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婴儿车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目录1 范围.3 2 参考标准.3 3 名词和定义3 4 一般性要求和测试条件.5 4.1 样品5 4.2 测试顺序5 4.3 最危险情况的原则6 4.4 公差及测试条件.6 4.5 测试设备6 4.5.1 测试力量的应用.6 4.5.2 测试荷重6 5 材料.10 5.1 化学性质10 5.2 耐燃性10 5.3 缩率10 6 结构.10 6.1 一般要求10 6.1.1 剪力和压力点10 6.1.2 8 间隙测试10 6.1.3 边,点,角11 6.1.4 小部件12 6.1.5 零件的固定性13 6.1.6 绳,线和其它窄布.13 6.1.7 提篮和座椅的
2、内里13 6.2 尺寸.14 6.2.1 提篮最小内部高度14 6.2.2 座椅背靠的角度及高度15 6.2.3 适用车台的小孩的年龄17 6.3 提篮和座椅与车架的固定.18 6.3.1 效能与强度.18 6.3.2 提篮和座在车架上的安装18 6.3.3 提篮或座椅的慢速释放.18 7 稳定性18 7.1 要求.18 7.2 测试.18 7.2.1 设备18 7.2.2 程序18 8 带旋转座椅的婴儿车22 8.1 要求.22 8.2 测试方法22 9 手把强度22 9.1 要求23 9.2 测试.23 9.3 手把的动态抵抗力测试.25 10 停车装置.26 10.1 要求.26 10.
3、2 测试程序.26 10.2.1 设备.26 10.2.2 一般测试条件26 10.2.3 车台在斜面上朝上.27 10.2.4 车台在斜面上朝下27 10.2.5 车台垂直于斜面.27 10.2.6 轮子的移动测试27 10.2.7 磨损条件作用27 11 折叠机构的锁定装置.28 11.1 要求.28 11.2 测试.28 12 带提把提篮的纵向稳定性29 12.1 要求.29 12.2 测试.29 13 提篮和可分离座椅的提把和手把固定点.29 13.1 要求29 13.2 测试29 13.2.1 提篮.29 13.2.2 可分离的座椅.29 14 提篮固定装置的强度和耐久性.29 14
4、.1 要求.29 14.2 测试.29 15 束缚系统及扣具.30 15.1 一般性.30 15.2 要求.30 15.2.1 束缚系统30 15.2.2 安全带固定点.30 15.3 测试31 15.3.1 束缚系统的有效性.31 15.3.2 束缚系统与座椅的固定31 15.3.3 扣具的强度31 15.3.4 调节系统的有效性.31 15.2.5 安全带固定点强度32 16 轮子强度.32 16.1 要求.32 16.2 测试.32 17 路况测试32 17.1 要求.32 17.2 测试设备.32 17.3 测试.33 18 车台冲击强度.34 18.1 要求.35 18.2 测试.3
5、5 19 标示的耐久性3620 塑料包装袋36 21 产品资讯36 21.1 一般性.36 21.2 产品的标示.36 21.3 购买资料.37 21.4 使用说明书.37 22 测试报告37 附录 A 把车台保持在路况测试设备上的关节手臂的样图 39 附录 B A-偏差(略)1.范围此标准叙述小孩手推车安全性要求和测试方法及它们的附属件设计为承载一个或多个的小孩. 此标准不适用玩具手推车和设计给伤患的小孩使用. 任何相关欧洲标准都适用于该产品的其他功能. 2.参考标准此标准参考是结合其它条款之参考或没有参考的日期.这些参考标准被引用在内文的适当位置和列举在其后.参考的日期,任何适用此标准的规
6、范只有结合此标准之修正才可做修订.如果是没有参考的日期,参考到最后发布的版本. EN 71-1:1998 玩具的安全:第 1 部份:机械物理性. EN 71-2:1993 玩具的安全:第 2 部份:耐燃性. EN 71-3:1994 玩具的安全:第 3 部份:重金属含量. EN ISO/IEC 17025:2000 测试实验室操作的一般标准(ISO/IEC 17025:1999). 3.专有名词和定义: 3.1 轮式婴儿运输工具设计为手动操纵或推动的车台,可承载一个或多个小孩. 3.2 提篮底部为平面以承载一个或多个处于平躺位置的小孩,四周有连续的围栏. 3.3 座椅设计为可调或不可调到倾躺位
7、置的结构,可承载一个或多个小孩. 3.4 车架用手把来操纵或推动的轮式架构,设计可承载提篮和座椅. 3.5 婴儿车一个车架配合一个或多个提篮的车台. 3.6 折叠式婴儿车一个车架配合一个或多个座椅的车台. 3.7 可转换的车台有两种用途:提篮和座椅可相互转换. 3.8 组合式手推车车架可与提篮、座椅、汽车座椅或其它类似结构组合成多种不同用途的车台. 3.9 可接触区域(A2) 描述了安全要求的乘坐者周围的区域(如图 1),汽车座椅上的接触区域是指支撑小孩的上面的内表面 .关键词1.座椅2.提篮图 1:可接触区域3.10 停车装置保持车台处于静止位置的装置. 3.11 折叠机构的锁定装置防止意外
8、折叠的装置. 3.12 束缚系统把小孩束缚在车台上的装置. 3.13 腰带环绕小孩腰部的带子. 3.14 胯部束缚系统(A1) 介于小孩两腿之间防止小孩滑出的装置. 3.15 安全带(A1) 附加的束缚装置,包括用来附着在安全带固定点上的腰带和胯带. 3.16 五点式安全带由胯带、腰带和肩带组成的或绕过肩膀和介于小孩的两腿间的带子组成的装置. 3.17 置物篮可携带额外荷重的装置. 注 1 这不包括织物部件上的小袋. 注 2 此标准中的“置物篮”也包括购物盘及袋子. 3.18 安全带固定点(A1) 适合儿童安全带的附着点. 3.19 刹车装置(A2) 减慢车台速度的装置. 3.20 平台(A2
9、) 车台上为支撑一个附加小孩处于站立位置的不可缺少的部份. 4.一般要求和测试条件: 4.1 样品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测试须在一个车架上进行. 可有多种提篮或座椅放置方式的车台,须符合任何可能的放置的所有适当要求.如果车台可装配一个附加的座椅或制造商建议的座椅,也须符合此要求. (A2)除非另有说明 ,组合折叠式婴儿车须符合此安规中的全部要求.带有汽车座椅的要在另一个样品上进行测试. 汽车座椅须符合 ECE 44 的规定 . 6.1.2 中对 0 类及 0+类汽车座椅的要求也要把 3.9 所定议的接触区域考虑在内. 在此安规中,汽车座椅被当作为一个座椅. (A2) 4.2 测试顺序: 参考表格
10、1: 表格 1测试的顺序测试顺序, N 项目测试1.1 1.2 5.3 6 缩率结构2.1 2.2 2.3 2.0 2.0 2.0 10.2 13.2 7.2 11.2 14.2 15.2 停车装置,测试(除 10.2.7 磨损 ) 手把及手把固定点稳定性折叠机构的锁定装置,测试提篮及座椅的附件的强度及耐久性束缚系统及扣具3.1 17.3 路况测试3.2 10.2.7 磨损条件作用4.1 4.2 4.3 4.4 4.0 4.0 4.010.1 11.1 18.2 7.1 16.2 8.2 9.2 停车装置,要求折叠机构的锁定装置,要求动态强度稳定性,要求轮子强度带旋转座椅的手推车手把5.1 6
11、 结构(重复) 0 0 0 5 12.2 19 材料(使用独立的样品) 带手把的提篮的竖向稳定性警语的耐久性必须根据测试序号(N) 完成测试 ,当二个以上测试有相同的序号则可按任何顺序完成测试.当测试序号(N) 有一个 0 的值,则表明它不需要考虑顺序,可在任何时候进行测试. 4.3 最危险情况的原则: 各测试要在车台处于最危险情况下进行: 提篮或座椅固定在车架的数量及选择; 制造商允许的任何附加座椅的附加部分; 测试荷重 A 和 B 在每个承载小孩的位置上的使用(至少一个位置使用个荷重); 说明书或制造商所允许的乘载额外荷重的置物篮或任何类似设备应放置最大荷重,但不可少于 2kg. 任何使用
12、在车台上的附属件; 座椅、手把及任何根据制造说明书或其它制造商批准的可调节的外形或附件的调节. 注:最大负重并非总会产生最危险状况 .4.4 公差和测试条件: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力的量测须精确到5%,所有重量须精确到1%, 所有角度须精确到 1及所有呎寸须精确到0.5mm.此公差只适用于此测试中的设备. 测试前,车台须放置在温度为(235) 的环境下至少 2 小时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测试须在温度为(2310)的环境下进行. (A2)配有打气胎的车台 ,其轮胎气压须根据制造商的使用说明进行调节. (A2) 4.5 测试设备4.5.1 测试力量的应用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测试力量可由任何使用
13、正常的装置提供. 4.5.2 测试荷重4.5.2.1 一般性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测试荷重须如 4.5.2.2,4.5.2.3 及 4.5.2.4 所述. 测试时,由于荷重磨损而损坏织物.该损坏于本测试中可忽略.使用重量可忽略的适当工具将损坏减到最小.如座椅损坏不是由磨损产生的则视为结构不合格. 4.5. 2 .2 测试荷重 A 测试荷重 A 是一个直径为(160 5) mm,高(300 5) mm 的硬质圆柱体,重 9+0.01/-0kg,重心在其中心.所有边的半径应为(5 1) mm.圆柱体上应有两个固定端点,它们应位于距底部(150 2,5) mm 处,且在圆柱周长上相互应成 180(见图
14、2) 尺寸以毫米制关键词1.半径:(51)mm 2. 2 个固定点图 2:荷重 A 4.5.2.3 测试荷重(B) 测试荷重 B 是一个直径为(200 5) mm,高(300 5) mm 的硬质圆柱体,重 15+0.01/-0kg,重心在其中心.所有边的半径应为(5 1) mm.圆柱体上应有两个固定端点,它们应位于距底部(150 2,5) mm 处,且在圆柱周长上相互应成 180(见图 3) 尺寸以毫米制关键词1 半径:(51)mm 2 2 个固定点图 3:荷重 B 4.5.2.4 测试荷重 C 测试荷重 C 是一块长(6005)mm,宽(180 5)mm,最小厚度为 5mm 的硬板,其重量为
15、(9+0.010/-0)kg, 中心线位置有一条枢纽线.所有角的半径都应为(151)mm(见图 4). 尺寸以毫米制关键词: 1 枢纽线图 4:荷重 C (A1)4.5.2.5 测试荷重 D 测试荷重 D 由表面抛光的硬质材料构成且总重量为 9 0.1kg(见图 A). 公差:呎寸:2 mm,角度2 ,角半径如图示为 10 1 mm.图 A测试荷重 D(A1) (A2)4.5.2.6 测试荷重 E 测试荷重 F 一个直径为 230mm 的袋子装着沙子共重 15kg(如果制造商所推荐的最大重量大于 15kg 则使用此指定的最大重量.) 注:可使用 1,45 g/cm3 的沙子. 4.5.2.7
16、测试荷重 F 测试荷重 F 是一个直径为(180 5) mm,高(300 5) mm 的硬质圆柱体,它重 13+0.01/-0kg,重心在其中心.所有边的半径应为(5 1 ) mm.圆柱体上应有两个固定端点,它们应位于距底部(150 2,5) mm 处,且上圆柱周长上相互应成 180(见图 C) 关键词1 半径(5 1) mm 2 固定端点图 C荷重 F 4.5.2.7 测试荷重 G 荷重 G 由两个均等的部份组成 ,图 D 中有对其呎寸及公差进行描述 .荷重的重量为 10kg,其重心在离底部675mm 处.重量的公差取决于量测的公差. 图 D荷重 G 这两个部件应用一个硬质条状物把底部和顶部
17、连接起来(见图 D) 尺寸以毫米制及其公差为(-0.0 / +1.0) 该物体应用特定的 7,85 g/cm?铁材料做成. (A2) (A3)4.5.3 测试球体直径为 120mm,重量 5KG 的表面光滑的坚硬球体. (A3) 5 材料5.1 化学特性在可接触范围内,所有材料的表面,例如零件有亮光漆和涂漆的涂层,染色的材料和纺织品上的染色,可溶性或可溶性混合物之重金属含量不可超过以下值: 锑(antimony): 60 mg/kg 砷(arsenic): 25 mg/kg 钡(Barium): 1000 mg/kg 镉(Cadmium): 75 mg/kg 铬(Chromium): 60 m
18、g/kg 铅(Lead): 90 mg/kg 汞(Mercury): 60 mg/kg 硒(Selenium): 500 mg/kg 这些测试须根据 EN 71-3:1994 的 4.2 节及表 2 进行.5.2 耐燃性织物根据 EN 71-2:1993 进行测试时 ,不能产生表面闪火. 必须在根据制造商说明水冼此材料之前进行该测试. 5.3 缩率任何可从结构上拆卸的织物,必须依据制造商说明水洗和晾干 2 次. 可从结构上拆卸的织物,经过测试后,必须能够再装在结构上,且不得有任何破损或者影响其应有的功能. 6.0 结构6.1 一般要求6.1.1 剪力和压力点在可接触的区域内不得有可闭合到小于
19、12 mm 的剪力和压力点,除非车台展开使用时或被折叠或看护者在进行调节时(如:脚踏板,背靠,换向手把的调节,等). 可接触的边和末端必须依照 6.1.3 节制作成圆孤,除非此间隙总小于 5 mm. 6.1.2 间隙测试6.1.2.1 要求在可接触的区域内不得有会夹持住小孩手指或皮肤的末端开口的管子,突出物,孔,松的垫圈,速度装置,螺帽或裂缝. a)为了避免手指被圈套住的危险,不能有按照 6.1.2.3 量测时其宽度大于 5 mm 及小于 12 mm 的可接触到的间隙,开口或孔,除非其深度小于 10mm.束缚系统上的带扣应在闭合状态下 (如在使用中)进行测试. b)为了避免脚被圈套住的危险,不
20、能有按照 6.1.2.3 量测时其宽度大于 25 mm 及小于 45mm 的可接触到的间隙,开口或孔,除非其深度小于 10mm.(A2 )此要求也适用于平台及平台和底座之间的区域. (A2) 6.1.2.2 测试探棒测试探棒由塑胶或其他硬滑材料制成,直径为(5+0/-0.1)mm,(12+0.1/-0)mm,其中一端为一个半球体,该球体可固定在力量量测装置上.另一测试探棒由塑胶或其他硬滑材料制成,直径为(25-0.1)mm,(45+0.1)mm,其中一端为圆锥形(45角).( 见图 5) 图 5 探棒样图6.1.2.3 测试方法使用(见 6.1.2.2)5mm,12mm,25mm,或 45mm
21、 的合适的探棒并施加以下表 2 所列的相适合的力量检测6.1.2.1a)及 b)中所描述的间隙及开口 . 表 2 探棒直径(mm) 公差(mm) 力(N) 5 +0/-0.1 30 12 +0.1/-0 5 25 +0/-0.1 30 45 +0.1/-0 56.1.3 边、点和角可接触的区域内的边、点和角,必须符合图 6a),图 6b)或图 6c)的最小半径的要求或如果厚度小于 4 mm,至少要符合以下其中之一的要求: 须圆弧;或应折弯,圆弧或螺旋形,如图 6d);或应使用塑胶涂物保护或其它适合的方法保护,如图 6e) 最小半径的要求不适用于小物件如栓、支架和收合钩. 可接触区域以外的,边点
22、和角须圆弧且无毛刺. 图 6:边和角的最小半径6.1.4 小物件为了避免小物件的摄取和吸入,零件在没有压缩及无论从任何方向都不能完全装入如图 7 所示的小物件测试圆筒. 尺寸以毫米制图 7:小物件测试圆筒可接触区域内的不可分离的零件(也就是设计为不可移动的零件), 必须符合以下其中之一项要求: a)零件须嵌入到小孩的牙齿或手指抓取不到的地方;或b)当使用 EN 71-1:1998 中 8.4.1.1 和 8.4.1.2 节所描述的设备进行 8.4.2.1 节中第 4,5,6 及 7 段的扭力和拉力测试时,零件必须固定在产品上且不能分离;或c)当使用 EN 71-1:1998 中 8.4.1.1
23、 和 8.4.1.2 节所描述的设备进行 8.4.2.1 节中第 4,5,6 及 7 段的扭力和拉力测试时,被分离的任何零件,在没有压缩及无论从任何方向都不能完全装入如图 7 所示的小物件测试圆筒. 根据其它要求进行测试所分离的零件都不能完全装入小物件测试圆筒. 6.1.5 机构零件的固定性6.1.5.1 要求安全操作不可缺少的任何机构零件,当根据 6.1.5.2 节进行测试时,它将不能从正常的操作位置上移位或破裂. 注:此要求不适用于需要施力来操作的任何锁、连杆、停车装置和任何使用者操作的其它装置. 6.1.5.2 测试往任何如 6.1.5.1 节所述的车台机构零件的任何方向上施力 90 N
24、. 6.1.6 绳子、细线和其它窄的布类在提篮及座椅内用做束缚的绳子、细线和其它窄的布类,当施 25 N 力时其悬空长度不能超过 220 mm. 此要求不适用于束缚系统的悬空长度. 6.1.7 提篮或座椅的内里提篮或座椅的内里如使用塑胶材料,厚度最少要有 0.2 mm. 提篮或座椅的内里如使用不加塑胶涂层的布类,其绷紧程序不能产生小孩窒息的危险.(A3)6.1.8 束缚小孩的纺织部件的附件6.1.8.1 要求纺织部件的功能是束缚住小孩,在根据 6.1.8.2 测试时,测试球不能从车台上跌落. 此项需求仅适合于背靠和座椅角度可调到大于 150 度的带有车篷和伞盖的手推车. 6.1.8.2 测试放
25、置座椅背靠到最倾斜位置.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把承载小孩的编织部件附上(包括车篷和伞盖的后部分). 在 15的斜台上,将车台固定在与水平面 45角的平面上,车台垂直(横向) 放置于 15斜台上. (见图 G) 图 G 把车台横向放置于测试斜台上. 将测试球置于背靠和底座的结合点的中心,将斜台倾斜 15 度,让球自由滚动. 观察测试球是否会滚出车台(前轮抬起 45 度). 在 15斜台上掉转车台,重复上述程序. 将车台前轮抬起 45 度,把车台放置在水平面上重复上述程序. (A3) 6.2 尺寸6.2.1 提篮的最小内部高度6.2.1.1 要求提篮内部最小高度应如下(见图 8 所示): a)内部长度
26、 (图 8 中的“D”) 800 mm 的提篮: 在距离中心线至少 170 mm 的区域内( 见图 8“B”),内部高度(见图 8“A”)须大于 150 mm;且在提篮侧面和尾端的其它点上的高度(见图 8 “C”)须大于 100 mm. b)提篮内部长度800 mm: 在距离中心线至少 180 mm 的区域内(见图 8“B”),内部高度(见图 8 “A”)须不少于 180 mm;且在提篮侧面和尾端的其它点上的高度(见图 8 “C”)须大于 130 mm. 6.2.1.2 测试方法在测试荷重 C 上方 40mm 处量测内里的长度“D ”. 提篮内部最小高度的量测应从如图 8 所示的放置在提篮底部
27、边缘的横杆的最低边缘到放置在制造商供应的或建议的衬垫(21.2.4)上的测试荷重 C 的最低边缘.图 8:提篮内部最小高度的量测尺寸以毫米制. 关键词1.横悍的长度须大于提篮的宽度,横截面为 25 25 mm 及其重量为 750 克2.衬垫3.测试荷重 C 6.2.2 座椅背靠的角度和高度6.2.2.1 要求座椅背靠的角度和长度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背靠和座椅角度(如图 9“” )须大于 100. -背靠长度必须至少为 380 mm. 座椅如符合 ECE 44 则不须符合以上要求. 关键词图 9:背靠角度的测量1.测试荷重 B 2.角“” 3.座椅框架6.2.2.2 背靠角度的量测如果难测定背
28、靠和座椅的角度,如吊袋式座椅,须使用以下方法: 为测定背靠和座椅的角度,把图 10 所示的装置放在座椅上并将荷重 B 放在图 9 所示的底板中央. 确保 20 mm 12 mm 的可移动的挡块靠着座椅的前边缘并让倾斜板靠着背靠.量测底板和倾斜板之间的角度.图 10:背靠角度测量的装置关键词1 底板2 枢轴孔:直径 5mm,钢制枢轴栓直径为 5mm 长度 60mm 3 30 mm 12 mm 的倾斜板:大于背靠高度4 可移动的挡块,用于吊袋式的座椅6.2.2.3 背靠高度的量测为测定背靠的高度,量测背靠的顶部边缘至座椅和背靠的交接处之间的距离.如座椅和背靠交接不是很明显时,将图 10 所示的装置
29、放在座椅上并将荷重 B 按图 9 所示放在底板中央.量测背靠顶部至座椅和背靠交接处之间的距离. 6.2.3 适用车台的小孩的年龄: 6.2.3.1 要求适合从出生婴儿使用的车台,须包括以下装置: a)符合该标准要求的提篮;或b)符合提篮要求的座椅,座椅背靠角度 (如图 9 中角” )按照 6.2.3.2 可调整到 150或更大;或c)符合 CEC44 要求的适合从出生婴儿使用的任何座椅. 不符合 b)或 c)的要求的座椅须标上以下警告语 : “ WARNING : This seat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under 6 months” (此座椅不适合 6
30、个月以下的小孩 ) 6.2.3.2 量测座椅背靠与座椅之间的角度须根据 6.2.2.2 节的方法使用图 10 所示的装置进行量测. 6.3 提篮和座椅与车架的固定6.3.1 效能与强度当根据 14.2 和 18.2 进行测试后,提篮或座椅不可脱离车架. 6.3.2 提篮和座椅在车架上的安装当提篮或座椅按制造说明固定在车架上时,这表明提篮或座椅已正确地放置并锁定在车架上. (A2)6.3.3 提篮或座椅的慢速释放. 慢速释放是为了避免小孩的重量反作用于提篮或座椅的分离及提篮或座椅的卡合,车台须符合以下其中一项要求: a)释放把提篮或座椅与底座连接起来的固定装置的最小力应为 50 牛,或b)至少要
31、有两个连续的动作去释放提篮或座椅或固定装置,在执行第二个动作时必须维持第一个动作,或c)至少要求两个同时独立的动作去释放提篮或座椅或固定装置; d)要求两个独立的动作去释放提篮或座椅. 在产品内使用相关的荷重以检测这些要求.6.4 防滑小孩站立平台的上表面的设计应采取防滑措施. (A2) 7.稳定性7.1 要求当根据 7.2.2.2,7.2.2.3,7.2.2.4 或 7.2.2.5 节测试后,车台不得翻覆.测试时,任何提篮或座椅的附属部件都不得与车架分离. (A2)带有平台的车台在根据 7.2.2.6 及 17.2 进行测试时,车台不得翻覆. (A2) 7.2 测试7.2.1 设备7.2.1
32、.1 可倾斜 12?的测试平面,覆盖 80 号的砂纸. 7.2.1.2 与车台轮轴高度一致的矩形挡块. 7.2.2 程序7.2.2.1 车台的放置把车台放置在倾斜角度为 12?的测试平面上,不使用停车装置,首先面向前方,再面向后方,再把车台横向置于斜面上,每次测试时,让位于斜面较低位置上的轮子紧靠着档块(见图 11).可旋转的轮子应旋转至最危险的位置. 图 11:稳定性测试关键词A.测试荷重 A:9kg B.测试荷重 B:15kg 1.合格2.不合格(A2)三角型底座的轮式婴儿车侧面稳定性测试的放置应如下: 把车台放置在和水平面形成 12角的测试平面上,不使用刹车装置. 穿过前轮和小后轮连接点
33、的线须与斜坡垂直.停止时的位置如图 E 所示. 可旋转轮子不可旋转的轮子图 E三角型车架的放置(A2) 7.2.2.2 婴儿车的稳定性(适用承载一个小孩 ): 根据 7.2.2.1 节(见图 11)所述,把置有测试荷重 A 的婴儿车放置在测试平面上. 测试荷重须垂直于提篮内,并处于纵向与横向的中心位置. 如有必要,可用重量可忽略的楔块阻止测试荷重的移动. 7.2.2.3 折叠式婴儿车的稳定性(适用承载一个小孩): 根据 7.2.2.1 节(见图 11)所述,把置有测试荷重 B 的折叠式婴儿车放置在测试平面上.如背靠与座椅之间的角度少于 150?,测试期间,测试荷重 B 须与背靠完全接触( 见图
34、 12). 关键词1.测试荷重 B 2.背靠3.座椅4.重量可忽略的楔块图 12折叠式婴儿车(背靠与座椅角度小于 150?)稳定性测试中测试荷重 B 的放置关键词1.测试荷重 B 2.倾斜的背靠3.座椅4.座椅底面与背靠之间的连接处5.重心图 13:折叠式婴儿车(背靠与座椅角度等于或大于 150?)稳定性测试中测试荷重 B 的放置限制荷重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移动为 50 mm,除了使用了腰带的上方 . 每次在测试平面上的测试都须在车台的最危险状态下进行(见 4.3). 如有必要,可用重量可忽略的楔块阻止测试荷重的移动. 7.2.2.4 承载多个小孩的车台的稳定性: 如果婴儿车设计可承载多个小孩,
35、则使用多个荷重 A,在每个小孩乘坐区域各放置一个并根据 7.2.2.2 节进行测试. 如果折叠式婴儿车设计可承载多个小孩,则使用多个荷重 B,在每个小孩乘坐区域各放置一个并根据 7.2.2.3节进行测试. 如果车台设计可承载多个小孩,并且其车架既可配载提篮也可配载座椅,则此种结合须使用 4.5.2.2 及 4.5.2.3节所述呎寸的测试荷重及其放置进行测试.测试的最危险位置的确立须涉及提篮及座椅的结合. 注:最危险的稳定条件将发生在车台上的荷重块少于总数量时. 如有必要,可用重量可忽略的楔块阻止测试荷重的移动. 车台在人行道上的稳定性: 根据 7.2.2.2,7.2.2.3 或 7.2.2.4
36、 节放置荷重块. 让车台面向前方,把前轮放置在地面上,让其后轮放置在离地面高 120mm 的测试平面上( 见图 14).关键词1.测试荷重 A 或 B 2.力量3.测试平面图 14:车台在人行道上的稳定性在手把中心施 50 牛向下的力.如果是分开的手把,则用一个硬棒连接手把,并向硬棒中心施力. (A2)7.2.2.6 带有平台的折叠式婴儿车的稳定性执行此测试时,折叠式婴儿车不应负重. 把测试负重 G 附在平台上使其处于最危险位置 .测试块应和硬质条状物一起保持在平台上. 让车台直立于地面. 在手把中心施 50 牛力.对于分开的手把,则用一个硬棒连接手把,并向硬棒中心施力. (A2) 8.带旋转
37、座椅的车台8.1 要求带旋转座椅的车台至少须配有一个自动锁定装置以防止意外旋转. 根据 8.2 节进行测试时,在测试中测试荷重不得从座椅里掉落. 8.2 测试方法把测试荷重 B 放置在座椅上. 如果车台设计可乘载多个小孩,则使用多个测试荷重 B,在每个小孩乘坐区域各放置一个. 测试荷重块底座边缘须与座椅和背靠之间的连接线接触.此测试荷重除了正常操作安全带来束缚以外不必使用其它束缚.如果没有连接线,则测试荷重须放置在座椅中央. 释放锁定装置以允许任何转动,直到自动装置再次咬合.9.手把强度9.1 要求可折叠的或换向的手把或独立于车台其它部件的手把,当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手把或手把的部件可自动锁定.
38、 根据 9.2 节进行测试后,手把或车台的任何部件都不得有结构的损坏,且车台仍须符合 11.1 节的要求. (A2)使用转向手把的折叠式婴儿车通过 9.3 节测试后仍要符合此要求. 按 9.3 节进行测试后,转向手把或可调式手把不应释放或损坏. (A2) (A3)当根据 6.2.1.2 测试时,假如小躯体探头能通过手把和提篮之间的空隙,头部模拟探头也应能通过. 此要求仅仅适合于提篮内部长度大于 800 毫米的车台.(见 EN1888:2003 的 6.2.1.1 节) (A3) 根据 9.2 节进行测试后,手把和车台的任何零件都不能破裂,且车台仍须符合 11.1 节的要求. 9.2 测试(A3
39、)9.2.1 测试要求a)小躯体测试探头(代表 6-9 月的婴儿) 探头由光滑硬质材料制成,尺寸显示如下图 H a1 b c 86mm 39mm 120mm a1:胸腔深度b:腿部间隙c:臀部宽度尺寸以毫米制图 H小躯体探头b)头部模拟探头(代表两到三岁的小孩) 探头由硬质光滑材料制成,其呎寸如图 I 所示.图 I 探头9.2.2 测试程序把车台放置在水平面上,且不使用停车装置. 放置稳定性测试(7.2)所使用的测试荷重.如果车台设计可乘载多个小孩 ,则使用多个测试荷重,在每个小孩乘坐区域各放置一个. 轮流抬起和放下手把以使后轮及前轮交替抬高(12010)mm,测试从地面开始起计算并以控制的方
40、式不停地放下手把(见图 15). 图 15手把测试时车台的移动以(152)/ 分的速度进行 3000 次该测试. 如果车台有可转换的装置或手把是可调节的,则须在最危险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A2)对于带平台的车台 ,把测试荷重 G 放置并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测试荷重 G 底部中心点应与平台的中心线相对应. 根据9.2 的测试不适用于带有两个轮子或一套轮子的婴儿手提篮(A2) (A3)对于内部长度大于 800mm 的提篮,施加 90 的力检查小躯体探头是否能通过手把与提篮之间的间隙, 沿着手柄的方向施加不超过 5N 的力,检查头部模拟探头能否通过开口. (A3) (A2)9.3 手把的动态抵抗力测试车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固定:当操作把手时车台上的任何部位不会受到任何外力和移动影响,所有锁定装置都应被锁上. 在离手把中央 200mm 处系牢一根钢索,如果是分开的手把则须分别都系上 .让钢索通过滑轮以便在 90折叠方向上施力.把测试荷重 B 系在钢索上并允许它自由垂下.(见图 F) 允许荷重块达到均衡状态. 把荷重块提高到 100mm 处并让它自由落下. 把钢索系在手把的另一端或另一个独立的手把上再重复进行测试. 转换手把并重复以上程序. (A2) 图 F 10.停车装置10.1 要求车台须配有一个停车装置,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