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配套检测:课堂练习(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0825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配套检测:课堂练习(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配套检测:课堂练习(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配套检测:课堂练习(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配套检测:课堂练习(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 (15 黄冈改编)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 (12 分)痴心石许多年前, 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 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 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 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 不好整棵的运走, 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 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 我鼓足勇气, 很不好意思的问, 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 说: “只要你拿得动, 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 可是拖得动。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 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 反而帮忙清洗、 晒干, 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以后的很多年, 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 父母并

2、不嫌烦, 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 我, 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来源:学优高考网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 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 “美” 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 只要他们不干涉, 我就心安。有一次, 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 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 母亲不得已叫醒我, 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 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 总之, 她很为难。半醒了, 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 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来源

3、:学优高考网 gkstk中午起床, 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 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 责我怎么不吃中饭, 我问爸爸在哪里, 妈妈说: “嗳, 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 他应了一声, 也不回头, 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 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 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 说要擦干什么的, 他要我去客厅等着。一会儿, 爸爸出来了, 妈妈出来了, 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爸爸说: “你看, 我给你捡的这一块, 上面不但有纹路, 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妈妈说: “我挑挑拣拣, 才得了一个石球, 你看它有多圆!” 我注

4、视着这两块石头, 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 佝着背, 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 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 世间最朴素的石头, 一时里, 我想骂他们太痴心, 可是开不了口, 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 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节选自三毛文集 ,有删改)1. 阅读原文,理解文章第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 (2 分)【解析】阅读第段可知, “包涵”在段落第一句中,因此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文章在第段叙述了“我”拖着大树根回来,父母“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第段讲述以后的很多年“

5、我”仍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同样没有指责。 “包涵”一词本来指请人原谅,在此处既指父母对“我”怪癖的理解和尊重。【答案】父母对“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2. 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 ,这是为什么?(2 分) 【解析】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骂” ,分析“骂”的原因。结合上下文, “我”之所以想“骂”他们是因为看见“比我还要瘦的父母” ,看见“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 。第二步,结合主旨,归纳总结。这里的“骂”实际上是反语,更多的是“愧疚” ,是对父母“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心疼和不忍,是对父

6、母对“我”浓浓的爱的理解和感动。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gkstk.Com【答案】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我” ;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 “骂”实际上是反语。3. 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3 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解析】该句是“我”看到石头想象着年迈的父母辛苦为“我”寻找石头的情景,细腻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同时, “眼前立即看见” “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等句子充分表明了“我”的感动和自责。【答案】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

7、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 ,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4. 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 分)【解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段写了父母总是包容“我”的各种怪癖,第段写了父母从海滩为“我”带回两块他们认为“我”会喜欢的石头,我从中感受到深沉的父母之爱。全文不提情字,但是“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石头是父母用以传达爱意的物品, “痴心”二字,表面上是在修饰“石头” ,实际上是在说父母对“我”爱的“痴心” ,也是文章主旨的集中表达,故以此为标题。【答案】 “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

8、用“痴心”修饰“石头” ,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此为标题,贴合文章主旨。5. 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 ,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 分)【解析】第一步,先表态。就这道题而言,可赞成可反对。第二步,摆理由。若选择赞成,则可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两方面来谈,这种做法是对孩子天性的顺应,与现代社会一些家长扼杀孩子天性形成反差。若反对,可从不能一味“纵容、溺爱”孩子角度谈。能结合实际谈,有理有据即可。【答案】示例一:我很能体会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的做法,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的父

9、母也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就有一个怪癖,喜欢玩泥巴,经常弄得浑身都是泥,他们不但不怪我,还鼓励我用泥捏各种东西,我后来也捏得越来越像样了。示例二:我觉得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怪癖”的做法不可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当孩子有不好的“怪癖”和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如果一味包容,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在村里墙上乱画,白净的墙壁一会儿就变得花花绿绿,我的父亲狠狠教训了我,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捣蛋了。二、 (15 湘潭改编)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15 分)目送龙应台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

10、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

11、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

12、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

13、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

14、、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1. 说说你对第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紧闭的门”的理解。 (4 分)【解析】 “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作者在这里将扣在耳朵上的耳机比作一扇紧闭的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儿子关闭了心灵之门,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无法走进他内心世界的伤感。【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扣在耳朵上的耳机比喻成一扇紧闭的门,暗指儿子关闭了心灵之门

15、,母亲无法走进他的世界;表达了深爱着儿子的母亲的遗憾和伤感。2. 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4 分)【解析】阅读画线句子可知是环境描写,然后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即可。句中以幼果太多以至枝丫下垂的情景,侧面表现“我”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答案】环境描写,表现了果树挂满幼果,枝丫因负重而低垂的情景,烘托渲染了“我”把年幼的儿子送进学校后的不舍和牵挂之情。3. 联系第自然段的内容,说说第自然段中“不断地在目送”具体是指什么。 (3 分)【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联系第段内容,那么在解答时注意在这几个自然段内筛选答案,第段讲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目送”他走进教室,第段讲他十六岁到美国作交换生

16、一年, “我”在机场“目送” ,第段讲他上大学, “我”目送他乘公车离去。注意答题时语言要连贯,不要遗漏。【答案】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 “我”目送他走进教室;儿子上中学时去美国, “我”目送他走进机场;儿子上大学时去学校, “我”目送他乘车离去。4. 作者为什么以“目送”作为文章的题目?说说你的理解。 (4 分)【解析】通读全文,文章围绕“目送”展开, “目送”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前半部分写“我”一次次目送儿子离去,后半部分写“我”目送父亲离开,表达了“我”对儿子的牵挂和对父亲的感激。【答案】其一, “目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全文叙事的共同特征。其二, “目送”这一举动能传达出作者的主要情感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对父亲的感激和依恋。来源:gkstk.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