 14( 10)总计 524( 100) 133( 100)

25、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2000 ,105 页) ;括号内的数据代表占总数的百分比5.6.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受访者(都经过了 ISO9000 认证)被问到,是否应用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OHSAS 18000)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项新的针对安全与健康的国际标准。虽然 50%的受访者称他们打算采用这套体系,但事实上他们仅是持观望态度。而余下的受访者并未考虑采用 OHSAS。5.7.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受访者被要求按自己的意见,根据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 25 个因素进行 1-5 分的评分,1 为最低, 5 为最高。为了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我们将评分通过以下公式(T

26、am 等,2000)转化为重要性指数。相对重要性指数= (1 )其中,w 为由受访者进行的评分,用 1-5 表示;A 是最高的评分(在本例中即为 5) ,N 是样本总量。根据等式(1) ,相对重要性指数( RII)可被转化为 0-1 的数值。表 4 列出了根据受访者意见计算出的每种因素的 RII。表 4 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 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 RII1 公司高层安全意识缺失 0.932 培训不足 0.903 项目经理安全意识缺失 0.894 安全方面资源投入不足 0.865 疏忽大意的施工作业 0.866 缺少熟练工 0.847 设备落后 0.828 急救措施不充分 0.81

27、91 安全监管松懈 0.7410 缺少组织承诺 0.7111 工人受教育程度低 0.6812 工人的安全责任心缺失 0.6513 个人防护用品不足 0.6214 安全监管行动不力 0.5915 技术指导不足 0.55916 缺少严格的操作规程 0.5517 缺少有经验的项目经理 0.5418 安全监管不足 0.5319 建材运输缺少保护 0.5320 建材存放缺少保护 0.5121 团队精神的缺失 0.5022 工人超时工作 0.4923 没有安全管理手册 0.4824 缺少创新技术 0.4325 信息传递效率低 0.40受访者将“公司高层安全意识缺失”和“项目经理安全意识缺失”放在了第一和第

28、三的位置上,RII 分别为 0.93 和 0.89。这说明领导层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制定安全政策并分配资源来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公司高层的态度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是否能有良好的安全文化(Seppala,1995 ) 。然而,在现实里,不是所有的商业领袖都能给安全管理问题以足够的关注,因为利润、工期和质量等其他商业目标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和资源(Hakkinen,1995) 。受访者表示公司高层极少出席安全会议,也能看出这一问题。因为承建商的工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价格和工作质量完成工程,所以大部分人更在意眼前的问题,优先解决工期、定额成本、质量等的需求,在

29、此之后才会关注安全问题(Tam 等,2001) 。“培训不足”的 RII 为 0.90,位列第二。培训项目能帮助雇员高效地进行各种作业,建立起积极的安全态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工程的质量要求。事实上,在中国,建筑工人接受培训的比例非常低。统计数据显示,仅 3%的建筑工人接受了培训并得到认证,7%参与了短期的培训项目,而余下 90%完全没有接受过培训(Zhang,2001 ) 。根据我们的调查,仅有 24%的受访者会提供系统的培训,而 11%的受访者完全不组织培训。此外,中国的建筑行业雇佣了大量的农民工,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技能和经验,没有接受过培训(这些工人的受教育程度请见图 6)

30、。图 6 1996 年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数据来源:Zhang, 2001)这些农民工来自于贫困的省份,为了养家糊口愿意接受任何工作。因为建筑业对工人的技能要求相对较低,过量的农民工涌入了这一行业。10“安全方面资源投入不足”的 RII 为 0.86,排名第四。这与中国施工企业的运营状况密切相关。在中国,无论何种规模的建筑公司,几乎都为建筑市场上相似的工程竞争,也掌管着相似的项目。这种现象导致过度竞争,降低企业利润率,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技术和生产率的进步,而国有施工企业是直接受害者(见图 7) 。图 7 国有施工企业的利润率( 1993-20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1、 ,2001)同时,政府指定的政策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的负担较大,他们需要承担额外的员工福利及退休金开销,包括社会福利设施。另外,逾期付款在中国建筑业是一个广泛的问题。1999 年,逾期未支付的款项总计达222,140,000 元人民币(27,090,000 美元) ,这占到了建设总产出的 19.1%。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所有的建筑公司都能够且愿意对任何类型的工程进行投标,这导致了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样的环境下,急需项目的建筑公司不惜动用自己的资金,甚至向银行贷款开工建设。其二,中国国有施工企业的运作环境非常不利。虽然建设法于 1997 年颁布,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仍不完整,很多时

32、候政府高层官员掌握了决定权。这样一来,委托人和承建商的地位不再平等。当建筑公司的利益与更高层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其法定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所以想要往安全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源难上加难。受访者将“疏忽大意的施工作业”排在第五位,RII 为 0.86。根据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疏忽作业在建筑物拆除的工程中大量存在。1999 年因疏忽作业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为 46 人( 4.19%) 。“缺少熟练工”排名第六,RII 为 0.84。建筑行业中,有些施工作业要求工人有很高的技能,如塔吊操作、龙门操作、框架和脚手架的搭建等。1999 年,分别有 102 人(9.3%)和 46 人( 4.19%)死于龙门和

33、框架搭建的事故。受访者将“设备落后”排在第七位,RII 为 0.82。1999 年,有 95 人(8.66%)死于施工机械的故障。施工设备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建筑业的软肋。由于国内没有设备租赁的服务,施工企业需要自己购买施工设备。大多数的设备的利用度不高,这对公司是一大财务负担。尽管有三成的施工设备都应报废,资金紧张的国有施工企业还是会选择继续使用这些设备(Chen ,1997) 。这样一来,由于实用手工具的不足,工地的作业仍显得较为原始。而廉价劳动力的供应更加剧了这一状况,导致建筑业滞后于技术的进步。受访者将“急救措施不充分”列在第八位,RII 为 0.81。总体来说,中国的施工企业没有为紧急事

34、件准备急救措施。这与“公司高层安全意识缺失”及“项目经理安全意识缺失”这两大因素有关。受访者将“安全监管松懈”列在第九,RII 为 0.74。关于施工安全的立法虽然已经颁布,11但行政机构仍保留了重大权利。而在地方上,政府官员可以影响执法机构(Ding 等,2000) 。违反建设法的行为常常不受惩处。例如,建设法规对于安全检查员的资格认证有明确规定,但承建商为安全管理问题指定没有获得相关资格的安全检查员,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很多开发商在招标资格预审阶段忽略了承建商往期的安全记录。受访者将“缺少组织承诺”列为第十,RII 为 0.71。虽然所有的受访者都称他们进行了组织承诺,但据一位与我们会

35、面的建设部官员表示,很多承建商将承诺写在书面上,但不会照办(Ding 等, 2000)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项(MacCollum,1995):1 制定项目安全计划;2 审查计划及其详述,确定施工地及自然环境的潜在风险;3 审查计划详述,确定适当的安全标准和特殊的安全条件;4 要求施工主管制定各个主要施工阶段的书面安全计划,要包括高风险作业活动的风险因素分析;5 要求将事故造成所有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及时上报;6 雇佣通过资格认证的安全检查员和雇员。有些情况下,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施工监理人员完成大量的书面工作,这些工作的繁琐性可能会导致监理人员不进行实际的监理

36、而仅是纸上谈兵(Ding 等,2000) 。与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建筑行业目前的工会组织在保护工人权益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工业化国家的公会行事有力,能够坚持要求承建商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和防护用品来保障工人的权利和健康(Kartam 等,2000) 。6.对政府支持的需求在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中,政府应扮演重要角色(Kartam 等,2000 ) 。在本项调查中,受访者被问到认为政府能在哪些方面对安全管理提供支持,问题不设置选项。结果如图 8所示。图 8 对政府支持的需求图 8 显示,62%的受访者表示 “财政支持”应是主要途径。然而,与我们进行访谈的一位负责施工安全的建设部官员表示,在现行的

37、政策环境下,财政拨款是不可能实现的。123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实施更有力的监管。现行的监管体制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因为检查员的数量不足的原因,不可能对所有的工地进行从头到尾的监管,也不可能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因素(MacCollum,1995) 。在目前的环境下,政府能采用的最可行的措施就是提供安全培训方面的支持,制定合理的法律框架,并严格执法。7.结论因其独特性质,建造业属于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衡量,国内施工现场的安全记录不容乐观。每年有记录的建筑工地事故死亡人数在 1000 人左右,上报的工伤事故数量极大。然而,由于未上报事故和死亡的存在,以上数字被广泛认为仅是冰山一角(参

38、见表 5) 。中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十分令人担忧,原因如下:表 5 中国的重大建筑事故分级事故等级 划分1 级 死亡 30 人以上;或 3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 级 死亡 10-29 人;或 100 万到 300 万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3 级 死亡 3-9 人;或 20 人以上重伤;或 30 万到 100 万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4 级 死亡两人;或 3-19 人重伤;或 10 万到 30 万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源:Lei 与 Qian(1999) 大部分承建商在安全手册中没有书面规定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 仅有小部分承建商为工人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必需用品,令人惊讶; 极

39、少出席安全会议,说明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持敷衍态度; 仅有小部分承建商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技术培训。如图 4 所示,大部分(68%)的受访者认为 “影响公司声誉”是施工事故最严重的后果,而极少数人(5%)认为“增加工人的心理负担”是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对于施工安全问题的组织管理的消极态度。这显然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于安全违规行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虽然影响承建商安全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公司高层安全意识缺失; 培训不足; 项目经理安全意识缺失; 安全方面资源投入不足; 疏忽大意的施工作业;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施工企业在组织培训方面应更加积极,培训的目的包

40、括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安全绩效。考虑到目前施工企业间病态的竞争行为,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 通过将建筑市场划分成不同阶层,达到调控的目的。例如根据承建商在大、中、小型工程分类下的注册登记:地基工程、上层建筑工程、工地平整工程、排水系统工程、土建工程等等,以此来减少某一领域内竞争的企业数量。13 建立新的招标评估体系,不以投标价格为唯一标准,还应考虑往期安全记录、工程质量以及管理态度等因素。参考文献Blank, V.L.G., Laflamme, L., Andersson, R., 1997. The impact of advances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n i

41、ndustrial injuri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afety Science 26 (3), 219234.Center to Protect WorkersRights, 1993. An Agenda for Change,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rgonomics, Safety, and Health in Construction, July 1822, Washington, DC.Chen, J.J., 1997.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42、 foreign investment.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26, 510.中国统计年鉴,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Ding, C.B., Deng, Q., Yao, C.W., 2000. Safe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Yearbook Press, Beijing.Fellner, D.J., Sulzer-Azaroff, B., 1984. Increasing industrial safety practices and conditions t

43、hrough posted feedback.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15, 721.Glendon, A.I., Stanton, N.A., 2000. Perspectives on safety culture. Safety Science 34, 193214.Gun, R.T., 1993. The role of regula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 injury. Safety Science 16, 4766.Hakkinen, K., 1995. A learning-by-doing st

44、rategy to improve top management involvement in safety. Safety Science 20, 299304.Hale, A.R., 1984. Is safety training worthwhi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 6, 1733.Hale, A.R., Heming, B.H.J., Carthey, J., Kirwan, B., 1997. Modeling of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Science 26 (1/2), 121140.Hale,

45、A.R., Hovden, J., 1998. Managing and culture: the third age of safety. A review of 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aspects of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n: Williamson, A., Feyer, A.M. (Eds.),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 Prevention and Injury. Taylor & Francis.Harper, R.S., Koehn, E., 1998. Managing

46、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afety in Southeast Texa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4 (6), 452457.Hinze, J., 1981. Human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Journal of the Construction Division ASCE 107, 6172.Hinze, J., Raboud, P., 1988. Safety on larg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47、. Journal of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114, 286293.Hinze, J., Wilson, G., 2000. Moving toward a zero injury objectiv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126 (5), 399403.Jannadi, M.O., Assaf, S., 1998. Safety assessment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Saudi Arabia.

48、 Safety Science 29 (1), 1524.Jannadi, O.A., Bu-Khamsin, M.S., 2002. Safety factors considered by industrial contractors in Saudi Arabia.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37 (5), 539547.Jaselskis, E.J., Anderson, S.D., Russell, J.S., 1996.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excellence in construction safety performanc

49、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2 (1), 6170.Jaselskis, E.J., Suazo, G.A.R., 1994. A survey of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in Honduras. Construction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2, 245255.14Kartam, N.A., Flood, I., Koushki, P., 2000. Construction safety in Kuwait: issues, procedures,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Safety Science 36, 163184.Koehn, E., Kothari, R., Pan, C.S., 1995. Safe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fessional and bureaucratic problems. Jou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