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中考语文: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02 含答案】欧阳修散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真州东园记欧阳修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
2、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
3、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C吾于是 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因其暇日 不如因而厚遇之B凡图之所载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持其踵为之泣D乃为之书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 项( )流水横其前 芙渠芰荷之的历苍烟白露而荆棘 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学优中考网 嬉于水以逐鱼鸟之
4、浮沉 草木日益以茂A B C D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4 分)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3 分)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3
5、 分)参考答案:9、C(A、地处、处于,B、给 看,D、协调、配合)10、A 趁着(B、 “所”字结构/表被动,C 、替/对 ,D 、于是、就 /表判断)11、C(建园前的荒凉, 想象中的行为,东园未来之情况)12、(发出可以改变环境感慨的是许子春。原文意思是“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作者并未亲到东园,只是根据一幅画而想象作文。 )13、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 (大意 1 分, “敞”1 分, “拓”1 分“圃”1 分。 )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大意 1 分, “
6、宾客往来者”定语后置 1 分, “私”1 分。 )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 (大意 1 分, “休其余暇”1 分,“同乐”1 分)【参考译文】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水上交通的交会之处,所以成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因而趁着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荒废了的营地建造了一座东园,天天去那儿游览玩。今年秋天八月,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给我看,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前面有一条小河流过,右边有一泓清池,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
7、。在台上修一座拂云亭,我们可以眺望远方;在池边建一座澄虚阁,我们可以俯瞰池水;在水上我们可以泛著华丽的游船;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水面上荷花艳丽鲜美,岸边幽兰,白芷放出芳香,还有那些佳花美树成行排列,阴影交迭。这是过去苍烟白露和长满荆棘的地方;高高的屋脊、巨大的飞檐,在日影水光里上下摇动,宽敞而幽静,可以产生回声与阵阵清风,这便是过去断墙破壁十分荒凉的地方;现在,每逢良辰佳节,真州的男女,聚集一起吹弹歌唱,这便是过去天色昏暗如黑夜、风风雨雨,鼬鼠蝙蝠以及飞禽走兽吼叫的场所。我因此相信有力量可以改变环境。图画中所画的,不过是其中一点概貌。假如登上高处
8、眺望远近的山河,在水中游玩跟踪鱼儿游动,那景象的情趣登临的欢乐,只有游览的人自己去体味感受。.凡是画工所不能画出的一切,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请你为我们写一篇介绍大体面貌的文章吧!”他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然而池台亭阁一天天地修饰更新,花草树木一天天生长茂盛,四方人士没有哪天不前来游览,而我们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不为此事写篇文章,后人谁会知道这园子是我们三人修建的呢?”我认为他们三人的才能道德可以互相补益,而且又在工作上协调配合知道应该先做什麼,(指关心国计民生)后做什麼(指修建园
9、林) ,使官府百姓都富裕充足,东南六路的人都没有辛苦、忧愁的埋怨;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这都是值得嘉扬的啊!于是为他们写下了这篇文章。 庐陵人欧阳修作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
10、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
11、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有删节)【注】:伥伥,惆怅的样子。道胜者:道理懂得多的人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发而读之 发:打开学优中考网 B夫学者未始不为道 为:探求C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 工:精细工巧D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 何其:多么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欧阳修表达谦虚之意的一项是( ) (3 分)A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B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C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12、,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幸甚幸甚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欧阳修虽受人尊敬,但仍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他好学自谦的话。B很多求学的人想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之中。C欧阳修说吴充若追求不止,达到孟子、荀子的境地也是不难的,有说客套话的味道。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 充道” ,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 分)译文: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3 分)译文: 参考答案:2.D (何其,这里是两个
13、词, “为什么” “他” )3.C (只是陈述了“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以为自己的学问足够了”这样的事实)4.A (说的是吴秀才,不是欧阳修)5 (1)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盛大浩然有不可挡的气势,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采分点:“沛然”:盛大浩荡的样子;“御”:阻挡;各 1 分,整句 1 分,共 3 分)(2)如果道理完全通达, (文章)即使于广大的天地间驰骋,在幽深的渊泉里沉游,也没有到达不了的。 (采分点:“充”:领悟、完全通达、悟透、 ;“虽”:即使、就是;“之”:到、到达,各 1 分,共 3 分)参考译文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
14、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盛大浩然有不可挡的气势,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
15、我询问吗?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 (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
16、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充分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文人只要努力写作就足够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还没通达啊。如果道理完全通达, (文章)即使于广大的天地间驰骋,在幽深的渊泉里沉游,也没有到达不了的。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
17、习道理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勉励我取得少许进步,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师
18、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 、 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
19、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学优中考网 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D舁至南阳求医
20、 舁:抬着。6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3 分)A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B通知今古,长于 春秋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来源:学科网 ZXXKC为叙燕 、 息戍 二篇行于世 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D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
21、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来源:学科网 ZXXK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3 分)来源:Z|xx|k.Com_(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4 分)_(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 ,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3 分)_参考答案:5B(借出、借给)6C(A 项句不是直接表现
22、“博学” B 项不能表现师鲁“敢为” D 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7C(“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这一说法错。 )8 (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第一个“是” (动词,肯定) ,第一个“非” (动词,否定) , “务” (务必、一定)三处,一处 1 分。(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见于” (表被动) , “所以” (两个均为“原因” ) , “嫉” (动词,嫉恨) , “卒”(副词,最终) ,一处 1 分。(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 们却未能做到。“定语
23、后置” , “节度” (动词,节制、调度) , “不果”一处 1 分。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
24、,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 ,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25、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有改动)【注释】苏氏文集:即
26、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韩、李:指韩愈,李翱。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学优中考网 A遂以其集归之 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C不牵世俗趋舍 牵:被牵连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 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2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 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是 ( )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
28、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3 分)(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 分)(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3 分)参考答案:9A (
29、 归:还给)10A (A 项,都是介词,把。B 项,第一句代词,这些;第二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第一句副词,加强感叹语气;第二句代词,自己。D 项,第一句动词,写作;第二句介词被)11.D12D ( “攻击驱逐他的人 ”不当)13 (1) (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 (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3分。见遗:被遗弃;宝之:以之为宝;于一时、于后世:介词结构后置;各 1 分)(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 (4 分。苟:如果;及:赶上;治世:太平时代;其:难道;各 1 分)(3)后来皇上担忧“时
30、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 【3 分。患:担忧;讽勉:规劝;近古:学习(或接近)古文传统;各 1 分】参考译文: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 (我)才从太子太傅社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妇婿, (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 (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 (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常常放谢出, (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 。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漂流异乡、困窘无奈的时候, (他的)
31、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 (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在现代被压抑, (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 ,他到后世不再被压抑, (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您可以没有遗憾了!“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险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静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可叹我
32、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令人叹息流泪啊。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的学者专门根据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 ,称为时文,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史长才翁以及穆参军伯长,创作古歌诗杂文,当时的人很非议讥笑(他们) ,但子美(却)不为理睬。此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者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者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子美
33、做官升到大理评事、集贤较理就被撤职,后来做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查是一接近他却是和蔼可亲, (接触)时间长了更加令人喜爱仰慕。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他们攻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 。 (当年)跟子美一起饭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很是显要。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衰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 一 21 题。 (18 分)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34、。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学优中考网 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
35、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
36、而已 一:都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来源:学。科。网 Z。X。X。K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亦因以自警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 ”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
37、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 ”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20、完成下面两题。(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6 分)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译: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译: 。2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3 分)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参考答案:17C指茂盛的花 18.B 19.C
38、来源:学_科_网20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待”字1 分,其余 2 分)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 (“摧”字 1 分, “于”字 1 分, “告以是言”倒装句 1 分。 )21.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 |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 |盖如此(答对 1 处不给分,答对 2 处或 3 处给 1 分,答对 4 处给 2 分,答对 5 处即给 3 分)【附】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 ,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 ,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
39、,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 、 书 、 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
40、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我曾读汉书艺文志 、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