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前边几个部分所分析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2、点态度都有帮助,在复习了以上几个部分以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稍显容易了。【高考金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 山东)晓上空泠峡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释: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狄保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解题指导此题要求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傲岸之气。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正是为了三、四句的情怀抒发。抓住
3、诗中的关键词语“惯行” “不解” “只” “ 卧听”等来理解,就清楚了。以上几个词语可理解为习惯了旅途奔波,就不在意那点风浪了, “瀑布之声” “滩雷之响”全不放在心上, “只” “卧听”就行了,傲岸之气溢于言表。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是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的“卧听” “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充分表现了出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6 海南、宁夏、全国)题竹石牧牛(
4、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石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石: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解题指导由诗前小序可知,这是一首题画诗,苏轼和李公麟合画了一幅画,黄庭坚为之题诗。诗的前四句写了画的内容,后四句从“甚爱” “勿遣” “残”等词语看,应是观画有感。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饶有情趣。由前四句所写的画面内容
5、来看, “竹石牧牛”图所折射出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图景。喜欢这幅画的黄庭坚自然喜欢这幅画所表现的画意,应该也是对这种和平生活闲适情趣持向往态度。还可从“竹” “石”两个意象来分析, “竹”高尚, “石”坚韧,从“石吾甚爱之” “ 牛斗残我竹”两句中也可看出,诗人对竹、石的态度是怜爱。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
6、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 辽宁)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 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首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两诗中均有“独坐” ,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解题指导王维的秋夜独坐写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孤灯,屋外听见雨声,于是作者从雨声中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
7、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进堂屋来了,写的都是动景。周弼的夜深写读书至夜深时分周围环境给予自己的感受。作者从室内“静”的氛围写起,又写到周围的“静”景。 王诗、周诗从视觉、听觉的感受,从室内、室外的不同侧面,来表现秋夜独坐时的空寂心情。但一写秋夜,一写春夜;一写上半夜,一写下半夜;一写坐禅,一写读书。二者具体内容和意境都不同。王维欣赏的是一种虚空感:静心默坐,听凭时光在自然界的变化中悄悄流逝。作者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于是陷入人生的悲哀。周弼自得是一种充实感:灯下夜读,不负时光暗转。尽管周弼描绘的重点也在于室内氛围和室外夜景,但诗所烘托的是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形象
8、。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 ,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即可。 )【规律总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注意几个切入点:、看作者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
9、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了解这些对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看时代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看注解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比如宋之问
10、的渡汉江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看“情”点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具体见学案一关于形象的鉴赏)、看用典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
11、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二、了解古代诗歌常见题材、边塞诗以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包括: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战士报国杀敌的意志和不畏辛劳的精神、对亲人家乡的思念、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厌恶和讽刺等等。盛唐时期边塞诗为主要代表。、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创制田园诗派,南朝谢灵运创制山水诗派,唐朝王维、孟浩然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主要写山水田园风光、悠闲自然的生活、对现实特别是官场的不满、恬淡闲适的心灵等等。、咏史怀古诗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迹等进行凭吊,寄托感情
12、、抒发感慨来讽今。多用典故,一般较委婉。、赠友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古人重友情,所以重送别,反映在诗歌里应是以珍重友情、心忧前途为主的离情别意。、说理诗诗人对自然、事物、人物有感慨,借助诗歌表现出来。宋诗以理入诗特别明显,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朝也有很多,如王之涣登鹳鹊楼等等。、写景抒情诗诗人在诗歌中往往不直接抒发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景物带上人的感情色彩。、叙事诗有的诗通过叙事来表现感情、揭示事件所蕴含的意义、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和观点态度。著名的三吏 三别都是此类。、羁旅行役诗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艰辛、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帝
13、王的眷念是这类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专项训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有人认为它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4 山东 全国 I)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觉梦,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江
14、西)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 ,诗人为什么伤心?答: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山东济宁 2 月期末)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黄机:南宋爱国词人。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
15、句中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答:、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山东青岛 2 月检测)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答: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答: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本诗中的“疑” “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2 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16、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1)词的上阕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2)下阕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发了作者情感,试作赏析。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1)这首诗的题目为“江村即事” ,诗中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
17、题。 次潘别驾韵 汪莘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1)有人说这首咏物寄情诗的抒情不滞不露,是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请结合所咏之物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1 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这首曲分几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1 1. 阅
18、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罗敷歌 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注:丝桐:指美妙的音乐。书鸿:传书的鸿雁。水调:曲牌名。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秋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1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
19、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释: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拂金徽:指弹琴。(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参考答案、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坐无聊。表现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并非“闲敲棋子”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这两
20、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 “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 “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交代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无心抗战;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该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画出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风雨总是
21、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6.(1) “疑” “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2)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7.(1)上阕写钱塘上元的繁华与热闹,为下阕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铺垫(衬托、对比) 。(2)密州的上元,火冷灯稀,天空阴云密布,将要下雪。人们击鼓吹箫,举行社祭,祈求丰年。作者此时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难耐,
22、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8.(1)写了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安心睡眠的事。写出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2)这首小诗以小见大。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 “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9.(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愁恨的情感。诗人用“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自然便从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愁与恨。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
23、缕”一般的千枝万条是极不容易的,是柳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带雨” “笼烟”过一春就衰老、凋残了事,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2)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 “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 ,尚且能“织” ,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感情;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10.(1)宋 李清照(2)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
24、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 ) ,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 ) ,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 )的情感。1 1.(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诗句所具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婉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1 2.(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2)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