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注释: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 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
2、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提问方式汇总(以2014年高考为例),结合这一注释,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这两首诗都写暮春之景,表达情感有何不同?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你的理解。,阅读欧阳
3、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命题动向,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对变化情感的分析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技巧方法探究,1.读题目,书愤 春夜喜雨天末怀李白 别董大春日忆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闺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看作者,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3.寻找情感载体,意象,月思乡念亲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松竹梅高洁坚贞 杜鹃悲惨凄恻雁相思离愁 草生生不息、离情别绪、低微卑贱,特定动作登高凭栏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伤吹笛、吹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折柳惜别怀远,4.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绝知此事要躬行,
4、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归自南阳(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问: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思路:乘兴而往怅惘不遇
5、欣赏叹慕,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春日(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
6、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5分),【参
7、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这首诗歌寄托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感情】(1分)“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写出山泉自洁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的品格。【联系诗句进行分析】(2分)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表现手法】(2分),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14年江苏高考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思路: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答案:作者于百忙中得一日假期,本满怀欣喜前去拜访王侍御,“不遇”“空还”又使他转入极端的失落与沮丧之中,最后作者又在对友人清幽的居住环境及清澈淡远的诗思的赞美中将自己的钦叹仰慕之情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