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扁鹊见蔡桓公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 ,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 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2 分)2课文中“ ”这句话,说明了蔡桓公的病得不到治疗的根本原因。 (2 分)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腠理( ) 立有间( ) 汤熨( ) 骨髓(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 分)不治将恐深(将: )居十日(居: )桓侯不应(应: )桓侯又不悦(悦: )故使人问之(故: )司命之所属(属: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3 分)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通 ,义为 火齐之所及也 通 ,义为 汤熨之所及也 通 ,义为 6请用原文回答:(2 分)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概括以下两
2、个人的性格:(4 分)扁鹊:蔡桓公:8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3 分)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走:古义: ,今义: 。臣是以无请也。请:古义: ,今义: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以为:古义: ,今义: 。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神医。、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告诫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10扁鹊第一次进见时, “立有间” ,最后进见时, “望桓侯而还走” ,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3 分)第二部分:(一)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
3、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学优中考网 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3 分)12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3 分
4、)1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 ) (2 分)A深恶痛疾 B积劳成疾 C大声疾呼 D手疾眼快15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3 分)16扁鹊先说“君之疾” ,后说“君之病” ,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3 分)17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2 分)病入膏肓:讳疾忌医:18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 ,扁鹊称蔡桓公为“君” ,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
5、均可) (2 分)(二)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注处子:安顿我儿子。贾(gu)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俎豆:祭祀器皿。揖让:打拱作揖礼节。进退:进退朝堂的礼仪。19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常嬉为墓间之事。译文:(2)此可以处吾子矣。译文:20本文谈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有一句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非常接近,这个成语是什么?(2 分)21读了孟母三迁以后,你是怎样看待环境与人成才的关系的?(3 分)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 分)以我身边的“蔡桓公” 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断,要突出人物的性格。300 字左右。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