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部审汇报.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528673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部审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部审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部审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部审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部审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汇报,汇 报 人:单 位:,一,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二,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三,主要任务及重点支撑项目,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目标,五,保障措施,汇报提纲,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港口概况,合肥地区是安徽省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和集装箱生成地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0%以上,集装箱生成量约占全省总量的一半。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未建设之前,合肥地区的集装箱运输长期以来都不得不通过陆路运往芜湖、南京装船,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建成使合肥实现“通江达海”。,港口概况,已建成一期码

2、头,占用岸线700m,总投资2.4亿元,建设3个1000吨级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为7万TEU,件杂货91万吨,于2010年12月30日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期码头紧邻一期建设,计划建设4个2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件杂货59万吨、集装箱43万TEU,预计2015年投产运营。,一期码头投入运营后吞吐量增长迅猛,2011年码头吞吐量达到5万TEU,2012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设计通过能力,2013年一期码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0万TEU,件杂货年吞吐量也已超过14万吨。,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港口概况,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安徽省发改委批准成立,隶属于安徽省港航建设

3、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运营管理工作。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集装箱货物装卸、仓储、中转、拆装箱和港口服务为主要经营项目。,主要合作船公司,外贸,内贸,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港口地理位置,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合肥市南淝河右岸,水路经南淝河、巢湖、裕溪河入长江,共131km。港口后方紧邻市政繁华大道,贯穿合肥各工业开发区,距离绕城高速包河大道收费站仅6km,地理位置优越,集疏运条件良好,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基地。,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港口发展现状,目前,一期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超过10万TEU,件杂货年吞吐量超过14万吨。二期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为集

4、装箱43万TEU,件杂货59万吨。一期码头投产运营后吞吐量实现了突破式增长,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较2011年翻了一番,件杂货吞吐量增长了6倍。,2011-2013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港口生产经营状况,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港口发展趋势,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合肥港南淝河港区迎河作业区,迎河作业区为合肥港近期重点发展作业区之一,该段岸线规划为集装箱、件杂货进出口岸线。 发展方向: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日益成为集运输、配送、仓储、加工、包装、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平台。,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一)

5、适应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要求的需要,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规划及行动方案,指导节能减排工作。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积极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提高港口能效,降低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是企业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及保证完成行业及地方下达节能减排任务的必然选择。,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必要性,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处于加快打造江淮航运中心的黄金时期,从源头抓起,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既是实现港口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努力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二)加快绿色水运建设的需要,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6、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初步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为安徽水运“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肩负加快绿色水运建设、提升内河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的重任。,(三)提升港口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节能减排已成为新时期交通运输企业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树立负责任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必须把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四)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形成生态和谐、环境友好、

7、景观优美、设施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的远景目标。按照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超前、率先开展节能、环保工作,将港口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融入到城市生态建设中。,(五)示范带动内河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需要,皖江港口群在全国内河水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安徽省内河港口普遍泊位等级偏低,专业化泊位少、设备设施老旧。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安徽省少有的内河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率先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对实现皖江港口群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

8、价,主要举措和成效,(一)建立运行节能减排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全省水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徽省港航管理局成立了由省港航管理局局长蒋同富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公司为加强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姚永华总经理任组长的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推进工作。,加强管理,树立绿色低碳理念,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二)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管理,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在制定的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

9、近期及中远期目标。 为保证完成节能目标,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办法(暂行)中提出“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将能耗指标作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直接挂钩,同时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节能减排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节能减排综合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三)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形成了一支持续跟踪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团队,注重节能技改及新技术、产品的引进。 公司结合内河集装箱码头特点,应用了电动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10、集装箱码头智能调度系统、LED节能灯具等具有明显节能减排效果的先进技术。 加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管理,公司节能减排办公室会同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物资部门审查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组织评价、考核、验收项目竣工后的节能减排效果。,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员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管理,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充分利用内部网络、板报、条幅和班组会议等渠道,在日常工作中开展节能减排宣传。通过定期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举办技能大赛、兄弟港口节能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开展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

11、设宣传。,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一)积极推进低碳装卸运输装备的应用,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新技术及产品应用,应用电力驱动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在设备规划选型时,响应行业推进电力驱动设备应用的号召,一期码头采购安装了2台起重能力达40吨、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零排放、易维护特点的电动RMG。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电力驱动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应用比例为100%。,(二)推广大型电动机械节能技术应用,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新技术及产品应用,大型电动机械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期码头配备的2台门机、1台岸桥及2台RMG均采用了变频调速技术。合肥港大型电动机械

12、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比例为100%。,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三)建设节能低碳型生产基础设施,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新技术及产品应用,港口配备岸电设施。2011年3月,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在一期码头兴建了靠港船舶岸边供电系统,由一条专用输电线缆和4个岸边供电柜组成。该系统供电电压为220V-380V,总功率为200kW。 推广绿色照明灯具应用。2012年在一期码头堆场一座高杆灯上试用了LED节能灯具。目前,生产照明中绿色照明灯具应用比例达到11.8%。,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一)港内分区布置、车流组织顺畅,优化生产组织模式,(二)合理调度,尽可能采用

13、直装直取工艺,(三)采用专业化作业工艺,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应用港口生产智能化调度系统,提高港口运营信息化水平,合肥港国际一期集装箱码头建设了集装箱码头智能化调度系统。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已在提高内卡重载、减少堆场货箱翻倒、消除错误发货、降低客户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节能减排作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提升港口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水平,(一)制定实施节能减排规划、计划,编制了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规划内容详实,针对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融入

14、到港口总体发展规划中,主要体现在按绿色循环低碳港口标准规划建设新码头工程,设备购置时优先选择高效、低碳的设备设施等。,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提升港口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水平,(二)逐步完善能源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发布了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办法(暂行),明确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及职责,提出能源计量管理、统计管理要求,确定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管理流程等,规范公司能源管理工作。,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注重港区环境保护,公司制定并实施了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港口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

15、构和职责,建立公司内部环境监测机制。 因码头作业货种以集装箱为主,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为建设污水处理站和港区绿化措施。拟结合二期码头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区环保设施。,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主要举措和成效,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能耗及碳排放现状,2013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为1.81tce/万吨吞吐量,较2012年的2.16 tce/万吨吞吐量,下降了16.2%。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达到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的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的年均下降目标。2013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为1.01 t/万t,

16、较2012年的1.18t/万t,下降了14.4%。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达到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的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的年均下降目标。,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评价,以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为依据,从强度性指标、体系性指标、保障性指标、特色性指标四个方面对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进行评价打分,经测评,得分为80分。,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及评价,总体评价,(一)需加大节能减排教育培训 (二)节能减排监督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需加大节能低碳型设备设施的推广应用 (四)港口运营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工作现状

17、及评价,一,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二,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三,主要任务及重点支撑项目,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目标,五,保障措施,汇报提纲,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比较优势,战略地位及时机优势合肥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项目又是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规划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重要港口项目。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日益成为集运输、配送、仓储、加工、包装、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同时,做为新建码头,设备设施较老码头较为先进,开展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基础较好,且在二期工程的建设阶段开

18、展此项工作,具有在码头建设前期融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的时机优势。,有利于发挥结构性节能优势合肥地区是安徽省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和集装箱生成地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0%以上,集装箱生成量约占全省总量的一半。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使合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江海直达。集装箱通过水路运输至南京、上海,比陆路运输能耗大大下降。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更有利于促进水路运输较其他运输方式的节能减排效益的发挥,真正实现环保运输、绿色交通的理念。,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示范效应,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展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工作,不仅是完成节能目标、改善港城环境的需要,也是港口

19、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的需要。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已在多个沿海港口群选择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试点,尚无内河试点港口。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做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重要港口项目之一,加快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可以为我省“两干三支”流域的港口、长江黄金水道上其他重要内河港口,乃至在全国内河港口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以着力将合肥港打造成立足合肥经济圈、辐射皖北及豫东南等周边腹地的江淮航运中心,加快将合肥港建设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为目标。紧密围绕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依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现高能效、低能耗、

20、低污染和低碳排放的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等有关要求,不断提高港口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改善港口用能结构,构建以高效能、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加快港口发展转型升级。,一,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二,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三,主要任务及重点支撑项目,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目标,五,保障措施,汇报提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1)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提升合裕航道通航能力 (3)加快港口物流基地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主要任务,推广节能低碳型装备及设施的应用,(1)推

21、广应用清洁能源,优化设备设施用能结构优先选用电力驱动设备;推广清洁能源装卸运输装备应用;所有泊位配备低压市电方案的岸电设施。 (2)强化科技创新,提高设备能效水平引进高能效港口装卸设备,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结构;加大力度推广港口装卸设备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如大型电动机械势能回收技术等;加强照明和空调系统等辅助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 (3)完善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主要任务,加快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1)推进生产作业调度信息化在二期码头配套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港口生产调度智能化和计划决策模型化,全面提升港口作业效率,从而降低港口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2)加快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22、平台建设结合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码头建设的契机,建设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服务于其供应链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商、仓储企业等。,提升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运营管理能力建设,(1)推进管理制度建设细化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监管制度;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2)完善能源计量和统计体系依托能源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全港油、水、电、气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满足港口能源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3)提高绿色循环低碳意识和理念,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主要任务,注重港区环境污染防治,(1)港口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 (2)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3)港区绿化工程,建设绿色

23、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20142016年期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拟从五个方面实施重点支撑项目改造,共计有重点支撑项目12项,总投资估算7316.72万元。,(1)绿色循环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2)绿色循环低碳装卸运输装备应用 (3)港口智能化系统信息技术应用 (4)清洁能源应用 (5)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绿色循环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 1123.28万元 节能量:396.03 tce/a;减排量:253.12 吨CO2/a;替代燃料量:81.70 toe/a,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绿色循环低碳装卸运输装备应用,总投资: 3735.74万元 节能量:

24、1123.06 tce/a;减排量: 1870.10 吨CO2/a; 替代燃料量: 603.50 toe/a,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港口智能化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总投资: 1616.70万元,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清洁能源应用,总投资:500万元 减排量: 68.20 吨CO2/a; 替代燃料量:123.62 toe/a,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环境保护,总投资:341万元,小 结,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重点支撑项目,一,港口发展及绿色循环低碳工作现状,二,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三,主要任务及重点支撑项目,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目标,五,保障措施,汇报提纲,

25、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完成岸电设施、绿色照明灯具等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能低碳型装卸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技术性节能取得明显进展;清洁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港口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港口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港口生产智能调度系统、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运行良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能源管理相关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港口能源消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完善,能源管理自动化系统运行良好,实现对全港能源消耗的实时动态监管,全面掌握能源消耗的分布情况,管理性节能取得明显进展;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的能耗和CO2排放明显下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全面落

26、实,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式基本形成。,总体目标,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主要指标,强度性指标,保障性指标,体系性指标,特色性指标,能耗及碳排放目标:2015年、2020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达到1.77tce/万吨吞吐量和1.68tce/万吨吞吐量。2015年、2020年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分别达到0.98t/万吨吞吐量和0.92t/万吨吞吐量。,结合历史数据趋势及采用基于条件期望的方法,预测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及CO2排放趋势,确定强度性目标,目标先进性:能耗及碳排放目标超额完成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

27、二五”规划目标10%以上。,优势、示范性及建设思路,主要指标,节能低碳技术及产品应用目标:到2016年,通过重点支撑项目的实施,电力驱动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应用比例、大型电动机械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比例、大型电动机械势能回收技术应用比例、绿色照明灯具比例分别达到100.0%、100%、50%、100%,LNG集卡数量达到10台,所有泊位配备低压市电方案的岸电设施。 信息化及能力建设目标:到2016年,建成功能完备的港口生产智能化调度系统及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功能完备的港口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实现对全港能耗数据的在线监测、统计和分析;完善节能减排监督考核机制。 特色性发展目标:作为内河港口率先

28、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保障措施,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全省水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徽省港航管理局成立了由省港航管理局局长蒋同富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局运输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保障措施,组织机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专门成立了姚永华总经理任组长的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领导全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工作。 建设低碳港口办公室设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推进工作,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办公室组织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审核低碳港口工作进度、项目实施及目标实现情况,建立健

29、全激励机制和重点领域项目全程管理跟踪制度,定期开展交通节能减排的经验与交流,并及时将各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每季度向节能减排主管部门汇报。,保障措施,建立配套制度,省政府、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合肥市政府及交通局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皖政20104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快水运发展的通知(皖政2008109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展的意见(合政秘2013127号)等一系列政策,可做为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在土地征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方面给予了支持。,进一步

30、加快水运项目审批 确保水运建设用地 加大水运建设资金投入 实行水运发展财税扶持政策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领导小组还将陆续出台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管理办法、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试点绩效评估制度等配套制度,在编制完成后,组织开展相关制度的实施,保证试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措施,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向安徽省港航管理局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重点支撑项目实施进度、各水平年度分解目标完成情况及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总体工作进展的汇报,分步、有序地推进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建立对内对外交流机制,建立与其他绿

31、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试点间的交流机制,分享节能低碳型及技术及产品应用效果、节能管理措施、宣传教育经验等。同时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定期沟通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进展。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确定了五项主要任务和拟实施的12个重点支撑项目,实施工作量较大,周期较长,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完成,已选择技术力量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科研单位全程技术跟踪,提供咨询服务,协助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及重点支撑项目的完成。,保障措施,资金筹措,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筹,二是地方政府拔款,三是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此外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还将积极利用金融机

32、构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项目所提供的优惠贷款,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灵活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节能减排项目管理模式。,保障措施,资金筹措,省、市级资金支持(1)财政预算支持:省财政继续加大对水运建设的投入,2011-2015年每年安排1亿元水运建设专项资金。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安徽省2013年交通运输计划,其中安排省级财政预算资金18.1亿元、中央转移支付省级交通资金7.7亿元。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即合肥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获1亿元财政支持。 (2)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型交通工具推广,节能技术、产品推广,节能管

33、理基础能力建设等。 (3)省级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支持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4)合肥市节能奖励资金:对完成和超额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任务的重点节能企业给予节能奖励。,宣传引导,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面广量大,非一时之功、一事之力,需要全员全过程地参与并形成长效机制,树立起强烈的节能减排意识,积极践行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理念,形成自觉行为,把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贯穿于港口经营全过程、生产每个环节。广泛组织、动员全港各部门、广大员工投身于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系列节能宣传活动。要加大指导、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不同层次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保证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试点工作中更好的把握政策,掌握技术,为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方案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措施,安徽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汇 报 人:单 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