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本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第卷(42 分)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伉俪(kng) 不卑不亢 (kng) 木讷(n) 方枘圆凿(ru)B. 邂逅(hu) 藏污纳
2、垢(gu) 连缀(zhu) 日夜不辍(zhu) C. 缱绻(qun) 眷眷之情(jun) 蹊跷(q) 独辟蹊径(x)D 咀嚼(ju) 咬文嚼字(jio) 踉跄(lng) 书声琅琅(l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唾骂 芸芸众生 唾手可得 度假村B. 逾垣 斩钉截铁 坚贞不渝 名信片C. 稗官 礼上往来 大有裨益 水龙头D. 赘疣 一鳞一爪 凤毛鳞角 大拇指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某些部门和单位人浮于事,工作_,早就应该暴光,政府就应该对他们“动真格” 。(2)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将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与中方 _旨在未来 10 多年时间内实现载人登
3、月的联合太空探索计划。(3)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群众欢迎。A、不力 协商 况且 B、不利 协商 何况C、不利 商量 况且 D、不力 商量 何况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随着福娃设计方案的揭秘,更多的奥运商品开始投入生产,福娃断货的问题将迎刃而解。B、 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湖州的文化大事接踵而至:中国科学院院士访问母校的身影刚刚离开,站在世界男高音领域顶端的歌唱家又在上海大剧院引吭高歌。 C、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就将成为空中楼阁。D、 陈水扁当局不把主流民意放在眼里,无节制地操弄民粹,把本
4、来相安无事的台湾海峡两岸弄到剑拔弩张的地步。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目前,西藏城镇职工人均每天消费蔬菜可达 0.6 公斤以上,讲究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已从城镇波及广大牧区。 B、 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在 6 年间,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C、 寒冷,是流浪者的天敌,社会救助机构人员应在汽车站等流浪者经常出没的地方建立专门救助点,给他们发放求助单,随时同救助站取得联系。D、 关于如何制止不良短信泛滥、防止其危害青少年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设立独立部门对运营商进行监管,对短信提供商实行资质审核制。6、下列句子
5、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A、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B、 生活中的痛苦(只要这种痛苦是真挚的,善良的。 ) ,一俟到了回忆中,往往也会觉得它有淡淡的甜美,化成深沉的诗。C、 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汉画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戏剧表演。 )D、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二、(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 7-10 题。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完成这一使命
6、的是中国人!2005 年 1 月 12 日 3 时 16 分,中国南极内 陆冰盖昆仑科考 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 20 度 22 分 00 秒,东经 77 度 21 分 11 秒,海拔 4033 米。科考队在此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的一小步,成为 21 世纪 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步。整个南极大陆 32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 2450 米的冰体覆盖好像头上戴了一顶大帽子,人 们形象地称为“冰盖 ”。“冰穹 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从科学考察价值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南极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
7、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其中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 苏联抢占一一美国占据“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 斯科特站;法国占据“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 站;前苏联占据“南极冰点” ,测到了-23C 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现在,人类在南极仅剩下一个点,即海拔 4000 多米的“冰穹 A”最高点,在中国科考 队之前,国际上还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 冰穹 A”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冰穹 A”地区在冰川、大气、天文、空间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 义。由于独特的高原地形特征,冰层水平流动最小,动力过程最为简单,是冰盖动力学观测研究的最理想区域。而且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冰 层中
8、储存着具有全球规模的气候 变化信息和大气本地环境信息,是南极冰盖最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这次冰盖考察已经是中国第五次冰盖考察 这无论对于中国 还是整个国际南极科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次科考行动中,中国第一次 对东南极的弗里茨湾到西南极的威德 尔海,整个 4000 多海里的断面进行海洋学调查,包括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的调查。并已进行了 32 个站位的数据采集。此外,科考队还要进行 23 个项 目的考察,主要是在中山站和长城站两站站区附近的陆地、冰盖、海冰和海洋上开展不同学科的观测调查等。另外,中国将在站区 750 公里范围内和“冰穹 A”建立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两个观测
9、站的建立将是中国在东南极最大的一个科研 项目。(节选自半月谈20052)7对“冰穹 A”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穹 A”是气候条件极端恶劣的地区,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B “冰穹 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海拔最高的一个冰穹。C.“冰穹 A”是国际上还没有进入并展开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的地区。D “冰穹 A”是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取得极地话语权的四个必争之点之一。8对考察“冰穹 A”地区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察“冰穹 A”地区的目的是获取极地话语权。B考察“冰穹 A”地区在冰川、大气、天文、空间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C考察“冰穹 A”地区可以获取具有全
10、球规模的气候变化信息和大气本底环境信息。3D.考察“冰穹 A”地区能在最理想区域观测研究冰盖动力学。9对“中国人的一小步,成为 2l 世纪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一小步”指的是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B中国人在五次冰盖考察中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考察是人类的首个壮举。C.继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南极极点、磁点、冰点后,中国人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大步。D中国人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是 21 世纪人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11、” 。B南极冰盖中的“冰穹 A”地区是获取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信息的最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C中国在 750 公里和“冰穹 A”建立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两个观测站的建立将是中国在东南极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D在南极仅剩下一个能考察的点终于被中国人抢占到了。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寄之。尝受齐诗 ,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
12、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玄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渭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配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欢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客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土,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初,援军还,将至,故从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
13、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清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闬:hn 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 警跸 b:戒备称警,止行称跸。(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盛陈陛卫,以延援入 B 且从所好敛赀财以送其行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C 后为郡督邮 D 与图成功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相如闻,不肯与会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4、转游陇汉间 游:游说 B授晓之曰 晓:告知C何足久稽天下士 稽:留住 D意不能守章句 守:墨守13把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马援既不因困窘而消沉,也不为名利而移志的一组是 ( )少有大志,诸兄奇之穷当益坚,老当益壮4男儿要当死于边野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A B C D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为郡督邮时,曾押解一个重罪的囚徒去司命府,结果却因可怜囚徒而与之一同逃到北地郡去了。B马援认为好男儿就应当战死疆场并以马皮裹尸安葬,如果老来病死于家中,就不能称之为烈士。C马援曾跟人学习齐法 ,但他不愿咬文嚼字做一个墨守章句的儒生
15、,所以就想到边疆地区去屯田放牧。D马援以前和公孙述是邻里同乡,很是要好,后公孙述称帝并要授马援大将军位但马援认为公孙述自身难保,故辞归。 第卷(共 108 分)四、(18 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遇赦,因留牧,玄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2 分) (2)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 (2 分)1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探春(黄庶)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画出的是 时节的图景,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 (2 分)(2)“万叶千花一手裁”
16、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分析这句诗艺术上的表现特点。(4 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题) (4 分)(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李白将进酒 )(2)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3)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18文学常识填空。 (4 分)鲁迅小说_继承我国小说的民族传统,用“传”的形式构成全篇,是最早介绍到世界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 (2 分)19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5主的小说,其代表作品之
17、一是墙上的斑点 ,作者是英国的_。 (2 分)五、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3 题。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 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 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 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 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 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 对他说
18、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 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杀风景。纪回答得好,臣只 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 不以利 为利,以义为利也。 ”然而,以义为利
19、是遥远的古话,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 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连。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不大好办的事情。 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 溃,并直接或 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
20、但文化却寄托在文字上。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却于无形之中维护 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 时间说 ,我们读古书可通解先民的情思。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纸上文字完全一致,在民族的团结上帮忙不少。 历史事实具在,不容易否认的。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 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 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 人听闻, 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 论,听 讲的 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
21、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 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 叙各制度的改革。我 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 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 兴、国运重光的大 业之一支了。 (选自旧 时月色,有删节)20、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读书的意义”的含义。 (分)21文中第三段提到纪晓岚戏答乾隆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分) 22作者认为当时“读书种子的稀少”的原因是什么,试分别概括。 (4 分) 623、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 分) ( )A作者认为,当时人不好读书无不与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缺乏紧密相关,这正体现了作
22、者对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B有关读书的意义,作者以为是“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 ,这与培根论读书一篇中所说的读书“足以长才、足以怡情”的看法相似。C本文重在说理,全文围绕怎样读好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最后更进一步指出了读书、学习是民族复兴、国运昌盛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D本文主要采用了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一方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E本文语言俗雅共赏,既有“读书的空气稀薄”类的平白,又有“读书的种子”类的典雅,更有“北自满洲,南迄岭海”类的书卷气。六、 (4 分)24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或一个短语) 。 (不超过 12 字)科技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国
23、决定把建 设 大学科技园作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火炬计划,打算在“十五”期间,分批分期确定 100个国家火炬计划大学科技园, 为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 环境,培育出一大批科技企业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高科技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力争在“十五”末期使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技工收入 1000 亿元以上。 (4 分)答: 七、 (12 分)252005 年 11 月 11 日,是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倒计时 1000 天纪念日,这一天,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诞生了。下面就是吉祥物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用简要的语言写一段说明文字。(6
24、 分)2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第一段的横线处。 (2 分)(牵牛花的藤蔓)今年从墙角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今年的叶 格外绿,绿的鲜;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开放,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苞是开不出来的;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苞,像谷粒那样大便转黄萎去。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肥大,那时的花苞才开得成。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申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的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27模仿下列写两组句子,回答:“家是什么?” (4 分)家是什么
25、?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拴心留人的地方,是你在受到伤害时能给你温暖的地方!家是什么?家是一点一滴被照射出来爱的阳光,我就是一朵艳丽的玫瑰,家用爱的阳光,滋润着我。7八、 (60 分) 作文。 (60 分)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毛竹这种植物在它一生中的最初五年里,你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即使生存环境十分理想也是同样如此。但是只要五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急速生长,并在六个星期之内长到九十英尺的高度。当然,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魔法的,毛竹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它那长达几英里的根系。其实,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它用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最终创造
26、了自己的神话。读了这则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以 “默默无闻与惊人神话”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8高三语文答题卡 姓名- 得分-四、18 分15.(4 分) (1)译文:_(2 分)(2)译文:_ _(2 分)16. (6 分)答(1) _(2 分)(2) _ _ (4 分)17 (任选两小题) (4 分) _ _ _ _ _ _ _ 18. _(2 分) 19. _(2 分)20.五、14 分20、 。 (4 分)21、 。 (4 分)22、 。 (4 分)23、 ( ) (2 分)六、 (4 分)24 _-七(12 分) 25、 _ _ _- (
27、6 分)926 _- (2 分)27 _- _ (4分) -八、作文(60 分) 100010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1、 C(A 讷 n B 辍 chu D 踉 ling) 2、A(B 明信片 C 礼尚往来 D 凤毛麟角)3、A (不力:不尽力,不得力;不利:不顺利。商量:交换意见;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多指重大的,特别具有社会性或国际性的问题,一般有庄重色彩;何况:用于反问句中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4、B(接踵而至:形容人多,接连不断。不合句意的“文化大事” 。 )5、D(A 自相矛盾,“达之上” ;成分残缺, “实现了的飞跃” ;C 表意不明, “随时”
28、前应有主语“他们” )6、B(句内括号内不必用句号)二、12 分,每小题 3 分7.C(应为“国际上还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8.A(“目的”除了“获取话语权”外,还有科考意义)9.C(A“确认找到并登上了” ;“科考队在此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即为“登上了” 。B“第五次” “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扩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才是人类的首个壮举。可从“在中国科考队之前,国际上还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 A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中达到证明。D“征服自然” ,无中生有。 )10.B(A“南极地区”应为“冰穹 A”,第四段二、三两句话中有此信息;C 是“将”建立,原句是“中国将在 750 公里和冰穹
29、A建立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 。D “能考察的点”应为,必争之点从科学考察价值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1、C(担任、治理) 12、A (游:游牧) 13、A 14、C(A 因可怜囚徒而故意放跑了他,自己也逃到此地郡去了;B“烈士”一说有误;D 马援辞归是因为他认为公孙述如同木偶留不住才智之士)(四) (18 分)15、 (1)遇到大赦,马援就留在当地放牧牲畜,宾客中有许多人都来归附他,于是马援能调遣的人家有了几百家之多。2 分(2)现在我只有很小的功劳,却享有了一个大县,功劳小赏赐却厚,怎么能长久啊?先生你用什么良策来帮助我?2 分16 (6 分)
30、 (1)早春时节(1 分) 对春天的向往(或 向往春天 1 分 意思对即可) (2)诗中的“万叶千花” ,既是眼前所见的早春落梅映雪,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更是想像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的气象。 “一手裁”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春天裁得“万叶千花”的美景,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意思对即可得分 4 分 )17 (4 分) (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2)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若全部默写,按前两题计分)18 (2 分) 阿正传 19。 (2 分) 伍尔夫五、14 分1120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级
31、。扩充知识,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分) ;关系到民族复兴,国运重光(分) 。 (每点分,意相近即可)21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引用传说(借用典故) ,增强文章的趣味(或丰富文章内容,增强生活气息) (写出“引用”或“用典”均可,2 分) ;讽刺当时一味追逐名利的世情,阐明了世人不好读书的原因。 (答出 “讽刺世情”分, “阐明原因”分,意相近即可)2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读书的动机不纯,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 读书缺乏良好的环境,教育、考试、选拔(铨叙) 制度亟待改革。读书的空气稀薄,难找到读书的快乐。 (动机、环境、空气分项概括
32、,意思相近即可)23、E。(本题考查综合阅读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与 E 级。C 项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选项对文章的主题理解错误;E 项“读书的空气稀薄”“读书的种子”采用了比喻,语言形象生动,而不是平白或典雅)六 24中国将建 100 个大学科技园。4 分七12 分25 (6 分)参考: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晶晶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
33、展现;妮妮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 “燕”还代表燕京( 古代北京的称谓)。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26 (2 分)27答案必须是暗喻的形式,后半句的解释紧扣喻体。(共 4 分)参考答案:家是什么?家是沙漠中的一杯清水,在你干枯的时候,它就为你解渴。家是什么?家是一句安慰的话语,当你伤心的时候,它就会跑到你的身旁。家是什么?家是大海中的一只救生圈,它给你了一线一丝的生机。家是什么?家是男人的天地,女人的世界,孩子的天堂,也是我们的乐园。家是什么?家是为你遮阳挡雨的雨伞,家不愿看着你淋雨,也不愿看你被晒,就用伞把你的整个身体遮掩住。家是什么?家
34、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你绝望的时候,家里的明灯就都点亮了八、作文 60 分28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于无声处听惊雷默默无闻的,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壮大自己的根系,用坚固的根基武装自己,终于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神话。 毛竹12默默无闻者,总会给人惊人的结果。附:译文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兄,都有才能。马援十二岁时父母就去世了,年纪虽小却有大志,哥哥们都认为他很杰出。曾经跟人学习齐诗 ,心中却不愿墨守章句,于是去和哥哥马况告辞,想到边疆地区去屯田放牧。马况对他说:“你有大才志,应当到晚些时候才会有成就。好的工匠不把未加工好的东西给人看,你就到你喜欢的地方去吧。 ”恰在此时,
35、马况去世。马援服丧整整一年,不离开墓地住所,并恭恭敬敬侍奉寡嫂,衣帽不整都不入房中。后来担任郡中督邮,押送囚徒到司命府去,囚徒犯有重罪,马援可怜他将要被处死就故意放跑了他,结果自己也逃亡到了北地郡。遇到大赦,马援就留在当地放牧牲畜,宾客中有许多人都来归附他,于是马援能调遣的人家有了几百家之多。在陇、汉之间转辗游牧,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处困窘应当更加坚强,年老了应当更加气壮。 ”此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马援前往察看情况。马援以前和公孙述是邻里同乡,相互要好,马援认为到了公孙述那里后,应当握手谈笑开心得像以前一个样,但公孙述却排列了众多的护卫,来请马援进宫,行完交拜见面礼后,就让马援到
36、宾馆休息。然后重新为马援缝制都布单衣,做了交欢的冠帽,再让马援在宗庙中会见百官,设置了旧交的位子。公孙述以鸾头旗帜旄头骑兵开路,在众人肃敬回避后才上车,在众人弯腰鞠躬中入内,大宴宾客时的礼节非常繁盛,想给马援封侯并授大将军之职。马援手下的宾客都很高兴留下来,马援告知他们:“天下谁胜谁负还末见分晓,公孙述不热情主动地去礼贤天下的士人,与他们共商成败大计,反而讲究仪表、衣着,如同木偶一般。这样的人怎么能够长久地留住天下的才智之士呢?”于是就告辞回去了。起初,马援率军还乡,将要到达时,老朋友们大多到郊外迎接慰问他,平陵人孟冀是个有名的有计谋之人,也在座中向马援表示祝贺。马援对他说:“我指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怎么反面和其它人说的一样?昔日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了七郡国土,才封他几百户;现在我只有很小的功劳,却享有了一个大县,功劳小赏赐却厚,怎么能长久啊?先生你用什么良策来帮助我?”孟冀说:“我愚昧无知,没什么办法。 ”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方边境上骚扰,我想请求皇上允许我带兵击退他们。好男儿应当死在边远疆场,用马皮裹尸还葬故土,怎么能够卧病在床死在妻儿手中?”孟冀说:“真的是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就应当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