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10 溶 液,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溶 液,均一,稳定,被溶解,能溶解其他物质,水,溶 液,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如_、_等; (2)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如_等; (3)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等_。3.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叫做乳化,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用洗涤剂去油污即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NaOH,浓H2SO4,NH4NO3,NaCl,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
2、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区分方法,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若不能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针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注意 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对该物质饱和,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如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以再溶解氯化铜;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来说,相互转化时除温度改变上相反,其他方法相同,三、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温度,饱和,
3、溶 解 度,KNO3,NaCl,Ca(OH)2,溶 解 度,饱和,减小,增大,2.溶解度曲线 (1)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_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_,纵坐标表示_,如图所示。,温度,温度,溶解度,(2)意义,点,线,面,曲线上的点: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 。,相等,温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 改变而变化的趋势。曲线平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且有未溶固体,(3)应用 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
4、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判断使溶质结晶的方法,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能够判断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从而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 判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2016、2014、2010年考查),3.结晶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方法,适用范围,原理,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有些则影响较小,四、溶质质量分数(每年必考,与溶
5、解度曲线或化学方程式计算结合进行考查),溶液稀释的计算 (1)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计算公式:稀释前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1.(2016桂林)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NH4NO3固体 BNaOH固体CNaCl固体 D浓H2SO4,A,A,3.
6、(2016淄博)一定温度下,向图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C,4.(2016常德)某同学欲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B.用500 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C.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2.5 g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C,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
7、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6.(1)固体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 g溶剂里,某固态物质达到_时所溶解的_。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分别有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随着压强的增大而_。,饱和状态,质量,KNO3,NaCl,Ca(OH)2,减小,增大,易错易混点1 对溶液的性质、饱和溶液的特点理解不清楚 例1 关于溶液的说法正
8、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D,防错妙招,(1)溶液的概念要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对颜色无要求。(2)理解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浓”和“稀”是指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同种溶质在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3)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对该物质饱和,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易错易混点2 对溶解度概念、溶解
9、度曲线的意义理解不清 例2 (2016广东)右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约在64 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B.在室温至100 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40 时40 g KCl固体溶于60 g水得到40%KCl溶液,D,防错妙招,溶解度的考查通常与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相结合,涉及多个考查角度。对于溶解度曲线,要清楚点、线、面表示的意义(见前面知识梳理部分)。常见的考查角度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如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配制方法及步骤,搅拌,不能,2.误差分析,偏小,偏大,偏小,偏大,偏小,偏小,偏小,偏大,偏小,偏小,过考点 参考答案,11.(1)t2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不饱和 将Q点的溶液降温至t2 (2)ABC (3)A 蒸发结晶 (4)B (5)BCA BAC (6)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锥形瓶中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使C结晶析出 12.D 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