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仲列传一,导学案.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520149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仲列传一,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仲列传一,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仲列传一,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仲列传一,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临清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1 编者:刘博 时间:2013/3/18 课题 管仲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学习重难点1、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一、 预习认知:(一) 、文言基础知识1、指出实词含义(1)任政相齐: (2)与俗同好恶:(3)故其称曰: (4)上服度而六亲固:(5)四维不张: (6)俗之所欲,因而予之:(7)富国强兵: (8)贵轻重,慎权衡:(9)

2、管仲因而信之: (10)孔子小之:(11)而不勉之至王:(11)将顺其美,匡救其恶:2、指出虚词含义和用法(1)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3)南袭蔡: (4)管仲因而信之:(5)岂管仲之谓乎:(二)判断句式并翻译1、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2、岂管仲之谓乎。(3)史实了解(1)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 “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

3、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2) 桓公伐蔡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 载:(齐桓公)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3)桓公伐燕史记 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 (前 663),山戎(北狄) 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4)曹沫之约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 (前 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

4、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 小快 ”而“ 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 “诸候闻之 ,皆信齐而欲附焉”。二、教师精讲: 1、诵读第 3 段,了解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才能(1)执政政绩:(2)执政理念:2、诵读第 4 段,了解管仲在外交方面的才能(1)概述其才能:(2)简述管仲匡正桓公的三次失误:(3)管仲在外交方面的执政理念:3、诵读第 5 段,了解司马迁的赞词。司马迁对管仲是什么态度?4、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

5、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三、训练巩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 次其传 次:排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

6、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 “齐桓公以霸 ”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 齐

7、太公世家 ,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B管仲辅佐桓公, “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C “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四、小结提升: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 “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 、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五、达标检测:总结本课的文言现象六、规范作业:精讲精练第 56 页 课外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