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三 散文阅读一、 (2015山东聊城)素颜如雪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
2、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
3、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一对夫妻,暮
4、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
5、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 分)17.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18.如何理解第段的“好文字”?(4 分)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4 分)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 分)2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 分)。【答案】16.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
6、素洁。17.开篇点题,引出下文。18.“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1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说明:本题 4 分。)20.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本题 4 分。)21.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既是“素颜如雪”。二、 (2015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720 题。
7、 (15 分)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
8、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 “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
9、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 ”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
10、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
11、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 ,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 年 04 月 10 日,有删改)1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3 分)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4 分)(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2)那枣树,望着气急
12、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19.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 分)20.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 分)【答案】17.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18.(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19.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0.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
13、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三、 (2015山东泰安)阅读短文两篇 ,完成 14-17 题巴金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 月 21 日月 每次对着长
14、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 月 22 日 1
15、4.对“日”和“月”带给作者的感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热 冰冷 B.火热 惧怕 C.死亡 困惑 D.震撼 冰冷15.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应当树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和抱负。B.人应当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英勇和无畏。C.人应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和坦荡。D.人应当树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信念和追求。16.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姮娥”的形象与“飞蛾”相反,前者崇尚安宁,后者追求光明。B.“姮娥”的形象与“飞蛾”完全相同,他们都在竭力追求光明。C.作者对“姮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同,都是在赞颂他们
16、的精神。D.作者对“姮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反,否定“姮娥” ,赞美“飞蛾” 。17.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描写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B.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案】14.A 15.C 16.C 17.B四、 (2015安徽)槐花(22分)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
17、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 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 惯了。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18、【B】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
19、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选自季羡林散文集 ,有删改)【注】氤氲(yny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10.文章第三段至第
20、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6 分)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3 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12.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 分)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1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 分)【答案】10.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
21、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 6 分。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11. B12.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共 3 分)13.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共 6 分。描写方法 2 分,表达效果 4 分。意思对即可)14.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 )看待。五、 (2015浙江宁波)清新的散文 隽永的苦味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 ,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 “认识作者” “知识卡
22、片” “相关言论” “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认识作者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 年出生,1970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 盛夏的南台湾 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 守望的鱼 海岸线 芳草天涯 梦与旅行等。1982 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 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知识卡片石涛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
23、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木刻画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相关言论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
24、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 “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台湾作家 吴锦发作者心语伟大的作品都是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我上了幼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文章呈现苦瓜洪素丽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
25、?我偏爱苦瓜。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 ”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 ;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
26、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 ,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 。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
27、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 【注】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
28、为“苦瓜和尚”也。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 。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
29、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 ,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 ,有删改)自主学习【初识散文之形】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 分)
30、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段说明了苦瓜的(1) 、 (2) ;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段“我”替日本朋友(3) ,第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7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2 分) 【细品散文之言】8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 (3 分)A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B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C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D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9根据“相关言论” ,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31、子。 (5 分)【深悟散文之神】10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3 分)A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 B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C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11有人认为第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4 分) 12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 ,展现你的研读成果。 (6 分) 【答案】6 (1)药用价值(2)特性(3)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4 分。(1)(2)可互换,每空 1 分;(3)2 分,只答“写作文”给 1 分,只答“恶补中文”不给分7齐白石的题字
32、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引出“我”偏爱苦瓜。(2 分,只答“引出下文”给 1 分)8 B9示例:“深黑” “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 “阳光” “云影”从光线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 “苦瓜” “水田” “山” “瓦屋” “云影”由低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5 分。从“色彩” “光线” “动感” “空间”中任选三个角度赏析,3 分;景物特点 2分)10C11示例: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句,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4 分。 “不认同”1 分, “对苦瓜的偏爱”1 分,分析
33、2 分;如回答“认同” ,有一定的道理,酌情给 1-2 分)12第一层:仅从苦瓜的自然属性层面阐述,思维单一肤浅,表述较笼统.( 1-2 分)示例 1:我感受到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是苦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药用价值很高。(从味美、形美等角度阐述,也属于此层级,如果表述有欠缺,只给 1 分)第二层:从苦瓜与作者关系层面阐述,思维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 3-4 分)示例 2:我感受到苦瓜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见到苦瓜藤架,竟躺进架下欣赏,还自己种苦瓜藤,在欣赏苦瓜中享受着白然之趣。(从趣味、自然味等角度阐述,也属于此层级,如果表述有欠缺,只给 3 分)第三层:从苦瓜与人生关系层面阐
34、述,思维有深度,表述有条理。( 5-6 分)示例 3:苦瓜中包含着人生真谛。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离开故土,定居美国,饱受思乡之苦,然而她直面人生,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获得心境的平和,精神的超脱。苦既然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我们就要学会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六(2015浙江温州)寻 找马德(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
35、胸地往家走。1,2,3,4,5,6,不对,少 1 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8)我有些沮丧。(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11)看就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
36、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12)它只认妈妈。(13)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14)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15)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但是
37、,没有。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16)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是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不找了,活该它!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17)我一口气跑回家里。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父亲头也没
38、抬,只简单回了一句: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18)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嚯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19)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20)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
39、?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 年第 3 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B.找骡子时, “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C.直到现在, “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 分)(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8.第(18) (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40、析。 (4 分)9.本文中“我”在“寻找” ,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 ,如孤独之旅 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 (8 分)【答案】6. C(3 分)7.(1)一连两个“又”字,写出牲口没有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的焦急和无奈心理。(2)“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然找不到骡子的恐慌。(4 分)8.父母虽在家里,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此时的“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这样写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我”的无助和孤独,强调“寻找”给我带来难以
41、磨灭的影响。(4 分)9.示例: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自己独立经历这场风雨后收获的是喜悦,更为自己的成长而欣慰。杜小康在寻找中变得坚强和成熟。七、 (2015四川资阳)燃烧的木棉(8 分)梁惠娣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 “啪”的一声落到地
42、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在这个木棉花
43、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
44、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选自教育导报2015 年 3 月 28 日)12.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1 分) 【答案】 (1 分)对木棉花的赞美和喜爱(意对即可)13.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 分)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答案】 (2 分)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
45、画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贬词褒用,流露出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每点 1 分,意对即可)14.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3 分) 【答案】 (3 分)增加散文的文学色彩;进一步突出木棉花的灿烂、美丽,表达出对木棉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答出第点 1 分,第点 2 分。意对即可)15.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2 分) 【答案】 (2 分)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我们应当像木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每点 1 分,意对即可)八、(2015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9 题。(15 分)选段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46、,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选自从
47、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选段二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选自故乡 )选段三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48、,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自济南的冬天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故乡这两篇文章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理由是什么?(2 分)15.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摹绘,就是用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等。请你在选段一与选段二中各找到两个描写事物用摹色手法的句子,然后把它们写出来。 (每个句子必须用五个字表达) (2 分)16.请结合课文,参考第 15 题的说明,说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 分)17.请写出济南的冬天作者的原名。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有何不同,与伦敦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