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阶段检测(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3分,共 60分) 1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 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2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俄国(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 446
2、 6 620 7 860 8 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余粮征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 发展 固定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B C D 3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 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 他吸收了列宁的_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 4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八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
3、的队伍,仅用四 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 A苏联人民觉悟高 B共产党员踊跃参军参战 C苏联工业水平高 D斯大林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5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 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 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6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 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 )
4、 A两极格局对峙 B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C苏联农业集体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 7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 “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 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 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能否刺激出口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8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 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赁:工钱)三年台成而民贩。”下列选项中,最类似晏子施政方 3 略的是( ) A商鞅变
5、法之奖励农耕 B伯里克利发放参政津贴 C罗斯福举办公共工程 D列宁实行固定粮食税 919331934 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 “如果 我们能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 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 ”由此可见当时考德尔霍尔( ) A致力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期待在当时实现国际贸易制度化 C认为国际贸易体系混乱不堪 D力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规避战争风险 10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 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 ” 他批评的是(
6、 ) A社会矛盾 B计划经济 C过度的福利政策 D选举制度 11下图是中日 GDP发展对比示意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B二战失败并未给日本经济造 成影响 C因“文革”的发动,日本 GDP超越中国 D改革开放后,中国 GDP 一直领先于日 本 12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 4 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 能做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
7、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 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 A劳动力支持 B市场支持 C资本支持 D技术支持 14深圳开放为特区之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外,其 他一切都是黄的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变成解放前。”这些言论主要表明 ( ) A特区缺乏对资本主义的鉴别 B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 C特区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特区背离了社
8、会主义道路 152013年9 月和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对此战略理解正确的是( ) 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有利于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和体制 A B C D 16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 关贸总协定。对其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 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 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抑 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A B C D 5 17 世界贸易组织曾在就保护美国图书、 音乐以及电影的对华出口问题上裁定中国
9、败北。 世贸组织裁决称, 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规定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 交易。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其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C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8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 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19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 上海、台北、香港,在被
10、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 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 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20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 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其观点是( ) A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B资本主义推动了全球化的实现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1、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6 答 案 二、非选择题(第 21题 14分,第22题 14分,第 23 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 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 19211927 年是苏 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 30 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 ,书中写到:“目 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 与苏联
12、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 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 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 们依靠的
13、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路径 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 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 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 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退却年代”的苏俄 (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 “退却”的?罗曼罗兰所说苏联 30 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 么?(6 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
14、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 什么?(4分)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 (4 分) 8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 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 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 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 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 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保险。法国 1892 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 时间 10 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
15、工人及其家属 的免费医疗。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 “疾病保险法” “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 “老年及残疾保险法” , 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如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欧洲各国在社会领域进行多方面调整的共同点。试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欧洲各国调整的主要目的。(6分) (2)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 发生了哪些变化?概括指出新时期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8分) 9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菲律宾自 2001 年开始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来,依靠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和先进 的信息技术通
16、讯设施,发展迅速,服务外包产业成为菲律宾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到 2009 年,已占有全球离岸外包市场份额的 20%,仅次于印度。2010 年菲律宾的服务外包业 收入年增长26%,总额达 89 亿美元。2010年,菲律宾共有 52.5万人从事服务外包工作,该 行业提供的就业人数年增长 24%。 材料二 泰晤士报 说, 索马里、 加纳、 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 圾倾倒场”。索马里政治分析师阿卜迪拉赫曼易卜拉欣说,洪水来袭时,倾倒在索马里的 “毒垃圾”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致使鱼类数量锐减、渔业资源遭破坏,成为催生索马 里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7、,分析菲律宾的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的条件。(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 A。注意题干强调的条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苏 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家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时实行的,与马克思的设想 不同。 10 2. 解析:选 C。集体农庄建设始于 1929年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故与题干中的时间 信息不符。叙述正确,但不能从表格信息中得出,故 C项符合题意。 3导学号 99830079 解析:选 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
18、知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 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答案为 B。A、 C、D均无法体现“发展资本主义”。 4解析:选 D。苏联在遭到德国袭击后能够迅速调动人力、物力的原因在于斯大林模 式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因此在当时该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5导学号 99830080 解析:选 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极端”模式 指的是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权模式, 据此可以推断出材料所述的现象应该是对斯大林模式进 行的改革。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者斯大林模式的举措, 故A项错误;“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指的是
19、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将部分中 央企业管理权下放”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C 项符合题意;“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 结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它改变了“经典体制”的基础,故 D项错误。 6解析:选B。本题考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开始于 美国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至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失业人数激增,故本题应选B 项;A项开始于 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后,与题干中的时间“1943 年”不符,故排除;苏联 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并未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故排除C项;D项的表述与题干中 的信息“仅次于战争”矛盾,故排除。 7导学号 99830081
20、 解析:选 D。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 不是自由放任,所以排除A;“猜疑”应是针对“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所以 B 项也不符 合题意;C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新政在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放弃金本位 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只有 D 项与题干要求相符。 8解析:选 C。材料大意为景公时遭遇饥荒,晏子请求赈灾不成,于是在修路寝之台 时给工人发工资,以解决饥荒问题,选项中罗斯福新政时举办公共工程,也是为了缓解失业 和饥荒,做法与晏子类似,所以选C。 11 9解析:选 D。19331934 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激化,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
21、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建议通过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体系, 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就可以规避战争风险,故选 D。 10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不难发现,“ 靠施舍过日子”“鼓励了懒人”都是和过度的福利政策密切相关的字眼, 所以,在本题中李光耀批评的就是过度的福利政策,适当的福利政策能缓和社会矛盾,维护 统治,但过度的福利政策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题答案为C。 11导学号 99830082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一 幅图表,我们要从图表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在 1952 年之后日本的 GDP 是低于中国的
22、,这说 明中国的经济政策是成功的,之后又被日本超越说明中国的经济出现问题,日本经济得到腾 飞。综合来看,本题选择A项。 12解析:选 D。A、B、C 三项都不是小农经济模式,而是集体生产方式,只有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包产到户”体现了小农经济行为,且也体现了农民的进取精神,故 D 项正确。 13解析:选 B。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关键信息“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 对 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其实是强调市场的需求, 所以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 命提供了“市场”的支持而非其他的支持,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14导学号99830083 解析:选B。根据题中材料“在深圳这块土地上
23、,除了五星红 旗是红的外,其他一切都是黄的了”可知,当时人们对经济特区的理解存在错误,认为 经济特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缺乏正确的理解。市场经济并不是 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市场只是手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有市场经 济。本题选B。 15解析:选 A。“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 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的 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 来,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
24、12 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故排除,答案选 A。 16解析:选 A。根据所学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但是不可能抑制。而且跟贸易保护主义相关的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故应排除。 17.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贸组织的性质与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C三项 说法错误,材料并未反映。通过材料可知世贸组织在进行贸易活动的裁决,反映其在规范世 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8. 解析:选B。要求从“发端”来分析原因,也就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的原因, 主要是法德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英国没有参加这一组织。 19导学号99830084
25、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解题时 注意材料中“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 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 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由此出发不难判断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在 融入全球化大潮的同时,不应丢弃本国的优势。 20解析:选B。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材料中“资本主义的逻辑”“今 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说明了作者 重在强调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所以答案选 B 项。A、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 直接体现,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21 导学号99830085 解析: 第(1
26、)问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措施, 结合所学可知为“农业方面废除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 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实质考查斯大林经济体制的 弊端,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马克思说“心动”的含义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 的相同点,在经济上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政治上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 政治经济权利;马克思说“心灰”是因为资本主义在罗斯福新政后获得新发展,没有被社会 主义取代,即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 义制度。第(3)问邓小平经济体制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农村
27、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 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 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含义: 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任答两点即可)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 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 主义制度。(任答两点即可) (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 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2解析:第(1)问从材料可以分析出欧洲国家一般是通过立法的方式保障工人的利益, 制定各种保险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这样做 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第(2)问从图片很容易得出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 发生了变化:从物质匮乏的年代到当今时尚的消费方式。发生这样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 国的改革开放提高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民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1)共同点: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 目的:缓和社会
29、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迅速持续发展。 (2)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物质匮乏,市民排队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到 20 世纪 80 年代 改革开放,人们开始购买大件电器,再到 20世纪90 年代以来温饱基本解决,人们开始注重 美化生活和休闲旅游。 根本原因: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3.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一的第一句话和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来回答。 第(2)问抓住材料二中的“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来回答。 答案:(1)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设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大 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力发展跨国公司。 14 (2)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