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43528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PT 页数:170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五部分 写作训练-临考突破重实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文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文章才有灵魂,才能将有关材料提摄起来。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立意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目前已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下面就以新材料作文为例,讲解审题立意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案,几乎一切新材料作文,其本质都是“关系”型,材料中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A与B”或“A与B与C”这种“二元”或“多元”关系高考作文命题重点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目的立足于此,考生审题立意的突破也正落脚于此。,一、从“材料”中抽取“二元”(或“多元”)关系审题立意精准的突破口,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千法万法,而从“材料

2、”中抽取出“二元”关系,是审题立意最容易、最可靠、最精确之法。如何抽取呢?有些新材料作文,“二元”关系相当明显,直接提取即可。例如:2016全国卷进步与退步2016全国卷课内与课外2016江苏卷创新与个性,2016山东卷有用与无用2015湖北卷喷泉与泉水2015四川卷老实与聪明2015安徽卷蝴蝶翅膀的有色与无色2015浙江卷文品与人品2015福建卷人与路2015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有些“二元”关系不明显的材料,稍加思考,也可以间接抽取出“二元”关系。,请看2016年高考江苏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

3、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从材料的关键语句“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二元”(或“多元”)关系,即创新与个性的二元关系。,又如2016年高考山东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这则材料同样体现的是“二元”关系,即有用与无用的关系。行囊随身带,里面应有尽有,但有的

4、有用,有的没用,有的也许会用,有的也许永远不用,但却不会丢掉,直到永远。其实,事先谁也说不准哪个有用,哪个没用,一切皆有可能。对于这种或明或暗地存在“二元”或“多元”关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坚持:两者可以兼顾,不可舍此取彼;可以厚此薄彼,不可舍此取彼;可以有是有非,不可舍此取彼。,二、立足“二元”(或“多元”)关系辩证思考审题立意的创新点,抽取出了“二元”关系,保证了审题的准确性;下面就可以解放我们的大脑,思考“二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辩证关系,这就等于找到了多角度审题立意或者创新思考审题立意的无限可能性。通常情况下,“二元”关系存在着以下辩证关系:(1)对比关系:如2016全国卷,进步与退

5、步。(2)并列关系:如2016江苏卷,创新与个性。(3)主次关系:如2015全国卷,“情”与“理”,当然重“情”,但更要重“理”。,(4)条件关系:如2015湖北卷,只有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喷泉不停喷涌。(5)因果关系:如2015湖北卷,因为有了泉水的不断聚集,所以才有了喷泉的不停喷涌。(6)表里关系:如2015安徽卷,蝴蝶翅膀表面上看色彩缤纷,其实本是无色的。新材料作文中的“二元”(或“多元”)关系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更新、更高的立意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但是写进作文中的只能是一种关系,否则,就有可能立意不清,思路不明。,作文三个分项分中,内

6、容分是头一个分数,它直接影响着后两个分项得分,所以许多老师称它为作文得分的“决定项”,而制约“决定项”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文是否“符合题意”,一篇文章一旦脱离材料、偏离题意,作文将直接被划为四类卷。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因此,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稳”字当头,切忌剑走偏锋留遗憾。审题立意要“稳”,可参考采用以下5种技法。,技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审题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的

7、材料,完成审题立意。,1.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三毛,2.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蒙田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分析】 这是一道名言名句型材料作文题,可采用提炼中心法审题立意。读懂材料内容是基础,抓住三个名句谈论的中心问题是立意的关键。三毛这句话意蕴深刻,它告诉我们永不要抗拒生命的重负。蒙田的话告诉我们生命的路程从来不以时间之尺来度量。庄子的话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言外之意是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

8、生命。综合以上各句的含意及底蕴,这则材料围绕的中心是“生命的意义”,因此可以确立如下立意:其一,从生命的内涵出发,谈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如何实现;其二,从对生命的感受和认识出发,谈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和对生命应有怎样的态度。,技法二:抓关键词句法,对材料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示例】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

9、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老实”和“聪明”,写作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需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老实”,是实诚、忠厚、诚信、朴素、执着等的代名词;“聪明”,既可以是褒义的机智、敏锐、灵活、变通等,也可以是贬义的狡猾、投机取巧、逃避等。从中我们可以品悟出命题者意图让考生写出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对“老实”和“

10、聪明”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下、眼界的高低、构思的巧拙。,为此,围绕“老实”和“聪明”两个关键词,可以有如下立意:(1)老实是真聪明材料中,甲对“老实”的诠释是:实诚、忠厚。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都应该是“老实”的标准。现实生活中,这些“老实人”往往受人尊敬和赞扬,显然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写作时,可以选取“老实”的一个层面来破题作文。,(2)真聪明是睿智材料中,甲对“聪明”的诠释是:机智、敏锐。真正的聪明是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古往今来,小聪明者比比皆是,或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或见

11、风使舵、投机取巧,或趋炎附势、狼狈为奸、蝇营狗苟,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只能得一时、不能得一世的小聪明,最终会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抛弃。真正的聪明是在工作、生活中,机智灵活,果敢敏锐,不泥古守旧,不生搬硬套。写作时,可以破立结合,在批判小聪明中肯定真正的智慧。,(3)智慧是老实与聪明的统一从古到今,“老实”和“聪明”兼而有之的,大有人在,他们内外兼修,看似不合潮流、不随世俗,却异常聪明,这就是智慧。正如庄子所称道的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写作时,先弄清“老实”和“聪明”的异同,再确定主旨、选择文体,或议论抒情,或记叙描写,均能写出好文章。,(4)外老实与内聪明材料中,丙的观

12、点是:貌似老实的人,往往是聪明人;小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实生活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或执着于远大的理想,或潜心于宏伟的事业,或醉心于高雅的爱好,他们看似不识时务,不近人情,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但往往十年磨一剑,待到功成名就之时一鸣惊人,为他人、集体、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相反,那些假聪明、小聪明、伪聪明者大行其道,甚嚣尘上,遭人唾弃。写作时,应注意“老实”和“聪明”的辩证关系,分清真正的“老实”和“聪明”。,技法三:因果分析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

13、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果。,【分析】 这则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甜。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样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最佳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

14、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纯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话题联系起来。,技法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分析】 这则材料十分精练,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实则有一定的寓意

15、,需要采用“由物及人法”审题立意。首先要正确理解“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的含意:“心不变”就是理想不变、信念不变;“脚在走”就是脚踏实地,在行动;“圆”就是圆满、圆梦、成功、精彩人生。立定原点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把既定的路走下去,这就是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的答案。路是心的选择,人生旅途中,只有心存定力,不随波逐流,并付诸行动,持之以恒地坚定自己的脚步,才有可能实现美好的人生之梦。,技法五: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

16、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示例】 (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分析】 审题要求多向辐射:

17、写作要求是“选准角度”,言外之意不止一个角度。三段考题材料运用“由果溯因”法都可以作为立论的角度,有时还可以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其他立论角度。本题在审题立意时可以把多向辐射法和由果溯因法结合起来运用。(1)角度一:儿子由果溯因: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原因想分辨两者的不同。这说明,孩子有好奇心,有探究精神。因此可以立意:勿让功利扼杀好奇心;要获得真知,需付出必要的代价;等等。,(2)角度二:父亲由果溯因:结果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原因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这说明,父亲认为丝瓜藤与肉豆须无须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凡事应化繁为简

18、,忽略过程,注重结果。因此可以立意:只要不忘自己的立场与尊严,自会结出果实,绽放人生;站稳脚跟,努力生长,过程中的纠缠不必注意;等等。(3)角度三:丝瓜藤与肉豆须由果溯因:结果分不清;原因纠缠在一起。这说明这两个事物的本性就是这样的,因此可以立意:顺应事物本性;尊重事物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即时小练】,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从材料中抽取出的“二元”关系,思考“二元”间内在的辩证关系,1.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山珍,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而有人则不

19、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常常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珍禽,隐私就是隐私,不能侵犯一切以自然规律、文明的法则去面对,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充盈必要的浪漫情怀。,(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_。(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答案(1)实用主义与浪漫情怀(2)(示例)对立关系:舍弃实用主义,拥抱浪漫情怀。并列关系:既需要实用主义,又需要浪漫情怀。主次关系:实用主义固然有合理之处,但人生更需要抛弃物欲,追求自然、文明的浪漫情怀。,2.一只公鸡满地觅食,捡到一颗珍珠,把它交给了宝石工人,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这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1)抽

20、取出的“二元”关系:_。(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答案(1)珍珠与米粒(或“公鸡的取与舍”)(2)(示例)对立取舍关系:舍弃外表好看但空而无用的东西,追求外表虽朴实但很实用的东西。并列并存关系:“珍珠”与“米粒”各有所用人生既需要“米粒”,也需要“珍珠”。,3.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转化,(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_。(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答案(1)朴与华(2)(示例)并列共存关系:人生既要生活朴素,又要华彩绽放。相互转化关系:“朴

21、”可以变为“华”,“华”也可以变为“朴”。表里关系:表面上“华”,其实很“朴”;表面上很“朴”,内里很“华”。,4.岛屿矗立在海上,当茫茫海水退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与大陆紧紧相连。,(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_。(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答案(1)岛屿与大陆(2)(示例)条件关系:每个个体(岛屿),只有扎根于息息相通的“生命大地”(大陆),才能获得抵御风暴的力量。依存关系: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二、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结合本节内容完成审题立意,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有一天,一个农夫打扫完马厩时,发现怀表不见了。于是跑回马厩寻找,他几乎把马厩

22、整个都翻遍了都没有找到,只好气馁地走出马厩。这时候他发现一群孩子在玩耍,于是对他们说,假如有谁能在马厩中找出他遗失的怀表,那个人便能得到重奖。于是孩子们一窝蜂地跑进马厩里寻找怀表。但是最终孩子们都没有找到怀表。农夫很是失望。,就在这时,农夫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再进去找一次吗?”一个孩子对他说。农夫觉得大家几乎把马厩翻遍了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凭你一个人就找得到呢?可是这个孩子坚持要试一试,农夫还是答应了。不一会儿,这个孩子走出马厩,他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农夫很惊讶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那个小孩回答:“我进去之后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于是循

23、着声音找到了怀表。”,【立意指津】,以上作文题目是模仿全国卷样式命制的新材料作文。从试题内容上来看,此题暗扣热点话题保持静心、克服浮躁。世界复杂变幻,心灵必须宁静。针对转型期社会上有些人不能静下心来而是流于浮躁的社会背景,凸显“宁静致远,善抓关键”的主题。此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作文命题强调学生要能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宁静的心态,做事要善于抓住关键,讲究方法。,【你的立意】立意一立意二,立意三立意四,【参考立意】,立意一:心静如水方能解决问题。立意二: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方法。立意三:做事要找到要害,方能成功,要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立意四:找准

24、原因,对症下药,从源头解决问题。,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板桥)新生事物第一次出现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第三次是喜剧。 (卡尔马克思),【立意指津】,唐朝诗人刘禹锡用“陈叶、前波”来比喻旧事物,用“芳林、新叶、后波”来比喻新事物。寓告世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断发展,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诗义是:新事物有远大前途,强大生命力;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卡尔马克思认为:新生事物第一次出现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第三次

25、是喜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在马克思的观点中,新事物产生时总是弱小的,旧事物往往是强大的,总是极力压制新事物的,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往往会经历艰难的斗争,这是其所谓的悲剧。但是新生力量会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壮大,战胜旧事物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将会登上历史舞台,旧事物最终将慢慢退出,这是其喜剧。,【你的立意】立意一立意二立意三,【参考立意】,立意一: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前途。立意二: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是对传统的扬弃,是新思维开出的新花朵。立意三:世界的未来终将属于我们,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自己的梦自己圆,做最好的自己。,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26、。,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立意指津】,这则材料蕴含着一组对比:从外打破是食物(压力),从内打破是生命(成长)。,“鸡蛋”显然比喻人(或集体、国家),那么“蛋壳”比喻的是成长需要突破的事物,如现状、家庭出身、缺陷、限制、固有观念、困扰、磨难、逆境等。“从外打破”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攻即破;或被动地承受外界压力,不思反击,不堪重负以致破碎毁灭;或借助外力,反受其害。“从内打破”则指主动出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突破;或完善自我,增强实力(抗压力),获得新生(成长)。对于二者,我们显然要否定批判“从外打破”的态度及做法

27、,肯定推崇“从内打破”的态度和做法。把“蛋壳”当重点,谈磨难的意义,如“人经磨砺终成蝶”“浴火重生”;或把“成长”当关键词,如“成长的旅途”,都属于审题失误。泛泛地谈论“态度决定一切”也是偏题的,因为此材料谈的只是“主动和被动”两种态度,与其他态度无关。,李嘉诚的这句话,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实现人生突破这个问题。对待需要突破的事物(蛋壳)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是写此文的立意所在,也是全文的论证重点。对待“蛋壳”的正确态度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突破、自发自主突破。可以分析其原因,因为限制阻碍成长(发展),受困意味毁灭,“从外打破”贻害无穷,等等。正确的做法是要敢于直面“蛋壳”的存在、积蓄力量、完善

28、自我、创造突破机遇,等等。由此可见,最终确立的话题关键词应该是主动、内因、自我突破、自主自发、自救等。材料包含的关系有:被动与主动、完善自我与借助外力、压力与抗压、出击与等待、突破与受限等,此命题材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发挥的空间。,【你的立意】立意一立意二,立意三立意四,【参考立意】,立意一:自发才能突破,自主成就自我。立意二: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立意三:安于现状,被动挨打。立意四: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审题立意。,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

29、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津】,这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首先,要弄清寓言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其次,需要弄清寓言的象征意蕴。我们可以看到老鱼问得看似寻

30、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寓言的相关点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你的立意】立意一立意二,【参考立意】,立意一:立足生活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忽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空气、阳光、水等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是我们重

31、视了吗?我们往往人为地污染与破坏!和小鱼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爱中却不知有爱,不珍惜爱(如认为父母之爱是应该的,于是成了“啃老族”,对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不思感恩与回报等)。生活中凡人(如“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都是凡人)有伟大,琐事有感动,我们不能忽视。我们所忽视的还有许多,如美、友情、传统、礼仪、道德等。,立意二:审视心灵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深入思考我们的心理症状和相关思考。自大与自私,使得人类天天生活在地球上,却并不关爱地球;生活在亲情、友情、师长之爱中,却不懂什么是爱;我们轻视平凡,不重传统,有的还丢掉

32、了应有的礼仪、道德等。成长需要提醒,正如小鱼需要老鱼提醒一样。我们需要从“无知”走向“有知”,不能像小鱼那样“无知”。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要思考该关注些什么,该忽视些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良好的开篇能力,不仅有助于考生迅速进入写作状态,也有助于给阅卷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作文怎么开头好呢?简单说就是应该出语不凡,应该一开始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而结尾要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赞美“卒章显志”的写法,就是说篇末要归纳全文,照应标题或者中心论点,体现主旨。结尾是给读者以最后的、决定性的印象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明确有力。结尾与开头一样要引起读者的兴

33、趣,要令其念念不忘,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的效果。给读者以启迪、无尽的思考或者鼓舞。,开头结尾写出提分亮点,第一招:开门见山式,在开头直接点明文章立意,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彰显文章的题旨,使读者对自己的行文意图有所洞察,以便确定文章是否跑题。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事件的记叙,表明主旨;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典例1: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拥抱蓝天的白杨。(让青春飞扬)典例2: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

34、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广东高考佳作纪念),第二招:排比入题式,排比,能先声夺人,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结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语言畅达华丽。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典例1:是谁,在汨罗江边纵身一跃,只留得个衣袂飘飞的孤独身影?是谁,在骤雨潇潇中,把栏杆拍遍?是谁,在铁马冰河的梦境中,仍旧思索着为国戍轮台?那萧索的背景下如水落而石出般地涌现出一颗颗孤独却坚贞不屈的灵魂。是的,坚贞不屈!(全国卷优秀作文守住心灵的

35、契约),典例2:君不见京都暴雨、雾霾天气、西南大旱,更有甚者黄浦江上死猪遍“江”何也,重经济之发展而轻环境之保护也!君不见富士康员工之“十几连跳”“过劳死”屡见报端、“空巢老人”翘首期盼子女归何也,物质之追求与精神之充实不平衡也!君不见驱走“毒奶粉”又迎来“毒胶囊”,食毕“瘦肉精”又奉上“速成鸡”,处理毕校车之患又疲于矿难频发何也,长于效益之追求而短于道德之建设也! (四川卷优秀作文万物皆需衡,不可失也),第三招:引用诗词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广阔的文学殿堂里,优秀诗词更是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积累大量的诗词歌赋,又能在作文开头引用之,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典例1:“问世间情为何物,

36、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问世间情为何物),典例2: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望热切的脸。(渴望),第四招:设置悬念式,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引人深思。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高考作文中巧

37、妙地设疑发问,制造悬念,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赢得高分。,典例: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语,一些伤心往事却难免淤积于胸,块垒难消。面对万千世事,我们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呢?答曰: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四川高考佳作那阵风吹过),第一招:引用式结尾,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可引用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流行歌词等,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典例1:作文把握今日,创造明天引用式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38、,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典例2:作文懂得放弃引用式结尾“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十八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实现我的价值,我必须懂得放弃、学会放弃,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所收获!,第二招:排比式结尾,排比式结尾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典例1:作文谈意气排比式结尾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典例2:作文亲情排比式结尾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

39、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第三招:感召式结尾,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典例1:作文塑造成功的自己感召式结尾让我们学会从一点一滴中,发现其优点,并塑造一个成功的自己。我相信只有懂得塑造自己的人,才能得到那盈盈春水中最清的一捧,才能得到那灼灼红叶中最暖的一枚,才能得到那萋萋芳华中最美的一束。因为,最美好的事物注定是为成功的人准备的,而“只有懂得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是成功的人”!,典例2: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感召式结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

40、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的那份“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即时小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本节所学内容,拟好题目并写好开头结尾。,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题目:_开头:_结尾:_,答案题目:不畏浮云遮望眼开头:处在弥漫一切的黑暗中时,擎一把火,发现黑暗不过是畏光的孩子,一驱即散;在奔腾的浪涛中,扬帆起航,看清汹涌的急流不过是无奈的挣扎,难没你我;茫茫的苦难犹如墨色的天幕,我们对它发问:能奈我何?(运用排比、比喻开篇,感染力强)

41、结尾:“不畏浮云遮望眼。”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用光明驱走黑暗,扬帆来抗击浪潮,在困难来临时,向前踏出一步,朗声而呼:苦难永难奈我!(运用感召式结尾),有了精彩的开头,自然不能在文章的主体上华而不实。主体是文章的中心、需要详细地论证事理,切记不能出现任何的拖沓、华而不实。应如猪肚,饱满而充实。以下3种写作范式,切实帮助你写好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常用三种范式,运用辩证分析写议论文,主要是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

42、林。要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绝对化。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善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两方面去分析事物的内外因、利与弊、得与失等,这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运用“二分法”分析问题,能够避免议论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增强说服力,辩证思维常见的推理范式为:A是B,A未必是B。比如,玩物丧志玩物未必丧志,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运用“二分法”有时还能翻出新意,提出独特的新见解。例如,“班门弄斧”,本来的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一种不谦虚的表现。但从反面一想,“班门弄斧”也有好处,在行家面前“卖弄”一番,不仅可能得到行家的指点或赏识,而且是“小人物”虎虎有生气的表现,难道许多行

43、家未成名时不正是这样的吗?这样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使议论更辩证,而且富有新意。,运用“二分法”最忌“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我们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但在写作过程中,就“一面”谈深谈透,文章同样具有思辨性,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行了。同时,要有意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能力,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对关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二、运用“二分法”应注意的事项,不能把正面与反面、得与失、利与弊、内因与

44、外因同等看待,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并对主要一面做重点论述,对另一面只捎带几笔。这样,才能避免模棱两可、片面,使观点鲜明。,典例1:作文传统文化需坚守辩证分析,然而坚守,不意味着故步自封,我们同样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文化的诞生脱离不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文化所遭受的冲击势必不可避免,而文化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纵观历史长河,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中传承,从先秦诗歌的四言诗句,到如今形成的百花争鸣,从过去“之乎者也”的措辞,到如今普及天下的白话文,哪样又不是在变革中生存下来的。也许变革后的传统文化,显得更加“时尚”,然而今天所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又何曾不

45、是一度成为古人口中的“时尚”呢?,当然,一切变革的前提都是我们可以坚守住传统文化,只有先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才能为我们所用,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的空想而已。,典例2:作文一步一生辩证分析,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话里包含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不过,“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争,不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错能改,

46、善莫大焉”。他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失去自己的国家,自己也沦为奴隶,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英勇的人也要低下头了吧?可是,勾践却能“卧薪尝胆”,积蓄国力,最终一洗国耻。,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也就是将相对或相反的论据摆在一起进行分析议论,从对比中突出、强化其对中心论点的论证力

47、量。,一、正反对比范式二、运用正反对比范式应注意,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对比分析,1.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论据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典例:作文一步一生正反对比论证,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由此可见,要想治理好国家,“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议论文中我们为了论证中心论点,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面、每一层,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和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晰。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中间部分一般分三至五段,一般是从不同角度设置三个分论点,一定要注意的是分论点之间要形成并列或递进关系,不能有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