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无答案)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个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1(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 35)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2 (2007江苏历史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2、(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2014福建文综22)1952 年到 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 年到 1982 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
3、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5.(2010福建文综23)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 、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 、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6.(2010北京文综22)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2 -A废除对企业的指
4、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7.(2016海南单科21)1948 年 2 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 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8.(2015广东文综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C 关税和
5、贸易总协定 D 布雷顿森林协定9.(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 1968 年的贷款项目为 62 个,贷款总额为95 亿美元;1981 年贷款项目为 266 个,贷款总额为 124 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10.(2015浙江文综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11
6、(2011天津文综10)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12.(2009天津文综8)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1973 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 3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二、非选择题(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3广东文综38)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 13、14 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
7、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 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 18 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 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材料二:(2007全国文综 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8、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 年为 580 万公顷,1956 年达 1640 万公顷,1962 年增至 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 “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9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4 -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