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媒体写作谈之一新媒体_催生_新新闻文体_喻季欣.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516032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写作谈之一新媒体_催生_新新闻文体_喻季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写作谈之一新媒体_催生_新新闻文体_喻季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写作谈之一新媒体_催生_新新闻文体_喻季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01NEWSWRITING写作WRITING新媒体写作编者按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 、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工具 、新媒体在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许许多多方面 ,这其中之一是新闻的写作与传播 。新媒体写作 ,不仅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现实 ,更是广大网民和新闻专业工作者都在实践 、期待提高的新文体技能 。文体的变化本来就是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 。从诗经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元明小说到 “五四 ”白话文 ,无不体现着 “文以载道 ”、“文以随时 ”的时代文风与文体变革 。新媒体写作 ,正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与探索的 “新新闻文体 ”领域 ,而对于新闻报道实践抑或新闻写作教学和新闻理论研究 ,都是

2、当务之急 。为此 ,我们特邀请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几位教授就此开辟 “新媒体写作 ”专栏 ,约从 10个专题 ,以全新的视角研究新媒体写作的理念 、方式以及各种新文体的写作规律和特点 。2010年 3月 14日上午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外记者提问 。 记者会期间 ,正在现场的一位记者朋友给笔者发来几次手机信息 ,一是了解温总理引用的古语出处和富春山居图 的情况以准确发稿 ,一是介绍会场动人的气氛让人先睹为快 。记者会结束不到 1小时 , 有关温总理答记者问中所有引经据典内容一一出现在一些知名网站上 ,国内外的报道和评价铺天盖地而来 。 这场超精彩的记者会

3、,其传播与影响也出现了超精彩的效果 : 不但适时地被图像 、文字和声音报道着 ,也被人们精细地解读着 ,更有无数网友通过跟帖 、博客 、微博和手机信息表达着感想 、评价和各种信息 。手机 、网络 ,这些新媒体的写作与传播就这样随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把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 、信息和新闻适时传播 ,体现着新媒体时代的生活精彩与传播变革 。对刚刚闭幕的 2010年全国两会 ,众多媒体这样用大幅标题报道 :今年的全国 “两会 ”, 因为微博而显得格外好看, 微博是今年两会新鲜元素之一。然而 ,正如有学者从另一角度指出的 :“微动力 ”不止影响两会。新媒体 ,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内容与方

4、式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 ,新媒体引领着新闻传播的深刻变革 ,催生了面貌一新的“新新闻文体 ”。一 、新媒体写作的意义 :“观众进场 ”新媒体写作即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的信息交互性写作 。具体来说 , 就是通过电脑 、博客 、微博 、微报 、微图 、手机等各种手段 ,即时传播信息的写作 。 与传统媒体写作最大的不同是 , 新媒体写作以视频 、音频 、图像 、文字等为表现形式 ,甚至几种手法综合运用传递信息 。它不受传统媒体文体新媒体写作谈之一新媒体 :催生 “新新闻文体 ”喻季欣 薛国林79201004界限束缚 ,或叙事 ,或评论 ,或三言两语 ,也许没有倒金字塔结构 ,不分消息和通讯 ,以

5、传递想法 、看法为满足 ,以参与其中为快乐 。这种新技术形式下的表达 ,不但催化出了很多新的 “新闻文体 ”,诸如 :微博 、微报 、微图 、红段子 、游击式新闻 、参与式新闻等 ,引起了传播自身的变革 ,向传统媒体写作的观念 、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BBC(英国广播公司 )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 塞姆布鲁克用 5个字说出了新媒体写作的意义 :“观众进场了 ”。这个场 ,是新闻现场 ;这个进场 ,是传播者与受众对新闻现场的共同参与和拓展 。 当文字 、图像 、视频 、音频报道着新闻现场的一切时 ,以前作为沉默的螺旋的受众 ,现在随时都可以拿起手机 ,敲打键盘 ,参与其中 ,既接受现场信息 ,同

6、时表达个人意见 ,成为当然的信息传播者 。这正是传播的变革 :新闻即时传播泛化 ,新闻内容充实细化 ,受众参与互动 ,新闻共时得到解析反馈 。而在传播与互动中 ,传统的新闻文体写作格式被一举突破 ,内容为王得到最充分的重视与表达 。内容与形式的交互推动 ,使大众传播得以全面实现 。“观众进场 ”,尤让人们感受到发了自由表达的愉悦和价值 ,从而进入个人表达的公共化 。这应该是大众传播的真正普及与意义 。个人不再是被动与接受的无所作为 ,而是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和亲历者 。接受同时反馈 , 受众转而介入 ,知情相应表达 ,“观众进场 ”,是进到了新闻的现场 ,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广场 。新闻因其价值而受关

7、注 ,人们的关注在实现知情后 ,还在有所表达 。新媒体 ,它催生的表达方式 ,博客 、微博 、红段子等正成为反映民意的新渠道 。从新闻 、信息 、情况而至公共生活 ,公共利益 ,乃至政府作为 ,人们由此获得更为全面地知情和表达 ,更为充分地实现自身权利和意向 。在一个民主与法制共同进步的时代 ,新媒体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富有前景 与希望的 平台 和 舞 台 。“网络问政 ”,在当下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如此器重 ,得以迅速广泛切入现实生活 ,正是它以前景和希望沟通了政府与民众 ,联通了现实与未来 。从这里 ,或许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 , 为什么今年的全国两会 ,因为微博而显得格外好看 。新媒体写作的意义

8、 ,“观众进场 ”只是一个引子 ,只是跨进了一个门槛 ,只是展示了一个新的契机 。然而 ,进场以后的发挥 ,“新媒体写作 ”意义的充分表达 ,却依然任重道远 。二 、新媒体写作的对立 :表达与过滤新媒体写作首先突破了表达的困境 。但在民主与法制社会 , 公民不只是强调表达 ,知情也并非完全为了表达 。新媒体在实现表达的自由与便利时 ,同时反映出表达的隐忧与芜杂 :表达不是唯一 ,唯一的是影响和效果 。借助新媒体表达 ,如何过滤 ,是个问题 。真实 、客观 ,是新闻的原则 ,同样是新媒体表达与写作的底线 。据 2010年 3月 13日新京报报道 ,新华网的 “新华视点 ”专门著文介绍 :两会微博

9、是新闻报道一大进步 。视点说 ,有代表委员直接将议案 、建议发上微博 ,随手拍的好玩图片也第一时间上微博 ;新华社 “新华视点 ” 记者集体开设微博 ,众多鲜活的两会新闻受到追捧 ;多家报纸开设微博版面 ,搜集刊登源于微博的评论 、 跟帖 ;记者 、 网民更是身兼创作者 、阅读者与传播者于一身 ,一边看一边写 ,不亦乐乎 。对于新华社 “新华视点 ”栏目首次将微博引入两会的报道 ,新华网负责人贾奋勇表示 :在新华社内部 ,我们经过充分地论证 、评估 ,形成的共识是 ,面对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 ,不能缺位 ,不能失语 ,而应该主动去参与 、 利用 。如果不参与 ,就是没尽到新闻人的责任 。上面

10、的例子体现出新闻人对新媒体认识与理解的一大进步 。微博引领观众进入两会会场 ,更重要的是引领了 22万以上的粉丝进入这个现场 。这个进场 ,是中国新闻媒体的进步 ,是中国当下社会生活的进步 。然而 ,也有另类的情况 。两会期间 ,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 、陶然居饮食集团老总严琦 “关闭网吧 ”的建议引发轩然大波 。但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透露 ,严琦本人并不苦恼 ,而是 “沾沾自喜 ”事件引发的话题让她的陶然居品牌写作WRITING新媒体写作80201001NEWSWRITING写作WRITING新媒体写作价值大增 。有分析认为 ,其实 ,这一消息的出台 , 还另有原因 。据严琦自己说 ,她是在一

11、个非正式场合表达的相关意思 ,且里面并没有断然关闭的字眼 ,是其他委员披露给媒体的 。媒体似乎对越是雷人的议案 、建议 、提案越是有兴趣 。显然 , 微博在不经意间 ,发生了经济意义 ,而被人们直呼 “注意力经济 ”。这个注意力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对博主产生了求之不得的效果 ,但对两会这样庄严的政治生活大事 ,对普通受众 ,却造成一种负面与伤害 。这分明在提醒 :新媒体写作有着一分为二的对立性 是先传播后过滤 ,还是先过滤后传播 ?近年来 ,因为网络传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时有出现 ,如 “躲猫猫 ”、“钓鱼执法 ”, 新媒体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12、。而因表达的芜杂 ,同样带给社会隐忧 。这或许是新媒体表达与生俱来的困境和难题 。表达与过滤的对立 ,考验着写作者 、表达者 ,同样考验着受众与管理者 。然而 , 新媒体写作的对立 , 是新媒体发展的内在张力 ,也是大众传播时代必然的内驱力 。自由的表达 ,必然有不自由的界限 ;个体的公共化参与 ,一定有着公共的个体游戏规则 。表达与过滤 ,与其说是一种规则 ,不如说是新媒体生存的土壤 ,成长的根基 。面对这次两会 ,公众思考的更是 :“微动力 ”如何不止影响两会 ?因此 ,表达与过滤 ,应是新媒体写作的常态机制 。写作进入一种机制 ,进而产生传播与影响 ,成为个性与公共的对立统一 ,这正是新

13、媒体写作的特殊与风险 。这仍然是表达与过滤的问题 。表达是线性的传播 ,过滤则是曲线的筛选 。过滤既是管理过程 ,也是写作者的思考体现 ,而并非单一的 “被过滤 ”。新媒体写作是线性与曲线的交互和纠结 。表达与过滤 ,不只是新媒体写作的技巧实施 ,更是新媒体写作的理念本质 。使用新媒体写作 ,我们需要守住底线 ,永远记住 :过滤才是表达的价值 ;表达需要过滤升华 。三 、新媒体写作的特征 :新闻写作更是一种活动从博客到微博 ,人们才更具体真切地体会到新媒体写作的个性化与即时性 。或者说只有到微博 ,人们才更具体地感 受 到 新 媒 体 写 作 的 参 与性 新闻成了一种活动 ,而不是一门专业了

14、 。新媒体写作成为一种活动 ,其写作的专业性显得无足轻重 ,而参与性成为这一活动的核心 ,也因参与进一步体现了 “观众进场 ”的意义 。在社会大广场 , 每个人的观察与思考 ,因角度 、地点的不同 ,而体现信息的多样 ;因表达 、互动的即时性 , 而产生影响的力量 。活而动 ,构成这一独特传播的社会生机 。微博入微 ,社会生活的细微清晰可见 ,个人思想情感随时表达 。 人们随时随意表达 ,即时即刻互动 ,在集体有意识中形成了无间隔的社会活动 ,从微信息到微交流 ,真正产生了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 “微动力 ”。 新媒体写作是一种活动 广泛散布于我们生活中的公民活动 ,体现公民义务与责任的传播活动

15、 ,推动社会知情与表达的文明进步活动 。然而 ,要让新媒体写作体现更好的影响力 ,产生更为广泛与积极的微动力 ,在不超过140字的短句中 , 或一张图片上体现博主的本领 ,成为 “脖(博 )领儿 ”(微博一族中的 “领袖人物 ”,微博关注率 、点击率双高 ,粉丝众多 ),而不只是做 “漂泊 (博 )”一族 (微博一族中的 “散户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飘忽不定 。也指以 “转载 ”他人文章为主的微博 , 博客内容多为“舶来品 ”),仍然有许多技术性专业性问题需要关注 。如何突出原创 ,打造 “薄 (博 )荷糖 ”(微博一族里语言特色 、内容形式都很具个性的微博 )等 ,都是新媒体写作十分重要的问题 ,是新媒体写作在它的活动性以外仍然要遵循的写作规律 。新媒体写作 ,体现着新闻观念的变革 ,催化着新闻文体的创新 。注释 : 新京报 ,2010年 3月13日 。 三秦都市报 ,2010年 3月 14日 。 胡泳 :众声喧哗 ,广西大学出版社 ,2008年 9月第271页 。(作者均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新闻/广播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