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蒹葭》同步练习1(人教版九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35277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蒹葭》同步练习1(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蒹葭》同步练习1(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蒹葭》同步练习1(人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自由讨论“蒹葭” “芦苇” “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5 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在不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俟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 怅惘 痛苦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

2、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 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 “剪不断,理还乱”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7 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

3、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教师准备:美丽? 外在?内在? 气质高雅 温婉动人“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烘托出来的。8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 ,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9 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

4、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注意起兴)10 概括段落大意11 请你赏析。例: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学优中考网 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