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模块 分类复习,第一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微粒构成物质,-4-,-5-,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 2.物质由粒子构成,它们的关系如右图。(1)铁由 构成。 (2)氯化钠由 构成。 (3)二氧化碳由 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和 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6-,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不可以再分,很小,间隙,运动,原子,-7-,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事实,运动,间隔,变小,间隙,原子,新的,-8-,三、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原
2、子一般由 、 、 构成。 (2)在原子中:质子数= = =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4) 原子没有中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小圆圈表示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 ,(镁原子的质子数是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镁原子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 ),质子,中子,电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氢,原子核,核内质子数,12,电子层,该层电子数,3,2,-9-,3.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 (2)最外层电子数为 (第一层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未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通过 变成稳定的离子
3、(变化时只是 的增减,而质子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8,得、失电子,阴、阳,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失去,阳,大于或等于,得到,阴,8或2,难得失电子,-10-,四、离子 1.定义:带电的 或 。离子可分为和 。 2.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区别,原子,原子团,阳离子,阴离子,=,正,负,-11-,五、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烧杯A的现象是 ,烧杯B的现象是,实验说明 ,创新实验中如果要加快分子的运动,在b中应放 。,酚酞溶液变红色,酚酞溶液不变红色,分子不断地运动,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12-,1.微粒构成物质的类型和实例:,-13-,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形成过程是先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
4、成物质,不能说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只能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要会区分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为原子结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的为离子结构。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或易失电子,并能写出对应的离子符号。 4.元素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稀有气体原子特殊)。,-14-,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题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
5、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解析 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故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原子。 答案 B 规律小结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一部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一部分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15-,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例题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解析 热胀冷缩,是物质体积发生了改变,物质
6、体积的变化与分子间的间隔变化有关,故A说法合理;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从而进入到人的鼻孔刺激嗅觉细胞,使人闻到香味,故B说法合理;汽油挥发,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分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C说法不合理;食物变质,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D说法合理。 答案 C,-16-,考点1,考点2,考点3,规律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特别注意物质体积的改变是因为构成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隙改变了,不是微粒的大小改变。,-17-,考点1,考点2
7、,考点3,考点3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例题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解析 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故A正确;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C正确;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故B正确;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说法错误。 答案 D,-18-,考点1,考点2,考点3,规律小结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与
8、核外电子数关系,可判断微粒为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19-,1.(2015广东汕尾)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水 B.铝 C.金刚石 D.氯化钠 2.(2016广东广州)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D,-20-,3.(2015广东揭阳)在加压条件下,40 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 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2013广东揭阳)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
9、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B,-21-,5.(2015广东梅州)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2011广东河源)据报道,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后泄漏出放射性物质碘-131。碘-131是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一种碘原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 A.53 B.78 C.131 D.184,C,A,-22-,7.(2015
10、广东广州)如右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容易得到电子 B.属于非金属原子 C.核电荷数为11 D.最外层电子数为11 8.(2016广东广州)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7 C.容易得到电子 D.有3个电子层,C,A,-23-,9.(2014广东汕尾)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A B C D E (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3,得到,MgCl2,11,10.(导学号 79160000)(2016广东揭阳)氯化钠(NaCl)是重要的调味品。(1)图A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图B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或“得”)电子。 (2)氯化钠可以用钠与氯气(Cl2)在点燃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氯化钠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4-,17,失,2Na+Cl2 2NaCl,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