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近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四个热门话题.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4504881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近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四个热门话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近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四个热门话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近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四个热门话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近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四个热门话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近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四个热门话题最近一年多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发展平稳,较明显的热门话题有以下四个:媒介经济、 )OJG7CP 网络传播、广电改革、新闻法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众传播业的全面铺开,以及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研究的重心明显地朝向“媒介经济”这个话题,涉及的具体问题颇多;其次,由于网络传播受到全球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人们反而更为关注它,因而“网络传播” 依然是现在的重点话题。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势头高涨;新闻业务的急遽扩张,在新闻侵权与诉讼方面出现了较多涉及法治和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因而新闻法治研究重新成为热门话题。在沉寂了一段

2、时间之后,鉴于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度有所回升,主要涉及的话题有:媒介本质、新闻事实、独家新闻、真实性、新闻价值、客观性、新闻自由与责任、新新闻主义、比较新闻学等,其中最为集中的话题是新闻的真实性,因为假新闻问题较为突出。传播学研究在大量译著集中推出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讨论的问题涉及传播的本质、新闻叙事、议程设置、议题融合、传媒生态、跨文化传播、性别与传播、各批判学派代表人物思想研究、健康传播、媒介批评、大众传播第三人效果、泛传播观念、媒介权力、广告与流行、普世伦理的广告心态、形象与传播、知识沟、社会变迁中的受众、舆论形成等。其中新引介两种传播学理论,即 19

3、83 年由 W戴维森提出的大众传播“第三人效果理论” 、1999 年由 D肖等四人(当年议程设置论的提出者们)提出的“议程融合论” 。处于新世纪初年,又是中国加入 WTO 年,加上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因而,各刊物都有一些回顾过去百年和展望未来的文章、讨论 WTO 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文章,以及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文章,总量上比上面的几个话题少,但宣传声势很大。关于大众传播各方面(传者、受者、市场、专题、发展趋势等等)的量化调查报告,也呈上升势头,形成一种新气象。 8A7j(h YHRKgP;vP 一、媒介经济 CU(Q$RB/ 对于我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是宏观上讨论媒介经济

4、文章的重点。有的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媒体产业领域尚未受到系统的市场化开发,其产出回报的潜力较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现在对媒体的投资主要问题不是存在“泡沫” ,而是媒体产业还没有真正热起来。但是,对中国的媒体产业的投资属于“高风险”投资,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决策要缜密,操作要规范。有的媒介集团的领导者认为,媒介产业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自己的改革目标。传播业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具有产业性,要按价值规律组织生产,讲究投入产出。广电媒体集团化是最近“媒介经济 ”话题中一个更热门的具体话题。有的广电工作者认为,广电集团应以产权改革促进产业化,以资本重组推进集团化。当前需要做的有:举网并台

5、、网络经营商业化、政企适当分离、宣传和经营分开、除新闻类节目外的制播分离、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离等等。关于报业营销(特别是零售市场问题) 、有效发行、新闻资源的拓展、媒介市场的细分化、品牌经营、媒体的假日市场、新闻管理人才、媒体竞争、媒体广告的研究文章也呈上升趋势。根据一项调查,媒体市场呈现三大趋势:第一、在人们寻求传播满足的选择中,价格杠杆的效用递减。第二、媒体的目标受众趋向定位主流人群,即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拥有较多消费、知识、时尚和管理话语权的人群;媒体消费趋向于倚重信息和思想来源。第三、媒介市场细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小而全” 或“大而全” 的模式被否定或改造。另一个较新的具

6、体话题是“媒介资本”。有的研究者指出,我国媒体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它是一种成效明显的经营手段,可以盘活媒体的可经营性资产,激活媒体的无形资产,发挥其品牌优势,使媒体整体增值;在短期内,可以迅速筹集产业发展的急需资金,提高媒体抗拒风险的能力;同时,这样做也便于实现行政调控。 %TNZnum,0 PcB4# cV 二、网络传播 u,9 35? 关于网络传播研究的话题开始呈多样化、具体化,除了抽象的网络性质的研究外,其他话题均较为具体,例如网络新闻的发布、网络传播伦理、网络受众及网络调查方法、虚拟社交、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媒体网站建设、网络文学和个人出版、电子商务等等。但是话题中大多谈到的是只占

7、网络传播很小比例的传统媒体网站,而对其他部分,以及互联网整体传播特点的研究,文章不多,研究进展有限。这年关于网络的系列教材及时问世,但较为粗糙。无论如何,最近关于网络的文章较以往多了一分冷静和理性,对网络的不成熟和各种可能的弊端,有所分析。一位学者认为,网络作为产业,至今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模式。原因有四个:第一、绝大多数网络商没有找到最佳的利用网络赢利的方式,如果不能保证赢利,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进一步社会化。第二、网上用户群已经形成,但是网上的消费市场始终没有形成。用户是漂移的,很难抓住,然而正是这数亿的用户群,吸引着网络商和传统媒体像飞蛾扑火般地不断地投入资金,以期得到回报。第三、网络广告的

8、稳定和增长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第四、已经形成的网络免费文化观念与商业经营模式存在矛盾。一位记者总结道:当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出现的时候,总会将其“神化” 或“妖魔化” 。现在网络开始普及,这种神化或妖魔化应该消散了。 WVP,J vn0e )J 广播电视研究涉及的方面广泛,但是学术性的宏观研究和深化的专题研究文章少,讨论具体 J1m$J:p 9 节目的微观技术问题占了大多数。不过,这些技术性讨论有了明显的深化。例如广播和电视频道专业化、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广电管理、电视批评、电视纪录片、电视剧、娱乐节目等话题,文章较多,也较以往的论述深化了。鉴于电视业面临的体制改革,有的学者认为,

9、中国电视面临六大变化趋势:电视机构由单一经营型趋向多元经营型、经营方式由政府拨款趋向资本市场运作、传播观念由平面的宣传理念趋向立体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由综合频道趋向专业频道、传播思维由趋同思维趋向另类思维、传播文化由宣传中国文化趋向中西文化交流。另一学者认为,中国电视面临的三大矛盾是:电视业的公益服务和赢利性经营的矛盾、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把握中的矛盾、以往“小而全” 的体制与社会大生产型现代化经济格局的矛盾。热门话题,有的文章写道:频道专业化有三方面的特点:从粗放经营发展到集约经营,从不计成本到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运营管理,从节目本位到观众本位。频道专业化要求在目标、成本、人员和资源四方面实

10、现现代化管理。 “节目主持人”是一个老话题,一位资深主持人谈到,现在最大的危险是主持人正在被时尚化,其实,主持人作为大众“情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主持人将被分众化,高收视率是一种垄断,应该在同一时间段有若干个优秀节目供不同的受众群选择,主持人随着节目的多元化而多元化。4f|hWDu3 BF0EuW四、新闻法治 bECHUP 关于新闻法治的文章重新多起来,老问题还是新闻侵权与诉讼、隐性采访的注意事项等。较新的问题有以下四个: 1、隐匿权。目前讨论隐匿权的文章,由于我国新闻实践中缺乏案例(仅有上海一例,讲到记者不尊重当事人的隐匿要求,公开了一位揭发腐败现象的人的姓名和形象,使他的生命受到威胁) ,基

11、本谈的是外国的历史文献和案例。有的学者认为,为新闻来源保密的必要性在于:为了对采访对象的合理要求的尊重、为了对采访对象的安全着想、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名誉。但是,这一新闻业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各国法律并非都认可。所以,另一位研究者指出:关于新闻取材来源隐匿的争议,已经超出法律领域,而涉及伦理、惯例甚至民主等的关系。冲突的结果往往是一种妥协,否定记者绝对的隐匿权,承认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有限特权。2、如何面对企业策划的新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策划的新闻已经威胁到媒介恪守职业道德。这类新闻是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的,但是相当一部分是正面的社会公益,同时又有一定的轰动效应,容易引发媒体炒作,最终使媒体陷入被动

12、。因此,媒体需要谨慎选择事实,报道时保持客观态度,不轻易发表议论,多提供背景以暗示新闻背后可能的商业目的,让受众作出判断。3、关于记者采访权的依据。有的文章认为,记者的采访权是与生俱来的,当他们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担负起发布新闻的责任时,便拥有了采访的权利。另一种意见认为,采访权在中国没有作为一项授权性规范在法律上加以规定,它是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中延伸出来的。新闻工作者是公民,他们和他们所在的媒体是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的,为满足公民的表达权和知情权才拥有采访和批评的自由权。记者不享有行政、司法等国家公务人员的特权。4、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在我国,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理论上目的应一致,但存在矛盾。有的学者认为,深究二者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点:二者的职业特征不同,工作时效要求不同,使用的语言特点不同,认定事实的依据不同,所处的法律地位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