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然中学赤壁赋 复习教案 班级 姓名 组编人:赵金杰 王怀见 校对人:范存明 审核人:袁敦政 2012、9、11一、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 、 “而”的用法,特殊句式。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填写苏轼的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留侯论)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壬戌之秋(rn )( x)歌窈窕之章(yo )(tio )扣舷而歌之(xin )苏子愀然( qio) 舳舻千里( zh)( l )酾酒临江(sh )举匏尊以相属(po )挟飞仙以遨游(xi) 二、教学重点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09 年山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0 年安徽)(3)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1 年重庆)(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 年山东)2 默写赤壁赋第二自然段。3、译句。(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译: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
3、方。(美人指宋神宗,表达希望受到皇帝重用)(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4、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助词的2(2)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之”,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之”,代词,指代“水与
4、月”。(5)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而(1)而不知其所止 表转折(2)扣舷而歌之 表修饰(3)、侣鱼虾而友麋鹿 表并列(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表目的6、指出句式特点。(1)、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句(2)、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3)、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结构后置句(4)、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5)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6)、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三、巩固练习1下列加粗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壬戌(rn x)举酒属客(sh) 窈窕(yo tio) 旌旗蔽空(jng)B桂棹(zho) 冯虚御风(png) 嫠妇(l) 横槊赋诗(sh
5、u)C渺渺(mio) 倚歌而和(h) 扁舟(bin) 用之不竭(ji)D枕藉(ji) 酾酒临江(sh) 渔樵(jin) 山川相缪(lio)2下列加粗字与“舞幽壑之潜蚊“的“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扣舷而歌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范增数目项王3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笼罩)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坐)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目遇而成色(美景)4下列句与“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吾与子鱼樵于江渚之上C托遗响于悲风3D今
6、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5对“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所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在哪里呢?B本来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在哪里呢?C所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如何存在呢?D本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如何存在呢?四、能力迁移。翻译下面两篇短文,注意里面的重点实词及虚词和句式特点。.(1)、宣王好射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 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
7、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拿给左右的大臣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九石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石,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九石。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2)、34.陶母责子退鲊【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鮓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 “你当官,把官府的
8、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五、课外延伸2004 福建高考作文题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 字。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满分作文欣赏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4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
9、,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10、。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分析: 苏轼因“乌 台诗案” 被贬 黄州,在黄州故垒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 怀古以抒胸中块垒。这是一段为中学生所熟知的文坛掌故,写进作文中本毫无新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赋予旧材
11、料以新的思考角度,来抒写自己对苏轼的理解,这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语文的用心程度,同时也告诉了下届考生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心积累,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足以应对高考作文了。 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衔接紧密,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自然;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嵌入巧妙,也 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 苏轼选择 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照应严密;由于有了上文对苏轼顿悟的铺写,李清照、柳永、李煜的愁绪,便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这几处引用显出了作者的作文功力;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赤壁,只属于苏轼” ,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文章虽然在内容层面上略嫌不够充实,但能够如此娴熟地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 难道不足以让这篇作文获得满分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