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三章 电视艺术是电影艺术的衍生物电视干预生活风靡世界几十年,为什么学者们到今天才热衷讨论电视艺术问题呢?笔者提出这个同样的命题,并非盲目的狗尾续貂。现实是,不少的从业人员,依然觉得“电视即为艺术” “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艺术” 。这种现实令学者们惊呼:“引出这样的推论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黄会林主编电视文本写作学 )界定电视艺术的概念,自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依赖关系。电视不仅承载着艺术功能,同时还兼备通讯、传输、监视、储存各类图像资料的非艺术功能。所以,界定电视艺术不像界定电影艺术那么简单。电视转播一场球赛算不算电视艺术,可能争论不大。转播一场综艺节目,直播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如说不属于
2、电视艺术,只是通过电视传输了不同形式的舞台艺术,可能会引起争论。但凡界定一门艺术,首先明确这门艺术具备的特征,或说个性。这项工作我们做了较为详尽的讨论: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但是,所谓电视艺术仅限于那些凭借电视这一媒介作载体,能够在这个载体上体现出艺术品格和艺术特质的作品。根据形式逻辑的法则,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能给电视艺术赋予过多的内涵,因此,只能从一个很大的外延切入话题,由综合艺术谈到电影艺术,由电影艺术的衍生,再回到电视艺术上来。这样,容易从某条线索的界面铺展开来,准确地发现决定属性的本质问题。电视艺术的每一个细
3、胞,也就不辨自明了。按照这样一个思路,现在该说说电影艺术的发生发展了。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现在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在电影诞生的初始阶段,上流社会甚至许多艺术大师,鄙夷地称之为不入流的“玩意儿” 。相当一段时间,电影只能在游艺场或是马棚里放映。那时,电影难登大雅之堂, “只被当作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商品。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现如今,电影早已以辉煌的艺术成就,灿烂于艺术殿堂。电影在照相术的基础上,吸收戏剧、美术、音乐、文学等相关艺术的营养,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电影手段表现的叙事方式,即蒙太奇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立的,电影艺术的语言语法。由此,电影再也不是现实的复制,它有了自己的艺术语
4、言,通过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生活、干预社会、陶冶精神、娱乐民众。有了蒙太奇,电影成了艺术品。有人认为,电影和广播属于殊途同归:电影先有影像后有声音,广播则先有声音后来加上画面。并认为“由于磁带的剪辑已经变得非常老练和灵活,电视剧和戏剧化同戏剧越来越远,而同电影技巧越靠越近了。 ”(英)圣约翰.马纳尔电影导演电影叙事的基本语汇,到 1920 年就已经齐备了,电视可以完全运用这些现成的语汇组织艺术语言。又由于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同样适于电视操作,因此,完全可以参照电影艺术的界定标准界定电视艺术。也就是说,只有根据蒙太奇原理创作出的电视作品,才称得上电视艺术。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电视艺术完全的学术地位尚需
5、权威确定是电影艺术的衍生物。衍生的原意是指,较简单的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置换而生成较复杂的化合物。用以引申说明电影艺术和电视之间的关系,作者以为是较为贴切的,除此找不到更合适的比喻。37既然如此,就有必要较为深入的了解电影艺术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蒙太奇发生的过程。以便了解这种语言、掌握这种语言,并移植于电视,成为电视艺术的叙事语言。我们曾经作了大量的分析,说明电影和电视不是一个概念,不是同一种“化合物” ,也就不能完全用拍摄电影的手段拍摄电视。当给电视艺术寻求界定依据的时候,又回过头来讨论电影,应该怎样理解呢?道理很简单,如同家庭烹饪追求饭店效果一样,明明知道达不到那个效果,
6、也要尽力而为之。假如说饭店厨房是家庭厨房的参照物,那么,电视艺术的参照物就是电影艺术。事实也是如此,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一窝蜂拍摄电视剧的时候,谁也没有想什么“电视艺术” ,只是照着电影的“葫芦”画电视的“瓢” 。画到后来发现拍电视不象“照葫芦画瓢”那么单纯,猛然想起来应该有个自身的规范, “置换”悄然发生了。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规范形成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电视工作者的努力,学者的归纳总结, “电视艺术”逐步形成自身的艺术规范。这个规范的逐步形成,是以电影艺术为依据的。规范形成的过程,就是电视这个“较简单的化合物中”非艺术成分的“原子或原子团” ,被电影艺术的“原子或原子团”不断“
7、置换”而生成“较复杂的化合物”的过程。假设这个较“复杂的化合物”已经形成,电视艺术获得完全学术地位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一、电影艺术的发展概况电影是照相术的延伸,1822 年法国的约瑟夫尼埃浦斯拍摄出第一张原始照片,曝光时间长达 14 个小时。兹后与路易达盖尔合作,于 1839 年发明了完整的照相和洗印方法,照相术迅速发展。1851 年湿性珂罗玎的发明,使一张底版可以印出多张照片。1888 年,美国乔治伊斯曼发明胶卷,并于 1894 年与爱迪生合作制成“活动电影视镜” 。此时的电影虽然具备了拍摄、洗印、放映三个基本元素,但只能放映在一个大箱子里,仅供一个人观看。上世纪 20 年代,在天津街头曾经出
8、现供人们看到电影的大箱子。从资料照片上看,长方形的箱子,比拉样片的箱子略大些,可供五六个人通过开在箱子则面的上下两排视窗侧身观看里面的景象。一条板凳放在箱子的侧面,坐在板凳上的人通过下面一排视窗观看;上面一排视窗观众只有弓身站立着才能观看,或许算作“站票”了。放映机置于露天的一张简易案板上,镜头通过喇叭状的圆筒连通箱体,并通过这个圆筒将影像投放到箱子另一端的内壁上。照片上的胶片圆盘清晰可见,大概是装十六毫米胶片的那种圆盘,裸露可见的胶片呈“之”字形通过镜头。从照片上看不出有电源,这种电影或许采用自然光放映。作者将照片拿给多位业内人士确认,均认为这是最早期的电影放映机的一种。作者以为,这是一架极
9、为普通电影放映机。善于为我所用的天津人,受了拉样片的启发,自造了这种“箱体电影院” 。因箱体和放映机连在一起显得怪异,又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电影放映形式,竟然连见多识广的报刊编辑不识此物,照片说明竟将此物当成洋片,错了。 (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津沽旧影老照片142 页)因为 1895 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后,真正的电影已经问世并很快传入中国。所以出现在天津街头的这种“箱体电影院”并非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视镜” ,而是经过改造的卢米埃尔电影。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视镜”从资料上看,是从箱体的上方,弯着腰手握类似单筒望远镜的视镜俯视箱内影像。在我国二十世纪
10、四、五十年代,大多数都市儿38童,大都在街头看过类似的透视电影。花几分钱租一台带摇把的机械小盒,自己摇几圈摇把就可看段小电影,内容多是追逐、打斗之类的“动作片” ,色彩鲜明十分好看。这种小电影,很可能就是爱迪生“活动电影视镜”的变异品种。这种小电影根本不需要电源,背面是快毛玻璃,因为直接看到被放大的胶片图像,对着阳光观看效果最佳。在街头成人很少光顾,放映者跨个篮子装几台黑色的小电影机,仅仅属于赚取儿童小钱的娱乐玩具。早期电影有卢米埃尔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午餐、园丁浇水等。爱迪生则拍摄了动物表演、歌舞演出、拳击比赛等。早期电影只是视觉运动的组合,没有听觉运动的组合,而且只有黑
11、白两色。银幕上的景象与现实中的景象相去甚远,这时的电影仅仅是一种技术发明的展示,为游艺场增加了一种新奇节目。1928 年出现音画电影,1935 年美国拍出真正的彩色电影。电影从黑白无声发展到有声彩色,使她具备了作为艺术形式的多种表现元素。电影艺术的发生,开始是纯视觉的。记录和表现的仅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空间状貌的流动演变过程。电视非常近似电影的这个功能,只是在诞生的初期,是以“直播”的形式同步展现商品的物状,可以视为早期的电视商品广告。作者在许多场合建议广告商,电视广告当作首选,是因为电视与广告的联系历史最为悠长,二者的关系水乳交融,是当然的首选媒体。早期的电影工作者,在运动的造型形式、画面
12、空间运动和镜头组接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验和探索,为以后电影艺术的视觉构成、时空形式、蒙太奇语言等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电视艺术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是在参照电影艺术的语言基础上逐步发展的,电影语言是电视语言的“母语” 。世界电影百余年的发展,使其语言丰富多彩生动迷人,电视艺术能够借用这么成熟的语言发展自己,实在是幸运之致。1、电影艺术的形成期(1895-1927)有人认为, “电影史的第一个十年,是机械师对摄影机和放映机进行试验的历史。 ”(美国)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早在 1893 年,爱迪生就建立了制片厂,向纽约的一家电影院提供影片。电影院里摆放着十台透视箱,每台配备 50 英尺胶片(大约放
13、映一分钟) 。爱迪生的这种透视箱电影,终因放映形式的局限而被淘汰。无论如何,电影是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同步发明的,并且同时使电影介入了社会生活。早期的电影还没有形成一种艺术形式,1902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使电影具有了故事性。尽管影片的故事完全是表面的材料,但那建筑物着火的场面、消防队员扑火救人的动作,使得影片具有了运动性。美国电影的首要里程碑,属于鲍特于 1903 年拍摄的火车大劫难 ,影片创造了惊人的票房价值。该片分镜头拍摄十三段,讲述一次抢劫火车和夺回赃款的故事。鲍特在火车大劫难中,创造了同时的或平行的动作,第一次用电影画面说出“与此同时”这个意思。这是电影叙事的特征之一,电影
14、叙事在火车大劫难之后,才算真正开始了。爱迪生在 1893 拍摄的透视箱电影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死刑 ,采用了停机再拍的方法。在拍摄处决场面时停住了摄影机,以便用假人换下扮演女王玛丽的演员。这种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的把戏到目前也在使用,因此说爱迪生不仅对电影的诞生功不可灭,还创造了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表现手段。在世界电影史上,法国的乔治梅里爱和美国的格里菲斯,是早期电影两39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梅里爱被普遍认为,对早期电影的贡献最大,是真正伟大的创造性艺术家。根据保守的估计,他在 1896 至 1913 年间至少拍摄了 500 至 2000 部短片。梅里爱普及的摄影技术,包括叠印、停机再拍、快动作、慢动作
15、、动画、淡和溶等。这些把戏虽然对电影的叙事表现能力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刺激电影的发展却是巨大的。梅里爱的真正贡献,是运用想象力影响故事线。最出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 ,此片达到了他艺术的高峰。这部影片有三十个景,三倍于当时普通影片的长度。梅里爱用凡尔纳的故事作基础,把一个科学幻想变成讽刺故事。讲述一群航天俱乐部的科学家,可笑的启程前往月球。月球长着一张人的面孔,他们驾驶弹射器在月球眼睛上着陆,然后同月球上的生物战斗,最后返回地球得到英雄勋章。 月球旅行表明,摄影机可以有创造性的心灵指挥。经过精心布置的人工场面,每个场面都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推进,这种时空上的演变,恰恰体现出电影创造虚拟时空的潜力。梅
16、里爱的另一部影片是 1903 年拍摄的魔灯 ,整部影片只有一个场景一个镜头,长度将近五分钟。影片的动作表现两个丑角制造了一盏魔灯,即一台电影放映机。开始似乎以墙壁做银幕放电影,后来放映机只能当作一个大盒子,成群的女合唱队员从里面出来与舞蹈家唱歌跳舞;两个小丑打斗,遇到列队行进的士兵抓捕他们。一个印度橡皮人莫名其妙地由侏儒变成巨人,吓得士兵四处逃散。这部影片强烈表现了影片的运动愿望,运动是电影的生命。顺便说一句,运动也是电视的生命。格里菲斯对电影的叙事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无庸质疑的重要性。斯坦利梭罗门称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发明了电影观念,这就是说,他创造了一种使观念成为既能看
17、得见又有戏剧性的方法。 ”格里菲斯发明了现代的剪辑观念。如果说梅里爱在吸收文学、戏剧、舞蹈、美术(动画) 、魔术的营养介入电影创作中,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形成的关键。那么,格里菲斯在他的影片中自觉运用的移动镜头、诞生的不同景别,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尤其是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段的创立,确立了电影时空的艺术地位,树立了电影的艺术形象。2、电影艺术的成熟期(1927-1945)电影艺术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完整的表现元素。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没有人希望电影再回到默片时代。1927 年,美国摄制并公映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王 ,使歌曲、音乐伴奏、部分台
18、词成为影片的组成部分,由此开始,声音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元素,并使得电影艺术进入成熟期。然而,声音最初介入电影结构时,却引发了有声片美学问题的争论。有的学术专家诘问:当我们在银幕上看到飞机起飞,那么飞机起飞的声音便是多余,只是向我们的大脑重复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这有什么意义呢?如果飞机起飞,我们听到的不是飞机的声音,而是狮子吼叫的声音,观众必然分心去想象画面以外的事情。关于这个美学问题,大约至今也没有彻底解决。但是自从电影有了声音,不论什么人质疑、反对或者抨击,却再也没有丢弃过。声音默默地被电影容纳消化了,最终成为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学术争论与实践往往两码事,甚至自相矛盾却不以为然。
19、如说卓别林反对有声片还有些自身的道理,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讽刺有声片是“人在讲话的照片”40就显得很滑稽。他一生拍了 53 部影片,在他拍摄的刑侦片中,无不靠大段的对白、独白,陈诉案情、推理破案。而且在他自己拍摄的陈词滥调不绝的有声片中,总是不忘亲自粉墨登场露把脸,即使出现在人生嘈杂的情景中也没有显出烦恼。这位悬念大师,在学术问题上还可以称得上“滑稽大师” “幽默大王” 。有声片的出现的确震撼了世界,甚至令全世界的电影艺术家感到担忧。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在 1928 年 7 月 20 日签署的声明有声电影的未来中强调, “使得电影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量的基本的和唯一的手段,便是蒙太奇。
20、 ”“声音是一项有利又有弊的发明,而最大的可能是,人们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即沿着满足好奇心的路线来利用它。 ”然而,艺术的发展无须担忧,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会不断修正偏差弥补缺憾。电影艺术的许多偏差和缺憾,正是声音的出现才得以纠正和弥补的。电影艺术在此后将近 20 年的时间内,经过各种流派的探索终于成熟起来,具备了完备的表现手段,确立了电影艺术独立的理论体系。3、电影艺术的发展期(1945)二战以后电影艺术进入发展期。技术上趋于完善,艺术上精益求精,同现实生活结合更加紧密。电影取得了完全的学术地位,并诞生了本体学科电影学 电影美学 电影哲学 电影诗学 电影社会学 电影心理学等等。电影艺术再也不
21、是下里巴人,学者们纷纷挤身于电影的学术研究领域,继而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和思潮。其实,电影的学术地位早在 1911 年,就已经存在了。是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 。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他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则把这些艺术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爱森斯坦提出杂耍蒙太奇的理论。他主张“把随意挑选的、独立的(而且是离开既定的结构和情节性场面而起作用的)感染手段(杂耍)自由组合起来,但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达到
22、一定的最终的主题效果,这就是杂耍蒙太奇。 ”30 年代他还提出“情绪剧本”理论,认为“电影剧本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 ”“情绪剧本”作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学靠拢的一种倾向,在电影剧作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并对我国的新生代电影发生过影响。在当代西方电影理论中,电影本体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含义。(1)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 1945 年发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其核心命题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它产生于被摄物的本体,它就是这件事物的原型。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的美学主张和美学理论是:注重表现对象
23、的真实,严守空间的统一,保持时间的真实延续,强调叙事的真实,创造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幻景。电影影像本体论对战后西方电影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2)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美国电影学家对电影本体论作了新的解释。雷杰纳考威尔把电影本体论概念和反思式影片(表现影片制作过程和结构的影片)联系在一起。理论核心是:对片基、光影、声画等电影性元素和情节、叙事、表演等非电影性元素进行严格区分,探索电影性元素的表现力。这一理论41对西方试验电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早期电影,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史称“长城派” “神州派”两大派别。1920 年春,美国纽约放映了两部辱华的影片红灯照和初生 ,恶
24、意描写中国人的生活,激起了旅美华侨的义愤。虽经交涉,影片照常公映。供职于华侨报纸民气报的热血青年梅雪俦和刘兆明,决心自己拍电影,宣扬中华文明。他们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经过专业学习,于 1921 年 5 月在纽约招股,成立了“长城制造画片公司” ,后更名为“长城画片公司” 。翌年,拍摄出中国的服装 中国的国术 。 “然以在美国制造既非目的之所在” ,遂于 1924 年携带电影器材回国,在上海法租界西门路设立长城画片公司,并在徐家汇建了摄影棚。他们最初的制片方针,仅仅认为“中国有无数大问题是待解决的,非采用问题剧制成影片,不足以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因而主张在每一部影片中,提出一个中心问题。
25、长城的第一部作品弃妇 (1924) ,提出了所谓“妇女职业问题” ;随后的摘星之女 (1925)是“恋爱问题” ;爱神的玩偶(1925)是“婚姻问题” ;一串珍珠 (1925)是“家庭问题和道德问题” 。除了这些妇女问题的“问题剧” ,还有所谓“非战问题”剧春闺梦里人和“社会问题”剧伪君子 。长城公司 1927 年以后拍摄了大量古装、武侠、神怪影片。1930 年,由于种种原因宣告解散。 “长城派”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正如他们自己所言“并不算是一个成功者,可是不失为一个影戏事业中的努力着。 ”“神州派”的创始人,是由专门学习摄影的留法学生汪煦昌创立的。1924年 7 月,他与留法同学徐
26、琥合办了昌明电影函授学校,同年 10 月,以不足万元的资本,在上海新闸路新家花园办起了神州影片公司。汪煦昌认为, “电影为综合之艺术,电影艺术为世界之一大实业。世界人士且公认其为宣传文化之利器,阐启民智之良剂。一片之出,其影响于社会人心者殊巨。 ”主张“不尚一时猛烈之刺激,而惟以潜移默化为长。 ”所以如此,是因为影戏“可用音乐的节奏,图画美术的点染,山光湖色的衬映,复现于银幕,供万人观光。 ”这样的制片方针,在当时来说是很有见地的。他们的代表作,是不堪回首和难为了姐妹两部影片。不堪回首暴露了一些上层社会的糜烂生活和金钱的罪恶,在艺术处理上,具体地说明了他们的“潜移默化”的主张。影片很注意利用电
27、影艺术的特殊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不少地方运用了对照和象征的镜头。如用贫女放鸽子表示初恋时的快乐心情,用倒茶溢出杯外表示她对少年的思切之情。一面,少年送糖果给富女,另一面,贫女煎药侍奉父亲;一面,少年向富女殷勤献媚,另一面,贫女因失恋而病倒在床。通过这些镜头的对比,表现出个人不同的苦乐心情。影片结局时,少年离家出走不知所终,银幕上映出一串问号,让观众自己思索回味。这大概就是“神州派”电影“潜移默化”的创作实践。影片的摄影、布景、字幕都十分讲究,演员也都是启用的新人。大胆使用新人,在表演方面干预摆脱文明新戏的羁绊,也是“神州派”的一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神州派尝试的许多电影手法沿用至今,譬如
28、我国影片雪青马在表现阿伊夏被哈萨克青年叶儿哈那辛救命后,萌生爱慕之心的表现,几乎和不堪回首如出一辙,阿伊夏听到老人议论叶儿哈那辛时,失神的她将奶茶倒在了杯子外面,和贫女思念少年的手法完全一致。难为了姐妹是“神州”后期的代表作,流露出作者资产阶级“人性论”42的某些思想。 “神州”从创办到结束,存在时间不足三年,一共拍摄了八部影片,以古装戏卖油郎独占花魁结束命运。从“神州”拍摄的这些影片中可以看出,他们虽然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出发,大力宣扬所谓的“爱情” 、 “友谊”等等,由于他们用这些内容和当时社会的黑势力作了对比,因而起到一定的暴露作用,使得影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我国早
29、期电影,是自发的利用西方电影技术,宣扬民族资产阶级某些主张的工具,在国运不畅的混乱中发展起来的。进入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文化运动,在有识之士倡导下才蓬勃兴盛起来,产生了真正干预社会生活,鼓舞民气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国风 (罗佑明编剧朱石麟导演) 、 古都春梦 (朱石麟罗明佑编剧、孙瑜导演) 、 神女(吴永刚编导)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空谷兰 (张石川编导) ,艺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逃亡 、 中国海的怒潮 (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青年进行曲 (田汉编剧、石东山导演) ,上海文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哀华中年 (桑弧编导) 、 小城之春 (李天济编剧、费穆导演) ,国泰影
30、业公司出品的天涯歌女 (吴村编导)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女奴 (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 ,昆仑影片公司出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史东山编导)等大量优秀影片。通过列举的这些部分影片,不难看出其时影业公司的普遍,影片质量也堪称世界水平,为我国电影事业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常以为,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是 1896 年 8 月 11 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 1905 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 ,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最早把电影带进中国的有四种不同职业的洋人,他们各自有
31、不同的目的,他们分别是教师、传教士、商人、外交官。更有翔实的资料介绍了传教士和教师这一路,并披露了“电影”这一称谓的诞生过程。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教会派了越来越多的神职人员到中国开辟“市场” 。这些传教士,多数身兼教师、医生、或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建教堂的同时,还建学校、建医院、建一些工场和农场。 北京的燕京、南京的金陵、山东的齐鲁、四川的华西等一批大学,就是这些传教士建起来的。1864 年,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建了一所小学,1884 年创办大学部,叫登州文汇馆(1902 年与青州神学院、济南医学院合并为山东基督教大学,1908 年定名为齐鲁大学) 。第一届大学生中有一位名叫孙熹圣的青年,学习
32、刻苦勤奋成绩最好,深得传教士喜爱,在教学和校务方面让他做助手。1899 年美国三教会-美以美会、长老会、基督会,分别各把一架电影机若干影片节目和胶片运到中国,其中一架和若干影片及若干生片送到登州文汇馆。还有一架分配到了 1888 年创办的南京汇文书院(后来汇文书院和基督书院、益智书院三院合并为南京金陵大学) 。这些电影机在中国的美国教会所属教堂及教会学校放映之后,引起强烈反应。来做礼拜的人和希望进教会大学、中学求学的中国学生也大大增多。美国教会在送来电影机时,对在华传教士有交待,让他们把自己的教堂、教民活动及学校都拍一些镜头送回美国,以便在美国各地教区中广泛交流放映,以推动教会在全美的捐款工作
33、。当美国传教士收到电影机和胶片时,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叫来了孙熹圣帮着摆弄。当终于把电影照在白墙上时,传教士和他的学生都惊呆了!这一次,孙熹圣成了中国电影史中的第一位放映助理。43当时美国教会称电影为 CINEMA,而不是 FILM。 当传教士决定要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西里马”时,传教士犯了愁,怎么对大家讲呢,于是传教士和孙熹圣商量,必须给“西里马”起一个中国名字,当时正好有一个演滦州皮影戏的班子在当地演出,孙熹圣联想到“西里马”和皮影戏都是让人看影子的,于是对老师讲“叫墙影戏吧。 ”传教士摇了摇头, “我们看到的影的确是在墙上,可并没有戏呀,这不是戏,一切都是真的东西,真的教堂,真的牧
34、师,真的教民,真的屋,真的马车,真的人,它和皮影戏完全不同,皮影戏是在演戏,而 CINEMA 是科学。你看,这些机器用的原理是机械学,而光源的产生用的是电学。这里,是把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再转变成光能,然后,再把 FILM 上的像通过镜头变成影像,投射到墙上。你说,我们在墙上看到的是什么?完全没有戏,你能不能用两个或三个,最多四五个中国字来描述我们在墙上看到了什么?” 孙熹圣认真的想了又想,最后脱口而出“叫电能造活动影我们在墙上看到的是电能造成的活动的影像呀!”传教士说:“有没有办法保留这个意思,而又让字数减少一些呢?”就这样从“电能造活动影”减成了“电活动影” 、“电造活影” ,进一步又减成了“
35、电造影”和“电活影” 。传教士感到这样很好,他又想了想之后说“也许两个字更好,这样音节简单,好说,好记,能不能试一试?”于是去了中间的一个字,便都成了“电影”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开始。后来这位传教士用这架机器拍摄了他的教堂、他的学校、他居住的房子。在他开始拍摄时,和他开始放映一样,孙熹圣成了他的助手。后来传教士让孙熹圣操机,把他站在教堂门口的形象拍摄下来,还让孙熹圣拍摄了他与学生们的镜头。此时是 1899 年,这应该是中国人拍电影的开始。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忘记我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孙明经先生。孙 经 明 ( 1911 1992) 乃 孙 熹 圣 之 子 , 自 幼 肯 学 奋
36、进 , 五 、 六 岁 就 对 摄 影 着 迷 。 孙 明 经 十 岁 那 年 , 到 金 陵 大 学 看 “ 校 园 电 影 ” , 此 时 其 父 孙 熹 圣 正 常 驻 北 平 、 济 南 两 地 讲 学 布 道 。 孙 明 经 给 父 亲 写 信 说 了 自 己 看 电 影 的 感 受 , 表 示 出 对 电 影 的 无 限 兴 趣 。 孙 熹 圣 回 信 告 诉 儿 子 当 年 自 己 也 十 分 喜 爱 电 影 的 经 历 , 鼓 励 儿 子 努 力 求 学 。1 9 2 7年 , 孙 明 经 考 入 金 陵 大 学 化 工 系 , 再 入 电 机 系 、 物 理 系 , 历 时
37、七 年 学 满 三 系 学 分 毕 业 。 其 间 选 修 了 国 文 , 戏 剧 、 神 学 、 外 语 、 音 乐 等 各 科 。 并 于 19 3 1至 19 3 3年 间 随 杨 简 初 教 授 , 利 用 中 央 大 学 物 理 系 实 验 室 , 制 成 我 国 电 视 历 史 中 , 第 一 套 电 视 摄 、 输 、 显 系 统 ( 这 当 是 中 国 电 视 史 的 开 始 。 电 视 这 一 中 文 名 称 即 由 杨 简 初 教 授 拟 定 ) 。19 3 0年 开 始 , 他 一 生 从 事 电 影 、 电 视 、 广 播 研 究 及 创 作 、 教 学 的 生 涯 。
38、他在金陵大学任教期间,拍摄了大量教育电影和照片, 校园之声和校园生活就是他拍摄的。此后,孙明经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与教育工作,摄制各类电影 100 多部,翻译了英、法、德、日、俄各国电影、电视研究资料 200 多万字。 ( 孙 明 经 于 1934- 19 49年 间 共 独 立 摄 制 的 影 片 49部 , 这 些 影 片 曾 一 渡 于 文 革 开 始 后 失 踪 , 幸 于 2000年 11月 被 孙 建 三 于 电 影 资 料 馆 片 库 中 意 外 发 现 ! ) 孙 明 经 尊 师 所 嘱 , 几 十 年 不 间 断 的 收 集 有 关 中 国 电 影 教 育 、 中
39、国 电 影 科 技 、 中 国 电 影 经 济 的 资 料 、 史 料 、 官 方 文 书 、 实 物 。 不 幸 的 是 这 些 宝 贵 史 料 , 在 文 革 时 被 一 把 火 烧 烬 。在电影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流派,对我国电影产生较大影响的流派,主要是苏联电影学派。这个学派是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一贯把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革命发展,通过典型艺术形象44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塑造正面人物形象,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动群众为原则。在这个基本创作原则下诞生了不少优秀影片,如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 ,普多夫金的母亲等。这些影片以其崇高的革命思想和鲜明独特的
40、艺术形式,标志着苏联电影学派的诞生。但是,这个学派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苏联电影学派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重要阶段。(1)20 世纪 20 年代后半期和 30 年代初为形成期。十月革命胜利后,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以及本来就是从事电影工作的普洛塔占诺夫、库里肖夫等人,积极投入创造新时期革命电影艺术的行列。他们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手段来表现革命内容。由于当时电影还没有声音,因而这一时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蒙太奇的试验和研究上。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通过实验指出,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
41、的思想含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做出的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夸大了蒙太奇的作用,导致了“蒙太奇就是一切”的错误结论。历史不能否认,这个时期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 (1925) 、 母亲(1926) 、 圣彼德堡的末日 (1927) 、 成吉思汗的后代 (1929) 、 兵工厂(1929) 、 土地 (1930) 、 生路 (1931) 、 迎展计划 (1932)等一系列描写革命群众运动的英雄史诗样式的影片,为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赢得世界性声誉。(2)三十年代的中后期,为成熟期和第一次高涨时期。1934 年,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夏伯阳 ,标志苏联电影学派成熟期的开始。这部影片,把史诗性叙述手法与尖锐的
42、戏剧冲突交织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人民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既富有典型性而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英雄形象。这个时期的一大批电影,如政府委员 、 伟大的公民等,成为塑造鲜明个性正面形象的典范影片。苏联电影学派趋于成熟的另一标志,开始出现不同创作风格和倾向的争论。譬如, “诗的电影”与“散文电影”的争论, “大主题”与“小主题”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各种形式和自然主义倾向的激烈争论。这些争论显然对丰富发展苏联电影学派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手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3)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苏联电影学派处于衰退停滞时期。这个时期除了德国法西斯入侵造成的影响以外, “个人迷信”和“无冲突论”的干扰,是苏
43、联电影受挫的主要原因。二战以后,苏联的故事片产量大幅度下降,1951 年,全年仅出品六部故事片。在苏共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当时的二号人物、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提出的把文艺与政治等同起来的“典型论” ,愈发助长了“无冲突论”的泛滥。苏联银幕上一时充斥了回避矛盾、粉饰现实、鼓吹个人迷信的影片。许多著名导演为了逃避现实,拍摄了一批普通苏维埃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影片,仅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青年近卫军 乡村女教师等寥寥几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变成了僵死的公式, “无冲突论” 、庸俗社会学甚嚣尘上,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被窒息。这个时期的电影,表现手法千篇一律,概念化的“理想人物”代替了活生生的现
44、代人物形象。个人命运、情感和体验、家庭、爱情、人道主义、人性以致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等,一律成为表现的禁区。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中苏对立的文革时期,我国整个文艺战线,包括寥寥几部电影的状况,完全重蹈了苏联这个时期的覆辙。(4)第二次高潮:1956 年起, “个人迷信” 、 “无冲突论”和美学上的各种教条主义,受到猛烈批判,苏联电影起死回生。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的影片,45如第四十一个 (1957) 、 雁南飞 (1959) 、 一个人的遭遇 (1959) 、 伊凡的童年 (1962) 、 一年中的九天(1962)等。这些影片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强调了电影艺术的审美职能;大都是现代题材,尤其以卫国战争
45、内容占主导地位;打破禁区,把人道主义奉为电影创作的“思想基础”和根本美学原则。反对个人迷信、强调表现普通人、小人物,反对粉饰现实,影片不再回避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和阴暗面;创作思想争论激烈起来,由于创作空气的活跃,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西方电影流派的影响,使得电影的风格样式表现手段,日趋丰富多样。(5)到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电影已经处于稳定和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学特征表现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理解为自身也在变化发展的“历史地开放的体系” ;重新提出要塑造当代英雄人物形象, “人性的魅力”成为构成正面人物的要素之一;题材更加广泛深入,不仅表现重大事件和人物
46、的活动,并且深入到人的思想情感领域;纪录美学思想流行,影片多为多线索、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直到七十年代末,传统的结构方式才得以复兴。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解放 (1968-1972)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 红莓 (1975)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1979)等。苏联电影流派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是对新中国电影的影响。早在 1948年 11 月,中共中央就对人民电影的创作工作,作了全面的原则性指示:“电影剧本的标准,在政治上只要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而不是反苏、反共、反人民民主的就可以。至于艺术的标准,亦应从大处着眼,不应流于细节的苛求。细节上的完美只能逐步达到,不能一
47、蹴而就,就是要在实践、批评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做到的。 ”建国后,中国处于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封锁之中,加之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整个上层建筑无不向苏联学习,甚至是照搬。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公开化,恰恰在苏联电影起死回生的时候,割断了这种联系。作者记忆犹新的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正当中国电影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丘赫莱依的第四十一个被冠以修正主义影片的代表作,作为“现代修正主义的艺术标本”突然在我国公开批判。见 1963 年 11月号文艺报载张光年:现代修正主义的艺术标本评格丘赫莱依的影片及其言论继而,我国所有优秀影片遭到全面诋毁和无端鞭笞,本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痴情
48、而单纯的电影人却不懂这是一种不详的前兆。不久,中国电影和整个文化事业一样,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伴随着一代新人同时崛起,并重新审视世界电影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及全世界电影艺术家共同创造的艺术成果。此后的新时期电影,很快融进世界电影发展的洪流,大量优秀影片获得世界公众的认可。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不仅吸收容纳各国电影的艺术成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着世界。从此,中国电影与世界同步发展。二、电视艺术包含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电影艺术的技术元素和艺术元素,原则上电视艺术全都包括。其中艺术元素为电影、电视共有元素,技术元素则不尽相同。所以,这一节所述电视艺术所包容的电影元素,实质
49、上是影视艺术共容的基本元素。因为它们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基本规律:景物摄取景物还原景物影视艺术能够遵循这个基本规律,是由它们的特殊规定性决定的,这就是46它们共同具备的: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性;以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性;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的空间状貌,及其流动演变形态的逼真性;通过蒙太奇手段构成的画面运动性;依托科学技术发展而丰富艺术表现手段的技术性。影视艺术的基本元素,为影视艺术家提供了展开形象思维的必要条件,这些基本共同元素,将在以后的章节详细归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与剧本构思一个影视作品的故事,实际上是构思这个故事的各种形象,包括与形象有关的各种细节。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都是从一个初步的意图变成剧本开始的。一则电视广告的策划,实际上也是从剧本开始,只不过围绕表现主题(不论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都存在主题问题)要求作品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