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观近几年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整合信息的周密性和把握文意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对考生理性思维素养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应试阅读是为了准确快速地解题得分,所以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点才是最重要的。高考时间有限,按常规去应试,必然吃力不讨好。考生在应试时的阅读应掌握以下3种方法:,三种方法助你速读文本,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也要根据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具有“筛选勾画意识”。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边阅读边筛选勾画关键词句。,1.关键词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时间词以及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主要、基本)、程度词(可能、也许)等。2.关键句(1)从内容
2、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既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转换意识主要解决读懂、读得下去的问题。一般论述类文章写作时是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用术语概括纷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读起来就很吃力。在阅读时换一种办法进行“转换”,也就是从一般性到特殊性,把抽象的理论化成具体可感的对象,读起来文本就没有那么“玄深”了。如
3、:把下面文本中的“通俗历史热”换成“百家讲坛”,全文就很好理解了。,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
4、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
5、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这样的转换从科学知识角度看是不科学的,但从阅读角度看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办法。语言的转换意识还包括有的文本关键词句不明显时,需要我们迅速压缩概括每段内容,把其转换成自己理解的语句。,文本读完后,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考生因不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及不能准确锁定选项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下面我们就从设置选项所运用的6大手段及错误
6、选项的9大陷阱来复习,以便考生在答案的“准确”上有所突破。,明确“客观选择题”六大命题手段和九大命题陷阱,一、6大命题手段,二、9大命题陷阱,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些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却在表意上与原句大相径庭。这些“看似靠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是命题者通过“删”“添”“改”等方式变换了部分词语或变换了句间关系命制的,稍不注意就会使自己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对这样的选项,可先运用“逻辑推理法”初判,再运用“五类词语巧比对”验证。,走出“客观选择题”解题两种误区,(一)逻辑推理法(先初步判断)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就是包括“逻辑推理”在内的思维能力,所以可以尝
7、试运用“逻辑推理法”来解题,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如果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法”去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解题效率。甚至对有些选项可以通过一般的逻辑推理来确定正误,而不需要对原文做细致的比对。,【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8、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
9、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
10、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1.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C.陶瓷雕刻艺术是
11、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群雕的塑造,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逻辑推理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全,理解错误。范围扩大。B项,由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范围缩小。D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答案C,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
12、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的固定死板的艺术。,逻辑推理D项,“固定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六段只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答案D,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D.水浒108将大型
13、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逻辑推理A项,由原文可知“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B项,“所有”说法太绝对化。范围扩大。C项,原文第六段“不是如实地复制”,此选项中的表述恰恰理解反了,属于无中生有。答案D,(二)五类词语巧比对1.比对范围这一现象涉及部分与整体(把部分说成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扩大与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等。解答时要关注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全、一些、部分、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判断下列选项正误(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典例2】
14、 选项:(2016新课标全国卷,3,B项)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原文: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即时小练】1.选项:(2016新课标全国卷,2,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原文: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
15、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很明显对象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而不是“人们”,范围扩大,且原文没有“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这层意思,曲解文意。,2.选项:(2015新课标全国卷,1,A项)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原文: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
16、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原句说“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意思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也是美学问题但不重要;这一意思在选项中直接表述成了“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故意丢掉了“重要的”一词在表意上的作用。,3.选项:(2015湖北卷,8,B项)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原文: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
17、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为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原文说“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在选项中被改成了“从来没有”。改换了条件限制,缩小了范围。,2.比对时间、结果词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涉及已然与未然、可能与必然等。解题时要特别关注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
18、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判断下列选项正误(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典例3】 选项:(2012山东卷,6,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原文: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即时小练】,选项:(2012江西卷,7,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
19、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3.比对程度词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陈述对象方面。解题时要特别关注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它等。,判断下列选项正误(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
20、理由。【典例4】 选项:(2015安徽卷,1,A项)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原文: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将“经典”这一概念,偷换成了“中国经典”。原文表述为“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属于偷换概念。,【即时小练】1.选项:(2015安徽
21、卷,3,A项)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原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选项中“这一过程”指的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的过程,把形成过程等同于其“价值和意义”是偷换概念
22、。从原文来看,“价值和意义”应指“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2.选项:(2015四川卷,5,C项)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原文: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原文说“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举尚书一例只是为了证明“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并不能由此得出“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的结论
23、。选项强加因果。,4.比对否定、肯定词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即肯定和否定颠倒。解题时要特别关注选项句中或原文中往往会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有、一定、接受、顺利、出现、没有、每、无、无非、拒绝、妨碍等。,判断下列选项正误(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典例5】 选项:(2016新课标全国卷,2,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原文: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
24、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表述绝对化。无中生有。,【即时小练】1.选项:(2016山东卷,6,A项)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原文: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逐渐走向
25、衰微”文中并无此说,只是说“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2.选项:(2016山东卷,7,C项)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原文: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错误,一是“汉魏古诗反律化”无中生有,二则更无“继承”的说法。,3.选项:(2015四川卷,6,D项)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26、原文: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原文说白虎通义“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并没有说分别代表“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属于无中生有。,5.比对因果词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的语句
27、错断为“果”,“果”的语句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情况就是选项与原文的结果一样,但选项把原因给换了。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判断下列选项正误(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典例6】 选项:(2016山东卷,6,B项)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原文: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因而”一词强
28、加上去,原句的表述并未体现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属于强加因果。,【即时小练】,1.选项:(2015浙江卷,9,C项)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原文:每种思维都创作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思维的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选项的前一个分句出自第3段的开头,后一个分句出自第2段的中间,即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
29、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2.选项:(2014湖北卷,6,D项)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原文: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比对结果:()评判理由:_答案比对结果:()评判理由:从原文看,“两大柱石”与“最后根据”两层意思之间用了“然而”,是转折关系。选项强加因果。,一般论述类文章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的选项
30、特征是语句比较长,有时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选项信息分散在各个段落中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信息点多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对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分析法”来解答。,对于比较长的选项,可采用“切片比对分析法”,即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还要借助“五类词语巧比对”。,【典例7】 下列有关“一带一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C“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合作领域是亚洲。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
31、任义务。原文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促进亚欧非区域发展和人类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带一路”域内有60多个国家,约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63%。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合作领域,契合亚欧大陆尤其是亚洲的实际需要。,比对分析,【即时小练】请运用“切片
32、比对分析法”来解答下面的题目。,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法的明显特征是运用线条和笔墨,而西方绘画表现手法的明显特征是运用透视和光影素描法。B.中国传统绘画不注重科学性,与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有关;西方绘画注重理论和技法上的科学性,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科学主义有关。,C.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点线与水墨的和谐,追求写意,追求神似;西方绘画注重块面与颜色的和谐,追求摹真,追求形似。D.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都要求画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前者还要求画家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诗情画意,而后者只要求画家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原文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法的明显
33、特征,是运用线条和笔墨,塑造成点线结构的艺术形象。这固然与绘画所用的毛笔、水墨和宣纸有关,但更是写意的审美追求所致。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透视,二是光影素描法。这两大艺术法则都是建立在几何学、物理学,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渗透着科学的成分。达芬齐在画论中甚至明确地把绘画作为科学来研究。可见,西方绘画是非常注重理论和技法的科学性的。这与科学正在那时兴起不无关系。文艺复兴产生了人文主义,也产生了科学主义。二者在近代以来的西方绘画中都有突出的表现。没有科学,也就没有西方绘画。从摹真这一点来看,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在表现技法上,西方绘画使用的是块面结构,中国传统绘画
34、使用的是点线结构。如果说西方绘画是块面与颜色的交响。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则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总体说来,块面结构长于描摹,点线结构长于写意。此外,中国传统绘画不强调透视、光影和色彩,只是粗略地要求近大远小、黑白阴阳。因此,想让中国传统绘画达到完全的摹真是不可能的。中西绘画表现手法存在这些差别,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中西方绘画工具的差别;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三是中国古代画家不看重摹真,因而不去进一步追求透视和光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第三条,中国古代画家追求神似,追求写意。也就是说,“神似”“写意”的艺术观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笔墨看似仅仅是绘画技巧,实际上却是画家思想观念、道德情操、
35、学识阅历、志趣个性的综合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过程中,金石书法、诗词和音乐都对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书骨”“诗魂”“乐韵”是一幅优秀中国画的美学特色。西方绘画要求画家对色彩光影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应的几何学、物理学知识。中国传统绘画则要求在观察力的基础上还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诗情画意。,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手法缺少科学因素,摹真能力不如西方绘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但艺术毕竟不同于科学,渗透着科学成分的绘画并不一定比没有科学因素更高级。相反,中国传统绘画在“神似”“写意”表达画家思想感情方面更胜一筹。因此,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是较多体现出人文精神的绘画技法。,切片比对对A项切片:第一分句在第一自然
36、段开头句,第二分句在第二自然段开头句,通过比对,符合文意。对B项切片:分号前的语句,在文中没有具体的语句对比,但其信息蕴含在第二自然段所谈“西方绘画是非常注重理论和技法的科学性的”与第四自然段“中西绘画表现手法存在这些差别,究其原因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中;分号后的语句可与第二自然段的结尾句“这与科学正在那时兴起不无关系。文艺复兴产生了人文主义,也产生了科学主义”比对,含意相同。,对C项切片:分号前的语句信息分别蕴含在第一自然段结尾句、第三自然段全段和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中,信息一致。分号后“西方绘画注重块面与颜色的和谐”句,可与“西方绘画是块面与颜色的交响”比对,表意一致;“追求摹真,追求形
37、似”句在原文没有具体语句比对,但是原文是采用对比论证的,第三段论证“中国传统绘画达到完全的摹真是不可能的”、第四自然段论证“中国古代画家追求神似,追求写意”就间接论证了西方绘画“追求摹真,追求形似”。,对D项切片:经过切片,发现选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都要求画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前者还要求画家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诗情画意”信息蕴含在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尾两句,选项中“而后者只要求画家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句在原文找不到相关信息。答案D,信息整合要点归纳题包含以下三点:关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文章的主要观点;文章主要观点建立的理由或依据。信息整合要点归纳是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是论述类文章的首
38、要任务。不论哪种信息的整合归纳,都可按以下“三步走”:,“主观题”两大题型重突破,第一步:研读标题、开头、结尾,然后抓各段中心句、过渡句及一些标志性词语,读懂各自然段内容,进而把握全文内容。这就要明确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论述类文章往往要运用或涉及一些概念,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2)从重要的语句中获取信息。(3)从引述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论述类文章中的一些叙述性或引述性材料往往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寻找并圈定答题区域确定区域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方;
39、同时要扩大范围,这个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出现的地方。第三步,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截取关键词句,合并归类,找全信息点。(最好让答案条理化),【典例1】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
40、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真正性质和位置。,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当一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不再进入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当我想与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
41、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automatic counterpart),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他人将如何理解?(F.尤契夫)
42、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选自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删节),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时,应先根据题意,找准答题区间,然后从中找到相关语句,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如:“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即言语不能完全地表达思维;“他人将如何理解”,即思维交流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在我们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即思维并不总表现为言
43、语。因此说“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答案 心灵(思维)的交流,需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思维并不总是表达为言语。言语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在论述类文本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结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整体解读,筛选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
44、点态度。(3)分析文中材料,把握作者观点态度。(4)从结构分析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章观点的呈现,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在文章适当的地方直接点出,或在文首、段首,或在文末、段末;二是作者将观点隐含在文章之中,即所谓表露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从文章结构的分析入手,来仔细探析。,(5)分析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把握引述材料隐含的作者的真实意图。阅读时要在筛选、整合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作者评论或议论性的文字,推究材料与作者意念之间复杂的关系。(6)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两种方法: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
45、点;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典例2】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
46、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