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2012 级 7 年制中西临床医学唐瑞201270202047【摘要】目的:为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方法:引用了各类文献有关道地药材的论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了道地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等的关系问题。结果:道地药材的形成确实与有效成分、微量元素、优良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等密切相关。为用现代中药科学研究方法重新认识道地药材阔拓宽思路。【关键词】道地药材;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传统文化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地理产区,品种优、品质好、产量大,生产加工规范,临床疗效显著,世所公认的久负盛名的优质正品药材。千百年来,道地药材的形成始终以药材“道
2、地产区”为条件,“择优而立”为准则,“质优效佳”为标志,“技术规范”为保障,“中华人文”为特色。故本文就道地药材的形成的探究进行论述。1.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中药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可用于中药研究开发应用的生物遗传资源,是所有中药物种的总和。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础,因此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优质的遗传资源,主要包括栽培品种或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选育的良种等 1。附子早在公元前140年淮南子中就有记载,被医家誉为“药中四维”之一、“百药之长”。在四川江油的栽培历史有1300多年。附子的栽培比较特殊,分附子种源“乌药”的栽培和附子的栽培。附子的栽培品种、品
3、系较多,但按叶型主要分为南瓜叶型、丝瓜叶型、小花叶型。其中,南瓜叶型块根肥大,产量高,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但抗病能力较差;丝瓜叶型产量较低,抗病力较强,不易烂根枯死,产量稳定。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有野生人参(野山参)、半野生人参(林下参)和栽培人参(园参),人参的种质资源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人参的栽培品种按茎果色泽分为紫茎红果、青茎黄果、紫茎黄叶红果,按根形分为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园膀园芦。其中,大马牙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地下根产量高,常作为主要栽培品种。2.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因素我国领土辽阔,气候环境复杂,地理环境丰富,因此适合多种不同的植物生长。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可以产
4、出大量的“道地药材”。因此各种外在因素也是“道地药材”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2.1 道地药材与环境的关系道地药材的生长、发育、繁殖都离不开生存的环境条件。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形成道地药材重要的外在因素。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处在各种波长不同,能量各异的电磁辐射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所摄取的太阳光线,是南一点波谱范围内的多种电磁辐射所组合成的集合体。四川江油附子研究所对江油附子用电磁波辐射器进行照射试验,结果证明:可提高发根力,增加产量1280,提高生物碱含量020 2。据报道,各地中药青蒿(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高低不等,生长在北方的青蒿,其青蒿素含量远较生长在南方四川、广东等地的低。
5、实验证明,这与当地光照时间和强度有重要关系。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无毒,而生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了。内蒙古地区生长的蒙古黄芪,其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远较其它地区为高。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产于吉林的葛根中高达12,而产于贵州的仅为177。因此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的各种生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3。贝母喜湿润,忌干旱和积水,日均5左右出苗,1013开花,1416果实成熟,1520是生艮最适宜温度,超过30则抑制乍长。川贝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和西南高原气候区域,四川阿坝州、甘孜州是其道地产区。阳春砂是我国著名的南药之一,系热带、亚热带雨淋植物,喜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28
6、,相对湿度75一90,土壤含水量25一35。忌阳光直射,苗期荫蔽度以70一80为宜,开花结果期荫蔽度以5060为好。对土壤要求小甚严,多种类型的土壤,甚至混有石砾的土壤,都能种植。但以上层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力强、pH值为4856中性或微酸性的黑色砂质壤七或粘质壤土为佳,适宜生长在一面开旷、三面环山的坡地,广东阳春县是其道地产区。2.2 道地药材与种植技术 自古以来,我国医药学家就强调药材栽培和采收季节的重要性,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工,卒无裨益。”元代,李东垣用药法象中也记载:“诸草木昆
7、虫,产之有地,根茎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昧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4。”因此在道地药材产区,有悠久的栽培采收历史和成熟的栽培技术。如四川江油观雾山地区和雁门山区是四川道地药材天麻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这里的山区药农,采取就地收集有机肥,集中培植野生天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药材产区,人们都采用优良的品种于以栽培,利用特有的栽培技术和适合于药材生长发育特有的地区环境。同时,在土壤中加入其它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有充足的有机和无机成分供给生长需要,以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达治病的目的。四川江油与陕西汉中均大量生产附子和附片,但因江油地区有着成熟严格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不同,冬至前一周栽
8、种,需年年换种,以防病。栽培上还要进行摘心去芽和修根等措施,导致药材质量迥异,江油附子一直是公认的道地药材。2.3 道地药材与加工技术道地药材产区都有较强、较悠久、较科学的加工技术。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可以认为,是由于较伞面的加丁技术保留了较高的治病成分。或消除了毒性成分,或消除了副作用 5。如怀牛膝的道地产区在吉怀庆府,现在的河南焦作武陟县一带,当地将斩获的植物药材剪短芦头,去除须根,扎成把,倒置沾冷水后,硫磺熏,取出后分等(头肥,二肥,平条,杂条),扎成把,修剪,晒干,将其按头朝外,尾朝里堆成圆垛,堆放2030 d,分等级装箱。元胡采后及时蒸、煮、晒干,否则会变成空皮而失效:薄荷、苏叶、
9、藿香叶、茵陈等芳香的药材,采后要阴干,不能曝晒,否则挥发油散失过多而降低药效。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材清洁纯净,改变药物性能以及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疗效。由于炮制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反应,使中药的成分产生质或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又必然会反映到药理作用上来,对临床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4 道地药材与微量元素道地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但归根结底,是由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所致。除有机成分含量不同而外,无机成分尤其是微量元素也是治病成分之一。道地药材可能是由于含微量元素较高的缘故。我国西北地区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地所产黄
10、芪、甘草质量高、疗效好。人参会“择地而生”。其地就是微茸元素“锗”的含量较高。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经元素射线分析发现,青海道地药材大黄与普通市售大黄两者的锰、铁、钼等微量元素含苗有较大差异 6。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但需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微量元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除其本身具有药理活性外,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结合其药理活性增加。微量元素对中药而言,既可为营养素,有可作为某种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如某种元素的缺乏,可影响某种有机物的合成量。植物中微量元素义是要受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这就涉及到种植技术和土质情况等问题。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可能也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界因素之一。3. 道
11、地药材与传统文化道地药材的种植、发育、生长和形成,离不开道地药材生存的特定环境条件。道地药材的生存环境,不仅包括适宜的自然环境,而且包括特有的人文环境。如,道地药材川芎、川附子、广陈皮、广藿香、文三七、云木香、怀地黄、浙贝母、杭白芷、关防风、辽五味、辽细辛、北沙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亳菊花、宣木瓜、建泽泻、江枳壳等,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不仅反映了道地产区独有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牛物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而且反映了千百年来道地产区人民独有特色的种植、采收、加丁、炮制技艺和独特的品质特征,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是“天、药、人
12、”完美的结合 7。因此道地药材同有的人文特性,是道地药材产区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和延续下来的科学的、先进的、规范的生产方式、贸易方式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活方式,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核心动力之一。4. 小结与讨论道地药材是人们传统公认且来源于特定产地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精粹之所在。道地药材的形成,需要较长的周期,通过长期疗效证明药材的优质,通过持久的产量和质量证明生态环境的适宜。可以说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核心在道地药材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因其优质性受到医家的推崇,因其生产性得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于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笔者还认为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现代研究则能更
13、好的认识和使用道地药材。淮南子天文训曰:“宇宙生气,气有涯根。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易传咸彖曰:“天地感而万物生。”老子二十一章曰:“寂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有精气所构成。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昔在黄帝,咨于岐伯,做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者: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因此,要想彻底明白医道,则必须明了宇宙天地和人的本质规律,“气”乃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故从“气”的角度研究宇宙、自然、人体、药物的规律是一条捷径。
14、抓住此“气”研究道地药材则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不右强也。 ”上述理论中阐释了“气机升降及运转机制”对于人体和自然界的影响。中药也是“气”的产物,人体本如一小宇宙,人体得天地之“气”全,而药物得天地之“气”偏。故中医运用中药是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自身之偏,进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天地之“气”的运转对于
15、各地域的影响也不相同,如北方属水,禀收藏之气,则生长于北方的中药具有北方收藏之气所影响的特点。故各地域“气”之偏也决定了当地药材的分布及其特性。因此笔者认为道地药材的形成与所处地区的整个气机运转流通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掌握了道地产区的气机变化,则可相应的推导出相应的道地药材的用法,种植,炮制等方面的内容。参考文献1彭成.道地药材形成的要素与面临的危机J.中药与临床,2011,01:7-10.2谷素云.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因素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3魏全嘉.论道地药材的形成及演化J.中国中药杂志,1997,08:13-15.4李隆云,肖小河,秦松云,苏中武.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分化探
16、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02:104-106.5黄璐琦,郭兰萍.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J.中国中药杂志,2007,04:277-280.6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肖培根.中国道地药材研究 20 年概论J.中国中药杂志,2009,05:519-523.7何辉余.道地药材的成因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4:5-6.8江曙,钱大玮,段金廒,严辉,于光.植物内生菌与道地药材的相关性研究J.中草药,2008,08:1268-1272.9孟祥才,陈士林,王喜军.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J.中国中药杂志,2011,13:1687-1692.10陈林,彭成,刘友平,陈
17、鸿平,向楚兵.川芎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1,16:2303-2305.11黄璐琦,郭兰萍,胡娟,邵爱娟.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J.中国中药杂志,2008,20:2303-2308.12王厄舟,徐华洲,刘希福,由会玲,寇国栋.影响中药道地药材形成的主要因素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02:31-33.13彭华胜,王德群.白术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变迁J.中国中药杂志,2004,12:15-17.14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谈“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J.中国中药杂志,2013,03:466-468.15梁飞.明清时期部分地区道地药材的方志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16何婷,巩颖,华国栋.浅议道地药材的特性内涵A.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 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