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苏教版语文高三单元测试8:必修2第四专题.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4164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苏教版语文高三单元测试8:必修2第四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苏教版语文高三单元测试8:必修2第四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苏教版语文高三单元测试8:必修2第四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苏教版语文高三单元测试8:必修2第四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苏教版语文高三单元测试8:必修2第四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 8:必修 2 第四专题一、基础部分(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惦记(din) 媛女(yun) 霎时(sh) 放诞(dn)B忖度(cn) 跳蚤(zo) 释鳏(gun) 粜米(tio) C讪笑(xin) 炮烙(po ) 惴惴(zhu) 牲醴(l) D纨袴(wn) 岑寂(cn) 傩送(nu) 茶峒(dn) 提示:C 项中“炮烙”的“炮”应读为“po” 。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B王府井人挤人,熙熙壤壤,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

2、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C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联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D赛船过后,城中的戌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提示:A 句中“幽辟”的“劈”应写作“僻” ;C 句中“冰联地接”的“联”应写作“连”;D 句中“戌军长官”的“戌”应写作“戍”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C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与众

3、不同)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提示:B 项中的“风流”在句中是“风韵”的意思。答案:B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B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D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提示:A 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因这两句尽管有疑问词,可它不是问句;B 句中“天作之合”应有引号;C 句中最后一个分号应是冒号。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 )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 ,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有些学生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提示:A 项,有声有色:形容说

5、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这里应用“绘声绘色” 。C 项,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 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事情的轻重主次颠倒了。这里应用“舍本逐末” 。答案:B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B这场比赛是宜宾队和内江队争夺冠亚军,肯定十分精彩。 C针对陈水扁抛出的“废统”议题持续在岛内发烧,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昨天提出,更有效的办法是由“立法院”党团提出休议决定。 D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室的建成,预示我国气候环境仿真试验技术水平已跨

6、入世界先进行列。 提示:B 项中,不合逻辑,只能是争夺冠军;误把可能语气表达为肯定语气,可改“肯定”为“可能” 。C 项中,成分残缺,在“发烧”后面加上“的问题” 。D 项中, “水平”和“跨入”不搭配。答案:A二、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18 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

7、眉之墨。 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

8、东西。 ”7开头的五个对偶句对黛玉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从中写出了黛玉的什么特点?(4 分)提示:作者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抓住黛玉的眼神、姿容等方面进行工笔细描,不难看出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病态美。参考答案:这五个对偶句非常精彩,写出了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8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 ,并说“岂不两妙” ,这“两妙”指什么?(4 分)提示:可从文中“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一句推知答案。参考答案:与黛玉的名字有联系。与黛玉

9、“眉尖若蹙”的神态有联系。 9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 ”可是她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是什么原因?(5 分)提示: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围绕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一句写林黛玉的,本段写林黛玉前后矛盾的回答也和这句话有关。参考答案:因为黛玉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觉得自己说话失了口,她谨慎小心的性格使她在回答宝玉时改了口。10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有什么含义?(5 分)提示:注意理解文中“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一句,看本句所表现

10、出来的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参考答案:体现了贾宝玉叛逆精神和渴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 (22 分)夜雨诗意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11、。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 。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

12、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不认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

13、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有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及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截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

14、,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11第段中, “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5 分)提示:文题为“夜雨诗意” ,这个意念是由“富有的雅士”的荒墅所引发的,它令作者思考关于诗意的事,便有了下文。参考答案:“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12第段“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一句中“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5 分

15、)提示:根据全文内容理解标题中“诗意” (美学)的含义,再结合、两段的内容用简洁的句子表达出来。参考答案: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13文章第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6 分)提示:第段中的“松快愉悦的美”与“悲剧美”即为答案的两个要点。参考答案: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美;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14有人认为, “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 (6 分)提示:第段中的引用理论, “品味苦涩的夜雨” “踩着泥泞走向未来”均能揭示答案。参考答案:不同意。因为作

16、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三、语言运用(12 分)15 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解说“文化的循环”的含义。(5 分) 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经典,自从有了经典才有了文化的有效传接。经典制度是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有意把某一本书神化,并规定为代代人启蒙和深造的权威读物,制造出完美的不可企及的错觉和神话。久而久之,经典崇拜就成了人类不可动摇的习惯。大家世世代代都说这本书好,翻开一看:果然好。其实人们评价的标准和趣味也是一种习惯的产物,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典培养的结果,经典的精神和价值早已化作一种气氛弥漫入社会的日

17、常之中。人们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循环之中,成为经典的奴隶而不自觉。提示:首先筛选出上段文字中和“文化的循环”有关的的最重要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便可。上段中的重要词句有“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典培养的结果” “成为经典的奴隶而不自觉”等。参考答案:前人为后人(或“先辈为后代”)规定了经典,后人用经典培养的标准和趣味阅读经典,进一步强化了对经典的崇拜意识。16请用“银河” 、 “树影” 、 “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 40 个字。 (4 分)提示:此题考查想像能力和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赋分:(1)

18、情景交融,语段必须做到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的一致,整个文段有和谐的意境。 (2)想像合理,表达通顺流畅,具有一定的文采。答案示例:略17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3 分)(1)春回大地 , 。(2)杏花春雨江南, 。提示:拟写对联时主要注意句子结构相同或相近;上下句中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一致,词义相同或相对。从前的对联,往往还要求重视平仄相对,但这一点现在一般不作要求。 参考答案:(1)香飘神州(或“花开满园” ) (2)铁马秋风塞北(或“枫叶秋霜塞北” ) 四、作文部分(50 分)18记忆如一张底片,会记录下你所结识的所有人。夜深人静,当你在头脑中翻阅它们的时候,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的音容笑貌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假如此时你正翻阅你的心灵底片,那么请你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回忆性散文。写作提示:此题宜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写作时,要注意使用写人的方法,通过人物外貌、言行、心理等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参考例文:略高.考试!题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