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读书有道篇一、(2015 莱芜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 题。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 饮者游,旬朔之间 ,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 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 ,见孙搴 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 “传” “子” “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注释
2、】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惩戒。曩: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搴:读(qin)。勒:编辑。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辄_ (2) 比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_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_二、(2015 唐山 9 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
3、之城,无车马之资,优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古人与稽:与古人探究、考察。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德。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丘:孔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不日进则日退 日:_(2)无车马之资 资:_(3)十室之邑 邑:_(4)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信:_2下列句中“虽”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的“虽”
4、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虽有子羔、原宪之贤。A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满井游记)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D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_(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令人可不勉乎?_4阅读上述文字后,谈谈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_三、(2015 邢台金华中学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叶奕绳 尝言强记 之法:“某 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 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既
5、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 渐满。每见务为泛滥 者,略得影响 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注释】叶奕绳:清代文人。强记:记得住,记忆力好。某:代词,指一定的不明说的或不定的人、地、事、物,这里指代自己。札录:用小纸片摘录。腹笥(x):笥,藏书的器具,以腹喻笥,言学识丰富。泛滥:这里指多而杂乱。影响:此处指印象。枵(xio) 腹:空腹,指饥饿,这里指没有学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讫朗诵十余遍 录:_(2
6、)俟再读有所录 俟: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例句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A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D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_4叶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_、_和_。5叶奕绳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也批评了一些人的什么样的学习态度?_四、(2016 原创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晋平公问于师旷 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 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 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7、,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说苑建本)【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秉烛:点燃蜡烛。戏:对开玩笑。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昏暗。行,此作并列、行列。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安:_(2)欲学 欲:_2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_(2)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_4师旷是用什么方法劝说晋平公学习的呢?_5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发?(不少于两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