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十:科普、论述文阅读.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40935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十:科普、论述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十:科普、论述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十:科普、论述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十:科普、论述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十:科普、论述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1 / 77一、(2014 届安徽省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其中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或体制本身是否合理。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冷漠这种平庸的恶?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失去反对暴行的自觉意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有三个条件。第一,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权威;第二,通过规章的约束和对角色内容的精确阐述,行动被程式化;第三,

2、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被当作“非人类”。只要具备了其中一个条件,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 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首先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在组织中,消除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利益、无条件地忠诚于组织是个体的一种最高德性,其他道德要求则被取消。更确切来说,要求服从上级的指令而排除所有其他的对行动的刺激,要求献身组织福利,这些要求由上级命令来使之明确,高于其他一切奉献和承诺。无私地遵从这种德性乃是公仆的荣誉。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符合组织规则的事情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其中,个人良知是没有位置的。即使偶尔良心不

3、安,我也可以通过上级对我的行为负全部责任来得到缓解。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上级要求我这么做,我只是一个执行上级指示的忠诚的实践者,至于我所做的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无须我作出判断。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医生的见死不救、漠视生命就与某些医院的规章制度有关。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的不是病人,而是医院的效益,那么,如果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可以找借口说“这是医院规定,我也没办法”,从而为自己间接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来开脱罪责。这样一来,他不仅不会有道德上的负罪感,反而会觉得自己的做法理所当然,因为这至少没有给医院效益造成损失,而自己也不会遭开除。如果医院将效益摆在第一位,对人的生命尊严

4、的尊重和捍卫就难以成为医生行医的道德底线。正是因为对组织的忠诚,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因而受损。他既然意识不到自身行为所隐藏的恶的本性,自然也不会去反思其正当性。行为道德特征的不可见是造成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纳粹种族灭绝的行动中,大部分的人并没有面临道德选择,甚至也没有出现过良心上的抗争。也就是说,他们在道德问题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斗争。大多数种族灭绝的参与者既没有向犹太小孩开枪,也没有给毒气室灌输毒气,而大多数官僚所做的也只是起草备忘录、绘制蓝图、电话交谈和参加会议,他们的行为和集体屠杀之间的因果联系是难以察觉的。行为意图和行为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细微行为和不

5、相干的行动者。这些中间行为和中间人挡住了行动者的目光,让他看不见行为的结果。行为与后果之间距离的增加超出了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它抹杀了行为的道德意义,因而预先避免了个体的道德正当标准与行为所产生的不道德的社会后果之间的一切冲突。随着大多数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得到一长串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功能依赖关系的中介,人们对自身行为缺乏直观的认识,因而道德困境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使得人们越来越没有机会进一步检审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有意识的道德选择。【小题 1】对画线句“通过荣誉,纪律取代了道德责任,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和保证”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组织规则产生和保证了个体行为的

6、正当性,纪律通过荣誉取代了道德责任。B遵守组织规则就是正当的,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C只有遵守组织给在才是正当的,只要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D只要遵守组织规则就是正当的,只有遵守纪律,才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段指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 ,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他们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B第二段分析出现“ 平庸的恶 ”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并阐述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到损害的三个条件。C三、四段紧承上文则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原因,一是对组织纪律的遵从

7、,二是行为道德特征的不可见。D文章先总后分,先总写道德冷漠作为“平庸的恶”出现的原因,然后分别探讨了探索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受损的两个原因。【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恶者因为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并不思考这一切是否合理,所以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B如果暴力通过享有合法权力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本身被赋予了权威,那么作为执行者的个体道德抑制机制就会受损。C如果医生所要对之负责只是医院的效益,那么某个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幸身亡的话,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做法理所当然。D大多数种族灭绝参与者的行为和集体屠杀之间的因果联系难以察觉,行为意

8、图和结果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没有面临道德选择。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3 / 77二、 (2013 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四次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作家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童道明1 月 31 日,俄国作家契诃夫诞生 150 周年。这一天,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这位伟人。同一天,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契诃夫和我们纪念契诃夫诞辰 150 周年学术研讨会” 。对契诃夫的纪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那里学到什么。契诃夫崇尚质朴与简洁。他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 ”在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学习契诃

9、夫作品的质朴,学习他在平易中出真实、见深刻的追求,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对克服日常写作中的矫饰之风都不无好处。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人是剧作家曹禺。他在 1936 年发表的日出跋里写了一段他对契诃夫三姐妹的读后感:“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龇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首下气地做一个低劣的学徒。 ”在曹禺之后,美学家王元化也写过赞赏契诃夫的文字:“契诃夫的剧本一直是我心爱的文学读物我认为质朴深沉比雕琢卖弄需要有更多的艺术

10、才华,虽然初看上去前者并不起眼。艺术需要含蓄,需要蕴藉,但这往往是贪多求快的读者所忽略的。当我逐渐懂得去欣赏契诃夫以后,不管经历多少岁月,面临怎样的艺术新潮,我再也不会发生动摇了。”而最近中国作家刘心武也发出向契诃夫学习的呼吁。他转述了一位青年朋友对社会上比富、追星等陋习的尖刻议论之后,笔锋一转,说起了契诃夫:“听罢小 G 之言,我说:你这描绘,属于典型化手段,若按契诃夫剧作或者再冲淡些表现,可能更接近真实。 ”契诃夫还有一个优点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他面对新思潮的态度。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之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象征主义流派。契诃夫没有漠视这一文艺新潮的存在,并且为我所

11、用地从中汲取有益资源,从而补充自己现实主义的机体。从 1895 年创作海鸥开始,契诃夫就开始大胆地在剧本中运用“象征”元素,丰富戏剧的形象内涵,其结果就如高尔基所说,契诃夫把“现实主义提升到了激动人心与深思熟虑的象征”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现实主义创作是否“过时”的争论,契诃夫的创作态度无疑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时有所启发。(选自人民日报)【小题 1】根据原文,下列不能作为 “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 的理由的一项是(3 分)A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了这位伟人,中国也举办了“ 契诃夫和我们纪念契诃夫诞辰 150 周年学术研讨会”。B契诃夫崇尚质朴与简洁,在平易中

12、出真实、见深刻的追求,有助于我们克服日常写作矫饰的不良文风。C艺术需要含蓄蕴藉,契诃夫的质朴深沉创作就符合艺术的这种要求,虽然初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需要有更多的艺术才华。D契诃夫面对新思潮的态度,没有漠视,而是为我所用地从中汲取有益资源,从而补充自己现实主义的机体。【小题 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当下的中国文化领域呈现的势头是,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明显占据着主导的地位。B曹禺是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剧作家,1936 年发表的日出跋体现了他的想法。C契诃夫创作海鸥 ,大胆运用“象征”元素,使戏剧的形象内涵得到了丰富。D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

13、艺思潮兴起,象征主义流派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之时。【小题 3】 以下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A对契诃夫的纪念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契诃夫那里学到什么。B契诃夫三姐妹抓牢了观众的魂魄,靠的是其结构上的平淡及没有起伏生展的剧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5 / 77情。C契诃夫剧作中的描写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段,如果能再冲淡些表现,可能就接近真实了。D契诃夫的创作态度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会有所启发。三、 (2013 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智慧与国学王小波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

14、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

15、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

16、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 1920 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

17、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小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 “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6 分)【小题 2】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 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 6 分)【小题 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 分)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7 / 77分)四、

18、 (2013 届山东实验中学四诊)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一词中的“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

19、意义上的“和” ,有别于“同” ,故而孔子力主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9 / 77“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 ;用一

20、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就是看被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

21、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个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 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 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7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

22、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 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综合运用懦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之道,破“生

23、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中因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人则作了必要的补充。五、 (2014 届云南师大高三适应性月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