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测试卷(分值 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1.名句积累。 (10 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欲渡黄河冰塞川, 。 (行路难(其一) )(3)采菊东篱下, 。 (饮酒(其五) )(4)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5) 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 分)A.水尤清冽(li) 往来翕忽(x)B.淫雨霏霏(fi) 悄怆幽邃(cung)C.浩浩汤汤(tng) 呷浪之鳞(xi)D.俶尔远逝(ch) 瀚海阑干(hn)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分)A.属予
2、作文以记之 B.野芳发而幽香C.其岸势犬牙差互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B.属予作文以记之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源:学优高考网D.泉而茗者5.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3 分)A.乃记之而去 B.或异二者之为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倩女之面6.(2015天津)综合性学习。 (8 分)某班开展了“爱我天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杨柳青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在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的独特风
3、格,2006 年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二】天津话是中国北方方言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周边地区。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与以安徽宿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区的方言最为接近,并认为天津话脱胎于此。【材料三】天津快板是一种发源于民间,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的曲艺形式。采用“数来宝”的数唱方式,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材料四】泥人张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为张明山。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泥人张彩塑流传、发展至今已有 180 年历史,被公认为天津一绝,为天津市
4、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五】海河水系由五大干流组成,即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这五条河流在天津市区三岔河口汇入海河,经海河流入渤海。(1)上面是某同学为“探寻家乡特色艺术”主题活动搜集的一组资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材料是 、 。 (4 分)(2)请你仿照加点部分的句式,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4 分)天津,我可爱的家乡,怎样才能表达对你的深情呢?如果我是摄影师,我一定用多情的镜头拍下你迷人的倩影; , 。二、阅读与欣赏。 (40 分)(一) (2015江苏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10 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5、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2 分)8.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5 分)9.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 (3 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 (2015北京)阅读下面【甲】 【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5 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容色变得忧惧)然以悲,泫然(流泪的样子)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8、(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2)则有去国怀乡 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 分)(1)春和景明。(2)时有小舫往来。12.【甲】 【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 。 (7 分)(三) (2015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 分)江陵府曲江楼记宋朱熹
9、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 ,而以书来属予记之。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
10、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予于此楼,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选自朱熹诗文选译 ,有删改)【注释】晻:日光昏暗。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长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来源:学优高考网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 ,嘱咐D.于此亦可以反
11、诸身 反:反对,违背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1)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译文:(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1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6 分)来源:gkstk.Com三、写作与表达。 (50 分)16.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争”或者“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争” ,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里的谁与争锋“不争” ,或许是矛盾冲突时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随意安然、素淡日子里的快乐满足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 或我的“不争” 为题,写一篇600 字以上的
12、文章。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1.(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将登太行雪满山(3)悠然见南山(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A 点拨:B 项“怆”读“chung” ;C 项“汤”读“shng” ;D 项“瀚”读“hn”。3.A 4.B 5.A6.(1)材料二 材料五(2)示例一:如果我是诗人,我一定用动人的诗句吟咏你细腻的柔情。示例二:如果我是画家,我一定用多彩的画笔描摹你曼妙的身姿。示例三:如果我是歌唱家,我一定用婉转的歌喉歌咏你博大的胸怀。7.歌(或白雪歌)8.示例:不恰当。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
13、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 ,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 ,前后矛盾(违背逻辑) 。此外, “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9.A10.(1)景象(景观) (2)离开11.(1)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12.小船狂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13.D 点拨:类推,反顾。14.(1)我看了敬夫的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2)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15.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来源:学优高考网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从登楼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