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操作建议.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4408235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操作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操作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操作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操作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操作建议作者:教育技术组 谭建勤 加入时间:2004-3-27 0:49:31人类进入 21 世纪,知识经济作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已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将体现在对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上,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学校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容易使课程标准在实

2、施过程中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因而,我想通过这篇拙作为大家在今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提供一点参考意见或建议。一、课程整合的起源及内涵课程整合作为一种课程新形态和课程新理论,萌芽于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在那个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分工深入到了生产过程内部,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加剧为畸形化:人与文化分离,人的体力发展与精神发展分离,人的体力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分离,人的认知、情感、品德与技能的发展相互分离。这反映到学校里,就是学科课程占据支配地位,科目越来越多,科目中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分裂,以及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被科目所割裂。(1)在这种背景下,才出现了科目中心整合理论、儿童中心整合

3、理论和注重学科与儿童心理的整合理论。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2)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实际上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或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既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二、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在研究儿

4、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是全新的学习理论,而且也是全新的教学理论。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却穿新鞋走老路:如在一节有关基因遗传的生物课上,教师将学生带到接通互联网的网络教室。首先教师利用 TOP2000 的广播功能将自制的有关碱基配对和含有其它一些信息的

5、CAI 课件进行演示实现全体教学,让学生识记和理解一些有关基因遗传方面基本知识内容。接着教师打开中国生物信息网(http;/www.biosino.org)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基因研究的一些前沿信息和利用基因遗传功能而发明、发现的科技成果。整个课堂全部是老师在展示、在讲解,教师仍然独霸课堂,学生仍然处于被灌输、被动的接受教学信息,依然走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只不过是想给别人摆出一种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姿势而已。教与学的本质没变,师生脚色没变,教学模式、教学结构依然没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仍然没有发挥出来。可见,在教育思想、观念不转变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的改革,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表面的、盲目

6、的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改革。2、师生主导、主体地位理解的误区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等于将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或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于不顾。如:2001 年,我参加了当地几所较好的中小学联合举行的教师评优比赛课,其中有一节是小学二年级的四则运算课,老师并没怎么讲,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计算机里有很多四则运算的例题,并能自动评分,老师则坐在主控机旁做自己的事。我认为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一定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因为这样的以学生为中心,并没有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学习效果将不会太明显。再如:我听过一节英语的示范课,尽管这堂课是在

7、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有真正的互联网络环境,但这一堂课教师上得还是很传统,大部分时间仍然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计算机只在其中偶尔充当演示或做练习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教师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作为教学工具应用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这种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后的学习效果也将不会是太明显。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在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教师的

8、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如果将教师比做牧羊者,学生比做羊,那么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哪儿的草最多、哪儿的草营养最丰富、哪儿的草最适宜羊儿吃,然后将羊引向哪儿,至于羊儿怎么吃,吃多少,那完全可以根据羊自己的需要来决定。3、对学习资源认识的误区学习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狭义的学习资源仅指形成学习的直接因素来源。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对于学习资源认识仅限于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然而尽管多媒体计算机囊括或包容了许多信息,但从来就不存在一种万能媒体或唯一媒体,这种观点在教育技术领域里经过多年的争论后,早已有了这样一个定论。网络亦然,尽管它在

9、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确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布告栏、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3)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的查询,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4、对课程整合的认识误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

10、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条件,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然而,一些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却始终将信息技术看作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如一些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管是什么学科,不管要进行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计算机辅助教学言必“多媒体”,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仿佛不用计算机教学就不是现代化教学、不用多媒体上课就不够档次一样。如果这样继续下去,那么我们所标榜的“多媒体教学”又有多

11、大成效呢?看来,不将信息技术真正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的、流于形式的教学改革,将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三、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建议1、要以先进的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是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大批创新人才的成长,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促使教育、教学领域内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样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这里我们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这是当代一种较

12、新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作指导,主要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有极大的改造力。南国农先生在总结80 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中在总结成功的电教时其中有一条讲到成功的电教,要从两个出发:(1)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2)要从学生出发。(4)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是适合改造中国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且它又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自主建构知识结构,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2、要用新的教学

13、设计理论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的计划过程,主要应用系统的方法论观点对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等)进行本质的研究,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使各个要素有机的结合完成一定的教学功能。(5)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样看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如此教学模式要变了,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14、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 ID),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应在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的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方法来实践。3、要重视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信息环境的建设,提供给学习者实践的场所,为学习者创新精神的培养孕育锲机,让环境蕴藏学习者灵感开启的信息。使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交互性、协作性、探究性得到充足的发挥,让教师独霸讲台的教学结构成为历史。

15、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应当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拿来使用。4、重视评价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我们的所评价主体的个性化、层次化;学习环境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策略自主化等使得我们对评价的重点、内容和方式等都与传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做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16、创造型人才,学习水平的高低不在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在以网络化为主的学习环境中建议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用多元评价标准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从学生对的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来评价);(2)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进行多主体的综合评价;(3)开展动态评价注重学习的教育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参考文献】(1)选自课程教材教法,1996 年第 10 期(2)冯秀琪 徐红彩 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选自中国电化教育2001.5(3)语文课程标准P1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月(4)选自电化教育研究2000.12(5)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