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ppt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4517615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电视新闻节目拍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视新闻的拍摄,文化传播系 王莉,第一章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一、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 二、画面的方向性 三、现场拍摄 四、同期声的录取 五、按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一、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可分为两大类 1、录像报道 2、现场报道,(一)录像报道,概念:录像报道之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不出镜头。 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 :画面和解说词,而画面又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镜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性镜头,一部分是中心镜头。,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

2、新闻要素。(了解新闻的5W要素),中心镜头,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 拍摄时要注意: 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 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 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二) 现场报道,概念: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 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进了记者的形象。现场报道的开头是记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现场报道拍摄要求,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如果是新闻

3、专访,交待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采用全景或远景。,在现场报道中,因为记者以在开头的独白中露过面,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待性镜头一般拍成过肩镜头。拍摄过肩镜头时,要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拍下采访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就要用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 。,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镜头,一种是“倾听镜头”,这种镜头在编辑时用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表明记者的态度。在拍摄时,把摄像机放在采访对象后面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 另一种镜头叫“反向提问镜头”,是记者提问的镜头,也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摄的方法。 间隔镜头,用来在后

4、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二、画面的方向性,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轴线”一般指被摄对象和被摄主体的“动作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跳轴”现象。,三、现场拍摄,原则:勤于积累、心中有数、及时抓拍。 具体拍摄: 1、拍摄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

5、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2、拍摄中心镜头。中心镜头要着重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在拍摄中心镜头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抓细节和富有人情味的场面。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中心镜头应占绝对比例,大约70%以上。,四、同期声的录取,同期声的重要性:1、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声音的拾取与画面的拍摄同等重要。2、让新闻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话,既自然,又比用解说显得真实可信。,录取声音时的注意事项,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话筒功能、特性,话筒线、电池等) 2、话筒一直打开。(避免重要场面时因意外原因而无法录音) 3、用耳机进行监听。(注意效果

6、),五、按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电视新闻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编辑合成,而编辑工作如何进行又取决于前期素材的拍摄方式,因而,在前期拍摄中必须要根据后期编辑的要求拍摄镜头。1、开机关机前的充分预留。2、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3、尽可能做好拍摄场记。,最灵活的转场镜头是人或物体的中性运动方向镜头。中性运动方向,是指主体运动由画面深处向正前方行进,或从画面正前方向纵深处行进。这种垂直线运动方向,除了主体大小的变化外,主体运动感并不强,不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横向运动主体,有强烈的运动感、方向感。,第二章 电视新闻拍摄的注意事项,一、 少用推拉摇移 二、镜头要成龙配套 三、突出特征,角度常新 四、刻意追

7、求真、善、美 五、画龙点睛抓细节 六、 善于挑、等、抢 七、录好同期声 八、偷拍 九、捕捉人物的第一反应 十、要参加采访的全过程 十一、时刻准备看,一、 少用推拉摇移,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原因是: 1、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 2、为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 3、使新闻节奏明快。 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二、镜头要成龙配套,电视镜头是电视新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构成一条完整新闻的“零部件”,必须在前期采访拍摄中拍全拍好。 镜头要成龙配套共有三层涵义: a、镜头内涵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b、镜头景别

8、要成龙配套。 c、镜头拍摄角度要成龙配套。,三、突出特征,角度常新,角度,是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夹角。拍摄角度的变化影响到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及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不同的拍摄角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及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角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能够强调、突出、夸张某个事物的表现,也能减弱某个事物的表现。,四、刻意追求真、善、美,电视新闻责无旁贷地要以精心拍摄的每一幅画面去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电视新闻的拍摄把那些不宜在屏幕上表现的东西运用各种拍摄技巧把它们规避掉。那么,留下来的当然都是能反映真、善、美的事物了 。,五、画龙点睛抓细节,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

9、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听觉细节,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该条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六 、善于挑、等、抢,挑、等、抢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基本功。前期采访拍摄中,必须根据新闻主题及人物、事物的特点,把那些最能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及事物特色的关键画面在磁带上“定格”。为此必须练就一身挑、等、抢的过硬功夫。,a、挑。就是有所选择,把那些最具视觉感染力的场面抓下来,舍弃可有可无的冗余场面。 b、等。要有等待的耐心,坐不住的记者,无法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瞬间。 c、抢。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巨大变动在面前出现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捕捉下来,便瞬间变为永恒,不然就是

10、电视摄像记者的失职。,七、录好同期声,声音与画面同等重要,在记录画面的同时必须同时记录好声音。 声音的五种功能: a、赋予画面生命。 b、使二维画面立体化。 c、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段。 d、增加信息量。 e、使画面组接多样化。,八、偷拍,偷拍与隐性采访应掌握相同的原则。 偷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拍摄方法。 偷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应用在正面题材的拍摄。,九、捕捉人物的第一反应,人物的第一反应最真实,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摄像记者应全力捕捉的重点。 方法:有预见性的提前开机和适当地延时关机,从而记录人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全过程。,十、要参加采访的全过程,摄像采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必须有真情实感地

11、投入。为此,摄像记者事先必须对新闻事件,采访目的、拍摄重点、景物、角度及拍摄方式做到心中有数。采访结束后,应参与后期编辑,以对自己的拍摄材料做出正确估价,以便下次工作中加以改进。,十一、时刻准备着,采访拍摄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不然就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面对于电视摄像记者来说,错过了时机,是无法弥补的。,第三章 如何作好出镜记者,本章咱们从目前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导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细细分析如何作好一名出镜记者!那么目前的出镜记者存在哪些问题呢?,出镜记者出现的六大问题,一、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二、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 三、无法摆正记者

12、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四、在镜头前装腔作势,关注自己多于关注新闻。 五、提问能力不足,随意性强。 六、没有倾听意识,只顾自己表现而忘了记者的本分。,一、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的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的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案例:1997年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一位小有名气的记者负责报

13、道港督彭定康的活动。事件刚开始一切正常,彭定康依计划乘车离开了港督府。该记者对现场进行了描述,发了感慨,做了评论,报道本可以就此告以段落。但谁也没有料到,记者的话音刚落,彭定康的车子竟然绕了一圈又回来了。该记者只好又拿起话筒,把刚才的一番话重复了一遍,最后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又回来了。” 这次总算对付过去了。但不可思议的是,片刻之后,彭定康又回来了。这位记者只好把刚才的话第三次重复背诵。噩梦还没有结束,彭定康的车子再次缓缓驶入镜头!这一次该记者彻底被击垮。电视观众只能看着无声的画面,自己揣摩了。,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但

14、出现如此重大的报道事故,究其根源只能怪记者学艺不精。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记者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则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具备超凡的洞察力。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不在这方面下苦工夫,早晚是要吃苦头的。,二、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这一能力的欠缺往往使采访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沉迷于现场气氛,忘记了自己是新闻现场和受众之间的中介,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某些记者在现场时,往往受现场情绪感染,被现场氛围牵着鼻子走,或激动万分,或惊诧惶恐,或兴高采烈,或悲愤不已。自己不能从新闻事件的影响中

15、超脱出来,成为客观的媒体代言人。,另一个极端是:置身事外,情感冷漠。不管现场氛围如何,无论是什么题材和事件的新闻,记者总是千篇一律的“保持”同一风格、同一表情(无表情)。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访谈双方的情感隔阂,使采访在浅层面上止步。这两种情况都是职业素养未近成熟的表现。,这里涉及到的其实是采访学里的一个老话题,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如何处理自身情感。应该说在这个信息激荡涌动的年代里牵动记者心弦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多。首先我们应该对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情感投入持肯定态度。作为人民记者一定要有强烈的是非观作为情感表达。穆青同志说过:“人民的记者一定要有(和)人民群众一样的情感,你(人民)想的也就是我(记者)想的

16、 ”我们讲求记者的客观公正,讲求记者的情感控制,但决不接受情感狭隘、冷漠自私,内心毫无新闻热情,这是比记者如何控制情感更重要的问题。,那么,面对镜头我们的记者应如何把握自己的情感呢。我们知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一个是个性的我,一个是职业的我。“个性的我”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具备常人的常态,喜怒哀乐,随情而动;“职业的我”要求记者的情感生发始终围绕采访主题,切不可恣意蔓延影响采访进程和新闻判断。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反对角色扮演,但一定要有角色控制。中央电视台王志的采访一直以沉着稳健、不露声色著称。但也有例外,他在广州采访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时,观众看到了王志多次擦眼泪抹鼻子

17、的镜头,但每次情到深处,他都能适时转换话题,把采访引向深入。应该说,这里的情感控制是比较到位的。,三、无法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在大量的新闻节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者采访提问时,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有些记者在采访中有轻视被采访对象的心态,不是求教于他人而后明,俨然法庭法官,采访有如审讯。有时甚至使被采访对象紧张不已,回答语无伦次,一致严重影响媒体的客观公正。在我们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现场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是“平视”,。所谓“平视”首先是人文观念上的平等,即对被采

18、访对象的充分尊重。记者采访时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媒体和观众。怎样做到平视呢?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是有变化的。对待强势的被访者应该压抑,对待弱势的被访者应该扶一把。这样才是平等的对话,平等的相互尊重。 同时,由于电视新闻的现场记实性,记者采访时的神态、语气、声调、提问的方式和措辞都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记者的采访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这是出镜记者尤其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四、在镜头前装腔作势,关注自己多于关注新闻。,这种出镜记者多是新手,或故作深沉或自我欣赏,最终的结果是搔首弄姿,贻笑大方。出镜记者一般都会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镜头前自身的形象,一个是进行现场采访。一个成熟的出镜记者会很自然的分

19、清两者的主次关系,但对一个新手来说,由于自信心不足就自然产生心理障碍,首先表现为对自身形象的苛求,案例: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曾试用过一个出镜记者,这位记者是当年“荣事达 ”杯节目主持人大赛笔试第一名,但由于心理素质太差而名落孙山。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让他出任记者,但他站在平遥古城墙下一脸严肃,满头大汉,声音颤抖,让人大跌眼镜。最后只得弃用,案例:记录片侯家家事的成功使该片的主人公小有名气,后来她在记录片侯家兵妹走军营中客串了一把出镜记者。这位优秀的士兵在镜头前眼神飘忽、笑容僵硬、手势夸张、语言空洞,神采尽失。由于出镜记者的原因使片子的感染力大大减色。,案例: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制片人王志曾检讨自己:“如

20、果你过分在意自己的角度或神态,那么你会忘了你要干什么,你要问什么问题。所以出镜时最好的状态是忘我,做一个具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本色记者。”,五、提问能力不足,随意性强,现阶段,我们的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的模式化提问:“请问,你有什么感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应该说开放式提问是采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采访方法,不可或缺,但它也是一种很懒的提问方法,过多地使用这种方法会使采访流于表面,无法深入。,这就涉及到了出镜记者的提问能力。记者的任务就是采访。出镜记者在采访当中的角色就是一个问询者、探询者,提问几乎就是采访的实质。在西方的新闻学里,提问就是采访最核心的内容。他们把掌握提问的技巧

21、看作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因此,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个意义上去定义:一个会提问的记者就是一个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问什么,怎么问,需要我们记者动一番脑筋。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大量案头工作,你得动笔把要提问的内容事先写下来,做到心中有数。怎么设计采访提纲,凭空想是想不出来的,你得翻阅大量文字资料,向知情人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情况,如此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捷径,要想得到有价值的回答,要想取得对手的尊重,只有做出艰苦的努力。,六、没有倾听意识,只顾自己表现而忘了记者的本分,出镜记者的倾听,首先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新闻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记者面对的被采访对象几乎可以是

22、所有人,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所有这些被采访者都希望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下进行交流,没有人愿意处在被支配的地位,更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形象在电视上被矮化。“倾听”是与人为善的外化,也是请对方打开言路的一种期待。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家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此时“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你获得边缘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你进一步发问的起点。,其次,记者的倾听还是一种技巧。当记者遇到采访阻力时,真诚的倾听就变成了与被采访对象沟通的点化剂。记者的倾听会逐渐为对方培养起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的故事、

23、愿意接受他的思想的人。一旦采访双方能达到这种心灵互动,那么你距离想要得到的答案也就不远了。同时,“倾听”也会让你真正地投入到采访当中去,了解更为全面的信息,说不定会有以外收获。,还有一点很重要,出镜记者的倾听本身就是胸有成竹的表现。这是记者传递给观众的很重要的非语言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效果远远胜过你滔滔不绝的叙述,言之凿凿的结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曾介绍过自己的采访经验,采访的核心目的是得到新闻事实,记者要给对方说话的权力,自己对话题的流向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引导,就是要起到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让对方发出火花,烧出光亮。这才是记者的真本事。,备注、记者的着装,最后说一下采访记者的

24、着装问题。我认为记者的着装应视采访的环境而定,不能和环境情况反差太大。 例证:某电视台做的一期新闻节目,记者到一个很穷的革命老区采访,当地老百姓穿得比较破旧,而前去采访的主持人则身穿崭新的毛领大衣,带着皮手套,两者对比相去甚远,再加上主持人冷漠严肃的表情,如果记者在着装上和环境格格不入,容易与采访对象产生距离,沟通起来也就麻烦。电视节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艺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紧密团结协作。在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和媒体日益发达繁荣的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各方面都要努力学习,从每个细节做起,才有可能做好电视节目,赢得一席生存之地。,所有这些问

25、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大量的出镜记者无法为自己的角色找到准确的定位,因此自身的努力就变的无的放失。,结论,出镜记者从传播本质上讲是介于信源(新闻事件)和信宿(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三者,其本质功能是尽可能拉近信宿与信源的距离,最理想的状态是零距离。一位优秀的出镜记者既要能够准确把握电视传播规律,又要具备很高的新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电视镜头前挥洒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报道出新闻精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好这个“第三者”的角色而不会在电视观众面前露羞露怯。,第四章 新闻节目的光线处理,导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以任何修饰光的使用,都会破坏新闻片的特性,进而破坏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电视新闻的光线处

26、理的几种形式,1、主持人或播音员在演播室内主持播报节目:演播室里的人物光线一般采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光线构成的三点布光法。 2、临时偶然发生的事情:如果现场的亮度能满足摄像机的基本技术要求,就不再运用任何人工光源;当光线照度不足以显现,新闻人物和事件的特征时,就要适当运用人工光来保证画面的清晰,处理时一般用一盏手灯或电瓶灯卡在摄像机身上,或者安装在摄像师头顶上,这样摄像师自己兼作照明人员,灯位采用顺光照明。 3、可以预先把握的事件: 4、当新闻现场的光线本身成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时:,补充资料:会议拍摄技巧,一、拍摄准备 首先需要与组织单位进行勾通联系,事先对会议的内容、会议的流程做充分的了

27、解,包括会议举办的时间,会议的主题,有哪些领导参加等等。其次,在会议开始前,要到会场进行实地考察,对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做充分的了解,然后确定自己拍摄的位置。然后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准备相应的器材,包括磁带、电池、灯光、话筒等。,二、会前拍摄 在会议开始之前,记录下会议举办的地点。一般在会议举办的地点都会悬挂有与会议有关的条幅或海报,可以从楼的全景推摄到条幅或海报。也可以利用摇镜头从其它标志性建筑摇摄到会议举办的地点。 三、会前准备 根据你对会议相关事情的掌握,在会议开始前带好准备的器材,提前到达会议举办的地点。布置好灯光、话筒,固定摄像机的位置,调节好白平衡,等待会议的开始。,四、

28、会中拍摄 在会议即将开始前,就要开始录制,防止错失开场的镜头,因为主持人在开场时将点明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会议开始后,主持人一般都会介绍参加会议领导及嘉宾,他们也是重点拍摄对象,如果用近景来不及表现每一个领导或嘉宾,就用全景来表现所有的领导或嘉宾。,对于会议中重要的发言人应该用全身或是半身近景画面,并注意画面的构图,保持画面的均衡。对重要的内容进行长时间的记录,并保持语句的完整性。对坐在听众席中的人也要加以表现,有发言者,有听众才能构成一次会议,只有发言人而没有听众会显得十分的空洞,而且要注意抓拍听众的鼓掌的镜头。,对于较长的会议我们有时不可能完全记录,那么就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言人来拍摄。这时

29、仍然不要忘记拍摄听众,在发言者交接的时候不妨把画面对着听众,拍摄他们专注的神情或做笔记的动作,听众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打盹或是交头接耳的画面不可以拍摄,否则将会成为会议拍摄记录的败笔,五、注意事项 一是要注意声音的录制。在拍摄时应该将DV的麦克风对准发言人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录音更清晰。如果需要可以在会议现场安装专门的录音设备,录下整个会议的过程以备后期编辑使用。 二是要注意镜头景别的变化。全景用来介绍会议场景,近景能够看清人物的表情,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景适用于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这些都要在拍摄中考虑到。,课后知识:运用无剪辑拍摄思想提高摄像水平,一、何为无剪辑拍摄思想 1、无剪辑拍摄思想的

30、起源 “无剪辑拍摄”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一条新闻从发生到播出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将大大降低新闻的时效性。所以人们考虑将新闻的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方法。,“无剪辑”的英文是 “No cut”,它的实际意义是“Editing by camera”或者“Planning in mind”,即指“用摄影机剪辑”或者“头脑中的剪辑”。所谓“无剪辑”并不是不需要剪辑,而应该是将后期的剪辑工序提前到摄像阶段,也就是说拍摄者应该边拍摄边剪辑,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所以实

31、际上它只不过是将传统的拍摄与剪辑两步合并为一步,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2、无剪辑拍摄思想本质 严格地讲,摄像的每一个镜头画面的转换都是一次剪辑,剪辑质量高低的关键是摄像人员在拍摄时能否根据主题需要,尽量拍摄高质量的镜头画面,做到不拍或少拍废镜头画面。 所以无剪辑拍摄思想的本质是摄像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这种拍摄方法对摄像者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如果经常有意识地进行无剪辑拍摄,可大大提高个人的拍摄水平。,3、无剪辑拍摄的基本素质要求 (1)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在无剪辑拍摄,每个镜头画面都是高质量的,不允

32、许有废镜头画面存在。对摄像人员来说除了做到画面要稳、运动要匀、聚焦要清、画面要水平、构图要准外,还要做到画面的内容与主题相符。这样,在后期就不需要或进行很少的剪辑就可以播出了。,(2)具备节目策划的能力,能掌握整个节目的拍摄思想和基本框架。在事件发生或正在发生时,能及时确定拍摄的主题,确定拍摄的镜头画面及拍摄的顺序,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写分镜头画面剧本,供拍摄时参考。 (3)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在拍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二、无剪辑拍摄的要点 1、拍摄前 明确拍摄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拍摄的画面,并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在允许的情

33、况下适当调整活动的进程与顺序。最好能写出简单的分镜头画面剧本,作为拍摄时的指导。 2、拍摄中 按照原来的设想或分镜头画面剧本逐个拍摄画面,并保证每个画面的质量。画面的拍摄及连接符合剪辑的基本原则。,(1)画面长短的确定。留意寻像器中画面长短的时间显示,每个镜头画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太短了,人们来不及看清画面的内容,太长了,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一般镜头画面的长短在3到6秒之间。当然,当内容丰富时,也可使用长镜头画面来表现。长短镜头画面的连接要有变化,才能给人节奏感,不至于平淡。 (2)每个镜头画面的时间一般只有几秒钟,如果表达的内容太多,观众难以看明白。最好一个镜头画面只表达一个意思。,(3)

34、不同景别的连接要注意景别的变化,一般根据拍摄的内容确定景别的使用,当景别变化时应避免画面跳动。如从全景直接到特写,画面会跳,中间应拍摄个中景或近景镜头画面作为过渡;在一组镜头画面拍摄完成时,用特写或空镜头画面转场等。 (4)不同拍摄角度镜头画面的连接。拍摄角度的变化要符合视觉的变化习惯,否则也会产生跳动。如一个仰视的镜头画面直接到一个俯视的镜头画面,画面会跳,中间要加个过渡镜头画面。,(5)在越轴拍摄时,一定要拍摄中性镜头画面过渡,给人以正确的方位感。 (6)电视编辑符合动接动、静接静的基本,如果运动镜头画面与固定镜头画面连接,运动镜头画面要有起幅与落幅,避免产生太大的视觉冲击。,3、拍摄结束 拍摄基本结束后要留点儿时间,检查拍摄的效果。如果有不满意的镜头画面或漏拍的,可以补拍,然后在编辑机上进行适当的修改。,三、运用无剪辑的拍摄思想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无剪辑拍摄的含义,根据不同的题材灵活运用。对于时效性非常强的新闻节目要强调稳,保证拍摄完成就能够播出;对于摄像爱好者强调精,保证每个镜头画面都有寓意。 2、应该学习编辑的理论知识。除了要有过硬的拍摄技巧外,还应掌握编辑的基本理论,学会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 3、多实践多思考,不断提高,掌握无剪辑拍摄技巧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提高。 4、无剪辑拍摄多用于纪实性很强的节目中,可以学习、借鉴某些纪录的拍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新闻/广播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