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考点突破二五猖会(2014河北中考改编)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
2、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
3、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
4、,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
5、,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 , 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选文有删改)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来源:学优高考网_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从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理解分析标题。其次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看其与文章前后情节有何关系。“五猖会”表面是一个名词,并没有实际的意思,但通读全文后,会发现文章先是阐述“五猖会”是什么,紧接着记叙了“我”去看五猖会前后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五猖会”给“我”人生留下的深刻印象。由此可见标题“五猖
6、会”在此充当着文章的行文线索。答案:充当文章的行文线索。(意思对即可)文章标题理解及作用(8年4考)【方法指导】理解文章标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字词。即从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 ,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2)分析标题修辞。即从理解文章标题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 ,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3)从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 ,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下面对河北近年有关标题理解的题型进行具体分析:题型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要在理解文章标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标题的作用如下:(1)散文标题的作用:交代行文线索
7、(2014);交代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2)小说标题的作用:突出主题,对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置悬念;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等。题型2:分析标题指代义对文章标题指代义的理解,一般要在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提炼相关信息,从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认真审题,看题干要求回答哪方面,是要求分析妙处、作用 ,还是理解意思、指代的内容。(2)确定信息位置,经过阅读对信息进行定位,看是在某一段 ,还是分布在好几段。(3)对信息进行提炼、归纳,如2012年河北19题,回答指代的内容需要对
8、分散于各段的信息进行提取整合 ,再抓重点词句来分析,最后写出最主要的内容。题型3:分析标题的含义(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2)把握文章情感的出发点:如热爱生命这一标题无非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亦是标题的含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则是父亲的去世。(4)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 ”为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5)寻找文章
9、的文眼。如心声则在“心声”这一标题中透露情感主旨 ,其标题的含义当然就要围绕文章主题来分析。(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体现“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在散文中,标题的含义还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结合内容谈;结合人物特点谈;结合表达的情感谈;结合主题谈。2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至今我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_思路点拨:回答此题时,首先要判断所给句子的特点,再看该句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回答时不能脱离原文,而应该结合语句所在的段落甚至全文来透
10、过字面意思分析其深层含义。文章开始记叙“我”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但父亲却偏在此时让“我”背书,“我”自然是害怕和不满的。最后书背过了,父亲也同意了“我”去看五猖会,但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极高兴致。再通过句中的“诧异”和“为何”可知:“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做法表示不解与不满。答案:“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意思对即可)句子含义理解(8年4考)【方法指导】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词语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2)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位置,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
11、基本含义。起始句答题的区位在其领起的部分,有领起下文,引出主旨的作用;收结句,宜从上文考虑,具有点题的作用(如2014 年河北第20题);过渡句要审视上下文;而关键句重点是审视相邻的上下句。此外 ,还可联系中心思想,两者在内容上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3)从主旨入手。根据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结合中心思想理解句意 ,还可以结合大背景来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3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来源:学优高考网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_思路点拨:句子赏析题,一般可从修辞手法、用词、写作手法上入手分析。由此题的画线句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可见该句运用
12、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将“我”想去看五猖会却不能去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具体语境”,故回答时不可脱离文体随性而答。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词句赏析(8年7 考)【方法指导】赏析具体的句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从修辞角度。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2013、2010);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2011);拟人能使事物特征生动形象(2011、 2009);反复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2014);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
13、势;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设问自问自答,容易引人注意;反问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有力地表现了或强调了) 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2)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比、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 来源:gkstk.Com(3)从表达方式角度。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来源:学优高考网【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强调、突出) 了,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情感)。(4)从哲理角度。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 ,那就可以从启迪的角度品味。所谓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感悟
14、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5)从句式角度。首先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缓 ,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类型的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其次,赏析句子时还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句子,其作用不同:文章中心句:总结全文,体现文章主旨;段落中心句:概括总结段落主要内容,体现段落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显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_思路点拨:回答时需先提
15、取题干中的要求。“对比”的写作方法相应的例子分析,这是题干明确的要求。解答时就需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概括。本文对比特别明显的就是“我”在背书前后心情的变化。背书前:“我笑着跳着”怀着那样急切的心情想去看五猖会;背书后:“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背书前后“我”心情的鲜明对比,体现了父亲逼“我”背书这一行为对“我”快乐天性的压制,从而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答案:示例:“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
16、摧残。写作技巧赏析(8年4考)【方法指导】题型1:表现手法赏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赏析表现手法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 ,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的妙处。(3)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4)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两方面分析表现手法。在写文章时
17、,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揣摩。答题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思路组织答案,切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来源:gkstk.Com题型2:记叙顺序赏析叙述方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题型3:记叙文人称作用记叙文中常涉及对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作的作用。第一人称(“我”) 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第二人称(“你” )叙述的长处是便于情感交流与抒情;第三人称 (“他、她、它”)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5(2018原创)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思路点拨
18、:回答此题,首先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儿时“我”想去看五猖会,但父亲要求“我”背书的冲突。然后,可紧抓“我”在文中情感的起伏及“我”的感受。由最开始去看五猖会的激动心情到父亲让我背书的不情愿,以及选文最后一句话,都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教育方式的不满,含蓄地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答案:这篇文章表现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文章主旨概括(8 年2考)【方法指导】概括文章主旨时,要弄清文章大致内容,文章具体叙述了什么事。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
19、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这样,回答时才有正确的答题角度,才能真正避免在回答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另外,可通过文中的关键信息来分析概括主旨。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河北2013、2009两年均是在第23题的位置分别考查作者的人生启迪、人生哲理。所以,回答时务必看清题干是从谁的角度设问的,题干要求谈谁的感情。谈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感受启迪时,务必要从文章主旨出发;谈同学们自己的看法时,需结合文章主旨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忘(2017衡阳中考)季羡林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
20、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
21、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绝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22、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
23、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
24、有这样的本领呢?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选自怀旧集,有删改)1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_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_2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_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_3品析语言。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_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_4简要概括第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_“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_5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_“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_6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_对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