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一节优秀的信息技术课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上讲,新课标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个人认为一节信息技术课成功与否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从实践和创造中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2、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3.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养成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 营造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学习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 “以学生学为中心 ”,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变。5.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教学不仅要看“ 教
3、” ,而且要看 “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就会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理念上来看,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不会操作,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6.制定有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现代评价。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