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88141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 10【三月版】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2011 模拟)山东潍坊 201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蟑螂,何止是“小强”它是曼妙的“香娘子”,它是“灶神”。摇身一变,它又成了“偷油婆”、“黄贼”、“灶马子”。这些都是我们起的名字。它是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昆虫。这就是蟑螂,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叫它“小强”。其实,“小强”不是一般地强。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之一。 $ l0蟑螂不是一种,而是一类昆虫,是蜚蠊目几千种昆虫的俗称。我们熟悉的,不过是这几千种蟑螂中的几

2、种,比如美洲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追溯蟑螂的身世,可比人类久远得多了。人们曾经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煤矿中发现一块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只蟑螂,经过测定,这块琥珀形成于 3 亿年前的石炭纪。蟑螂在地球表面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目睹了白垩纪的大灭纪,目睹了冰川的来了又回,目睹了第一个猿人的站立它还会目睹更多事情,甚至可能目睹人类的灭亡。这是一种“成功”的生物,拥有它自己的“成功秘籍”。 - O$ C6 V%蟑螂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雌嫜螂一生只会交配 l2 次,然后将精子储存起来慢慢使用。一只雌蟑螂一生可以繁育数万个后代。它用特殊的分泌物将卵块包裹起来,这些分泌物干燥后变成棕色的硬壳,称为“卵

3、鞘”。卵鞘抗高温,耐干燥,一般的杀虫剂也奈何不了它。于是每当人们使用各种“武器”剿灭蟑螂时,初看上去战果颇丰,可不多时一拨小蟑螂又会迅速滋生起来,这就是卵鞘的作用。某些蟑螂,比如美洲大蠊,还有一手绝技,那就是“孤雌生殖”。在生存条件险恶,无法完成交配的时候,它们的雌虫也会产下可以孵化的卵,当然,这些没有爸爸的蟑螂,也都是雌性的。数量庞大的蟑螂大军决不挑食,它们几乎吃我们产生的一切垃圾。蟑螂是所有昆虫中唯一拥有“沙囊”的一类,这个神似鸟类“嗦囊”的结构可以让它们磨碎一切坚硬的食物。它们虽然不挑食,但是也有偏好,蟑螂偏好脂肪类食物,“偷油婆”绝非浪得虚名。“吃嘛嘛香”的蟑螂,身体自然也是“倍儿棒”

4、。蟑螂身体富含脂肪,这使得它可以一个月不进食而安然无恙。这些小虫并非一直这么小,3 亿年前的蟑螂,个头就大得很,足有几十厘米长。亿万年的演化使得蟑螂明白,只有变小,才能变强。小而扁平的身躯,让它们可以从容地栖身于任何角落。蟑螂是六条腿的奔跑专家,据有的科学家测算,它们每秒可以跑过 50 倍身长的距离,而且平衡能力极强,可以在崎岖不平的表面奔跑如飞。如果蟑螂拥有跟刘翔一样的“身高”,它的 110 米栏成绩大概是1.2 秒! ! A难怪很多研究仿生的科学家都把蟑螂作为最佳运动模型,漫步火星的六个轮子的火星车,就借鉴了蟑螂的许多经验。它们不仅身体强健,感觉也异常灵敏。蟑螂最为灵敏的感官是触觉。它们拥

5、有两条各有一百多节的触角,每节触角上都有若干感觉毛,身后还有一对各 19 节的尾须,每一节上也有 11 条特别敏感的感觉毛。只要有些许的气流运动,这些感觉毛就可以感知。由于蟑螂时常出入各种隐蔽阴暗的角落,它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携带了诸多致病菌。然而与老鼠不同,蟑螂从未造成过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因为虽然它们会沾染细菌,但是这些细菌从来不会在其身体内繁殖扩增。有人说蟑螂肮脏,这就大错特错了。前面说过,蟑螂的感觉,主要靠触角、尾须和遍布全身的细小的感觉毛,保持这些感觉毛的清洁,对蟑螂来说十分重要。它们把一天中除去觅食、交配的时间,都用来清洁身体。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蟑螂,就一定不会忽略它们仔细地用口一节一节

6、清理长长的触角的场面。在中医眼中,它是药材;在热带鱼饲养者眼中,它是鱼食。在蟑螂爱好者眼中,它是宠物,它们低调、安静,从不会咬人在工程专家眼中,它们是最好的运动模型。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只因为它们时常出现在清理垃圾的第一线,这些人就把它们同垃圾画上了等号。只要肯用心了解,破除成见,“遇见蟑螂”,我们当然“不怕不怕啦”,它们只不过是一种古老而低调的小虫而已。19、本文介绍了与蟑螂有关的哪些内容?(3 分)20、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找出两种,并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 分)21、“这是一种成功生物,拥有它自己的成功秘籍。”一句中“成功”的含义是什么?(1 分)2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

7、去掉?为什么?请任选一句,结合语境简要回答。(4分)(1)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之一。(2)蟑螂是所有昆虫中唯一拥有“沙囊”的一类【参考答案】:19、介绍了蟑螂的名字、身世、繁殖能力、食性、身体强健、感觉灵敏、爱好清洁、功用等方面的内容。(3 分)20、举例子:举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现的一块形成于 3 亿年前的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只蟑螂的例子,说明了蟑螂的身世久远。列数字:它们拥有两条各有一百多节的触角,每节触角上都有若干感觉毛,身后还有一对各 19 节的尾须,每一节上也有 11 条特别敏感的感觉毛。用数字准确说明蟑螂的触角、尾须、感觉毛的数量多,所以感觉灵敏的特点。(4 分,每个要点 2

8、 分)21、生存能力强。(1 分)22、以第(1)句为例。不能删去。“之一”是一定范围内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去掉后成了“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太绝对,与愿意不符。词语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 分)* 2011-潍坊动物的眼睛欧阳军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

9、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

10、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

11、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选自知识窗2009 年第 12 期,有改动)18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 分)19.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 分)20.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3 分)2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 分)参考答案18通过具体事

12、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19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20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21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看世界”的特点(方式)。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2011 真题)山西成语里的歌声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

13、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

14、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

15、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

16、。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

17、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19.第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 分)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 分)21.以下从第

18、、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22第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不能去掉。(1 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

19、把第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 分)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 分)(1) 第段和第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 分)知识一: 知识二: 参考答案19. h 应和(和谐地

20、跟着唱) (2 分)20. 举例子 (2 分)21. B (2 分)22不能去掉。(1 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3 分)2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 分)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 分)(2)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知识二: 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知识三: 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

21、美丽传说。知识四: 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 4 分)*(2011 模 拟 )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新 桥 初 中 2011 年 中 考 语 文 模 拟 试 卷“天坑”是如何形成的2010 年 5 月 31 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 60 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 3 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 1 人死亡。2008 年 3 月 25 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 3 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

22、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 11 个。2010 年 3 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 30 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 1米,大的有 6 米,深度最大的为 6 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

23、不小于 100 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说到

24、“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

25、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5. 前三段文字写到可怕的“怪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分)16. 指出下面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 分) 文中将“2010 年 5 月 31 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

26、”的形成归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文中认为“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17. “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来揭开其神秘面纱。(4 分)18. 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认识。(3分)【参考答案】:15.(3 分)生动地引出说明对象“天坑”和下文的科学解释,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第一要点 2 分,第二要点 1 分,意思符合即可)16.(4 分)说明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

27、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这只是一种猜测,未经科学家分析和论证,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发生在无人居住区的“天坑”,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各 2 分,言之有理即可)17.(4 分)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发生岩溶现象;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真正的“天坑”。(每点 1 分,有欠缺酌扣)18.(3 分)不要过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面

28、沉降、塌陷,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说出一种得 2 分,两种及以上则得 3 分,有欠缺酌扣)*(2011 模 拟 )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新 华 学 校 2011 年 中 考 语 文 模 拟 试 卷口碑的力量(14 分)没有人否认口碑拥有成就或毁灭一个新产品的强大力量,只要问问那些曾被消费者大肆抨击或赞扬的厂商,你自然就会明白。营销专家早就认识到了好口碑或坏口碑对新产品命运的重要性。但网络特别是互联网论坛和社交网站的出现,却让口碑拥有了以惊人的速度将一个产品从全球英雄变成狗熊的能力。有一个已被视为经典的案例:2004 年,

29、一个互联网论坛上的帖子,展示了如何用圆珠笔就能撬开美国 Kr(2011 模拟)ptonite 生产的自行车车锁。于是,这个品牌 50 年的声誉在短短几天内就受到了侵蚀。这家公司在 8 个工作日内便推出了一个免费换锁计划,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了,但却无法阻止全世界都知道那令人尴尬的设计缺陷。营销研究机构 ClickA 的保罗马斯顿说:“互联网的作用,就是通过博客、论坛和网站赋予了消费者权力。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比起 30 年前,口碑在消费者决策中的重要性提高了 50%。”难怪市场人士对于理解口碑现象的兴趣日益增大。专门从事此类营销方式的咨询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英国可能不久就会成立一个行业协会

30、,类似美国的“口碑营销协会”。长期以来,营销大师们一直声称,消费者更有可能苛责不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推荐好的产品和服务。多数人都希望购买的产品令人满意,因此觉得没必要花时间去把满意告诉所有人。但英国金斯顿大学的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假定的对坏口碑的偏好并不存在。该小组采访了来自从咖啡店到信用卡等 15 个消费类别的 2000 名消费者。结果表明,在每一个消费类别中,人们都更愿意告诉别人好的消费体验,而不是对不好的产品服务提出警告。该研究小组还发现,品牌领导者往往会得到最好的口碑,从而使它们比潜在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作为一般规律,传播坏口碑的消费者也最有可能散布正面内容对于任何能赢得

31、其芳心的商家来说,这都使他们拥有了极其宝贵的价值。这些研究结果包含着有用的营销见解,比如说不要放弃不满意的用户等。巧妙利用意见簿以及当前和已流失客户的数据库,将有助于找出最可能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负面宣传的消费者。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有不良个人体验的消费者进行的负面宣传,通常会“传染”给那些甚至从未尝试过某项产品的人。专业人士指出:“当用户中传出坏口碑时,它真的会迅速传播开来。”15文章开头说“没有人否认口碑拥有成就或毁灭一个新产品的强大力量”,从文中看,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4 分)16第段中的“这些研究结果”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 分)17“这些研究结果”中包含着有用的营销见解,比如说

32、不要放弃不满意的用户等。请你从“这些研究结果”中再找出两个“有用的营销见解”。(4 分)18. 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4分)互联网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使美国Kr(2011模拟)ptonite公司50年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营销大师们一直认为,所有购买产品的人都不愿意把他们的满意告诉别人。【参考答案】:15、比起 30 年前,口碑在消费者决策中的重要性提高了 50%。(或:消费者对口碑日益依赖)好的口碑,使品牌领导者比潜在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优势。消费者进行的负面宣传,通常会“传染”给那些甚至从未尝试过某项产品的人。(6 分)16、人们更愿意告诉别人好的消费体验,而不是对不好的产品服务提出警告。品牌领导者往往会得到最好的口碑,从而使它们比潜在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优势。传播坏口碑的消费者也最有可能散布正面内容。(3 分。各 1 分。有欠缺酌扣)17、多联络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的客户。致力于品牌的创造。(可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推导出。)(2 分)18、“毁于一旦”的说法有错,原文是说受到了侵蚀。“所有人”的说法有错,原文是说“多数人”。(3 分。指出错误 1 分,简述理由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