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第五单元)主 备 人:张流飞研 讨 者:杨恒东、莫润兰廖书相、张流飞审 核 人: 教学课时:10 11 课时执教老师: 18 将相和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通过对“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3 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公忠为国的精神。从结构上看,全文由 3 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 2 个故事是第 1 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
2、故事的结果,又是第 3 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发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而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诸侯,耿直畅快,勇于改过,其精神令人敬佩。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
3、 3 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3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前置性作业:1、我读了 遍课文,我会拼读并记住以下新词:赵王、和氏璧、召集、允诺、胆怯、鼓瑟、拒绝、诸位、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2、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3 这个故事发生在_时候,主要讲 _,_、_三个故事.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这三个小故事中
4、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课时一、导入 揭题1.简介史记: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2.板书课题:将相和 齐读课题。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二、小组交流讨论1.交流记住的生字新词。2、这个故事发生在_时候,主要讲(写小标题) _,_、_三个故事.(交流汇报)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读文后练说)4、再读课文。三、全班交流汇报四、作业布置书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回顾课文。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文中三个小故事,感
5、悟品质:1、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从而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2、“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结果是什么?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4、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5、 “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三、全班交流汇报四、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将相终于和好了,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 ,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五、课堂检测课
6、内重点反刍。 (用成语填空)1、蔺相如能( )地对付秦国, ( )之后被封为士大夫, ( )之后被封为上卿,因而引起了廉颇不满。蔺相如能( ) ,终于使廉颇( ) 。2、廉颇( ) , ( ) ,立下了许多大功,是一位( ) , ( )的武将。在听到蔺相如的话之后,才( ) ,将相和好, ( )保卫赵国。板书设计:18 将相和公忠为国廉 颇 蔺相如完璧归赵 勇敢机智不和 渑池之会 英勇善战 智勇双全和 负荆请罪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教学反思19 草船借箭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课文写周瑜
7、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
8、不动声色,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并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气,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也算好了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知道周瑜聪明过人,知道曹操谨慎多疑。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嫉能。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教学目标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
9、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前置性作业:1、我读了 遍课文,我会拼读并记住以下新词:妒忌、曹操、都督、甘受、鲁肃、迟延、幔子、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神机妙算2、认真读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的是 (提示: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3、 “神机妙算” 这词意思是 ?想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在文中批注)4、课文中描写了那些人物? 通过课文中对他们的描述,你感悟到了他们什么?(提示:抓住课文中人物言行的描写来感悟) (在
10、文中批注)第一课时一、 导入 揭题知道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其中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叫什么?(三国演义 )关于这部书的很多人物,后人根据他们的名字制作了很多谜语,想猜猜吗?师生猜谜:鸟笼 (关羽)油煎豆腐( 黄盖)儿童体育 (曹操)山东宁静 (鲁肃)凿壁偷光(孔明)孔明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揭题、质疑。二、小组交流讨论1.交流记住的生字新词。2、我知道课文讲的是 (提示: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3、 “神机妙算” 这词意思是 ?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初步感受诸葛亮这个人物)三、全班交流汇报重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划出
11、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品读感悟)2、从“诸葛亮知天文” 、 “诸葛亮懂地利” 、 “诸葛亮知人心”这三方面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四、作业布置书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二、小组交流讨论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 。通过课文中对他们的描述,你感悟到了他们的什么性格特点?(试着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三、全班交流汇报1、结合课文对人物描写的句子,感悟他们的性格特点。2、同学们试着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上台板书)四、升华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段五、总结全文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
12、心,神机妙算,用妙计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难怪当周瑜知道了草船借箭的经过,长叹一声,说(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六、链接名著,拓展文本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七、课堂检测一、我会填1、 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想( )。2、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心里想( )。3、鲁肃看到大雾,心里想( )。4、诸葛亮看到大雾,心里想( )。二、我会说雾这样大
13、,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板书设计: 19 草船借箭知天时 大雾漫天神机妙算 晓地利 顺风顺水周瑜 妒贤嫉能识人心 鲁肃 忠厚守信曹操 谨慎多疑教学反思20*景阳冈教材分析 景阳冈一文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第 23 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教材可分为“喝酒” 、 “上冈”、 “打虎”、 “下冈” 四部分。纵观全文,有如下特点:1.全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2.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日常阅读中较少出现的文言词汇,少些字词的古今异义,要进行必要疏通。3.教材在具体
14、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描写“打虎” 一章时很有特点,进行交叉描写,而在“喝酒” 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对话。教学目标1.学会 15 个生字,理解 19 个词语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2.快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段落。3.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悟武松个性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入境的朗读体验,体会语言魅力,领会写作方法,感悟武松个性特征。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前置性作业:1、我认识了课文中以下生字新词: 2、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的事。3、再读课文,用线画出具体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读中感悟。(在文中批注
15、)4、文中除了打虎,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5、读了课文,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一、 比较课题,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那就是武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板书:武松打虎。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 ,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可。 )二、小组交流讨论1、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的事。2、再读课文,用线画出具体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读中感悟。3、文中除了打虎,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4、读了课文,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三、全班交流汇报一、学习重点部分武
16、松打虎从以下方面交流汇报: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虎很威猛? 2、那些地方看出了武松的武艺高强?3、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4、你认为武松景阳冈打虎与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相矛盾吗?为什么?二、从其他段落描写中,你能体会到武松还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四 、评价武松你喜欢武松吗?为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五、升华拓展课外看看水浒传中其他写武松的内容。板书设计:景阳冈武 松 打 虎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 多疑 勇猛暴躁 自负 敏捷艺高 死要面子 机智胆大 力大无穷豪爽 教学反思21* 猴王出世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石猴出世探险水帘洞最后成为猴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石猴从
17、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 认识 8 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抓住有特点的语句,体会古代白话文的特点,教给读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古白话文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感受猴王品质。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前置性作业:1、我认识
18、了课文中以下生字新词: 2、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的事。3、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质疑提问,多读多问试着弄懂。4、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石猴的句子,读中感悟。 (文中批注)5、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一、 导入 揭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美猴王孙悟空,但你知道孙悟空最初是什么样子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石猴出世 二、小组交流讨论1、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的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互相质疑提问,试着弄懂。3、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石猴的句子,读中感悟。三、
19、全班交流汇报四、知识延伸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板书设计猴王出世石猴出世 探水帘洞 拜为猴王灵通 勇敢、机智 大胆、自信细心、聪明教学反思习 作 五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教材先介绍什么是缩写和缩写的操作步骤,然后提出习作的要求,并提出了一篇缩写的例文。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本次习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二是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及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删减
20、次要内容,保留文章主要内容,使改写后的文章意思表达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教学准备 认真阅读草船借箭 景阳冈两篇文章。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前置性作业:1.读景阳冈的缩写,想想你有什么发现?2.对比阅读景阳冈的原文和景阳冈的缩写,在原文中标出哪几个小节删减?在原文中标出哪几个小节保留了?为什么?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写作对我们五年级同学来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呢?你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吗?写作时要选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本次写作的目的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叫缩写
21、。板书:缩写二、阅读景阳冈的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1.读景阳冈的缩写,想想你有什么发现?(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这就叫缩写。 )出示: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2.对比阅读景阳冈的原文和景阳冈的缩写,在原文中标出哪几个小节删减?(删减:次要人物 次要事件及说明和交代等地方、保留:主要内容,做适当改写)3.小结:经过阅读景阳冈的缩写文,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缩写,缩写的方法是删减和保留,在表达时要注意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板书: 缩 写删 减 次要人物 次要事件保 留 主要内容,做适当改写要 求 意思
22、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三、指导缩写草船借箭1.现在大家已经明确缩写的方法、要求,就将准备缩写草船借箭 ,回忆一下文章分几个部分写的,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文章分 借箭的原因、 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三个部分写的;借箭的原因、借箭的结果是次要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借箭的经过是主要内容。 )师:请认真阅读草船借箭的 69 小节,划出要保留的语句,再进行适当的改编。2.学生缩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出示修改要求:(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学生边阅读边
23、记录修改意见)2.交流修改意见二、学生修改片断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2.小组内对照上面 3 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3.展示与点评。教学反思回顾拓展五教材分析“回顾拓展五”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这次交流平台的重点是“ 名著中的人物 ”。前面已述,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从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交流平台”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具体感受人物形象的基
24、础上,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指导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把人物形象说生动。课文作者把人物形象写得很生动,学生说时,要尽可能说生动,千万不要仅用几个孤零零的词语概括一下就算了。二是要适时小结和拓展。指导学生感受本组几篇课文的魅力,这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以本组的几篇课文为引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众多的名著中,通过交流,学生能认识到我国有众多的名著,这些名著有着无穷的魅力,这些名著都值得读一读。教材安排了与古代名著相关的六句歇后语,其目的在于通过积累,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和收集歇后语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读读这几个
25、歇后语,再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这几个歇后语背后的典故,也可开展看谁说的歇后语又多又好的竞赛活动,交流并展示学生平时摘抄的歇后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歇后语运用的语言环境,试着用一用,感受歇后语的作用。最后进行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继续收集歇后语。课外书屋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原著,这一要求直接反映了本组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拟定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使课外阅读能够落实。若没有条件,教师可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跟学生讲讲“ 西游记 ”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 过 对 人 物 的 评 价 、 探 讨 , 深 入 感 受 名 著 的 魅 力 , 激 发 阅 读 名 著
26、的兴 趣 。2.积 累 歇 后 语 , 感 受 中 华 民 族 丰 富 的 语 言 文 化 , 体 会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化 丰 厚 的 底 蕴 。3 了 解 西 游 记 教学重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难点: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者最不喜欢谁,为什么?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
27、独到的见解。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同桌交流、讨论。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 ,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好读书卡片。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三个
28、臭皮匠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机会无所不在,学生课外的积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1.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1.自读课外书屋相关提示,谈一谈你的感受。2.西游记的电视剧,动画片同学们看得已经很多了,可老师觉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请同学们找来西游记原著来读一读,感受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