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14 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重修醉翁、丰乐亭记明叶向高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 游醉翁,放于琅琊觞焉。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童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且护以周垣,毋
2、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其循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新之,旁之日“山高水清” 。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
3、困于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选自明万历滁阳志 ,有删节)注诘朝,同“诘旦” ,即平明,清晨。【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3 分)A、治具饮余于丰乐饮:饮酒B、顾其山童水涸童:光秃C、则砌而新之新:翻新D、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程:衡量【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放于琅琊觞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且护以周垣 臣死且不避C、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其民困于征发 而君幸于赵王【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 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
5、守捐献的。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 (5 分)译文:(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 (5 分)译文:【小题 4】试题分析:文言翻译一定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不要将划线句与原文割裂,在阅读划线句时尽可能找到句中的要点,如专有名词、动词、活用及文言句式等。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
6、级为理解 B。我只找到在元祐以前,琅琊山的山川寂寥无名,到欧阳文忠才著名。从欧阳文忠以后,琅琊山的山川虽然著名,时间久了渐渐荒废,现在才恢复。计算时间,都是在国家兴盛,百姓教化成功的时候。当宋朝兴盛时,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人没有来的。可是现在的滁州,是南北车辆人员往来的必经之地,那里的百姓被征发所困,而失去他们本来谋生的手段,萧条穷困,没有什么用来生活的办法。作为长官也每天奔走逢迎,盛装相迎,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而忙碌,尚且没有空闲,哪里有在空闲时间顾及山水之乐,又使百姓跟从游玩而享受快乐?大概是时势不同,才有这样的情况,太守卢君勤勉于事,安抚他治下疲惫的百姓让他们一起休养生息,所那里
7、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窘却常常有生活宽裕自足的感觉。而太守卢君能够在他闲暇时,搜寻名贤的故迹并恢复它的旧貌,使滁州的百姓老老小小前往游玩,差不多就像欧阳文忠当年的盛况。用现在来衡量过去,太守卢君的困难不下十倍啊。而欧阳修作太守,虽然有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倒在两座亭子中间之乐,却没有听说那时有像林先生这样的人,以一代名流从容观赏美景,来增加山水之美,这是太守卢君和欧阳修比可以自己惊诧的地方。二、 (14 届湖北黄冈高三 4 月统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待漏院 记宋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
8、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势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 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 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 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
9、,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 ,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来源:中&学&学优 GKSTK&.COM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
10、院壁,用规于执政者。注:待漏院:古代朝臣晨集等待召见的地方。咎(go):通“皋” ,即皋陶(yo) ,相传曾被舜选为掌管刑法的官。夔:尧舜时的乐官。哕哕(hu):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眚(shng ):愿意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为灾异。慆慆:纷乱不息的样子。【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弭:消灭,平息B、愿避位以禳之 禳:举行祛除邪恶的祭礼来消除灾祸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陟:惩罚D、构巧词以悦之 构:编造【小题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说明“善相”职责和品行的一组是( )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 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兆
11、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A、 B、 C、 D、【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及如家的政治理想,借以导出宰臣要善于治致、精于治政,全文是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证的。B、本文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语言成就更为突出;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明快平易而琅琅上口;某些段落灵活押韵并自由换韵,充满节奏美、韵律美。C、全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的是贤相与奸相,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写庸相时只以寥寥几笔勾勒其脸谱,说他
12、们既无过不必挨骂,又无功不受赞誉,成天随大流,尸位素餐、滥竽充数、明哲保身而已。D、本文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鲜明,意在告诫当权的宰相要勤政于政事,不可贪图禄位,无所作为。【小题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1)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2)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3)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
13、,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当,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学优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足取的。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13、 (14 届湖北黄冈高三 4 月统考)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慕容雋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雋乘苻氏之乱尽
14、复燕祚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亡何邪?(选自容斋随笔卷九五胡乱华 ,有删节)三、 (14 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安石不答。侠退不复
15、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
16、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侠谳议传奏 谳:审判定罪B、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 谕:明白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 息:停止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 罪:加罪【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
17、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 分)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所以待士者亦浅矣命开封体放免行钱 所言非为身也A、 B、 C、 D、【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
18、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答案】【小题 1】B【小题 2】C【小题 3】D【小题 4】(1)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 (“奏” “数四” “袖”各 1 分,总体 2 分)(2)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 (
19、“无”“从学” “迁”各 1 分,总体 2 分)【小题 3】【译文】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任期满后,他直接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 ”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