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CDC邮件 2011-1-10,水痘发病特点 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水痘发病特点,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属疱疹病毒科, 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不能在痂皮中存活。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发病机理 病毒经直接接触或上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皮肤、粘膜细胞内及引流淋巴结内复制,经4至10天后产生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通过血液和淋巴液播散,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再次增殖后大量释放入血液,形成2次病毒血症,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病变。 临床上水痘皮疹分批出现与病毒间
2、歇性播散有关。发病后2至5天特异性抗体出现,病毒血症消失,症状随之好转。,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前驱期: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咽痛及咳嗽等,持续12天后出皮疹。 出疹期:皮疹初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发展过程: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疱疹1-2天疱疹中心干枯、结痂。疱疹多为椭圆形,直径为35mm,位置表浅,形似露珠,壁薄易破,疹液透明,后变混浊。疱疹周围有红晕,常伴骚痒。 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 皮疹分批、连续出现,在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疱疹和结痂。 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痊愈。儿童患者症状和皮疹均较
3、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皮疹多而密,病程可达数周,易并发肺炎。,防控工作回顾、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卫生部2006年1月1日出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2006年5月24日市教委、市卫生局联合请示市政府开展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经批示同意,6月12日,市疾控制定下发关于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的通知, 针对学校等集体单位开展水痘应急接种。 2007年2月1日,为继续规范水痘管理,制定北京市水痘管理技术规范,经卫生局批准正式实施。从规范颁布之日起,全市已对全部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水痘病例实施个案管理,同时,明确了水痘散发病例、暴
4、发疫情的责任机构、报告程序和处理规范。 2008年8月28日市疾控下发北京市水痘暴发和突发疫情监测工作补充方案(试行),为应对非典型病例疫情定性和突破病例集中发病疫情问题,要求开展病例采样和暴发疫情接种史调查。2007年2月1日下发的北京市水痘管理技术规范修订为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新监测方案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 2008年下发的北京市水痘暴发和突发疫情监测工作补充方案(试行)于2010年12月31日停止执行。,病例分类疑似病例 急性发作且无其它明显原因的播散性(全身性)斑丘样小疱疹,疱疹位置表浅,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为水痘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疑
5、似病例定义,医疗机构诊断为水痘,但缺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2)分离到VZV,或者经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或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到VZV抗原; (3)双份血清(间隔24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监测方案简介,经常性预防措施,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参见疫苗说明书。 一般措施 在流行季节,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湿式扫除,加强托幼园所、学校儿童晨午检,追踪儿童缺勤原因,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及早进行隔离,以免造成多发、暴发。 宣传培训 对托幼园所、
6、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培训,开展相关防病知识宣传。,疫情报告与处理原则,疫情性质分类 散发疫情 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暴发疫情 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疫情报告,疫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水痘病例后,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发现疫情达到暴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应立即电话报告本区(县)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接报后,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
7、实性,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县)疾控中心接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还应在2小时内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处理,散发疫情 区(县)疾控中心每日监测、审核辖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接报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水痘病例后,辖区地段医院保健科应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核实诊断,进行病例调查,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如接报现住址为本辖区、但所属学校不在本辖区的学校水痘病例,应通知病例所属学校的辖区区(县)疾控中心,由病例所属学校的辖区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指导采取可行有效的综合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暴发疫情,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
8、位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应尽快到达现场,在区(县)疾控中心指导下核实病例诊断,开展流行病调查,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最后一例病例发病21天后,没有出现新病例,可终止该暴发疫情的监测。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在暴发疫情处理完毕后3天内上报调查处理报告,疫情结束一周内上报结案报告。区(县)疾控中心应在接到调查处理报告和结案报告后3天内上报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县)疾控中心赴现场处理疫情,疫情处理完毕后当天报出调查处理报告。区(县)疾控中心应随时掌握疫情动态,每天简要上报疫情进展情况(包括新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和最新病例数)直至最后一例病例发病21天后,未出现新病例,可判定为疫情结束。疫情结束后3
9、天内上报结案报告。 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报告和结案报告均须附疫情编号和病例列表,内容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停课日期、免疫史(接种日期)、复课时间、籍贯和确诊医院。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数据库由区县疾控中心录入、整理完成后,随结案报告同时报市疾控中心。,疫情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 病人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学生应持集体单位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 切断传播途径 对公共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和湿式扫除能够灭活外环境中的水痘病毒,开窗通风有利于病毒排出室外。发生水痘疫情的学校应遵循学校和托幼机
10、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相关要求,开展21天医学观察,加强晨午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在观察期中不接收或转出人员,减少或禁止组织大型聚会活动,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次消毒,区(县)疾控中心消毒专业人员必须到达现场进行指导。,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对水痘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鼓励适龄儿童自愿接种水痘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生水痘疫情的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开展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接种对象为未患过水痘、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无疫苗接种禁忌症的15岁以下儿童,既往水痘患病史和接种史不详的15岁以下儿童也应接种疫苗。发生1例病例,全年级或全楼层
11、易感儿童作为接种对象,达到5例或以上后,全部易感儿童作为接种对象。应急接种不考虑疫苗接种时间间隔。接种工作由集体单位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在发现病例后3天内完成,接种率应95%。 接种前,疫情单位应发放水痘疫苗接种告知书,根据家长反馈情况填写应急接种个案登记表,登记表一式两份由学校和医院加盖印章后各自保存。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根据应急接种个案登记表,汇总填写应急接种报表,加盖医院印章后上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每月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血标本 每起集体单位水痘暴发疫情要采集3-5例病例血标本。采集出疹后14天内急性期血标本2ml,全血2-8保存,24小时内分离
12、血清(血清量不少于0.5 ml),血清于-20保存于无菌外螺旋口血清管内,采集后3天内在冷藏条件下送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ELISA方法测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24小时内报告结果。区(县)疾病中心实验室在水痘流行期应常备检测试剂。 所余血清冻存备查。每年12月将全部病例血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复核。,疱疹液,每起集体单位水痘暴发疫情要采集1-3例病例疱疹液标本,原则上疱疹液标本和血标本采集自同一病例。出疹后3天内,用灭菌的针头挑破水泡,然后用灭菌的棉签用力擦拭破损水泡基部,以便于获取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将拭子直接放入空离心管中(不添加标本保存液),保存于2-8并带冰运输,送至区县疾
13、控中心实验室,提取水痘病毒核酸,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水痘病毒核酸。如暂时不做检测,标本应冻存于-20以下。 所余标本冻存于-80冰箱,每年12月将全部病例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备查。,资料管理,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表整理和数据库的录入,并于每月5日前将数据库上报至区(县)疾控中心,同时留档备查;区(县)疾控中心负收集审核辖区个案数据库,并于每月11日前将上月全部病例的数据库上报至市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随月报上报当月电子版及盖区(县)疾控中心印章纸质版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报表。,相关表格,疑似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托幼园所、学校15岁以下儿童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个案登记表 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