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布置第三章 材料第四章 水力计算第五章 结构分析第六章 岔管第七章 构造要求第八章 水压试验第九章 原型观测和检查维修附录(一) 明管结构分析方法附录(二) 地下埋管结构分析方法附录(三) 坝内埋管结构分析方法附录(四) 岔管结构分析方法附录(五) 钢管防腐蚀措施附录(六) 规范用词说明参考附录(七) 打印 刷新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试行)SD144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SD14485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试行)(85)水电水规字第 32 号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设计规范的要求,我部委托部昆明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十一个单位编制了SD1
2、4485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并吸收了有关科研成果。现颁发SD14485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试行) 。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实施。各单位在试行中,如有意见,请随时告知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和昆明勘测设计院。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本规范主要编写人员编写内容 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通用部分、明管、地下埋管及水电部昆明勘测设计院 诸葛睿鉴、金章瑄、黄伟汇编全文坝内埋管 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 袁培义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 潘玉华、邱彬如三梁岔、球岔及汇编岔管部分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 巫必灵、吕谷生月牙岔及无梁岔 浙江大学力学系 洪嘉智
3、、钟秉章贴边岔及明管振动 同济大学数学力学系 徐次达强度理论和埋管抗外 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 刘启钊压稳定分析 水力计算及地下埋管 清华大学水利系 谷兆琪结构分析 构造要求 水电部第十四工程局安装处 张树森防腐蚀措施 江苏省三河闸管理处 王宁强伸缩节结构分析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刘奕光第一章 总则第 1.0.1 条 本规范适用于:一、水电站 1、2、3 级压力钢管(引水发电钢管) 的设计。 4、5 级压力钢管设计可参照使用。钢管级别划分应按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 试行 )执行。表 1.0.1结构型式 直径(m) 设计内压(kg/cm 2
4、) 内压直径(10 3kg/cm)明管地下埋管坝内埋管58860801581710二、参数不大于表 1.0.1 的压力钢管。参数超过表 1.0.1 的钢管,可参照使用,并作必要的补充研究。第 1.0.2 条 水电站压力钢管的结构型式可分为(见图 1.0.2):明管:暴露在空气中;地下埋管:埋入岩体中,钢管与岩壁之间填筑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坝内埋管:埋设在坝体混凝土中;其他:坝后背管、回填管(在地面挖沟,安装钢管后回填土) 等。本规范仅对明管、地下埋管及混凝土重力坝坝内埋管作出规定,其他型式可参照有关条文执行。图 1.0.2 压力钢管的型式(一)(a)明管;(b)地下埋管; (c)回填管图 1.0
5、.2 压力钢管的型式(二)(d)坝后背管;(e )坝内埋管第 1.0.3 条 当工程设计单位认为不能遵守本规范的规定性条文时,必须作出论证。重大事项须经该工程审批机关同意。第 1.0.4 条 已颁发的、与压力钢管有关的规范、标准,凡与本规范有矛盾者,以本规范为准。第二章 布置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 2.1.1 条 钢管线路应符合总体布置要求,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线路宜短而直,使水流平顺,水头损失小,施工及运行安全、方便。第 2.1.2 条 钢管根数应根据机组台数、管线长短、机组安装的分期、加工制作和安装水平、运输条件、地形和地质条件、电站运行方式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等因
6、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第 2.1.3 条 管径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可根据布置和内压变化情况分段定出几种管径。但变径次数不宜过多。第 2.1.4 条 钢管顶部至少应在最低压力线以下 2m。第 2.1.5 条 明钢管、坝内钢管以及水轮机前不设进水阀的地下埋管,在管道首端须设快速闸阀和必要的检修设施。地下埋管,若自取水口至钢管道前的引水道较长,或钢管内压较大,而埋深不大,应在首端设事故闸阀。钢管宜设过流保护装置。第 2.1.6 条 钢管首端的快速闸阀或事故闸阀必须有远方(中央控制室) 和就地操作装置,操作装置必须有可靠电源。第 2.1.7 条 紧靠快速闸阀和事故闸阀下游必须设置通气孔(井)
7、或通气阀,充水阀出水水流不得封堵通气孔口。通气孔上端宜在启闭室之外,高于校核洪水位。第 2.1.8 条 钢管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3 倍管径。位置相近的平面转弯和立面转弯宜合并成立体转弯;位置相近的弯管和渐缩管宜合并成渐缩弯管。第 2.1.9 条 在钢管最低点宜设排水设施。第二节 明管第 2.2.1 条 明管线路应避开可能产生滑坡或崩坍的地段。个别管段若不能避开山洪、坠石等影响时,可作成洞内明管、地下埋管或外包混凝土的回填管。第 2.2.2 条 为避免在钢管发生意外事故时危及电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应考虑设置事故排水和防冲设施。第 2.2.3 条 明管底部至少应高出地表 0.6m。第 2.2.4 条
8、 明管宜做成分段式。转弯处设有镇墩,其间钢管用支墩支承。两镇墩间设有伸缩节。伸缩节宜设在镇墩下游。若直线管段过长(约大于 150m),可在其间加设镇墩。若管道纵坡较缓,也可不加镇墩,而将伸缩节置于该段中部。钢管穿过主厂房上游墙处,宜设柔性垫层圈。第 2.2.5 条 支座间距应通过钢管应力分析,并考虑安装条件,支座型式、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两相邻镇墩之间,宜按等距布置。设有伸缩节的一跨,间距宜缩短。支座型式可根据管径 D 确定:D1m 钢管无支承环,鞍型支座;D2m 钢管有支承环,鞍型支座;D=13m 钢管有支承环,滑动支座;D2m 滚动支座;D2m 摇摆支座。若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陷,应采取
9、相应结构措施。第 2.2.6 条 镇、支墩的间距,在地震区宜缩短。第 2.2.7 条 管道两侧应布置排水沟,并应在钢管下的地面上设置横向排水沟。应沿管线设置交通道。第三节 地下埋管第 2.3.1 条 地下埋管线路宜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优越的地区,应避开山岩压力、地下水压力和涌水量很大的地段。管线宜深埋,覆盖岩层厚度要求可按附录(二) 、二计算。第 2.3.2 条 地下埋管宜用单管多机供水方式。若管道较短引用流量较大、机组台数较多、分期时间间隔较长或工程地质条件不宜开挖大断面洞井,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两根或更多的管道,相邻两管间距除考虑开挖爆破影响外,还应进行岩体强度验算。第 2.3.3 条
10、洞井型式(平洞、斜井、竖井 )及坡度,应根据布置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选用。第 2.3.4 条 在地下水压较高的地区宜设置排水措施。排水措施可采用排水洞、排水孔、排水管系统,并结合灌浆帷幕等。排水措施必须可靠,宜能检修。应布置长期观测井或测压计,监视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第四节 坝内埋管第 2.4.1 条 压力钢管的平面位置宜位于坝段中央,其直径不宜大于坝段宽度的 1/3。布置管线时应考虑钢管对坝体稳定和应力的影响及施工的干扰。第 2.4.2 条 通气孔布置应防止管口溢水影响坝后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第 2.4.3 条 钢管进口处应设充水阀或旁通管充水,充水阀和旁通管面积宜小于通气孔面积的 1
11、/5。第三章 材料第一节 钢材第 3.1.1 条 钢管所用钢材的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碳素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70079)、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159179)、碳素钢铸件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967) 的要求,钢板必须符合普通碳素钢及低合金钢热轧厚钢板技术条件(GB327482) 的要求。第 3.1.2 条 钢管主要受力构件,包括:管壁、支承环、岔管加强构件等应使用镇静钢。钢种宜用A3、16Mn 和经正火的 15MnV 和 15MnTi。如需使用其他钢种,需先研究其性能确定相应的焊接方式、热处理办法等工艺措施。明管支座滚轮可采用 A3、A4 、A5、16Mn 或 35、45
12、 优质钢,ZG35、ZG45、ZG55 、级铸件。支座支承板可采用 A3F 或 16Mn 钢板。支座垫板可采用上列钢板或铸件。所有钢材须用平炉、电炉或纯氧顶吹转炉冶炼。第 3.1.3 条 主要受力构件钢材的保证条件,除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磷和硫含量等指标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须经冷弯的构件:冷弯试验。须经焊接的构件:保证可焊性,包括,适宜的焊条,焊前、焊后热处理方式等。焊后强度应不低于母材。冲击值不得小于表 3.1.3 数值(kgm/cm 2)( 横试件)。表 3.1.3室温 0 应变时效后6 3 3对沿钢板厚度方向受拉力的构件,每张钢板都应严格检验。第 3.1.4 条 设计中,钢材弹
13、性模量 E 可采用 2.1106kg/cm2,波桑比 可采用 0.3,线膨胀系数 可采用 1.210-5/。第 3.1.5 条 钢管结构所用的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母材相适应。常用焊接材料见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J20180、DLJ20180)。第二节 防腐蚀、止水、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第 3.2.1 条 应根据应用条件、腐蚀介质、结构尺寸及防腐蚀要求,合理地选用有效的防腐蚀材料,详见附录(五) 。第 3.2.2 条 伸缩节常用止水材料为:油浸麻、橡皮、石棉等。法兰及人孔常用止水材料:橡皮、夹布型止水橡皮、石棉、铅等。第 3.2.3 条 镇墩、支墩及回填混凝土所用的混凝土
14、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水利电力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SDJ2078 试行)及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 82 试行)。第四章 水力计算第 4.0.1 条 水力计算应包括:水头损失和水锤计算。其成果应包括:(1)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压力线;(2)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压力线;(3)最低压力线。水锤计算是调节保证计算的一部分,应与机组转速变化计算配合进行。第 4.0.2 条 水锤计算,应根据本电站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确定计算工况。钢管末端压力升高的采用值不应小于正常蓄水位钢管静水压力的 10%。水锤压力初步计算可按下列工况进行。一、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压力计算(一) 钢管水锤:相应于水库正
15、常蓄水位,由本钢管供水的全部机组突然丢弃全部负荷。(二) 调压室或压力前池最高涌浪:相应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经由本调压室或压力前池供水的全部机组突然丢弃全部负荷。钢管水锤与调压室或压力前池涌浪如有重迭可能者应考虑其相遇效应。(三) 如研究电站运行情况后,认为不可能同时丢弃全部负荷,可以按丢弃部分负荷计算。二、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压力计算情况同上,但水库水位为最高发电水位。三、最低压力计算(一) 钢管水锤:相应于水库死水位,由本钢管供水的全部机组除一台外都在满发,未带负荷的一台机组由空转增荷至满发。(二) 如系统有特殊运行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增荷幅度。第五章 结构分析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 5.1.1
16、 条 允许应力:按弹性工作状态计算所得应力不应大于表 5.1.1 数值。表 5.1.1应力区域 膜应力区 局部应力区荷载组合 基本 特殊 基本 特殊产生应力的内力 轴力 轴力 轴力和弯矩 轴力 轴力和弯矩明钢管 0.55 0.7 0.67 0.85 0.8 1.0 地下埋管 0.67 0.9 允许应力坝内埋管 0.67 0.8 0.9注:若屈强比大于 0.67,应以计算允许应力(相当于基本荷载组合,膜应力区允许应力对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不低于 2.71明管;2.23地下埋管和坝内埋管)。地下埋管和坝内埋管的管壁和加劲环承受外压力的允许压应力,应按明管采用。试用新钢种时,应视其机械性能的可靠程度,
17、酌降允许应力。铸钢件和主厂房内的明钢管应按表 5.1.1 的允许应力降低 20%。弯管降 10%。岔管的允许应力另见第六章。地下埋管满足埋深要求(可按附录( 二)、二计算) 者才能按表 5.1.1 第二行地下埋管取用允许应力。若埋深不足,可按附录(二)、二处理。坝内埋管膜应力区特殊荷载组合允许应力仅适用于按明管校核情况,其他情况都用参见第 5.4.2 条。 为钢材抗拉强度, 为屈服点,屈强比为。第 5.1.2 条 焊缝系数 值,按表 5.1.2 采用。第 5.1.3 条 强度校核各计算点应力应满足下列强度条件:式中 、 轴向、环向正应力(以拉为正) ;剪应力;焊缝系数; 相应计算情况的允许应力
18、。表 5.1.2焊缝类别 一类 二类一、超声波探伤抽查率% 100 50二、射线照相抽查率% 25 10双面对接焊 0.95焊缝系数 单面对接焊、有垫板 0.90注:可根据本工程情况选用上表中的探伤方法一或二。重要工程钢管的一类焊缝,用超声波检验时,应使用射线探伤复验,复验长度为该条焊缝的 5%。二类焊缝则只在超声波检验有可疑波形,不能准确判断时,才用射线复验。焊缝分类见第 7.1.6 条。第 5.1.4 条 钢管抗外压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明管的管壁和加劲环 2.0;(2)地下埋管和坝内埋管:光面管和锚筋加劲管的管壁 2.0;用加劲环加劲的钢管管壁和加劲环 1.8。第 5.1.5 条
19、明管、地下埋管和坝内埋管抗外压强度校核可采用锅炉公式。第 5.1.6 条 考虑锈蚀、磨损及钢板厚度误差,管壁厚度应至少比计算值增加 2mm,在泥沙磨损较严重的工程中,应作专门论证。第二节 明管第 5.2.1 条 明管结构分析的荷载及计算工况如下:一、荷载(1)内水压力:(1.0)正常蓄水位的静水压力;(1.1)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1.2)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1.3)水压试验内水压力;(2)钢管结构自重;(3)钢管内的满水重;(4)钢管充水、放水过程中,管内部分水重;(5)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力:对于分段式明管,即伸缩节和支座的摩擦力;(6)管道直径变化处、转弯处
20、及作用在堵头、闸阀、伸缩节上的水压力;(7)镇墩、支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力;(8)风荷载;(9)雪荷载;(10)施工荷载;(11)地震荷载,参见水电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DJ10 78)(试行);(12)管道放空时,通气设备造成的气压差( 通气孔面积和气压差可按附录(一)、七计算) 。二、计算工况与荷载组合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计算工况。(一) 基本荷载组合:(1)正常运行情况(一):(1.1)+(2)+(3)+(5)+(6)+(7);(2)正常运行情况(二):(1.0)+(2)+(3)+(5)+(6)+(7)+(8)或(9);(3)放空情况:(12) 。(二) 特殊荷载组合:(1)
21、特殊运行情况:(1.2)+(2)+(3)+(5)+(6)+(7);(2)水压试验情况:(1.3)+(2)+(3)+(6) ;(3)施工情况:(2)+(5)+(8)或(9)+(10);(4)充水情况:(2)+(4);(5)地震情况:(1.0)+(2)+(3)+(5)+(6)+(7)+(11) 。第 5.2.2 条 分段式明钢管、支墩和镇墩上的作用力可按附录(一) 、一计算。第 5.2.3 条 有支承环的钢管承受内压作用时,其基本计算部位为:跨中;支承环旁管壁膜应力区边缘;加劲环及其旁管壁;支承环及其旁管壁(见附图 1.1);其计算方法可按附录(一)。第 5.2.4 条 支承环的支承型式,应结合整
22、个管道工程的技术经济条件选择。可采用侧支承或下支承型式(见附图 1.7)。支承环应力分析方法可按附录(一) 。第 5.2.5 条 管壁抗外压稳定临界压力可按附录(一) 、四计算。加劲环抗外压稳定临界压力和应力分析可按附录(一)、五计算。第 5.2.6 条 镇、支墩地基应坚实、稳定,宜设置在岩基上。地基应力最大值应不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力。墩体尺寸应有利于使基础应力趋于均匀分布。镇、支墩若置于土基、半岩基上,除应满足承载力及稳定等要求外,必须研究基础不均匀沉陷对钢管内力的影响。第三节 地下埋管第 5.3.1 条 地下埋管结构分析中,应由钢管、混凝土衬砌、岩石共同承担内水压力,并考虑三者之间存在着缝
23、隙。结构分析及覆盖岩层厚度要求可按附录(二)、一和二进行。混凝土衬砌承受山岩压力及传递围岩弹性抗力,结构分析方法可参考水工隧洞设计规范。承受山岩压力情况与传递内压情况,可分别计算,不予叠加。全部外水压力及负压应考虑由钢管承担。稳定分析方法可按附录(二) 、三计算。第 5.3.2 条 地下埋管结构分析荷载和计算工况如下:一、荷载(1)内水压力:(1.1)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1.2)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2)地下水压力;(3)管道放空时,通气设备造成的气压差( 通气孔面积和气压差可按附录(一)、七计算) ;(4)施工荷载:包括灌浆压力或未凝固混凝土压力等。二、计算
24、工况与荷载组合: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计算情况。(一) 基本荷载组合:(1)正常运行情况:(1.1) ;(2)放空情况:2+3 ;(二) 特殊荷载组合:(1)特殊运行情况:(1.2) ;(2)施工情况;(4) 。(地下埋管通常不作水压试验。若作水压试验可列为特殊荷载组合。)第 5.3.3 条 地下埋管应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应对其工程地质条件作充分的研究,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和重要的工程,应使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第 5.3.4 条 邻近厂房上游的一段钢管衬砌,应将围岩单位弹性抗力系数酌减使用。第 5.3.5 条 地下埋管承受的地下水压力值,可根据勘测资料并考虑水库蓄水和引水系
25、统渗漏等影响确定。与钢筋混凝土衬砌段相联的钢管,接头处应妥善处理。计算中应考虑因混凝土裂缝漏水而增加地下水压力的可能性。第四节 坝内埋管第 5.4.1 条 坝内埋管结构分析原则一、承受内水压力1.若外围混凝土最小厚度大于钢管直径,应将坝内埋管视为钢管、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多层管共同承担内水压力,并考虑钢管与混凝土间的缝隙和混凝土的裂缝影响。结构分析可按附录(三) 进行。2.若外围混凝土最小厚度在钢管半径与直径之间,是否考虑联合承载应经论证。3.若外围混凝土最小厚度小于钢管半径,宜由钢管单独承载。允许应力取表 5.1.1 第三行坝内埋管的值。4.设有弹性垫层的钢管,可按明管设计。允许应力可比表 5
26、.1.1 第一行明管的值稍予提高,但不得超过其 1.1 倍。二、承受外压全部外压应考虑由钢管承坦,稳定分析可按附录(三)进行。第 5.4.2 条 坝内埋管荷载和荷载组合一、荷载(1)内水压力:(1.1)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1.2)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2)坝体渗流水压力;(3)施工荷载:灌浆压力或未凝固混凝土压力等。二、荷载组合(一) 基本荷载组合:(1)正常运行情况:(1.1) ;(2)放空情况:(2) 。(二) 特殊荷载组合:(1)特殊运行情况:(1.2) ;(2)明管校核情况:校核钢管单独承受正常运行情况时的内水压力(1.1) ;(3)施工情况:(3)
27、。第 5.4.3 条 坝体渗流水压力可假定沿管轴线直线变化,钢管首端为 H,坝下游面处为零。H 为上游正常蓄水位至钢管首端的静水压力。 为折减系数,可根据采用的防渗、排水、灌浆等措施取1.00.5。最小外压力不小于 2kg/cm2。第六章 岔管第一节 布置第 6.1.1 条 岔管设计,必须考虑下列条件:一、结构合理,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和变形。二、水流平顺,水头损失小,减少涡流和振动。分岔后流速宜逐步加快。三、制作、运输、安装方便。第 6.1.2 条 选择岔管型式,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考虑的因素包括制作和土建费用,水头损失、内水压力的大小、岔管尺寸和受力条件、布置型式、施工经验等。第 6.1.
28、3 条 岔管主、支管中心线宜布置在同一平面内。第 6.1.4 条 岔管的典型布置有以下三种:一、卜形布置(图 6.1.4.1)。二、对称 Y 形布置(图 6.1.4.2)。三、三岔布置(图 6.1.4.3)。图 6.1.4.1 卜形布置图 6.1.4.2 对称 Y 形布置图 6.1.4.3 三岔布置若机组台数较多,可采用 Y 形- 卜形或 Y 形- 三岔组合布置。第 6.1.5 条 宜在岔管的最低部位布置排水管(应避开加强构件) 。高水头岔管顶部凸出处应布置排气管。第二节 计算荷载和允许应力第 6.2.1 条 计算荷载和工况。一、计算荷载(1)内水压力:(1.0)正常蓄水位的静水压;(1.1)
29、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1.2)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压力( 见第四章);(1.3)水压试验压力(不小于 1.25 倍(1.1)项内水压力并不小于 1.2 项内水压力)。(2)地下水压力:地下埋管计入,其数值应根据蓄水后的地下水位线及引水系统的渗漏影响和排水措施的效果确定。(3)灌浆压力及未凝固混凝土荷载:地下埋管计入,按钢管与混凝土间的接缝灌浆压力及未凝固混凝土压力计算。(4)地震荷载:参见水利电力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DJ1078( 试行)。(5)温度荷载:岔管设计中一般可不考虑温度荷载。但对无伸缩节的大型明岔管,应尽量减少安装合龙温度和运行期的温度之差值以降低温度应力。二、
30、计算工况和荷载组合:见表 6.2.1。第 6.2.2 条 允许应力一、明岔管(包括完全露天的岔管和埋在露天镇墩中的岔管) ,允许应力按表 6.2.2 采用。表 6.2.1荷载组合 明岔管 埋藏岔管基本荷 正常运行工况 (1.1) (1.1)载组合 检修工况 (2)特殊运行工况 (1.2) (1.2)施工工况 (3)水压试验工况 (1.3) (1.3)特殊荷载组合地震工况 (1.0)+(4) 表 6.2.2荷载应力区域 部位基本 特殊膜应力区 1膜应力区的管壁及小偏心受拉的加强构件0.5 0.7 局部应力区 距加强梁以内及转角点处管壁 0.8 1.0 2 承受弯矩的外加强梁0.67 0.8 注:
31、对于用有限元计算的峰值应力,允许应力可较本表酌情提高。二、地下埋藏式岔管,若有足够埋深,可计入岩石抗力,按直管段估算分担内压,允许应力同明岔管。若不计入岩石抗力,根据地质条件,允许应力可比明岔管提高 10%30% 。第 6.2.3 条 地下埋藏式岔管应校核抗外压稳定。第三节 结构设计第 6.3.1 条 岔管型式主要有:(1)三梁岔管;(2)内加强月牙肋岔管;(3)贴边岔管;(4)无梁岔管;(5)球形岔管。第 6.3.2 条 构造要求。一、主、支锥管(或柱管 )间的连接,除贴边岔管外,应使相贯线为平面曲线。二、主、支锥管长度及分节,在满足结构布置和水力流态要求下,宜布置紧凑。月牙肋岔管、无梁岔管
32、,球形岔管内部应设置导流板。三、大型岔管宜按变厚设计,相邻管节壁厚差值不宜大于 4mm。四、岔管体形参数、宜在下述范围内选择:(一) 三梁岔管:典型结构布置有 Y 形、卜形和三分岔三种。Y 形为常用型式(图 6.3.2.1)。(二) 内加强月牙肋岔管:典型结构布置有 Y 形、卜形二种(图 6.3.2.2)。图 6.3.2.1 三梁岔管(a)Y 形;(b) 卜形;( c)三分岔图 6.3.2.2 月牙肋岔管(a)卜形;(b)Y 形R0=1.11.2R; 1=10 15;=5590 2=20左右; 02钝角区腰线转折角以 1015为宜(三) 贴边岔管:典型结构布置为卜形(图 6.3.2.3)。(四
33、) 无梁岔管:典型结构布置为 Y 形、卜形。也可布置为三分岔形(图 6.3.2.4)。1.球壳片曲率半径 R0 与主管半径 R 的比值:Y 形对称三通无梁岔管 取 1.151.30卜形非对称三通无梁岔管 取 1.201.35三分岔的四通无梁岔管 取 1.301.50主管半径较大者,可取较小的比值。2.腰线转折角 不宜大于 12,若各节等厚,则小直径处,可增至 1520。3.球壳片与连接锥管可不相切。连接处球壳片切线与锥管母线间的夹角不宜大于 5。球壳片在各顶点处应做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可取 35 倍板厚。与球壳片相连的锥管,需作相应修正。(五) 球形岔管:典型结构布置有 Y 形和三分岔二种( 图
34、 6.3.2.5)。图 6.3.2.3 贴边岔管=4560; 1=07 2=510r/ R0.7图 6.3.2.4 无梁岔管(a)卜形;(b)Y 形图 6.3.2.5 球形岔(a)Y 形;(b)三分岔1.:Y 形为 6090 ;三分岔为 5070。2.R0=(1.31.6)R 1。管径较大时选用较小值。3. 式中 R 0球壳内半径;球壳计算壁厚;钢材泊桑比;L相邻孔口间净距(弧长) 应不小于 300mm。第 6.3.3 条 结构设计原则。岔管为薄壳(柱、锥、球) 和加强梁系(或肋板)的组合结构。初步计算可用结构力学方法作简化近似计算。大型工程还宜用有限元法进行整体弹性应力分析。一、管壁厚度的近
35、似计算管壁应力由膜应力和边缘效应应力二部分组成,可近似按柱(或锥、或球) 壳计算壁厚,取下列公式(一)、(二)中的大值。(一) 膜应力区的管壁厚度( )(用于三梁岔、月牙岔、贴边岔、无梁岔)(用于球岔)(二) 局部应力区的管壁厚度(用于三梁岔、月牙岔、无梁岔)式中 P内水压力,kg/cm 2,R该节钢管最大内半径,cm;R0球壳内半径,cm;该节钢管半锥顶角;焊缝系数见表 5.1.2; 1、 2见第 6.2.2 条。表 6.3.1d/D4550 5055 55600.5 1.4 1.351.4 1.30.6 1.5 1.45 1.40.7 1.5系数 K1 的取用:三梁岔管及月牙肋岔管取 1.
36、01.1;无梁岔管及球形岔管取 1.11.2。贴边岔管取值按表 6.3.1 选用。系数 K2 的取用:K2 为边缘应力集中系数,三梁岔管可近似取 1.52.0,内加强月牙肋岔管与无梁岔管可用附录(四)(二)中的附图 4.2.8 取用。用以上方式确定的管壁厚度,可作为进一步分析或试验的依据,并可根据进一步分析试验成果修正。对于受力不大的中小型岔管也可不作进一步核算。二、加强梁(或肋板)的近似计算加强梁(或肋板)是三梁岔管、内加强月牙肋岔管和球形岔管的主要承载构件,必须进行计算和妥善设计,近似计算法见附录(四)。第七章 构造要求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 7.1.1 条 管壁最小厚度(包括防锈蚀厚度) ,
37、除满足结构分析要求外,还需考虑制造工艺、安装、运输等要求,保证必需的刚度。管壁最小厚度不宜小于下式数值,也不宜小于 6mm。(mm)D/800+4( 值若有小数,应予进位,不得舍去)。式中 D 钢管直径,mm 。第 7.1.2 条 钢管壁厚变化处,明管宜使外径不变,埋管宜使内径不变,钢管壁厚级差宜取 2mm。不同厚度的钢板对接焊,若厚度差大于 4mm,应将较厚板的接口处刨成 1:3 坡度。第 7.1.3 条 直管环向焊缝间距不应小于 500mm。岔管等特殊结构不应小于下列各项之大值:(1)10 倍管壁厚度;(2)300mm;(3)3.5 ,r 为钢管半径, 为管壁厚度。第 7.1.4 条 弯管
38、段相邻管节转折角宜在 10以下。第 7.1.5 条 直径改变处的渐变圆锥管,锥顶角宜不大于 7。第 7.1.6 条 焊缝按重要性分为三类:一类焊缝:包括所有主要受力接缝。例如:(1)管壁纵缝。(2)厂内明管环缝、凑合节合拢环缝。(3)岔管的下列焊缝:管壁的纵缝和环缝;加强构件的组合焊缝;加强构件与管壁的角焊缝。(4)闷头与管壁的联接焊缝。二类焊缝:包括较次要的受力接缝,例如管壁环缝;三类焊缝:包括受力很小,且修复时不致停电的附属构件的焊缝。第 7.1.7 条 安装完毕后钢管椭圆度不得大于 5D/1000(椭圆度为相互垂直管径之差) 。浇筑埋管周围的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增大椭圆度。第 7.
39、1.8 条 超过下列厚度的钢板,焊接时应预热 100以上:A338mm、16Mn34mm、15MnV 32mm。钢管焊接时,环境温度应在 0以上。如低于 0,则管壁虽小于上列数值也应适当预热。第 7.1.9 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在卷板和焊接后作消除应力热处理。一、结构厚度超过下列数值:A342mm、16Mn38mm、15MnV 和 15MnTi36mm。二、冷加工成型管节厚度 符合下列情况:A3 及 16Mn D33 15Mn 及 15MnTi D40 D 为钢管直径。三、岔管等形状特殊的构件。上述第一、三款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焊接残余应力。如作整体构件热处理确实很困难时,可研究只作局
40、部热处理。第 7.1.10 条 钢管应有有效的防腐蚀措施。常用防腐蚀措施有涂料保护、喷镀金属、电化学保护等。详见附录(五) 。对于 pH4 的水质,应予特别重视。第 7.1.11 条 钢管应根据运输条件在工厂制成若干单件,运到现场安装。直管单件宜作成整圆管节。岔管和弯管单件宜作成整体或短段。不宜在施工现场焊接纵缝,并宜减少安装环缝。如需在安装现场焊纵缝,必须有相应的工艺措施。对于刚度较低的管节,施工时应加可靠的内撑。第 7.1.12 条 管壁外的加劲环及锚固板等加劲构件,与管壁接触处应作两侧连续焊缝。第 7.1.13 条 本章仅对与设计有较密切关系的结构要求作出规定,其它见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
41、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J20180、DLJ20180)。第二节 明管第 7.2.1 条 纵焊缝不应布置在横断面的水平轴线和垂直轴线上,与其夹角应大于 10,相应弧线距离应大于 300mm。第 7.2.2 条 分段式明钢管的支座应使钢管能轴向自由伸缩并能防止横向滑脱。在可能沉陷的地基上的支座,应能调整钢管高程,在支座旁及支承环两侧应预留千斤顶顶托位置。对于岔管、支管不埋入混凝土的构架式支管段,其支座还应能适应横向移动。支座应加能拆卸的防尘罩。第 7.2.3 条 寒冷地区的明钢管,应有防止钢管、通气管和伸缩节等设备结冰的可靠措施,还应防止冰块流入管内。运行时管内流速不得小于结冰流速。停机时管道应
42、放空。第 7.2.4 条 镇、支墩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 100 号。在寒冷地区,墩底应深埋在冻土线以下。第 7.2.5 条 分段式钢管的弯管宜埋于镇墩中。弯头上应设有止推环。向上凸的弯管必须配制锚筋。镇墩的内层(管壁外)宜配制钢筋。第 7.2.6 条 伸缩节应能保证轴向自由伸缩,并适应微量角变位。套管式伸缩节应有足够的刚度。内套管外表面应涂耐磨涂料或喷耐磨金属。第 7.2.7 条 钢管上应设置人孔,人孔间距约为 150m。人孔直径不得小于 450mm。人孔内宜设导流板。第三节 地下埋管第 7.3.1 条 钢管与岩石间的混凝土衬圈应均匀密实,止水环和加劲环附近必须加强震捣。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 15
43、0 号。必须严格防止混凝土衬圈的缺陷引起钢管的局部弯曲应力。可研究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性掺合料。采用预埋骨料混凝土衬圈或水泥砂浆衬圈,应经过试验论证。第 7.3.2 条 地下埋管(包括岔管 )应尽力减小钢管、混凝土和岩石三者之间的施工缝隙。一、平洞、斜井应作顶拱回填灌浆。顶拱回填灌浆压力不得小于 2kg/cm2,且应在混凝土浇注后至少14 天才能开始回填灌浆。二、在结构分析中,若考虑钢管与岩石联合受力(包括竖井、平洞和斜井) 应该作钢管与混凝土、混凝土与岩石之间的接缝灌浆。接缝灌浆压力宜用 2kg/cm2,且必须在混凝土和回填灌浆浆液冷却和干缩后进行(顶拱回填灌浆后至少14 天。如顶拱回填灌浆量
44、较大,或泌水条件较差,还应再推迟)。接缝灌浆宜安排在气温最低的季节施工。三、地下埋管宜作基岩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压力不宜小于 5kg/cm2。如经试验证实,固结灌浆确能提高岩石承载能力,可以在结构分析中使用灌浆后的承载能力。四、灌浆过程中,应严密监视,防止事故。灌浆后,全部灌浆孔均必须严密封堵。第 7.3.3 条 若钢管与混凝土衬砌段连接,在钢管首端必须设止水环。若周围岩石渗透性较强,为防止混凝土衬砌的渗漏水增加钢管的外水压力,还须在钢管首段作环状防渗帷幕及排水。第 7.3.4 条 钢管管壁与围岩之间的径向净空尺寸,视施工方法和结构布置(开挖、回填、焊接、有无锚固加劲构件等)而定。凡钢管就位以后
45、需要在管外焊接作业者,两侧和顶部至少留 0.5m,底部至少留0.6m。加劲环距岩壁应至少留 0.3m。第 7.3.5 条 可利用调压井、施工支洞等设置进入孔口。第四节 坝内埋管第 7.4.1 条 坝内埋管施工时,可在坝体内预留钢管槽进行。预留钢管槽的尺寸应满足钢管安装和回填混凝土的要求,两侧及底部最小距离(钢管壁到混凝土) 宜大于 1.0m。槽两侧应预留键槽和灌浆盒,或采用键槽加插筋。纵坡台阶应打毛。两侧槽壁应预埋固定钢管的埋件。第 7.4.2 条 回填钢管槽混凝土时,应有严格的温控措施,并应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第 7.4.3 条 钢管跨越坝体纵缝处纵缝应与管轴垂直,并应研究施工期坝块变形对钢
46、管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措施以适应之。第 7.4.4 条 钢管与混凝土之间必须进行接缝灌浆,灌浆压力宜取 2.0kg/cm2。预留灌浆孔周围应补强,灌后应仔细封堵。第 7.4.5 条 与混凝土段连接的钢管管口必须设阻水环,并应设排水设施。第八章 水压试验第 8.0.1 条 下列结构宜作水压试验:(1)明管;(2)岔管。第 8.0.2 条 工水压试验可分为三种:分节的、分段的和整体的。可根据工程情况选择试验方式。岔管段宜在工厂作水压试验。明钢管宜作全长整体试验。管道较长、内压变化较大的钢管道可作分段或分节水压试验。第 8.0.3 条 水压试验压力值应不小于 1.25 倍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内水压力,也
47、不小于特殊工作情况最高内水压力。若分段试验时,管段末端达到试验压力值而顶端超过规定试验值过多,可将末端试验压力适当降低。在最大试验压力下,至少应稳压 30min(岔管) 或 10min(其它管)。第 8.0.4 条 水压试验宜符合运行状态,例如:排除闷头的影响。评价结构安全度应考虑试验状态与运行状态的差别。第 8.0.5 条 对岔管等重要结构可在作模型水压试验和测量应力、应变后,续作爆破试验。实测整体屈服压力安全系数(折算为原型后 )不得低于 2。实测爆破压力安全系数不得低于 3。第 8.0.6 条 明钢管镇墩应校核水压试验状态下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九章 原型观测和检查维修第一节 原型观测第 9
48、.1.1 条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作原型观测:一、1、2 级钢管;二、3 级钢管,电站装机容量等于或大于 10 万 kW 者必须作原型观测,10 万 kW 以下者宜作原型观测;三、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钢管。第 9.1.2 条 原型观测工作内容包括:观测项目的确定,观测断面与基准网点的选择,仪器元件、标志的率定与埋设,通水观测,数据采集与处理,定期提出观测报告。原型观测项目可包括:钢管应力:特别是岔管等特殊构件的应力;内水压力:供计算钢管应力及水头损失用;明管沉陷、位移和转动:软基上的明管,在钢管上、支墩左右两侧和镇墩四角设测量标点,测量沉陷、位移和转动;明钢管振动型式、频率和振幅;
49、钢管腐蚀、磨损;埋管外水压力:包括管外测压和钻孔测地下水位;地下埋管支洞、排水洞、排水管出水流量;埋管钢管、混凝土、岩石间的缝隙,钢管、混凝土、水、岩石的温度变化,岩石变形和应力等。坝内埋管应进行孔口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观测:周围可疑地质情况的观测:山坡渗水、稳定情况等。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观测的项目。第 9.1.3 条 观测仪器设置后,即应由施工、安装单位开始观测。电站建成时,应将资料移交电厂,由电厂继续观测,并及时整理资料和总结。第二节 检查维修第 9.2.1 条 电站建成时,设计单位向电厂提交的运行说明书中,应结合本工程规定检查维修项目及检查周期,这些项目可包括第 9.2.2 条至第 9.2.4 条的内容。第 9.2.2 条 运行时应经常对钢管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可包括:明管支座清洁、润滑和活动情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