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考点突破二(2014河北中考)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一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
2、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芥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
3、。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新的希望。”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1选文第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_思路点拨:回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和答题方向。题干明确答题范围是第段的句子。其次可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本义和深度含义。“坐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也比喻“长期做寂寞清苦的工作”。再结合第段
4、第一句话写“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的事例和末句“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的对应关系,就能找出它的本义,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答案:能耐得住寂寞。(意思对即可 )词句含义理解【方法指导】1理解重要词句含义:必须扣住语境(句子的上下文 )。具体方法如下:(1)找到加点词语,分析加点词语的本义,注意语境品味。这适用于那些要求对词、句的深层含义或感情色彩等内容进行品味的题,答题从词义本身入手。(2)然后揣摩感受语境,具体分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答题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词语的本义和延伸意义着手,结合议论文语言严谨、生动、简
5、明、准确的特点概括总结。(3)最后将本义和语境意相结合,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答题时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 ,一定要点出使用了某种修辞,结合文章内容表达出这种修辞的作用。2看词语的指代义:(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这些都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内容在上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类试题,一般来说,“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3)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找关
6、键词。找关键句( 即找中心句)。无关键词句时,先要统览有关指代内容,理清其内部关系,用自己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找出指代内容后,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2选文第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_思路点拨:回答此题时,先确定题干的要求和答题角度。此题要求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一般对句子表达效果的赏析,可从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带有修辞的语句作赏析时,首先要从修辞上考虑。由加横线句子“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可知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然后再写出修辞的作用,反问在此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最后写表达内容(观点) ,即突出“寂寞出学问 ”的论点。答案: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加强了语
7、气,突出寂寞出学问的论点。品味议论文语言【方法指导】对语句的赏析,主要是对语句表达效果、议论文语言特点的考查。题型1:语句表达效果赏析语句表达效果赏析题一般是从修辞用词、论证方法及作用等方面设置,所以在备考时要注意掌握常见修辞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常考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见 P118)【答题格式】先判断句子特点(修辞、写法、论证方法等)(修辞、写法、论证方法等)作用( 突出、具体有力等)表达内容(观点) 。题型2:议论文语言特点设问形式:选文第段中的“”(词语) 能否删去,为什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一般有:严密、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考查最多的是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分析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时
8、可从以上特点进行考虑。【答题格式】判断(能或不能删去 )词语所起的作用删去后语言的意思总结 (即删去后的效果,表达不严密,论证缺少说服力)。3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_思路点拨:回答此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的要求。此题题干明确表明是“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其次,再深入文章进行分析,确定事实论据有哪些,在选择和使用上有什么特点。选文所选取的事实论据主要是人物事例。从唐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典型丰富。文章第段列举唐玄奘、徐霞客、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最后用了一句话说明了寂寞所创造的成就,简练有力。第段列举了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闭门做学问的事例。第段列举了田中慎
9、弥能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并获得“芥川奖”的例子,详细而具体。由此可见,选文在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答案: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意思对即可)分析、补充论据【方法指导】题型1:分析论据及其作用分析论据时,首先要明确文中列举句子或段落运用了什么论据,然后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道理论据:包括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另外,使用多个事例论据或道理论据,一
10、般情况下会使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充分。【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论证的作用。(或引出论点的作用)题型2:两个事例删一个事例好不好?题型3:补写论据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并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其次,一定要围绕论点去写。论据补写“三要”: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注意】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
11、威性。警句、谚语、诗句等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4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思路点拨:段举的是日本作家田中慎弥的例子,是外国的例子。这样全文举的例子就涉及到古今中外覆盖全面,避免了以偏概全。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田中慎弥这一外国成功事例列举,使全文论据涉及到古今中外,避免了以偏概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论证方法及作用【方法指导】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题,要求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判定分析构成结合具体内容来说表达效果。判断句子或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首先了解常见的4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
12、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如举例论证,具体事例或人物,一般具有故事性或叙述性;道理论证,引用含哲理的古诗、名言警句或纯粹的讲道理,进行说理性的叙述;比喻论证,一般都能找到本体和喻体,将相关联的放在一起,借用常见易懂的事物作喻来达到对论点的论述;正反对比论证,一般有正面和反面两方面的内容;引用论证,有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名言的来帮助观点的论述。5(2018原创)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_思路点拨:回答这道题时,首先要弄清文章具体讲了什么,采用的是什么形式进行论证。该选文采用了总分总式展开论证。文章首段单句成段提出了“唯有寂寞出学问”这一论点,然后段分别列举国内、国外专家学者的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
13、最后一段再次提出论点,进行总结。回答思路一定要清晰。答案:选文采用总分总的方式论证了观点。第段提出中心论点“唯有寂寞出学问”,然后作者用中外学者事例论证观点,其中第段列举了中国文人学者的事例论证观点;第段列举外国作家的事例论证观点。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再次提出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思路【方法指导】(1)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 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2)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须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句: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起到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
14、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过渡句等,既是层次转换的标志,又是文章组合的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有这些很明显的标志,遇到此种情况学生就要通读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文时层次结构的“隐性标志”(指文章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 。此外,表述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时,注意须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概括层意时,注意运用能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如“分析”“论证”“证明”“提出”“提示”等。【答题格式】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论点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
15、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2017济宁中考)刘根生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
16、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
17、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18、。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选自2017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_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_2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_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_3指出第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_示例: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