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丘师范学院 届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探春的进步思想摘 要:在封建社会礼教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有着等级制度的深刻烙印。曹雪芹想冲破这种桎梏,把自己“补天”的理想寄托在探春的身上。探春是作者着墨很多且偏爱的女性,并因此受到红学家们的重视。贾探春不同于大观园里的人们,却独与贾宝玉、林黛玉等进步青年有着合拍之处,所以,对探春进行公正的、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是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红楼梦思想价值的重要方面。关键词:探春 进步思想 红楼梦 嫡尊庶卑在红楼梦中,贾探春是曹雪芹着墨很多且偏爱的女性,因而历来受到红学家们的重视。但却褒贬迥异,莫衷一是。有红学家说:“她走的道路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道路” , “表现
2、了大公无私敢于战斗的精神” , “是一个有立场能战斗的正统主义者” 。持相反意见者则认为探春“改革” 、 “改良” ,什么也不够格,完全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 、 “逆历史潮流而动” , “对黑暗的势力不置一词,不发一矢,而对被压迫奴仆却是相当凶险的敌人” 。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其实都是针对着相同的事实而言的:一是探春的嫡庶观念,二是她的理家。我认为曹雪芹是把探春作为本阶级的改革家来塑造的。尽管她身上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我并不认为她的主仆观念“放射着丑恶的光” ,她既带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又具有许多进步思想。她的进步思想是一种初步的民主主义的思想。曹雪芹将自己补天的理想部分地寄托在探
3、春的身上。贾探春的补天实践集中体现出她的进步思想。一、探春的进步思想探春生活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 “诗礼簪缨” 、 “温柔富贵”的贾府,她不仅生得“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而且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 。她不象自己的父兄一代那样愚劣、糜烂;不象王熙凤那样贪婪、奸诈;也不象薛宝钗那样虚伪、世故;更不象迎春、惜春姐妹那样懦弱、无能。她象宝玉、黛玉一样有较深的文化教养和高雅的兴趣。从她居住的环境秋爽斋的布置来看,就可以说明她与众人不同。那三间不曾隔开的房子,首先使人感到开阔疏朗。其次,那花梨大理石大案上名人的法帖、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插在汝窑花襄
4、内,水晶球的白菊无不显示了主人情趣的高雅。特别是西墙上挂着宝玉送给她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和米襄阳的烟雨图 ,更使人有“野云闲鹤”之感,这一切正是探春性格的写照。宝玉、探春兄妹二人喜于“同明栖处于泉石之间” ,林黛玉也颇欣赏陶潜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烟霞” 、 “泉石”正是这三人相似兴趣的物化。在大观园里,结社作诗的积极分子正是探春、黛玉、宝玉、史湘云几个,说明探春的才情不凡。明显地使人看出作者是把探春与宝玉、黛玉作为具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的人物来塑造的。这种相同的兴趣是植根于相同或相近的进步思想之中的。探春的进步思想还表现在对男尊女卑的不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于“近代
5、的平等观念”的内涵做了深刻的阐述,这是我们认识探春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实质的理论武器。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探春对自己的母亲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话也没我乱说的” 。这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世俗偏见的不满,是力图突破男女界限的明证。还有第三十七回里,写了探春首倡结社会诗。在给宝玉的请帖中,探春姑娘充分表达了“让余脂粉”的强烈要求,确实有气魄、有风度。1应当指出的是,甲辰本、程乙本皆改“娣”为“妹”了,戚序本改作“妹探春” 。他们以为称“娣”似乎不通。其实,这种改动正是未详察出作者赋予三姑娘力图突破男女界限的
6、匠心。如果说,兴儿把探春比作“老鸹窝里的金凤凰” ,我们不妨把这个“娣”字视为凤凰头顶上那束最夺目的羽冠。在封建社会里,妹妹对姐姐才可自称“娣” 。很显然,探春是有意抬举脂粉闺秀,把宝哥哥也搅在脂粉队中。这不单是探春的嬉戏,也必须承认作者赋予了探春对男尊女卑的不满。这是整部红楼梦一书中很重要的“色点” ,忽略不得。遗憾的是,有人竟象不理解鲁迅何以称许广平为“兄”一样,不大理解探春何以用“娣”易“妹” 。更有甚者,这位候门闺秀还敢象陶渊明那样的伟男子一样“可醉飞吟盏” ,这种狂放的要求正是对自由、平等、民主朦胧的渴望。在这篇高雅的文辞中,探春还大胆泼辣地令“须眉” “让余脂粉” ,探春的醉翁之意
7、,难道不也是“在乎山水之间”吗?贾探春“立出一番事业来”的远大抱负正是寓之“醉飞吟盏” ,其诚挚之情全在“扫花以候”了。在探春姑娘所作的咏白海棠 、 簪菊 、 残菊诗句中,都显示出这位颇具“惠民束吏之才”的裙钗之辈,和花木兰一样,有“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的气魄。她这种气魄,无疑是来自于强烈的事业心。从探春生活的环境,高雅的情趣、宏伟的抱负以及她的谈吐、诗笺、处世态度来看,处处闪烁着对男尊女卑不满的进步思想。探春的进步思想最突出地表现在对朱子、孔孟的轻视。在红楼梦中,探春是唯一公开点名批判朱子、孔孟的女豪杰。这确是极不寻常的壮举。她与薛宝钗有一次思想观点的交锋。她旗帜鲜明地嘲讽了封建社会的
8、正统思想。她在料理荣国府过程中,深有感触地说了句:“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这不仅无可厚非,而且难能可贵。可是,那位“随分从时”的薛小姐却以为大逆不道,她斥责探春:“真真膏梁纨绔之谈!竟没看见过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的文么?”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哪里真是有的?”宝钗道:“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绿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这场干戈是极不寻常的。探春轻蔑嘲讽程朱理学
9、,还要悖逆他们的老祖宗孔子、孟子,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甚或招致杀身之罪。难怪素以“贞静和平”赢人、“任人诽谤并不介意”的薛宝钗也要大动肝火了。她不允许圣贤的教诲被贬低到不如“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的地步。探春敢于迎接挑战,正说明了她轻蔑程朱理学的态度和勇气。她在家里时,娣探谨奉二兄之几:前夕新霁因思及历来古人中,投辖攀辖,务结二三同志, 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 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2只给自己的舅舅赵国基发放二十两的银子,显得无情无义;对自己的母亲赵姨娘也毫无骨肉之情,把妈妈当作“仆人” ,而以“主子”
10、的身份自居。不承认赵国基是舅舅,而把升了九省的检点的王了腾认作舅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从贾探春所生活的环境来分析这种畸形社会观念。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从来都是妻贵妾贱、嫡尊庶卑。对于一个仕宦家族来说,这种等级观念怎能允许被废除呢?贾探春身上有,其他人就没有了吗?或者可以认为别人不那么严重吗?事实并非如此。晴霎、芳官、麝月、春燕谁不是主仆分明?在她们言行中明显拖着一条等级观念的影子,就连被公认的具有叛逆思想的宝玉、黛玉有时也要摆出主子的架势来。李嬷嬷喝了宝玉的茶,他就迁怒奴婢,摔茶杯,还要把她撵出去,他动辄要“一定打了撵出去” 。林黛玉对雪雁、紫鹃有时也不平等相待。他们也难免时有主尊仆卑的等级
11、观念。再看看贾政、贾老太太是如何向元春请安的吧。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必然会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我们怎能苛求贾探春思想超拔于嫡尊庶卑的观念之上?马克思的诊断极深刻:“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为旧制度的灭亡是悲剧性的。 ”嫡尊庶卑的腐朽观念给赵姨娘等人带来了不幸,也给探春带来了不幸。她不愿受到这种歧视,才说出了那些不中听的话。这是我们分析她“六亲不认”的较客观的态度。贾探春是不愿因庶出而受歧视。第五十五回,凤姐与平儿有一段对话,实际上是作者对读者讲的。凤姐说青春命薄,平儿不解。凤姐叹道:“你哪里知道?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
12、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 ”可见世人多歧视庶出子女,就连自己的亲母亲都是过不了两三个月便要混闹一场的,何况别人呢?我们从“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这一回的题目便能看出探春是不幸的。不能把维护嫡尊庶卑的罪名加在探春的头上,倒是应责备赵姨娘、贾环的不争气。探春不得不对她们绝情,赵姨娘与贾环愚蠢、下作,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自私与嫉妒。另外,象李嬷嬷、夏婆子这种半主子身份人物从中挑拨、作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如果把他们美化为“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所采取的方式” ,那是一种狭隘的阶级观。因为这些矛盾不单纯是阶级矛盾,更多的则是应看到整个社会的弊端
13、。贾探春的思想情操与她们格格不入,又不甘受人歧视,也就更会受到世人的歧视。她在家里的时候,不就遭到了众人的歧视?在第五十五回里,作者描绘了这些“轻狂人”是怎样刁难探春的:这帮人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年轻小姐, “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便懈怠了许多” 。 “前边更无人照管” 。 “吴新登的媳妇已有主意了,要在赵国基的抚恤的数目上观望” 。“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门,还说出许多笑话来取笑” 。这位半主半奴身份的婆子,既不“说出许多主意” ,也不“查出许多旧例来” ,可见世态的炎凉。探春不甘象迎春姐姐那样安于庶出的地位,也就不会不受到各种歧视。在种种精神压抑之中,最严重的是姨娘等人给她
14、的精神压抑。贾探春并不是彻底把生母当仆人对待,也不是丝毫不承认母女关系。在第五十五回里,作者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探春当着众人说:“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彻底来翻腾一阵,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可见,探春还是认赵姨娘的。事实上,每当赵姨娘来了,探春总是客客气气的。后来,赵姨娘又闹事时,她仍是耐着性子开导母亲。第六十回中,探春对她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姨娘快同我来。 ”探春还给母亲做工作:“别听那说瞎话的混帐人挑唆”这足以说明探春是把赵姨娘当长辈对待的。以上事例表明,尽管探春有封建等级观念,但这种桎梏对她的束缚、压制更重,她极力要摆
15、脱它,却又摆脱不掉,我们不是更应当充分理解她,同情她吗?二、探春补天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曹雪芹有“补天”的理想。他的理想的具体实践者之一就是探春。探春理家正是这种实践的重要环节。曹雪芹正是想通过一个又一个、这样或那样的改革者来挽救即将衰亡的地主阶级的大家族。3恩格斯指出:“贵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榨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日益庞大的支出。 ”“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 ”秦可卿、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等人都看到了本阶级的“内囊”已尽上来了,发出声声哀鸣。贾探春不但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且能找到贾府衰败的病因:内部自相残杀。王熙凤带领大家抄检大观
16、园时,所到之处莫不俯首贴耳,唯独贾探春这朵带刺的玫瑰花儿狠狠地扎了一下凤姐。凤姐带入来到了探春的院内,探春秉烛而待,岿然对抗,并表示不怕太太。随后,还狠狠地揍了不识时务了的王善宝家的一记耳光。这些情节集中而鲜明地反映探春反对从内部“自杀自灭”的态度。如果仅仅解释为贾探春是为了维护嫡尊庶卑的主仆观念,那就实在失之浅薄了。探春比她人“精明” 、 “志高”也表现在反对抄家这件事情上。她悲愤地说:“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古人说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的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些至关重要的情节,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在浩大的贾府中,唯有探春有政治眼光, “有自清明
17、志自高” ;说明她是最理想的“补天”实践者;说明她“补仁谕德”的实践是障碍重重,难以实现的,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那么,这只“老鸹窝里”飞出的“凤凰”究竟做了哪些“兴利除弊”的事体?应如何评价呢?这是探讨贾探春思想性质很重要的依据。贾探春立志干一番大事业,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企望得以挽救即将衰亡的地主阶级的大家族。这些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封建地主阶级有利,而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则是对大观园里的奴仆们有利。她的改革具有进步的、民主的思想倾向。探春做了四件事。一是按照旧例发了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对自己的舅舅“不敢添减混出主意”。和王熙凤相比,同是以治丧为开端的。凤姐一到宁
18、国府,首先是大树自己的福威,探姑娘则是身先士卒、亲自巡察;凤姐是贪赃枉法,私吞三千两银钱;探姑娘则是秉公执法,给亲属只发二十两的抚恤金。探春与凤姐的作法是大相径庭,褒贬也自寓其中。曹雪芹很会运用对比映衬的笔法表达自己的爱憎。第二件事,果断地蠲免了宝玉、贾兰、贾环这些公子哥儿们上学的点心钱。如果说,第一件事是针对实际上是奴仆的舅舅,那么,这次可是针对着包括贾府法定继承人在内的主子。足见这朵“带刺的玫瑰花”有胆、有识、有才。 “问题不在于才能,而在于这种才能具有什么倾向。 ”(别林斯基语)列宁也说:“重要的是这些观点、这些提议、这些措施对谁有利” 。探春这一做法当然是对“主子”们不利的。用贾宝玉对
19、黛玉说的一句话也可看出这件事的好坏。宝玉对黛玉说:“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做筏子。最是这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呢!”黛玉随即表示了赞许的态度。第三件,裁去了凤姐给姑娘们的化妆费。这一来,平儿、凤姐都惊恐万状:“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要先拿我开端。 ”这一招儿,不仅把改革的利刃对准了当权者,而且包括自己在内。这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尽管她还比不上商鞅、吴起、刘晏、王安石这些改革家们,然而她与宝钗等姊妹们分明是想来一次“文景之治” ,其进步思想是难能可贵的。第四件,实行责任承包制。这是对腐朽的制度本身开刀了。她的改革步步深入,而且显得游刃有余,从容大度
20、。探春进步思想的“皴染” ,此时已达到了鼎沸的程度,简直连曹雪芹本人都兴奋激动极了。第五十六回,字里行间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你看:“园中所有的婆子们” “无不愿意” ,一个个抢着承包。 “那不得承管地的,听了每年终无故得钱,更都喜欢起来” 。探春的这些措施如果得以实施,荣府真正可以如宝钗所说:“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探春为荣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图画。在人人预感到行将衰亡的大家族里,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认识到本阶级的腐朽并想对其进行一些改革,而且把改革的经济成果直接分配给奴仆们,这是何等的进步!至于探春理家的失败,应当是曹雪芹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描写的必然结果。它告诉我们
21、一4个真理,即封建阶级的优秀分子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也无法挽救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在分析探春理家的才能时,重要的是通过对探春这个艺术典型的剖析,看到她不同于那个时代的众多人物的思想和个性,这样才能公正地评价贾探春的进步思想之所在。贾探春不同于大观园里的人们,却独与贾宝玉、林黛玉等进步青年有合拍之处;贾探春不同于社会上的腐朽、反动,过着寄生虫般生活的地主阶级名仕,却与黄宗羲、顾炎武、戴震等进步知识分子有相通之处;她有理想且勇于实践,行动坚毅、果敢,改革方向明确,敢于“擒贼先擒王” 。总之,贾探春身上有许多进步的东西,是值得肯定的。她既具有超拔于那个家族、那个社会的进步思想,同时,又打着那个阶级、
22、那个时代的烙印。她所走的道路是地主阶级改革的道路。她是个血肉丰满、思想清晰、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把她誉为“带刺的玫瑰花” 、 “老鸹窝里的凤凰”是很贴切的、公正的。毫无疑问,对探春进行公正的、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是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红楼梦思想价值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1刘心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东方出版社 2006-02 出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 红楼梦研究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 3孙 逊红楼梦脂评初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 4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5宋 淇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 中国书店出版 2000 年版 6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7高 阳红楼梦一家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0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