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妙解教材】2016秋八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24《大道之行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4475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妙解教材】2016秋八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24《大道之行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妙解教材】2016秋八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24《大道之行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妙解教材】2016秋八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24《大道之行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 大道之行也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重点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1朗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1孔子的画像2 礼记的封面。1 课时人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这是我们的先祖们探究不辍的问题。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这就是所谓的“大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檀弓 王制 月令 礼运

2、学记 乐记 中庸 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 ,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将此二篇单独抽出,与论语 、 孟子合称“四书” 。自宋至清的六七百年间, “四书”成为青年学子入仕应考的必读书。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3全班齐读课文

3、。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2那么文章中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

4、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 “有归” ,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占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3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

5、,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 黄帝、颛臾、帝喾、尧、舜 )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

6、于“五帝之世” ,又高于“五帝之世” 。5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大同理想是儒家倡导的最高理想,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有闪光之处。儒家在大同理想中所确立的“选贤与能”的用人路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这对于当今我国的

7、选拔公务员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儒家大同理想强调“讲信修睦” ,提倡人们在交往中讲究诚信,和睦相处,这同今天“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不谋而合。儒家大同理想倡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强调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表现了对“人”的关爱,同今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相吻合,它启迪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使老、弱、病、残者得到应有的关照。儒家“大同理想”向往“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安定局面,同我们今天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相契合,对于我们坚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具有积

8、极意义。文章以第一句总领全文,对“大同”社会作总的说明。接着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结:在这和平安定的“大同”社会里,不安定的现象不复存在,寄托了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也暗含对现实社会黑暗现象的厌恶。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2对比手法的运用。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

9、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通过对比,得出的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大道之行也 第 一 层 :总 说 大同 社 会 的 纲 领 政 权 属 于 社 会 天 下 为 公选 举 管 理 者 选 贤 与 能社 会 和 平 安 定 讲 信 修 睦 )第 二 层 :阐 述 大 同社 会 的 基 本 特 征 推 己 及 人 充 满 关 爱人 人 都 能 安 居 乐 业货 尽 其 用 人 尽 其 力 )第 三 层 :总 结 全 文 外 户 不 闭 和 平 安 定 )本课教学整体感知先让学生了解古代圣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础特征。然后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已学的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本课中的“大同”有无相似之处,来加深对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