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2T -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4515794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2T -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2T -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2T -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2T -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B39 DB32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DB 32/T XXXXXXXX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Agaricus bisporus substrate tunnel regulations(报批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江 苏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32/T XXXXXXXX前 言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常州市金坛区食用菌协会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洪海、吕连庆、刘建风、徐蕊、于斌、傅俊毅、袁留照、

2、郑尊富、王正平。D32/T XXXXXXXX0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隧道发酵技术有关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生产技术、包装、贮存、运输及生产记录等规范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双孢蘑菇培养料规模化集中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 12728 食用菌术语及下列术

3、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发酵隧道是一种可自动控制的专用于蘑菇培养料整批规模处理的形似隧道的发酵装置。3.2 一次发酵培养原材料均匀混合并填充在一次发酵隧道中,通过自动控制通气自然升温发酵,使原材料软化并混合均匀的过程。又称前发酵。3.3 二次发酵前发酵后的培养料在封闭式发酵隧道中堆积,自动控气调温,通过巴氏灭菌和培养有益微生物的方法使培养料适合蘑菇菌丝专一性生长的发酵过程。又称后发酵。4 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358 的规定。发酵场应远离村庄、集镇等市民集居区,且交通方便的区域。5 生产条件5.1 场区布局D32/T XXXXXXXX1场区由原料处理场、浸泡池、发酵隧道等功

4、能区组成。应从便于管理、便捷操作、方便运输、规避污染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5.2 基础设施5.2.1 原料堆场要求地势高爽,具有防火,防雨、防霉变功能。场地大小应与生产所需贮存的原料量相适应。5.2.2 秸秆浸泡池秸秆浸泡池用水泥混凝土构建,便于机械操作,建有避雨棚,且必须有防渗措施。池最深处1m,长与宽视所处位置及一次浸泡量而定。5.2.3 原料预处理场混凝土地面,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全部与秸秆浸泡池连接,构成污水回收利用系统。5.2.4 发酵隧道5.2.4.1 总体要求发酵隧道分为一次发酵隧道和二次发酵隧道,隧道建造数量应与基质需量相匹配,一次发酵隧道与二次发酵

5、隧道的间数比例一般为2:1,单个发酵隧道每批处理培养料80t100t。5.2.4.2 一次发酵隧道5.2.4.2.1 规格隧道规格视培养料批处理量而定(一般80 t/批料的为宽5m、长为20m、净高4.5m);隧道墙体为砖混结构,厚30cm;隧道顶设遮雨棚避雨。5.2.4.2.2通气管铺设地面下按长度方向每隔40cm间距平行铺设直径16cm通气管,管子正上方间隔30cm开直径5cm通气孔,孔上安装高压喷嘴,喷嘴口略低于地面2cm左右,并沿通气管道方向在喷嘴上方作4 cm宽条槽。5.2.4.2.3地面地面前低后高,倾角为1,钢筋混凝土浇筑厚达20cm。5.2.4.2.4排水及避雨设施近门处与门平

6、行设置一条10cm宽的明水沟。5.2.4.3 二次发酵隧道5.2.4.3.1 规格隧道大小规格与一次发酵隧道相似,长度略短(一般80 t/批料的为宽5m、长为18m、净高4.5m)。隧道墙体为夹层保温砖混结构,厚40cm。增设隧道顶、隧道门,隧道顶采用水泥钢筋浇筑,并在近门上方屋顶设置1个60cm60cm排气口和后部上方设热空气循环装置,隧道门为聚氨酯密封保温门,可电动开启。D32/T XXXXXXXX25.2.4.3.2 通气管铺设地面下按20cm间距平行铺设直径16cm铺设通气管,管子正上方间隔20cm开直径5cm通气孔,孔上安装高压喷嘴,喷嘴口略低于地面2cm左右,并沿通气管道方向在喷嘴

7、上方作4 cm宽条槽。5.2.4.3.3地面地面前低后高,倾角为1,钢筋混凝土浇筑厚达20cm。5.2.5 辅助生产设施5.2.5.1 供水系统厂内建设供水管道网,配建一个蓄水池。5.2.5.2 雨水排放系统建设雨水排放管道网,要与污水排放系统分开。5.3 设备培养料发酵生产必须配备以下机械设备:1) 配置大小铲运车各1台,切草机1台、拌料抛料机1台。2) 发酵隧道配备风机大小应根据隧道大小而定,一般80t/批料,一次发酵隧道配置7.5kw11 kw离心风机1台,二次发酵隧道配置37kw45kw离心风机1台,相应配置风道及温度、通气的智能控制系统,二次发酵隧道进风口设中效滤网。3) 变压器、配

8、电房等电源保障系统。5.4 投入品5.4.1 生产用水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 GB 5749 标准规定。5.4.2 原辅材料要求原辅材料的质量安全应符合 NY 5099 标准规定。6 发酵技术6.1 培养料配制6.1.1 原料选择蘑菇培养料的主要原料为稻麦秸秆、鸡粪、牛粪等;辅助原料有豆粕、石膏、轻质碳酸钙、石灰等,原材料必须新鲜无质变。6.1.2 培养料配方6.1.2.1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干料百分比)为:稻麦秸秆60%、牛粪36%、豆粕2%、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0.5%、石灰0.5%。D32/T XXXXXXXX3麦草秸秆62%、鸡粪(干)34%、尿素1%、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1%、石灰

9、1%。6.1.2.2要求培养料含水量调节至70%75%,pH88.5。6.1.3 原料预处理先将所需的稻麦秸秆放入预湿池中浸泡24h,牛粪经预湿后在堆放场上堆积48h。然后按配方比例混合搅拌培养料,进行预堆。6.2 一次发酵6.2.1 预堆将混合料堆放入一次发酵隧道,料高1.8m2m。预堆时间4d。6.2.2 移料当料温达到7080后开始下降时开始移料操作。移料时用铲车将预堆料移至另一个一次发酵隧道中停放的翻料机料斗上,开动翻机使料抖散,在隧道内重新堆放,料高1.8m2m。第一次移料视培养料湿度情况补水加湿,加湿宜在第一次移料时进行,在以后的移料中一般不操作。6.2.3 调控定时间隔通入新鲜空

10、气,即每30min通风3min5min。6.2.4 时间培养料一次发酵所需时间一般为14d左右。其中需移库翻堆3次,移料间隔为4d-3d-3d-2d,移料方式重复6.2.2、6.2.3顺序操作,如此轮番进行。6.3 二次发酵6.3.1 移料一次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从一次发酵隧道移出,方法参照6.2.2,装入二次发酵隧道,堆料高度1.8m,密闭隧道门,进行二次发酵。6.3.2 调控二次发酵阶段各时段操作及控制参数见表1,所需时间9d左右。表 1 培养料后发酵操作及控制参数流程时段 通风操作 料内温度 持续时间 备注升温阶段 第1天封门,不通风,自然升温;第2天适当增加新鲜空气23min/h。 5

11、0以上 1d2d 自然发酵聚温巴氏灭菌 调节好隧道气道和新鲜空气阀门进行通风35 min/h。 6065 8h12h 维持料温高温培养 调节好隧道气道和新鲜空气阀门进行通风1015 min/h 4852 5d6d 维持料温降温阶段 关闭隧道气阀门,全开新鲜空气阀门通风 30 1d内 降至自然温度D32/T XXXXXXXX46.4 质量判断发酵良好的培养料,颜色为咖啡色或棕褐色;料中布满白色有益菌体;可闻到一般性蘑菇香味,无刺鼻的臭味;抓一把料握在手中,质地松软,没有粘滑的感觉,手握料能成团,一抖就松散开来;从料中拿出几根秸秆,轻轻一拉就断;培养料Ph值为7.27.5,含水量为62%65%,碳氮比在1618:1。7 储存、运输7.1 发酵好的栽培基质不宜长久贮存,最好现产现用。7.2 采用干净卫生的车辆进行专业运输,用薄膜覆盖,防止污染。对于短距离的用户,可散装运送;对于较长距离的用户,应打包冷藏运输。8 生产记录生产全过程中各道环节必须做好生产记录,并建档备查。记录档案保存期为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