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圣承峰林绿洲小区优化设计说明一、 总体说明1.设计依据1) 业主提供的地形坐标文件及设计任务书2) 连云港市总体规划3) 连云港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4) 国家和江苏省相关居住区规划、停车场设计规范、住宅设计标准与相关技术规定等2.工程概述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已被政府确定为华东地区新兴的工业、外贸、旅游、港口城市,素有“淮口巨镇” 、 “东南名郡”之称,是旅游、度假、避暑胜地。本项目位于连云港老城区一海洲区新区新行政中心,我们将运用独特的设计理念,旨在为连云港市打造全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并为其间业主提供高端生活品质,从而塑造海洲新区良
2、好建筑形象。3.自然条件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 14 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 930 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 220 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日照和风能资源为江苏省最多。4用地概况本项目位于海洲区新行政区附近,基地南侧为已经建成的区检察院和区法院,东侧为新区政府行政办公楼,地理位置及交通最佳,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也是打造精品中高档物业极佳地段。基地总用地面积约 3.94 公顷,建设基地面积为 3.14 公顷。用地西侧为 40 米宽镇海路,北邻 16 米宽沿河路。南侧为 12 米宽规
3、划路,东侧与保留居民住宅贴邻。基地四周已有数个已建和待建居住区项目,该区域即将成为海洲区未来高档精品楼盘聚集区。二、 规划设计1. 规划设计宗旨确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处处考虑居民对居住生活的美好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强调小区内绿化景观的合理组织与精心布局,以中轴绿带为小区主景观轴线,构造小区景观体系,形成一气呵成的环境氛围。强调小区景观的“均好性” ,根据布局设计的房型号档次,合理安排景观,合理营造单体和总体环境层次。在“绿色和环保”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通过对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技术处理,使整个小区建筑和居民对自然界的阳光、风、绿化等具备更强的亲和力,创造一个优美
4、、宁静的世间桃源。车行系统形成贯通的环路,沿车行道路两侧合理安排景点,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优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性。2. 规划布局特点1) 总体布局a. 总体布局上,本设计创造出一个构图完整,中心感强烈的建筑群体形态,中心绿化与周边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自由的中国园林式的绿化空间,围绕中心绿化安排建筑物,使每户有良好的视线。并在单体平面设计上加以处理,扩大每户朝向景观的宽度,并使其在界面上成流线型。使得绿地阳光充足,视线畅朗。b. 本设计的总体布局特点强调各住户景观环境朝向及交通安宁度的“均好性” 。一方面使从中心绿地到组团绿地、宅间绿地等各景观节点可能多地覆盖和照顾到大多数住户;另一
5、方面,各户型分布的位置与其所拥有的临窗景观密切有关:大面积户型均颁布在景观资源最为优越的中心绿系,另外,在设计中也着力将各景观节点均匀分布,并形成各节点之间的沟通和有机的联系,各住户也由此而形成丰富而有变化的环境空间中真正得益。c. 设计通过对建筑和景观的精心设计与布局,创造出丰富、活泼而饶有趣味的空间,营造出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不同档次套型过渡合理,又通过环境的组织、建筑的布局使不同档次的住宅分区相对明确,在保持环境高附加值的同时,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性。d. 根据整个小区设计品质和档次,顺应地块的划分,合理形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于各区域。2) 环境规划布局a. 高档次的环境为硬件,精心的设计为软
6、件,奠定了本小区优异的环境基础,同时,注重强调小区环境的“均好性” ,用精心的设计去满足二者辩证统一的平衡。具体手法为小区中心集中绿地,形成中心景观带,然后向左右延伸,营造整体环境氛围。b. 高质量环境设计,结合绿化布局各个景观节点是设计中又一竭力着意点,景观节点把道路和各院落有机联系成为整体,活泼生动而又形成体系。c. 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心绿化景观资源,引入中心绿地,通过对环境的柔化处理,营造出一个富有生气的中心景观,为业主提供生气勃勃的景园,并提升了小区环境的档次。3) 道路结构布局a. 本次设计的道路系统简洁实用,车行道路基本保证小区内环通,局部形成尽端。道路曲折而富于变化,也形成了“移步
7、换景” 、 “峰回路转”等极富戏剧化的环境空间效果。2b. 车行伴随着空间和环境的穿插、渗透和流动,在这样的进程中,安全、方便和优美的景观随之渗入了每户居民家中。c. 在小区商业沿街面集中布置外来车辆停车场,以缓解交通压力,从而尽力争取小区内部的安宁静谧。d. 通过对基地规划考虑合理数目的出入口,基地西侧沿镇海路设计商业用房,在小区西南角镇海路与规划路交叉处设小区主要人行出入口,在南北规划路和沿河路作为小区主要车行出入口,并在出入口附近设计车库坡道,让内部车流进入小区后即可便利进入到车库内,从而减少对小区内地面的影响,保证人车分流,为小区提供安全而安静的居住环境。内部设置网状交通,便捷联系各个
8、居住单元。小区级道路 5.5 米,入户道路 2.5-3 米,人行便道 1.5 米,车行满足交通及消防的要求,汽车位数 0.5 辆/户,自行车停于高层住宅地下车库内。小区人行道和单元出入口均考虑无障碍设计。三、 建筑设计1. 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 户型特点:1) 引进超前的居家设计理念和营造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元素的加入,力求创造出优秀的建筑物理环境和生活空间。2) 每户进户设适度的过渡空间,结合储藏空间,避免开门见厅,营造良好的空间层次。3) 户型平面合理,根据市场和规划条件提供多种户型组合。高层为两梯三户,面积 70-140平方米不
9、等,可满足单身、三口之家和两代同堂等不同业主需求。多层以满足高端物业类型要求,在普通单元式住宅内可体验到别墅的舒适度,将私密区和公共活动区完全隔离开,充分体现主人生活品质。3. 立面造型风格1) 在本设计的立面造型中,建筑师力图把握时代的潮流,运用现代建筑艺术的风格语言,树立一种全新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建筑形象。2) 立面造型以体量和划分为母体,通过大量的重复和序列,造成鳞次栉比的独特效果,营造出一种温馨闲适的现代生活环境。立面通过高低错落,悬挑构件穿插及窗口变化,营造丰富的空间动感,并在建筑上形成斑驳的落影,形成本小区标志性的特色。造型典雅大方,通过对细部细致入微的雕琢,以及对材料和颜色
10、的恰当的控制及运用,营造出优雅统一又不失温馨浪漫的社区氛围。4装饰用料1)建筑外墙:上部一层以上采用高级外墙涂料,高层下部采用外墙面砖。多层全部采用外墙面砖。2)住宅入口门厅采用地砖贴面。3)各层楼梯间采用地砖楼面,墙面及项部为乳胶漆。4)卧室、厅为纸筋灰墙面,平顶刮糙,水泥地坪。5)厨房、卫生间水泥墙裙,其余同卧室仅做粗装修,洁具及内门均不安装。四、环境景观设计1环境是居住小区的灵魂,好的环境设计能够切实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个小区的品位,同时也能给开发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设计者和业主在设计中共同追求的目标所在。2小区以新人文中心为依托,总体气势宛如一幢清丽隽永的水
11、彩画,气韵流淌,内部设计匠心独具,一草一木,皆清新婉约,别有风韵。3小区绿化系统和住宅的灯光交相辉映,为良好的环境景观设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规划河道在基地南侧流过,以自由流畅的环境特色形成小区景观组织基调,休闲步道和入口广场把景观串联在一起,严谨的处理手法与自然的绿化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时使入口显得气派有章法。4由主入口进入基地,道路两旁鸟语花香。院落各具特色,透出一种宁静的高尚感。环境优美的围合空间,绿树成荫。入口的水景不仅将高层和多层空间进行划分,更是为营造生态环境锦上添花。5组团间绿化置于宅间路之中,与整体绿化一气呵成,透出浓郁的生活情调,爽朗娱悦,又依据自身尺度与小区的中心绿化形成风格与
12、尺度上的对比,使景观的构成更加丰富。五、市政配套、公建1商业配套设施根据道路等级及主要人流,将商业集中设置在镇海路侧,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了沿街的商业价值。2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布局位于小区主入口 2#楼二层,内设服务站、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和医疗诊所等。物管设在 1#楼底层。3市政环卫设施3小区在每栋楼设垃圾收集点。4水电用房 设置一座地下变频泵房,设置二座 10kV 开关站及地下热交换机房。 1#变电站与南侧 2#住宅楼距离为 5.15M, 1#变电站南侧墙体设为防火墙,屋面为不开口的防火屋面。六、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
13、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 年版)(3)地下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06本小区高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二级的二类高层居住建筑,沿高层住宅楼有一个 4m 宽的消防车道,区内形成环行道路,每个住宅单元设有一个封闭楼梯,一部消防电梯和一部普通电梯,每个单元自成一个防火分区,在地下自行车库设有两个防火分区,用防火墙分隔,并开启一扇 1.5m 宽甲级防火门。地下车库和半地下车库均为类车库,每个车库为独立防火分区,设有两个封闭疏散楼梯问和一个 7 米宽汽车坡道,并在地下室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和机械排风。七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14、)(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2006 年版(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 年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7)高层建筑混凝士结构技术规程 (JOJ 3-2002)2.设计资料(1)基本风压: WO=0.55KN/M2(2)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值 0.45S(3)楼面均布荷载:楼面类别 活荷载 KN/M2上人(不上人)屋面 2.0(0.7)居室、客厅 2.0楼梯 3.5悬挑阳台 2.
15、5厨房、厕所 2.0(4)地质勘测报告连云港市锦屏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峰林绿洲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2009162、结构设计:(1)结构体系:1) (1#7#楼)高层住宅部分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8#-9# 楼)多层住宅部分采用普通框架结构,楼屋面均为现浇板。2)楼面板厚均为板跨的 1/30-1/40,并按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的要求采取板厚。普通楼面梁的高度约为梁跨的 1/10-1/12,悬挑梁出长度的 1/5-1/6。3)地下车库采用有梁框结构,争取较浅的埋深和较高的净空。(2)基础设计:1)高层住宅采用预制管桩基础(直径 500),多层住宅采用预制管桩基础(直径
16、400),在基础设计中不考虑桩土共同作用。2)桩端持力层:高层部分的桩基采用第(12)层全风化混合片麻岩,多层及公建部分的桩基采用第(10)层粘土。3)地下车库采用预制管桩基础(直径 500),根据抗浮设计要求布置抗拔桩。(3)材料:混凝土:高层住宅采用 C30 级至 C35 级,多层住宅均采用 C 30 级,地下车库采用 C35 级。1)钢筋: I、级钢筋,尽量采用工级钢筋以节约钢筋用量。2)砌体:承重墙采用 MU10 一 MU 7.5 的承重多孔砖、砂浆采用 M10 一 M7.5 的混合砂浆。0.000 以下采用 MU15 的实心砖和 M 10 的水泥砂浆。填充墙采用 MU 7.5 的多孔
17、石专、砂浆采用 M7.5 的混合砂浆。八给排水设计1、给水系统(1)水源:本工程水源来自市政镇海路、沿河路给水管,并满足两路供;(2)供水方式:由变频给水泵加压分区供水,地下室-4F 由市政给水直供;5 F11F 由中区泵供水:12 F17-F 由高区泵供水。(3)水量:总用水量为 650M3曰。42、排水系统(1)室内:采用清污水分流系统,并设置专用通气立管。(2)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统。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3)水量:生活排水量 580M3日。3、消防系统(1)消防用水量:消火栓室内 10 1S 室外 25 1S 喷淋 30 1S(2)消防系统:高层内设消火栓系
18、统,消防用水由消防泵从地下室消防水池抽取,10 分钟消防用水储存于小区最高建筑屋顶水箱内。消火栓内设由启动消防泵之按纽,当火灾发生时,由该按纽启动消防水泵。地下汽车设喷淋系统。(3)有建筑内按规范均设有手提灭火器。(4)室外周边道路旁设室外消防栓。九电气设计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2)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DGJ32/11-2005)(3)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DGJ 32/J26-2006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19、94(2 0 0 0 版)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8)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2设计资料(1)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剖面及相关工种提供的用电资料。(2)建筑专业提供的土建资料。3、设计范围(1)供、配电系统(2)动力、照明系统(3)防雷接地系统(4)通信系统,住宅对讲系统(5)有线电视接收系统(6)消防报警系统4、设备标准(1)住宅1)通信系统:每户电话线设计为两对,小套每户电话插座不少于二只,中套、大套每户电话插座不少于三只。2)CATV I 闭路电视网络系统:小套每户设有线电视系统双孔
20、终端盒不少于只,中套、大套每户设有线电视系统双孔终结盒不少于二只。3)楼宇对讲系统:住宅:每个进门设置一套系统,每户设置一个对讲用户终端。4)用电指标按:住户建筑面积在 120m2 及以下的,按 8 KV户计,住户建面积在:120-150m2按照:12 KW 户计,150m2 以上按照 1 6 KW户计、每套住宅进户处设住户电箱一只。(2)公共建筑1)商店:照明采用荧光灯具,照明达到 2 5 01x。2)车库:照明采用荧光灯具,照明达到 5 0 x,并设消防报警系统一套。5、供配电系统(1)本工程按三级负荷供电,其中消防设施和公共照明为二类负荷。(2)按建筑划分单体设置电源进线,住宅部分:高层
21、每个单体设置三路电源二用一备,电压等级:380/220V;路常用负荷供住户用,另一路供电梯、水泵和公共照明用,备用一路供消防设备和公共照明用,备用一路供消防设备和公共照明用;公建部分:根据负荷要求可采用高供高量(具体做法由供电所确认)。6、用电负荷1)住宅负荷:5228*0.5=2614kW2)商铺负荷:3000m2*150W*1=450kw3)地下室:9000m2*40W*1=360kw4)其它:100kw5)总负荷:3524kW6)拟配置变压器:5 台 800Kva 变压器平均负荷率:88% 7)计算依据:a.小区建筑指标总表。b.本地供电部门负荷计算技术文件。十暖通设计 1工程概况本工程
22、为 83580.8 平方米住宅小区。52设计依据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 版)。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5)建筑单位提供的使用要求。6)建筑专业的图纸资料3设计范围采暖设计、通风和防排烟设计4采暖:热源:小区利用新海热电厂蒸汽管网经小区被换热站换热后供给小区;采暖系统形式:分户计量集中供暖。5通风设计1)住宅暗卫生间设排气扇排风。2)厨房排油烟至排风竖井,并预留电量及插座。3)地下车库采用机械
23、通风5防、排炯系统住宅楼梯间和前室采用自然通风。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烟。6环保通风系统采用低噪音设备,设置消声器及减震、隔震设备,控制噪声的影响十一、燃气设计篇(一)设计依据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2006)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6-98) 3、连云港市城市燃气规划 4、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5、小区总平面图(二)设计规模1气源:气源由城市燃气管网供应,从沿河路市政中压 A 燃气 DN300 主管道接入一根 D e160 中压管,压力为 0.4Mp a,通过设在小区内的落地式调压箱至低压,调压箱设在小区绿化广场上,
24、燃气出口压力为 3000 P a 左右,再经小区低压燃气管网送入用户。2、燃气的性质:2.1 成分:CH4 C2H6 C 3 H8 N2 其它V : 95.5 2.93 0.7 0.08 0.392.2 燃气的低热值:HL=8950Kc a lNM32.3 密度: P=0.772KgNM3 2.4 相对密度:S=0.05972.5 运动粘度:V=12.072 10-6m2/s3、供气规模:主要供应本小区 620 户居民和公建少量用气。用气量指标的确定:小区居民每户按一台燃气热水器和一台燃气双眼灶考虑,根据我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确定耗气量指标 q=550000kc a l人年;居民人口数:例户 6
25、203.2 人户=1984 人;本地供应燃气低热值:HL=8550kcalNM3;综合考虑小区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气的不均匀性,确定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气的高峰系数分别为:月高峰系数 Km=1.25,日高峰系数 Kd 二1.15,小时高峰系数 Kh=3.2;公建用气量及未预见用气量按居民用气量 15%考虑,从而确定年用气量 Qa=1.4105NM3年,小时高峰用气量为 Qh=74Nm3h。(三)供气方式1管网系统设计管网级制的确定:小区管网确定为中低压二级管网系统。小区内低压燃气采用环状为主、枝状为辅布置,管网布景见总平面布置图。其供气方式如下:市政中压干管调压箱低压庭院管道引入管立管支管球阀
26、燃气表旋阀燃气用具。2布置原则:根据, 城市燃气设计规范要求。按管线综合横断面要求设置。管道埋设最小覆土厚度符合以下要求:车行道下 不小于 0.8 m不车行道下 不小于 0.6m庭院内 不小于 0.5 m管道坡度符合下列要求:埋地 P E 管坡度0.003架空镀锌钢管坡度0.002(四 )其它一户一表,燃气表采用 G25 皮膜表,额定流量为 2.5m3h6阀门:调压站入口设中压 Dg150 阀 1 只,调压站出口设低压 Dg250 阀门 2 只,类型为燃气专用 PE 阀门。调压箱型号为 DMCF100T l,流量 Q=2 0100m2h,尺寸为 540300540 mm。十二、经济技术指标表:
27、1、经济技术指标表:72.户型配比表楼 号 户型合计比例 面积 总 和户型编号 套内建筑面 积建筑 面 积1# 2# 3# 4# 5# 6# 7# 8# 9#A A1(3 室2 厅 2 卫) 115.4 122.2 33 34 34 101 19.21% 12342.2B1(2 室2 厅 1 卫)85.2 95.3 31 32 32 34 129 19.14% 12293.7B2( 2 室2 厅 1 卫)83 84.1 14 15 13 13 55 7.2% 4625.5BB2a( 4室 2 厅 1卫)162 168.2 1 1 2 2 6 1.57% 1009.2C1( 3 室1 厅 1 卫
28、)93 97.64 34 34 5.17% 3319.8C2( 2 室1 厅 1 卫)70.91 73.71 30 30 3.44% 2211.3C3( 2 室1 厅 1 卫)76.68 80.61 34 34 4.27% 2740.7CC2a(4 室2 厅 2 卫)141.8 147.4 2 2 0.46% 294.8D1(3室 2 厅 2卫)70 78.6 20 20 40 4.89% 3144DD2(2室 2 厅 1卫)105.7 114.3 20 20 40 7.12% 4572E( 2 室2 厅 1 卫)98.2 103.7 39 20 20 79 13.08% 8399.7EEa(
29、4 室2 厅 1 卫)196.4 207.4 2 2 0.65% 414.8F1(5 室2 厅 5 卫)169 189.6 2 2 4 1.18% 758.4F2(5 室2 厅 3 卫)125 138.2 6 6 12 2.58% 1658.4FF3(3 室2 厅 3 卫)138.5 171.6 2 2 4 1.07% 686.4G1(5室 2 厅 5卫)156 179 4 4 8 2.23% 1432GG2(3室 2 厅 3117 127.2 12 12 24 4.75% 3052.8名称 单位 数值 所占比重(%)规划总用地面积 393001.居住用地面积 31400 1002.代征公共用
30、地面积 7900住宅用地面积 6305.8 20.08公建用地面积 1300.3 4.15道路用地面积 13141.9 41.85其中公共绿地面积 10652 33.92总居住户数 户 612 居住人数 人 1958.4 户均人数 人户 3.2 总建筑面积 83838.7(地上:70047.4,地下:13791.3) 总建筑面积 68934.8 住宅建筑面积:60745.8 阳台建筑面积:3758.3 住宅建筑面积 65463阁楼建筑面积:958.9沿街商业: 2711.5 门卫: 25 物管社区用房: 254.3 未含分摊 8.7 平米 社区服务、管理; 201 计入容积率部分面积 公建建筑
31、面积 3471.8配电室: 280 入口雨棚: 94.3 平米其它1112.6 屋顶机房、水箱间 1018.3 平米地下汽车库(人防) 4493.5 平米地下汽车库(非人防) 2808 平米地下车库 8714.3 地下储藏室(非人防) 1412.8 平米半地下汽车库(非人防) 3331 平米不计入容积率部分面积总建筑面积 14903.9半地下车库 5077 半地下储藏室(非人防) 1746 平米居住机动车停车位 辆 306 地面:46,地下:181,半地下:79 地面:15%地下:75%商业停车位 辆 23 地面:23 地面:100% 非机动车位 辆 1456 地面:商业 242;地下:住宅
32、1214 建筑密度 24.6 容积率 2.19 绿地率 33.92 人均绿地 1.38 90 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 25569.8 占总住宅面积比 39.06 90 平方米以上住宅建筑面积 39893.2 占总住宅面积比 60.94 8卫)G3(3室 2 厅 3卫)125.2 160 4 4 8 1.99% 1280总数 79 82 147 83 41 60 60 30 30 612 100.00% 64235.7备注:此表格住宅面积不包含门厅、机房、阁楼等部分的面积93.单体经济指标表小区公建设施配套一览表项目名称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平均层数 备注商业 2711.5 物业管理 2
33、63 在 1#楼中 门卫 25 社区用房 201 在 2#楼底配电房 280 1 2 处生活泵房水池 215.2 1 在地下室中 热力中心 74.9 1 在地下室中 地下汽车库: 181 306 个半地下汽车库: 79居住停车位:室外地面: 46商业停车位: 地上车位: 23 23 个小区停车位非机动车位 1456 商业:地上 242住宅:地下 1214人防面积 4493.5 平方米10小区内绿地计算表 4、调整前后经济技术指标对照表:项目 计量单位 数目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39300建设基地面积 平方米 31400其中 代征公共用地面积 平方米 7900调整前 调整后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 平
34、方米 69068.11 68934.8住宅建筑面积 平方米 65512.43 65463其它建筑 平方米 3555.68 3471商业建筑面积 平方米 1703.57 2711.5物业管理用房 平方米 1462.11 254.3社区服务及管理面积 平方米 200 201垃圾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30 25其中变电站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0 280地上总建筑面积(机房,保温) 平方米 70277.77 70047.4地下建筑面积 平方米 12524 13791.3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人防) 平方米 858 4493.5地下车库建筑面积(非人防) 平方米 2808半地下车库(非人防) 平方米 8700
35、 3331半地下非机动车车库(非人防) 平方米 1746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建筑面积(人防) 平方米 2966其中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建筑面积(非人防) 平方米 1412.8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82801.77 83838.7居住户数 户 582 612建筑密度 % 25.8 24.6绿地率 % 33.76 33.92人均集中公共绿地 平方米 2 1.38容积率 2.2 2.19机动车停车位 辆 307 329地面停车位: 辆 60 69半地下停车位 辆 225 79其中地下停车位 辆 22 181非机动车停车位 辆 1434 1456人防建筑面积 平方米 3824 4493.590 平方米以下住宅建
36、筑面积 平方米 19653.75 25569.890 平方米以上住宅建筑面积 平方米 45858.68 39893.290 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总住宅面积比 % 30 39.06序号 地块编号 地块面积(平方米)绿地类型 序号 地块编号 地块面积(平方米)绿地类型1 1 193 宅间绿地 17 17 17 宅间绿地2 2 79 宅间绿地 18 18 183 宅间绿地3 3 12 宅间绿地 19 19 12 宅间绿地4 4 714 组团绿地 20 20 57 宅间绿地5 5 95 宅间绿地 21 21 22 宅间绿地6 6 791 附属绿地 22 22 539 宅间绿地7 7 210 宅间绿
37、地 23 23 86 宅间绿地8 8 27 组团绿地 24 24 25 宅间绿地9 9 69 组团绿地 25 25 18 宅间绿地10 10 649 宅间绿地 26 26 816 宅间绿地11 11 16 组团绿地 27 27 46 宅间绿地12 12 140 宅间绿地 28 28 30 宅间绿地13 13 1172 宅间绿地 29 29 29 宅间绿地14 14 291 公共绿地 30 30 15 宅间绿地15 15 803 宅间绿地 31 31 520 宅间绿地16 16 14 宅间绿地 32 32 427 宅间绿地宅间绿地总面积 7957公共绿地总面积 2695小区总绿地面积 10652
38、建设基地面积 31400小区规划总人口(人) 1958人均公共绿地 138绿地率(%) 339211十三、规划调整说明:1:总平面布置:a: 原方案布置 10 栋住宅楼,其中沿镇海路、沿河路、规划路布置 1#5#17 层高层住宅楼。小区内部及规划路东侧布置 6#10#6+1 层多层住宅楼。沿镇海路满设 2 层商业用房。b: 新调整方案布置 9 栋住宅楼,其中沿镇海路、沿河路布置 1#4#17 层高层住宅楼。沿规划路中侧南北布置 7#、6#10 层高层住宅楼、5#11 层高层住宅楼。小区东部及规划路东侧布置 8#9#5.5 层多层住宅楼。c: 沿镇海路 1#3#楼中间部分设 2 层商业用房。d:
39、 4#17 层高层住宅楼离东部围墙原 6.5 米调整为 6.6 米,离二层民居原 17.59 米调整为17.67 米,e: 原 6#楼 6+1 层多层住宅楼,调整为 5#11 层高层住宅楼,离东部围墙原 11.8 米调整为11.8 米,离二层民居原 22.8 米调整为 22.8 米,并满足规划及日照要求。f: 取消 1#楼。新 1#楼与 7#楼之间设怀抱式城市休闲开放广场。并设小区步行通道。g: 原区内环消防干道 5 米调整为 6 米。次消防环道 3.5 米调整为 4 米。h: 原区内变电站为 15 米 X 8 米、12 米 X 8 米,根据供电要求调整为 16 米 X 16 米、15米 X
40、8 米。其中 1#变电站离北 3#楼为 12 米,离南 2#楼 5.15 米,并在南立面、屋顶不设洞口设防火隔墙;2#变电站离北 6#楼为 12 米,离南 7#楼 11.12 米。r: 原规划在沿河路设一机动车出入口、在规划路设二处机动车出入口,在镇海路设人行出入口。新调整为在沿河路设一机动车出入口、在规划路设一处机动车出入口,在镇海路与规划路交叉处设人行出入口。2:单体调整:a: 取消原 1#17 层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 15355.31 平方米;b: 原 2#4#楼改为新 1#3#楼为 17 层高层住宅。1#、2#楼长原 41.4 米调整为 54.1 米。为二单元 17 层高层住宅。3#楼
41、原长 67 米调整为 72.9 米,为三单元 17 层高层住宅。4#楼 69.1 米调整为 50.1 米。其中 1#楼建筑面积(含商业面积)为 9413.2 平方米;2#楼建筑面积(含商业面积)为 8181.9 平方米;3#楼建筑面积(含商业面积)为 13412.6 平方米;4#楼建筑面积为 8893.3 平方米;原 2#4#楼建筑面积分别为 5764.29 平方米、5764.29 平方米、10125.23 平方米。d: 原 6#楼 6+1 层多层住宅楼,调整为 5#11 层高层住宅楼, 原建筑长度 51.84 米调整为43.4 米。5#楼建筑面积为 4655.2 平方米;原 6#楼建筑面积为
42、 3163.16 平方米e: 原 7#、9#楼 6+1 层多层住宅楼,调整为 6#、7#10 层高层住宅楼, 原建筑长度 51.84 米调整为 60.8 米。6#、7#楼建筑面积分别为 6167.6 平方米;原 7#、9#楼建筑面积分别为3151.86 平方米、3151.86 平方米f: 原 8#、10#楼 6+1 层多层住宅楼,调整为 8#、9#5.5 层多层住宅楼, 原建筑长度 79.44米调整为 75 米。建筑面积分别为 4174.6 平方米;原 8#、10#楼建筑面积分别为 4747.3 平方米、3151.86 平方米g: 沿镇海路二层商业门面宽 12.4 米,现调整为 8.24 米。
43、独立商业建筑面积调整前3109.68 平方米 调整为 1774.6 平方米。3:建筑造型调整:a: 建筑整体风格有平屋顶现代风格调整为部分坡屋面简约北欧风格的宜居住宅小区。 b: 建筑立面装饰原为普通乳胶漆外墙装饰调整为部分干挂花岗岩及高级外墙面砖。c: 临街商业增设灯光立柱及统一店面广告匾牌。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调整:a: 容积率由 2.2 调整为 2.19。b: 建筑密度由 25.8 调整为 24.6c: 绿地率:33.92d: 机动车停车位有 307 调整为 329 e: 90 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总住宅面积比有 30%调整到 39% 。f: 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有 69068.11 平方米调整为 68934.8 平方米。5:其它具体调整见技术图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